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國慶游
說心裡話,旅游和驢行我都喜歡,但節日期間外出,真是太怵頭了。2017年國慶駕車出行,十一當天高速路巨堵,8小時的行程開了18個小時。今年看新聞,重點景區人滿車滿為患, 黃山 景區人群堵塞竟達一個多小時,不見挪步,景區購票排隊進入就需花兩個小時,八達嶺長城蜿蜒曲折數公里,那是由人頭組成的……。總體感受是“想到會人多,沒想到會這麼人多,見過堵車的,沒見過堵人的”。
然而,不出去,七天假難道在家閑獃著,從電視里看人家出行,路堵、車堵、人堵取樂?孩子們都休息了,難得聚會,適時還是選擇出行一次,感受一下“節日氛圍”。
今年國慶,準備駕車出行,再去趟 承德 避暑山莊和外八廟。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這時去,秋風已冷,難談避暑,想必尋找15年前已模糊不清印象。
特意錯過十月一日那一天,還是在家看電視的巨堵場面。選擇十月二日,為了這合適的時間和路段,我一早2點起床,3點開著電動車用時40分鐘,趕往距離高速口近的孩子家,(節省市中心區域接送往返20公里的時間和油費。老婆節日值班又沒請假不能離開本市,不能同行,。帶上了 安徽 來的看閨女,兒媳婦的母親)。
凌晨4點一過,天還未亮,道路清凈,駕車走津寧高速轉長深高速,使得這一道,絕對暢通無堵,8;30來到 承德 中心醫院後身的民宅---網上預訂的兩天住宿地。


承德 ,室內景點比較分散,距離還不遠,能分流部分,一般都是夏天避暑去,這天相對來說,可能不是最高峰(高峰因該在暑期)自我感覺人流還不是特別擁擠,購票檢票進入十分鐘內就可辦到。
兩天下來,瀏覽了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的五個以及棒槌山,雖也有爬山,但都是一般休閑級別,五公里左右,但感覺體乏心累,和每次野山戶外10公里以上活動累的感覺完全就是不一樣的。戶外回家感覺體累但心不累,而旅游回來身心都累。從中我也找出了原因,戶外活動,遠離鬧市的大山裡人員稀少,環境清新,可以心靜,清心,同行人員體能差不多,行走節律可按自己節奏。而旅游,一個是車多人多寸步難行,心亂,煩心,同行人員體能不同,節律打亂,再加上人多景點雜相互找人,拍照躲人還效果不佳,影響心情,耽擱不少時間和精力,做了許多無用功



說了一堆出行的過程,該說說旅游行程了
每次出行都寫游記,一是給自己做個回憶和留念,另一個是為廣大網友提供一些線路和當地景物的自我經驗和信息,因為每次的出行,都有其他網友提供的游記信息作為參考,讓我的行程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耽擱和冤枉。
出行前一晚上,拿出了2003年第一次來 承德 的老照片。時間已過去了15年了,過去的照片應該還是膠片相機,一次一般帶兩三個膠卷,不到百張成品,在加上照片曝光不像是現在可以預先看樣,保留下來的照片也就是十來張吧。記憶也逐漸減少,印象不是特別清晰,總想對比一個城市的過去和現在。

景區的景點介紹,應該網上隨意都能找到,在下就不重覆複製粘貼了,只是說說我個人的感性體會。
我的規划行程,買了260元的四聯票,三日內一次有效,進門掃碼即過。實際上是避暑山莊景區,佈達拉.行宮景區, 普寧 寺景區,磬錘峰景區,看好了,是景區而不是單純的一個景點。可能是國慶節降價了,(宣傳單上標識為優惠價旺季320元,平季230元)通票應該能節省95元了吧,還能節省了每個景點排隊購票的時間。
第一天9;20----14;00瀏覽避暑山莊,目的走馬觀花,小練體能。不做環山交通車,不做水上游船,不做陸地電瓶車(目的不同,因人而異吧)。
這裡是京城之外的皇家園林又名“ 承德 離宮”或“熱河行宮”,始建於1703年,歷經 清康 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是每年5—9月之間紫禁城裡的皇上避暑兼理政的地方。從 北京 到這裡180公里路,當時馬車最快7天,最慢15天,而現在國家發展了,從 北京 到這也就2---3個小時左右。
進入景區南邊正門,也就是麗正門,先到“澹泊敬誠”,這是避暑山莊正殿,全部用楠木改修。再到“煙波致爽”殿,清朝皇帝在 承德 時的寢宮。“四知書屋“,起居室和簽收許多不平等條約處,經過“雲山勝地”殿,來到岫雲門,是避署山莊博物館的出口。
走出了宮殿區,有一大景區瀏覽圖,這裡最大的看點就是星羅於山莊各個角落的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能找到這些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一百餘處的七十二景就不錯了,一天的體力估計來旅游的人是做不到的。義務講解員為你講解旅游路線,其實也是善意的提醒您,保持體力和精力,花錢坐車坐船省時間。



博物館出口後,直接往前行,過小橋,擦邊路過水上游覽區,“樂壽堂”,“ 煙雨樓”,“青楊書屋”,“文靜閣”。等等。景點地名文氣,但不容易記住。“雲容水態”處吃點食物,從“曠觀”處上山,貼著汽車道路邊的小路直達,奔 “青楓綠嶼”觀光台俯瞰近處的永佑寺舍利塔和遠處的 普寧 寺景區,磬錘峰的大棒槌。這裡還是平日皇帝休閑和欣賞落日的地方。再到“北枕 雙峰 ”亭,後過橋奔對面山峰,13;00來到景區北部長城一樣的圍牆上,接近二馬道的最高點,俯視下麵的佈達拉.行宮景區的兩大皇家寺廟的全景。此路大概爬山2公里路,據當地人推薦,最佳景點已閱。時間和體力有限,沒走全程環形路,為抄近道,還是原路方向返回,但路徑還是不一樣的,不是按照車道走的,路過“南山積雪”亭,但上下山,起點和終點點位重合,再過橋經過陸地瀏覽區,路過 蒙古 包,牡丹園,直奔景區的 東北 2門-流杯亭門出口。
其他景點,樓閣亭宇,稱呼各異,風格雷同,時間有限,必有取捨。
到此是避暑,不是避難。皇上是忌諱“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大筆一揮加上一橫,造成門牌匾上的避暑山莊中的“錯別字”。





在煙雨樓石碑前,還拿著十五年前的照片相同地點,相同姿勢照了一張,但後面的景色和十五年前有很大不同,應該有翻修和重建的了。電視劇《還珠格格》拍攝地就在這,這裡就是就是“漱芳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