#舊城◎廢都# 老西安人逛/趕了幾百年的“西倉檔子”&“灞橋集”帶你穿越時空~(附手繪地圖)
“雪兒,看這邊,
還有這兒,好多小鳥是不是,
跟好了,別走丟了~”
一拐進巷子,滿牆排排掛的鳥籠讓一截兒時的生活片段突然閃現在腦海,那是個暖意融融的冬日早上,外公牽著我逛鳥市,矮矮的我抬頭只能看到一簇簇擁掛著的鳥籠以及籠子里上下撲騰的各色小鳥,陽光正照在外公臉上,他掀起一片夾在眼鏡上的墨鏡片,眯著眼仔細打量著手裡一個籠子,老闆站在對面說著什麼,我只盯著他嘴裡哈出的白氣出神...
再一眨眼,正和眼前這條窄窄的巷道、成排的鳥籠,頂著毛帽子穿著皮衣的買家、蹲在地上雙手交叉鎖緊衣袖抬頭吆喝的賣家重合成同一幅畫面。
兒時不認西倉名,如今西倉不負卿。
時隔數年,跟隨著導航第一次正兒八經得走進西倉,規規矩矩、客客氣氣、若即若離,冬日陽光下的午後,我成了那個衣冠楚楚的客,它卻還是那條擁擠、懶散、老派的街。 “逛檔子”——藏在巷子里的花鳥魚市~西倉,曾是明清時期的官府糧倉—— 永豐 倉,因與 和平 路的敬祿倉東西相對,古名為西倉。
每周四、天開集,趕早不趕晚。
順治二年,清軍攻剋 西安 城後,清世祖親 臨西 安做出明確指示, 西安 作為“根本之地,應留守滿洲重臣重兵鎮守”,同年即開始在 西安 城內 東北 隅修建 滿城 ,至順治六年基本竣工。而西倉當時作為國家倉庫,更有滿洲旗人軍隊重軍把守。附近的校場每月要定期進行軍事操練,旗人愛玩鳥玩蟈蟈,當他們進入校場後,他們的跟班就幫各自主人提著鳥籠、揣著蟈蟈筒在外等候,這也就是西倉最早的形成模式。校場設置著柵欄,阻擋閑雜人等入內,久而久之,這道柵欄就被叫成“檔子”了。現在,逛西倉還叫“逛檔子”。
↑西倉 在網上搜索“西倉市集”,關於它的地理位置會出現如下形容:灑金橋以南,勞武巷附近;而打開高德地圖檢索“西倉”會直接出現“西倉花鳥市場”,就在游客爆棚的回民街一帶,穿過橋梓口一路向北,一 邊和 各種回民商鋪錯肩而過一邊在各種引人垂涎的香味中穿梭,受不了誘惑了買個鹹蛋黃夾饃、舀一勺豌豆糕,提溜起一袋熱烘烘剛烤出來的饢,邊擠邊啃,一個轉彎,市集近在眼前,像是到了另一個世界。。
↑西倉 👆遠處牆上的蟈蟈籠,眼前趴著耍賴的捲毛狗讓我前前後後舉著鏡頭尋覓,怎麼就是找不到你的眼睛藏在了哪裡?
👇還有籠子里關著的小狗崽,西倉不多見買賣大型寵物,多是花鳥魚蟲蛐蛐蟈蟈一類,見著個小狗路人難免都稀罕得多瞧上兩眼。 ↑西倉 在西倉,你會很容易生出:“擦,我真年輕”的感嘆,的確,這條街上壓根兒沒什麼年輕人,做買賣的人,做買賣的東西在你看來都像是從上個世紀穿越過來,如果說時間在別處是像自來水一樣嘩嘩得流過,那在這裡,時間就變成了凍肉,是過年時才上桌的大菜,用一年的時間慢慢攢慢慢熬,上桌的每個人都吃過至少一口,也都算得清時間到哪裡去了...
