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從夏宮到避難所 見證一個王朝的興衰(承德旅游二)
行走在一個城市中,除了感受她的歷史文化,也不能忽略當地的美食啦。否則,真成了“文化苦旅”了。 二 仙居 二仙雕塑
一大早,灼熱的陽光,已經表現出不同以往的熱情。早餐還沒有著落。有當地熱心大娘“遙指杏花村”,走近發覺是食客爆棚,遍地狼藉的“野攤”。看人們踩在食物“殘骸”之上,從容地享受著豆腐腦、豆漿、杏仁茶、油餅、餛飩、大包子。看上去吃得也蠻美味,眼前那個大漢,很有點大快朵頤的樣子呢。
老闆已經開始招呼了,含糊應聲,快快溜之乎也。
最後只得在不遠處的麥多餡餅將就一回。店面很小,兩個中年女人照應小店。店內空空,沒有用餐人。都是 山西 麵食風格:刀削麵是主打。店家或許是鹽販出身,放鹽出手太狠。我沒能經受住挑戰,都剩下了。麥多餡餅,各種奇怪的肉餡,點了一個豆餡的。竟然,不是新的!終於明白店里為啥異乎尋常的清靜。放棄了帶上幾個的打算,好像五元一個也不很便宜了。
酒店位於二 仙居 商業核心區,有點繁華感覺。我們想隨便走走,尋找點美食。有個賣驢打滾的攤位,攤主人很乾凈的樣子。一念錯過,轉天才買️到。幾步外是 北京 燒餅,店面乾凈,現做現賣。幾個當地模樣的購買者,就是很好的招牌了。甜餡燒餅,茶雞蛋,午餐就它了。
今天上午打算看看自然風景,磬錘峰。公交車直達景區門口,雖然我們被“臨時站”誤導,提前了幾步下車。
是來得早了嗎?沒有見到游客。景區門口,通向售票窗口的道路,是水淹澤國。景區人員,正在對乾燥的地面,進行野蠻沖刷。我的凌波仙子功,還沒有練好啊。只得跳躍蛇形至售票處。
磬錘峰這裡,是一片低矮丘陵小山。磬錘峰只有五百米高。買了單程纜車票,下山時準備順路普樂寺看看。
倒是喜歡這種開放式,雙人纜車。在這樣晴天舒適的天氣里,坐在高空纜車上,俯瞰群山連綿,滿眼蔥鬱深綠,以及時能入眼的景觀,堪為享受。
纜車緩速滑行,不高的小山,用時二十多分鐘,真好。遠處的磬錘峰,基本上沒有離開我們的視野。我也就不停地拍照。想來大自然真是神奇,會有這樣一塊“飛來石”,聳立不倒。
這個石頭的形狀,像極了從前浣衣女手裡的“棒槌”,於是棒槌山是它最響亮的名字。凡存在於民間的名稱,或故事,都是最有生命力的。
後來康熙皇帝發現了這塊石頭,覺得很想寺廟裡和尚手裡的磬錘,才有了今天的名字。
勞動人民的想象力永遠不竭,磬錘峰又被稱作大地伸出的拇指,非常形象。 這個時候,普樂寺赫然出現,好興奮。它的重檐尖頂,酷似天壇祈年殿頂。只是顏色改成了皇家專有黃。普樂寺是清乾隆時期所建,意在團結北部各少數民族。普樂寺,取“普天同樂”的意思。
先生說,“來了咱就都給他看了。時間不會太長,估計一會兒就能到。”
事實上,我們的熱望,沒有能夠趕超天氣的火辣。後來被迫改變計劃。
二十多分鐘的纜車時間,足以飽覽一地景色。同時飽餐秀色到心靈,也倍感愉悅呢。下纜車到地面,迎接我們的是炙烤的陽光,不是戴著墨鏡,真的不敢睜開眼睛了。這時聽到有人說,真不如下雨天好,這多熱呀。心中暗笑,看來老天爺也是難做啊。
