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5.倫敦】街景、廣場、火車站;欣遇女王出行



伊迪絲卡維爾雕像
艾迪絲·卡維爾, 英國 女護士。1865年12月4日出生於斯沃茲頓的 諾福克 ,父親是位校長。20歲時學習護理專業,成為 倫敦 醫院護士。1907年在 比利時 首都 布魯塞爾 的貝克特爾醫學研究所任第一任護士長,護士學校的校長

在 倫敦 和 巴黎 都有她的美麗的塑像。
她遺體在戰爭結束後被運回 英格蘭 。

底座上的字:
edith cavell(伊迪絲卡維爾 )
brussels dawn ( 布魯塞爾 黎明)
1915.10.12 (她的就義日)
Patriotism is not enough I must have no hatred or bitterness for anyone
(愛國主義是不夠的,我必須對任何人都沒有仇恨或幽怨)

fortitude 毅力
devotion 奉獻


200多年前的 特拉 法加海戰中, 英國 海軍戰勝了拿破侖的法 蘭西 聯合艦隊,贏得了19世紀的海上強國地位。
為紀念這改變國運的歷史事件,以及在此次海戰中陣亡的納爾遜將軍, 英國 在首都 倫敦 市中心的心臟腹地建造了這座 特拉 法加廣場。



廣場最突出的標誌是南端的納爾遜紀念柱,此碑紀念 特拉 法加海戰中的海軍上將, 英國 民族英雄霍雷肖.納爾遜。


英國 少將亨利•哈弗 洛克 爵士(General Sir Henry Harvardlocke),參與過1857年鎮壓 印度 反英大起義的戰爭。
K.C.B是 英國 的一種爵位

廣場外圍四周還有四個石像基座,其中三個已經站上了歷史名人,永久矗立在廣場上,分別是 喬治 四世(George IV)、 納皮爾 將軍和亨利·哈維 洛克 爵士。
只有位於廣場 西北 角的基座一直空著,原先打算放置英王威廉四世騎馬塑像的計劃,因為資金缺乏而擱淺,最終一直沒有固定的主人,被 英國 人稱為“第四基座”。
九十年代末皇家藝術學會決定向藝術家徵集作品,以輪換方式擺在這個基座上,既出現了好幾個與傳統雕塑不同的現代藝術品,又提供了新鮮感,這個方式受到了公眾歡迎。後來 倫敦 市長專門成立了“第四基座委員會”,負責篩選作品。
“第四基座”不僅成了藝術界的“必爭之地”,還成為表達民意的秀場。


英國 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的正門;
查爾斯·詹姆斯· 納皮爾 將軍(General Charles James napier ), 英國 殖民時期的將軍。

查理一世(CharlesⅠ,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 英國 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公開處死的國王。



此時(2016.6.10, 倫敦 夏令時將近中午11點),街上許多游人正駐足朝著那個方向觀望

是 英國 倫敦 的一座紀念性建築物,建於1912年。海軍部拱門位於 倫敦 西敏市中心,連通 特拉 法加廣場和 白金漢 宮前的林蔭路。門樓在 特拉 法加廣場的西南角,林蔭路的 東北 端。 該建築名為門,實為樓。在樓內辦公的有內閣辦公廳和首相策略處。門樓左右為四層。中間部分下部是五道券門(三道車行,兩道人行)。




但是,看這陣勢又不大像——沒有戒備森嚴,沒有前呼後擁,沒有豪華排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