而你呢,仿佛新新人類一般降臨此地,穿過繁華擁擠的鐘鼓樓,穿過回民街,走進這一處市井,看到的都是街坊、都是舊人、都是鄰居,每周兩天,雷打不動。
👇修牙補牙的老大爺,桌子上整整齊齊碼了兩排假牙,陽光射下來白花花明晃晃,大爺咧著嘴和街坊嘮嗑,牙口雪白,不知道用的似不似自家的假牙~ ↑西倉 👇1塊錢1個的皮蛋,聽身邊的阿姨們說比超市裡賣的便宜,還好吃,這麼一盤盤擺著曬太陽,就等著人來把它們拎走~ ↑西倉 👇【鴿交易區】顧名思義就是買賣鴿子的地方,只是現在已經變成堆放雜物和做其他買賣的地方,沒那麼講究了~ ↑西倉 👇號稱 西安 最悠久的花鳥市場,鳥當然是西倉里不容錯過的一道風景線,遠看五顏六色的鳥籠襯這黃綠相間的小鳥,湊近了只見它們上下撲騰或是成排站在橫桿上,左右扭頭理理羽毛 ↑西倉 賈平凹在《廢都》里這樣寫到:“那裡是一個偌大的民間交易場所,主要營生是家養動物珍禽花鳥魚蟲,還包括器皿盛具,飼養輔品之類。趕場的男女老幼及閑人游皮趨之若鶩,挎包搖籃,戶限為穿,使幾百米長的場地上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好一個熱鬧繁華。” ↑西倉 👇還好趕在老闆說:“不能拍照”前按下了快門,這一排長著“太陽羽毛”的小雛鳥🐦簡直不要太萌了! ↑西倉 ↑西倉 👇看完了鳥🐦再看鳥籠,圓的、方的、掛鉤的、提手的、深的、淺的...還有專門的蛐蛐籠、倉鼠🐹籠,不說眼花繚亂怎麼也是應有盡有了~ ↑西倉 👇西倉“東西南北”巷上的鋪子大多如此排列,兩邊街道上一個鋪位連著一個鋪位,鐵欄桿上掛鳥籠,中間的馬路上是一個個被人流環繞起來的地攤,尋常人經過不墊腳探頭擠進去是看不到裡面在賣什麼的。 ↑西倉 👇買賣買賣,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東西好不好得買的人說了算,我等看熱鬧的人也就是站在一旁觀望,偷聽下這生意雙方是怎麼交流的,順便聯繫下 陝西 話。話說,進了西倉,灌進耳朵里的除了 陝西 話就是 河南 話了... ↑西倉 一條巷子走到頭,不是左拐就是往右。轉過了花鳥魚市就進了雜貨古玩一條街,在這裡能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家用品,例如刷鍋神器、拖把、水壺、各類種子,還有各種甩賣自家二手貨的,從鍋碗瓢盆到鞋襪內衣褲應有盡有~ ↑西倉 👇神奇的“貨架牆——小到珠串手鏈大到行李箱,統統往磚牆上掛,湊得近的低頭看腳下,隔得遠的就看掛在牆上的。 ↑西倉 看到蛇皮袋、指南針、溫度計包圍下的微信二維碼不禁失笑,到底也是與時俱進了。。 ↑西倉 ↑西倉 👇過年催生就送“囍得寶”😮😮 ↑西倉 👇最後來個高能,現場修牙,之前看到大爺的假牙鋪子以為就是極限了,沒想到巷子裡面還有更精彩的,剪開的礦泉水瓶裝清水,最簡單的補牙工具,沒有手套、消毒、大燈,陽光下麵直接徒手探牙洞 ,不光是我,一邊的路人都不由得駐足打量幾眼。。 ↑西倉 “灞橋集”——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如果說城裡的西倉給人的感覺是隱於鬧市,藏於街巷;那出了 西安 城往東的灞橋集則是見字如面,“灞氣”十足。
每周天開集。
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並修橋,故稱“灞橋”。灞橋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古時的灞橋,一直居於關中交通要衝,它西臨滻水,東接驪山,是人們東出長安的必經之地。人口往來,車馬頻頻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會形成陣仗如此之大的集市了。灞橋集也藉著灞水的光走過了悠悠百年。
一句話概括灞橋集就是:“東市買萌寵,西市買魚蟲,南市買煙草,北市買竹籠,遍吃東西南北中!”
👇菠菜、蕎麥各色涼皮攤著賣,要幾張拿幾張,旁邊塑料袋一裝一稱拎著回家一切、一拌,齊活上桌~ 👇一車餄餎也是攤著賣,成捆的泛著油光的土黃色麻繩引誘著人不由得把鼻子湊近了過去,聞不出什麼味兒嘴裡卻也是開始唾液瀰漫。 👇成卡車的白菜山,上下墊著棉被,墨水一般深藍色的天空下嫩綠色的大白菜顯得特別水汪汪,一道醋溜白菜仿佛已經在腦海中上了桌... 👇白菜大甩賣咯~買白菜的大叔異常妖嬈,額間一縷碎發被風吹彎了腰,但這依舊不能阻止大叔在白菜山裡奮力的扒拉著自己心儀的那一棵。 如果說西倉賣的花花草草還是走小家碧玉路線,一盆一盆碼在路邊任人挑選,那灞橋集的花草鋪子簡直就是打虎的魯智深,擁著、擠著、搶著給錢,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嬰兒,等著賣主媽媽分裝打包~ 👇“我收了多少錢來著?”“她給的是現金還是支付寶?”