抬眼看去,是一所古式房舍。走近看仔細,上寫“ 寶山 寺”。有點驚訝,這裡的空間,似乎不足以建成完整規制的寺廟呢。介紹上說, 寶山 寺是清末名僧麻祥主持建造的。寺廟依山就勢,因地制宜,也就不會是常見的規模營造了。山門緊閉,無法窺其真容。前行可見山體摩崖浮雕石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那根“棒槌”已經咫尺在望了。雖然是抬腳可至,我們還是選擇了躲到涼亭里,舒緩一下精神。今天的悶熱,來得有點突然,昨天還在擔心沒帶厚衣服,今天卻不知道怎樣躲避酷熱了。
這個磬錘峰,主要就是近距離看這個一柱擎天的“棒槌”。附帶建設的幾個小景,都是為了照顧游人的獵奇心理,不至於因只看一 石柱 ,而空落憤懣。
涼亭裡面,不太涼。木椅上肉眼可見的小蟲,讓我不敢落座。兩個男人的對話,引起我的好奇。
“你塗的粉太多了,一齣汗都成泥了”
“沒抹多少,今天。”
兩人地道京腔,塗粉男人四十開外,白臉白衫,不停地用紙巾擦汗。心中暗笑,男人原有的這點簡潔優勢,也失去了。
這根石棒槌,成了人們等著觀看的明星。由於“明星”暴露在烈日下,人們也是速看速回。於是,“明星”很孤獨,這裡人很少。
這塊平臺非常窄小,恐高者會有點挑戰。湊近了,不好拍照。請一個農民大哥幫忙拍了合影。結果,他不會操作。好容易教會了操作,大哥在太陽公公的熱情關照下,幫我們拍了一連串的照片。雖然拍得有點滑稽,人與石的安排不太稱意,讓一度想刪除。最終還是保留。路人也善良,偶遇小感動。
我們試圖向不太遠處的“蛤蟆石”行進,然後下山去普樂寺。走出不足二十米,感覺有點“舉步維艱”了。這樣熱辣辣的天氣,走在一眼望不到邊的山裡,周圍少了 大樹 的遮擋,完全暴露躁陽光下,簡直不可想象。
我們果斷放棄了計劃,再買下山纜車下山。當然,景區對我們這樣不堅定的游客,也有“處罰”,需要比一次性購買往返票的,多支付幾十元。 蛤蟆石
下得山來,我們還是為這一“機智”改變而慶幸。我們贏得了去看 普寧 寺的時間。乘出租車到 普寧 寺,十幾分鐘就到。
到 普寧 寺的時候,正是中午。景區大門前,有一行人,拉起紅色條幅合影。另有游客,或當地人,坐在門前左右的樹坑邊,休息。我們徑直走向裡面,普佑寺門前。現在這裡是個出口,也是幾乎所有景區都會設計的,商品一條街。由於靠里,相對清靜,稍作休息,補充能量。
害怕小蟲,沒敢落座。帶來的食品,還算可口。不做登山運動,這天氣就還好。 游客來到這裡,大多是急急地涌進去。其實,站在門外,可以細細觀賞。
普寧 寺的山門,上懸 雲龍 陡匾。據說是當代頂級雕刻大師,用了多種技法,耗費三年多時間,依原樣製成的。可見其作品之精細,觀賞價值之高了。
山門的三個拱券門,以石刻捲草花飾邊,十分精美。
外八廟所有建築,都是我們熟悉的皇家氣派,迥異於避暑山莊的“無華”了。這個山門,是單檐歇山頂,黃琉璃瓦,綠剪邊。山門是景區檢票口,可以稍作停留,看向裡面。哼哈二將,分立左右。 過了山門,就是御碑亭了。碑亭平面正方,重檐歇山頂。建在石砌須彌座上。欄桿望柱是雕刻精美的雲紋龍柱。最奇的是,裡面的石碑,均為四面均等的石方柱,還是首次見到。各面分別以滿、漢、蒙、藏文字刻寫。
