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最美地鐵,試試三天時間愛上斯德哥爾摩
上圖:有一處專門展示諾貝爾歷年獲獎者的私人物品。我在當中看到屠呦呦老師的中藥研究手冊,作為 中國 人難免自豪起來。不過正如現場導游說的,諾貝爾獎其實非常淡化國家概念,這是全球性世界性的視野,是人類的概念,所以儘量少談國家概念。
上圖:博物館的天花板很有意思,裝有弔軌,緩緩滑動展示所有獲獎者的信息。我站立了10分鐘,結果看到奧 巴馬 這一位熟人,也是不容易啊。
下一站,搭乘公交車,去到了動物園島,來參觀 北歐 博物館和瓦薩沉船博物館。由於是周三,兩個場館閉館時間都能延後到晚上8點,所以省了不少事。斯京的博物館雖然說數量很多,但是有豐富館藏和有看頭的其實並不太多(應該是我看到了假的吧,哈哈哈), 北歐 博物館算是我看到最有看頭的一個,值得來花時間轉轉。它主旨是展示從某個年代(我忘記了,啊啊啊)開始的 瑞典 各個地區不同民族的人的所有的文化、生活、起居的變化,小到一件首飾,大到一個房間,都會做出展示,方便觀者籍此瞭解這個國家的人文和社會變遷。
上圖: 北歐 博物館本身建築就極具特色,值得觀賞
上圖:這個角度看過去,適合拍鬼片,而且還是迪士尼出品的,啊哈哈哈
上圖:這個約摸5米高的大木門,上面鑲嵌大鐵塊(原諒沒文化的我不知道如何形容那些東西),蠻橫孔武且有厚重的歷史感。讓人蠻期待推開大門後所目睹的是什麼。其實是接待台……但接待台後頭走上樓梯,就會第一眼看到威武的古斯塔夫大帝的雕像。
上圖:連locker間的設計都充滿 瑞典 人的情趣和風格,上面還原是當年某階層男人的著裝。
上圖: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audio guide(語音導游),一根看起來跟《黑超特警隊》里的失憶棒特別像的東西,是不是一按下就會發出刺眼白光……可以不戴耳機也可以自插耳機使用,一比之下其他按數字的audio guide簡直相形見拙。
上圖:狹長的大堂的左側,佈置了一個階梯形往上走的白色裝置,白色擋板的間隔中間,其實是展出的 瑞典 當地各種燈具設計。但是這個區域感覺並非永久性的,而是臨時展覽區。 上圖:博物館有趣的東西還不止上面的locker設計,還有這個可拎著走的便攜座椅,只要你願意,可以坐在展品前慢慢看。
上圖:一張有趣的人形椅子。具體背景故事不說了,但是可見從非常早年間開始, 瑞典 的家居設計開始醞釀優秀的基因。
上圖:這個圖和下圖都是展示 瑞典 人曾經的不同階層的人的家居設計和生活。上圖有趣的地方在於那份報紙,是是當年二戰爆發的頭條新聞的報紙,原樣複製。
上圖:這個自然展現的是同一個時期女性服裝的變化。
上圖:那個餐桌上天上栩栩如生的天鵝,曾經被 瑞典 人當做容器盛放肉類,當年的確是用真天鵝宰殺後如此操作,這麼做是因為很有逼格,而且反覆使用,但當時人們並沒有考慮到衛生問題,後來才被制止和消失。
上圖:這是大堂另一側天花板上的模擬極光的弔幕,曲折的線條對應的大堂另一側的白色布展區,燈光投影在弔幕上緩慢變幻,詮釋出極光的靈動飄舞。關鍵是,展館在這個弔幕下為你留出了幾十把躺椅,你可以任性滴躺著就是發獃看看天花板!直到像我一樣睡著!
上圖:是不是感覺到梁叔就是博物館里一股清新的……泥石流?