生意太火,大腦已當機。。 👇“哎呦哎呦,來幫個忙抬一下。” 👇“舉起來了,看看花盆怎麼樣~”
還有這兒,好多小鳥是不是,
跟好了,別走丟了~”
一拐進巷子,滿牆排排掛的鳥籠讓一截兒時的生活片段突然閃現在腦海,那是個暖意融融的冬日早上,外公牽著我逛鳥市,矮矮的我抬頭只能看到一簇簇擁掛著的鳥籠以及籠子里上下撲騰的各色小鳥,陽光正照在外公臉上,他掀起一片夾在眼鏡上的墨鏡片,眯著眼仔細打量著手裡一個籠子,老闆站在對面說著什麼,我只盯著他嘴裡哈出的白氣出神...
再一眨眼,正和眼前這條窄窄的巷道、成排的鳥籠,頂著毛帽子穿著皮衣的買家、蹲在地上雙手交叉鎖緊衣袖抬頭吆喝的賣家重合成同一幅畫面。
兒時不認西倉名,如今西倉不負卿。
時隔數年,跟隨著導航第一次正兒八經得走進西倉,規規矩矩、客客氣氣、若即若離,冬日陽光下的午後,我成了那個衣冠楚楚的客,它卻還是那條擁擠、懶散、老派的街。 “逛檔子”——藏在巷子里的花鳥魚市~西倉,曾是明清時期的官府糧倉—— 永豐 倉,因與 和平 路的敬祿倉東西相對,古名為西倉。
每周四、天開集,趕早不趕晚。
順治二年,清軍攻剋 西安 城後,清世祖親 臨西 安做出明確指示, 西安 作為“根本之地,應留守滿洲重臣重兵鎮守”,同年即開始在 西安 城內 東北 隅修建 滿城 ,至順治六年基本竣工。而西倉當時作為國家倉庫,更有滿洲旗人軍隊重軍把守。附近的校場每月要定期進行軍事操練,旗人愛玩鳥玩蟈蟈,當他們進入校場後,他們的跟班就幫各自主人提著鳥籠、揣著蟈蟈筒在外等候,這也就是西倉最早的形成模式。校場設置著柵欄,阻擋閑雜人等入內,久而久之,這道柵欄就被叫成“檔子”了。現在,逛西倉還叫“逛檔子”。
↑西倉 在網上搜索“西倉市集”,關於它的地理位置會出現如下形容:灑金橋以南,勞武巷附近;而打開高德地圖檢索“西倉”會直接出現“西倉花鳥市場”,就在游客爆棚的回民街一帶,穿過橋梓口一路向北,一 邊和 各種回民商鋪錯肩而過一邊在各種引人垂涎的香味中穿梭,受不了誘惑了買個鹹蛋黃夾饃、舀一勺豌豆糕,提溜起一袋熱烘烘剛烤出來的饢,邊擠邊啃,一個轉彎,市集近在眼前,像是到了另一個世界。。
↑西倉 👆遠處牆上的蟈蟈籠,眼前趴著耍賴的捲毛狗讓我前前後後舉著鏡頭尋覓,怎麼就是找不到你的眼睛藏在了哪裡?
👇還有籠子里關著的小狗崽,西倉不多見買賣大型寵物,多是花鳥魚蟲蛐蛐蟈蟈一類,見著個小狗路人難免都稀罕得多瞧上兩眼。 ↑西倉 在西倉,你會很容易生出:“擦,我真年輕”的感嘆,的確,這條街上壓根兒沒什麼年輕人,做買賣的人,做買賣的東西在你看來都像是從上個世紀穿越過來,如果說時間在別處是像自來水一樣嘩嘩得流過,那在這裡,時間就變成了凍肉,是過年時才上桌的大菜,用一年的時間慢慢攢慢慢熬,上桌的每個人都吃過至少一口,也都算得清時間到哪裡去了...