乾隆建 普寧 寺,是 平定 準 噶爾 之後所建。後又平頂回部,適逢乾隆五十、太后七十生日 大慶 ,又建普佑寺。我們的 新疆 ,也是源自那個時候。意為新開闢的疆土。 東西面是鐘鼓樓。再往裡走,就是天王殿了。 天王殿規模不是很大。裡面供奉了老百姓最熟悉的, 彌勒 佛。 望柱花紋,完全不同於永佑寺所見,更突出了立體效果呢。 高大的油松
普寧 寺是目前外八廟中,唯一有喇嘛僧人的地方。他們每天還要在這裡誦經。後面有僧舍。
大雄寶殿的規格明顯提升: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綠剪邊。正脊中央是銅製鎏金喇嘛塔。至此,出現了藏式風格。 普寧 寺是典型漢藏合璧的寺廟。大雄寶殿之後,即為藏式建築。
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裡面頂部,有六子真言。這一點在其他地方,大概不容易見到。 來 普寧 寺,最要看的就是大乘之閣。現在主角終於現身。
大乘之閣,奇特的建築外觀,舉世沒有雷同。這是樓閣式建築,不同角度,看到的層數也不同。前看六,後看四,側看是五層。因其地勢原因,而產生的視覺效果。
最奇的在於頂部:五層上四個角,各有一個四角攢尖的小閣。頂部六層一個較大的四角攢尖閣,覆在四小閣之上。大小共五個閣頂部,各有一個鎏金寶頂。陽光下,寶頂的鎏金燦燦閃光,閣頂的黃琉璃瓦熠熠生輝,共同構成炫目的輝煌。
裡面供奉的大佛,是現今最大的木製大佛。據說很難測量,運用今天的現代科技手段,測量出大佛有二十三米多高。大佛有四十二個手臂,每個手心裡,有一隻眼睛。用佛教的說法,就是千手千眼大佛了。
抬頭髮現,大雄寶殿的山花,彩繪,脊獸,樣樣精美。於是,努力拍照不斷。 大雄寶殿周圍,是有六字真言的轉經筒。據說經常轉經筒,功德等同於誦佛經呢。 不知道那些捲棚硬山頂的房舍,是否是僧舍呢。
一大早,灼熱的陽光,已經表現出不同以往的熱情。早餐還沒有著落。有當地熱心大娘“遙指杏花村”,走近發覺是食客爆棚,遍地狼藉的“野攤”。看人們踩在食物“殘骸”之上,從容地享受著豆腐腦、豆漿、杏仁茶、油餅、餛飩、大包子。看上去吃得也蠻美味,眼前那個大漢,很有點大快朵頤的樣子呢。
老闆已經開始招呼了,含糊應聲,快快溜之乎也。
最後只得在不遠處的麥多餡餅將就一回。店面很小,兩個中年女人照應小店。店內空空,沒有用餐人。都是 山西 麵食風格:刀削麵是主打。店家或許是鹽販出身,放鹽出手太狠。我沒能經受住挑戰,都剩下了。麥多餡餅,各種奇怪的肉餡,點了一個豆餡的。竟然,不是新的!終於明白店里為啥異乎尋常的清靜。放棄了帶上幾個的打算,好像五元一個也不很便宜了。
酒店位於二 仙居 商業核心區,有點繁華感覺。我們想隨便走走,尋找點美食。有個賣驢打滾的攤位,攤主人很乾凈的樣子。一念錯過,轉天才買️到。幾步外是 北京 燒餅,店面乾凈,現做現賣。幾個當地模樣的購買者,就是很好的招牌了。甜餡燒餅,茶雞蛋,午餐就它了。
今天上午打算看看自然風景,磬錘峰。公交車直達景區門口,雖然我們被“臨時站”誤導,提前了幾步下車。
是來得早了嗎?沒有見到游客。景區門口,通向售票窗口的道路,是水淹澤國。景區人員,正在對乾燥的地面,進行野蠻沖刷。我的凌波仙子功,還沒有練好啊。只得跳躍蛇形至售票處。
磬錘峰這裡,是一片低矮丘陵小山。磬錘峰只有五百米高。買了單程纜車票,下山時準備順路普樂寺看看。
倒是喜歡這種開放式,雙人纜車。在這樣晴天舒適的天氣里,坐在高空纜車上,俯瞰群山連綿,滿眼蔥鬱深綠,以及時能入眼的景觀,堪為享受。
纜車緩速滑行,不高的小山,用時二十多分鐘,真好。遠處的磬錘峰,基本上沒有離開我們的視野。我也就不停地拍照。想來大自然真是神奇,會有這樣一塊“飛來石”,聳立不倒。
這個石頭的形狀,像極了從前浣衣女手裡的“棒槌”,於是棒槌山是它最響亮的名字。凡存在於民間的名稱,或故事,都是最有生命力的。
後來康熙皇帝發現了這塊石頭,覺得很想寺廟裡和尚手裡的磬錘,才有了今天的名字。
勞動人民的想象力永遠不竭,磬錘峰又被稱作大地伸出的拇指,非常形象。 這個時候,普樂寺赫然出現,好興奮。它的重檐尖頂,酷似天壇祈年殿頂。只是顏色改成了皇家專有黃。普樂寺是清乾隆時期所建,意在團結北部各少數民族。普樂寺,取“普天同樂”的意思。
先生說,“來了咱就都給他看了。時間不會太長,估計一會兒就能到。”
事實上,我們的熱望,沒有能夠趕超天氣的火辣。後來被迫改變計劃。
二十多分鐘的纜車時間,足以飽覽一地景色。同時飽餐秀色到心靈,也倍感愉悅呢。下纜車到地面,迎接我們的是炙烤的陽光,不是戴著墨鏡,真的不敢睜開眼睛了。這時聽到有人說,真不如下雨天好,這多熱呀。心中暗笑,看來老天爺也是難做啊。
抬眼看去,是一所古式房舍。走近看仔細,上寫“ 寶山 寺”。有點驚訝,這裡的空間,似乎不足以建成完整規制的寺廟呢。介紹上說, 寶山 寺是清末名僧麻祥主持建造的。寺廟依山就勢,因地制宜,也就不會是常見的規模營造了。山門緊閉,無法窺其真容。前行可見山體摩崖浮雕石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那根“棒槌”已經咫尺在望了。雖然是抬腳可至,我們還是選擇了躲到涼亭里,舒緩一下精神。今天的悶熱,來得有點突然,昨天還在擔心沒帶厚衣服,今天卻不知道怎樣躲避酷熱了。
這個磬錘峰,主要就是近距離看這個一柱擎天的“棒槌”。附帶建設的幾個小景,都是為了照顧游人的獵奇心理,不至於因只看一 石柱 ,而空落憤懣。
涼亭裡面,不太涼。木椅上肉眼可見的小蟲,讓我不敢落座。兩個男人的對話,引起我的好奇。
“你塗的粉太多了,一齣汗都成泥了”
“沒抹多少,今天。”
兩人地道京腔,塗粉男人四十開外,白臉白衫,不停地用紙巾擦汗。心中暗笑,男人原有的這點簡潔優勢,也失去了。
這根石棒槌,成了人們等著觀看的明星。由於“明星”暴露在烈日下,人們也是速看速回。於是,“明星”很孤獨,這裡人很少。
這塊平臺非常窄小,恐高者會有點挑戰。湊近了,不好拍照。請一個農民大哥幫忙拍了合影。結果,他不會操作。好容易教會了操作,大哥在太陽公公的熱情關照下,幫我們拍了一連串的照片。雖然拍得有點滑稽,人與石的安排不太稱意,讓一度想刪除。最終還是保留。路人也善良,偶遇小感動。
我們試圖向不太遠處的“蛤蟆石”行進,然後下山去普樂寺。走出不足二十米,感覺有點“舉步維艱”了。這樣熱辣辣的天氣,走在一眼望不到邊的山裡,周圍少了 大樹 的遮擋,完全暴露躁陽光下,簡直不可想象。
我們果斷放棄了計劃,再買下山纜車下山。當然,景區對我們這樣不堅定的游客,也有“處罰”,需要比一次性購買往返票的,多支付幾十元。 蛤蟆石