而你呢,仿佛新新人類一般降臨此地,穿過繁華擁擠的鐘鼓樓,穿過回民街,走進這一處市井,看到的都是街坊、都是舊人、都是鄰居,每周兩天,雷打不動。
👇修牙補牙的老大爺,桌子上整整齊齊碼了兩排假牙,陽光射下來白花花明晃晃,大爺咧著嘴和街坊嘮嗑,牙口雪白,不知道用的似不似自家的假牙~ ↑西倉 👇1塊錢1個的皮蛋,聽身邊的阿姨們說比超市裡賣的便宜,還好吃,這麼一盤盤擺著曬太陽,就等著人來把它們拎走~ ↑西倉 👇【鴿交易區】顧名思義就是買賣鴿子的地方,只是現在已經變成堆放雜物和做其他買賣的地方,沒那麼講究了~ ↑西倉 👇號稱 西安 最悠久的花鳥市場,鳥當然是西倉里不容錯過的一道風景線,遠看五顏六色的鳥籠襯這黃綠相間的小鳥,湊近了只見它們上下撲騰或是成排站在橫桿上,左右扭頭理理羽毛 ↑西倉 賈平凹在《廢都》里這樣寫到:“那裡是一個偌大的民間交易場所,主要營生是家養動物珍禽花鳥魚蟲,還包括器皿盛具,飼養輔品之類。趕場的男女老幼及閑人游皮趨之若鶩,挎包搖籃,戶限為穿,使幾百米長的場地上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好一個熱鬧繁華。” ↑西倉 👇還好趕在老闆說:“不能拍照”前按下了快門,這一排長著“太陽羽毛”的小雛鳥🐦簡直不要太萌了! ↑西倉 ↑西倉 👇看完了鳥🐦再看鳥籠,圓的、方的、掛鉤的、提手的、深的、淺的...還有專門的蛐蛐籠、倉鼠🐹籠,不說眼花繚亂怎麼也是應有盡有了~ ↑西倉 👇西倉“東西南北”巷上的鋪子大多如此排列,兩邊街道上一個鋪位連著一個鋪位,鐵欄桿上掛鳥籠,中間的馬路上是一個個被人流環繞起來的地攤,尋常人經過不墊腳探頭擠進去是看不到裡面在賣什麼的。 ↑西倉 👇買賣買賣,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東西好不好得買的人說了算,我等看熱鬧的人也就是站在一旁觀望,偷聽下這生意雙方是怎麼交流的,順便聯繫下 陝西 話。話說,進了西倉,灌進耳朵里的除了 陝西 話就是 河南 話了... ↑西倉 一條巷子走到頭,不是左拐就是往右。轉過了花鳥魚市就進了雜貨古玩一條街,在這裡能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家用品,例如刷鍋神器、拖把、水壺、各類種子,還有各種甩賣自家二手貨的,從鍋碗瓢盆到鞋襪內衣褲應有盡有~ ↑西倉 👇神奇的“貨架牆——小到珠串手鏈大到行李箱,統統往磚牆上掛,湊得近的低頭看腳下,隔得遠的就看掛在牆上的。 ↑西倉 看到蛇皮袋、指南針、溫度計包圍下的微信二維碼不禁失笑,到底也是與時俱進了。。 ↑西倉 ↑西倉 👇過年催生就送“囍得寶”😮😮 ↑西倉 👇最後來個高能,現場修牙,之前看到大爺的假牙鋪子以為就是極限了,沒想到巷子裡面還有更精彩的,剪開的礦泉水瓶裝清水,最簡單的補牙工具,沒有手套、消毒、大燈,陽光下麵直接徒手探牙洞 ,不光是我,一邊的路人都不由得駐足打量幾眼。。 ↑西倉 “灞橋集”——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如果說城裡的西倉給人的感覺是隱於鬧市,藏於街巷;那出了 西安 城往東的灞橋集則是見字如面,“灞氣”十足。
每周天開集。
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並修橋,故稱“灞橋”。灞橋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古時的灞橋,一直居於關中交通要衝,它西臨滻水,東接驪山,是人們東出長安的必經之地。人口往來,車馬頻頻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會形成陣仗如此之大的集市了。灞橋集也藉著灞水的光走過了悠悠百年。
一句話概括灞橋集就是:“東市買萌寵,西市買魚蟲,南市買煙草,北市買竹籠,遍吃東西南北中!”
👇菠菜、蕎麥各色涼皮攤著賣,要幾張拿幾張,旁邊塑料袋一裝一稱拎著回家一切、一拌,齊活上桌~ 👇一車餄餎也是攤著賣,成捆的泛著油光的土黃色麻繩引誘著人不由得把鼻子湊近了過去,聞不出什麼味兒嘴裡卻也是開始唾液瀰漫。 👇成卡車的白菜山,上下墊著棉被,墨水一般深藍色的天空下嫩綠色的大白菜顯得特別水汪汪,一道醋溜白菜仿佛已經在腦海中上了桌... 👇白菜大甩賣咯~買白菜的大叔異常妖嬈,額間一縷碎發被風吹彎了腰,但這依舊不能阻止大叔在白菜山裡奮力的扒拉著自己心儀的那一棵。 如果說西倉賣的花花草草還是走小家碧玉路線,一盆一盆碼在路邊任人挑選,那灞橋集的花草鋪子簡直就是打虎的魯智深,擁著、擠著、搶著給錢,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嬰兒,等著賣主媽媽分裝打包~ 👇“我收了多少錢來著?”“她給的是現金還是支付寶?”
生意太火,大腦已當機。。 👇“哎呦哎呦,來幫個忙抬一下。” 👇“舉起來了,看看花盆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