下得山來,我們還是為這一“機智”改變而慶幸。我們贏得了去看 普寧 寺的時間。乘出租車到 普寧 寺,十幾分鐘就到。
到 普寧 寺的時候,正是中午。景區大門前,有一行人,拉起紅色條幅合影。另有游客,或當地人,坐在門前左右的樹坑邊,休息。我們徑直走向裡面,普佑寺門前。現在這裡是個出口,也是幾乎所有景區都會設計的,商品一條街。由於靠里,相對清靜,稍作休息,補充能量。
害怕小蟲,沒敢落座。帶來的食品,還算可口。不做登山運動,這天氣就還好。 游客來到這裡,大多是急急地涌進去。其實,站在門外,可以細細觀賞。
普寧 寺的山門,上懸 雲龍 陡匾。據說是當代頂級雕刻大師,用了多種技法,耗費三年多時間,依原樣製成的。可見其作品之精細,觀賞價值之高了。
山門的三個拱券門,以石刻捲草花飾邊,十分精美。
外八廟所有建築,都是我們熟悉的皇家氣派,迥異於避暑山莊的“無華”了。這個山門,是單檐歇山頂,黃琉璃瓦,綠剪邊。山門是景區檢票口,可以稍作停留,看向裡面。哼哈二將,分立左右。 過了山門,就是御碑亭了。碑亭平面正方,重檐歇山頂。建在石砌須彌座上。欄桿望柱是雕刻精美的雲紋龍柱。最奇的是,裡面的石碑,均為四面均等的石方柱,還是首次見到。各面分別以滿、漢、蒙、藏文字刻寫。
乾隆建 普寧 寺,是 平定 準 噶爾 之後所建。後又平頂回部,適逢乾隆五十、太后七十生日 大慶 ,又建普佑寺。我們的 新疆 ,也是源自那個時候。意為新開闢的疆土。 東西面是鐘鼓樓。再往裡走,就是天王殿了。 天王殿規模不是很大。裡面供奉了老百姓最熟悉的, 彌勒 佛。 望柱花紋,完全不同於永佑寺所見,更突出了立體效果呢。 高大的油松
普寧 寺是目前外八廟中,唯一有喇嘛僧人的地方。他們每天還要在這裡誦經。後面有僧舍。
大雄寶殿的規格明顯提升: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綠剪邊。正脊中央是銅製鎏金喇嘛塔。至此,出現了藏式風格。 普寧 寺是典型漢藏合璧的寺廟。大雄寶殿之後,即為藏式建築。
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裡面頂部,有六子真言。這一點在其他地方,大概不容易見到。 來 普寧 寺,最要看的就是大乘之閣。現在主角終於現身。
大乘之閣,奇特的建築外觀,舉世沒有雷同。這是樓閣式建築,不同角度,看到的層數也不同。前看六,後看四,側看是五層。因其地勢原因,而產生的視覺效果。
最奇的在於頂部:五層上四個角,各有一個四角攢尖的小閣。頂部六層一個較大的四角攢尖閣,覆在四小閣之上。大小共五個閣頂部,各有一個鎏金寶頂。陽光下,寶頂的鎏金燦燦閃光,閣頂的黃琉璃瓦熠熠生輝,共同構成炫目的輝煌。
裡面供奉的大佛,是現今最大的木製大佛。據說很難測量,運用今天的現代科技手段,測量出大佛有二十三米多高。大佛有四十二個手臂,每個手心裡,有一隻眼睛。用佛教的說法,就是千手千眼大佛了。
抬頭髮現,大雄寶殿的山花,彩繪,脊獸,樣樣精美。於是,努力拍照不斷。 大雄寶殿周圍,是有六字真言的轉經筒。據說經常轉經筒,功德等同於誦佛經呢。 不知道那些捲棚硬山頂的房舍,是否是僧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