因為疲累,其實我沒有將每一個展廳和展櫃都仔細看完。時間也不允許我如此做。拖著沉重的雙腿(主要是器材重,奶奶的)去隔壁的瓦薩沉船博物館時,已經非常困了。但是瓦薩沉船也是一個展示 瑞典 人輝煌的歷史和神奇毅力的最佳作品。將一個幾百年的沉船從海底弄出來然後修繕複原,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它曾經的榮光,這本來就是一個卓著的故事,充滿無數故事可以挖掘。因為現場拍攝角度所限,所以僅僅展示一個現場的模型圖,如下。真正的船體就在模型背後,請務必耐心看完,它非常壯觀。
如果說第一天的地鐵之行,讓我感受到 瑞典 人魔幻、極具創意的那一面的話,那第二天老老實實跟著景點走的行程,則大大加深了對於這個國家歷史人文的瞭解,也慢慢將我一些疑問熔化開來,慢慢的,能揭開這個城市和國家真實的一角。我朋友評論我朋友圈時說,這是一個小國寡民的烏托邦。有時,我更寧願世界上多幾個這樣的烏托邦國家。他們的歷史無法跟古國相比,但依舊有屬於自己的傳承,關鍵是基於那些傳承,他們創造了一個很寧靜卻又活力四射的『自己』,仿佛是外冷內熱的冰美人。
還有最後一天,我又會從犄角旮旯的斯京街頭,找到什麼新奇的體驗和玩意呢? 第三天:感受斯京小眾的一面沒來斯京之前,總會覺得作為“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代表國度之一,這裡應該是外表簡潔實用但不失個性的地方,說得形象點,是外冷內熱型。就像無色的伏特加,一口悶,才知道其火烈的性子,在你胃里腸道里乃至靈魂里散開。
斯京的酒氣,的確也需要跳出那些游人如織的路線和場所,方能好好體味。南城倒不失為一個閑逛的好地方,既沒有老城區那種繁重歷史感的束縛和制約,又沒有中央車站附近核心商業區那麼閃閃發亮的時髦感。搭乘地鐵從Slussen地鐵站(紅線)出來,你來到的這一大片區域,就是我所說的南城。往東走,有兩處小眾“景點”,鮮有國外游人踏足,尤其是罕見旅行團的隊伍。
第一就是峽灣街(Fjallgatan)一帶。它建在30米高的懸崖邊上,隔江可遠眺老城,以及斯京市區絕大部分景色。街上的房子歷史悠久,有的可以追溯到百年前,外牆多彩的顏色也是 北歐 多國的特色,否則像我這樣在陰雲密佈的寒冬抵達,眼裡真的會灰白黑毫無刺激感可言。幸運的話,你可以看到一些富有古香古色的小店出售特色的手工品或者設計品,但我則吃到了一串閉門羹。旅行時候,是完全沒有遺憾更好,還是略帶遺憾更好,這個誰也不好分辨。我則認為後者可能更讓人心心念念,魂牽夢繞,總想著再來把夢補上。 上圖:峽灣街的東頭,事實上我抵達的當天,頗為冷清,並沒有別人描述的那麼富有激情
上圖:倒是周邊有一些特色建築不妨走走看看。
上圖:請留意了——凡是門前掛著這個招牌的,都是斯京政府認證的老房子,相當於保護遺產啊!
上圖:在峽灣街隔江可以遠眺老城,帶著碎冰的江河左沖右突地穿插在城市中,跟著時間一起見證這座城市的興衰成敗。但是它的江面太過於寬闊,倒失去了 威尼斯 那種秀氣和精緻。
Slussen地鐵東邊第二處值得花時間逗留的,是斯京的攝影博物館(Fotografiska),它就在峽灣街下方,你不可能會忽視這幢建築,一幢極具二十世紀初工業老廠房特色的巨型建築,看下圖:
整棟建築只有一半是攝影博物館使用,我去的時候共有4-5個展覽,一樓大廳是主題為“We Have A Dream”的主題大展,裡頭展示了都是世界各地在人權領域做出了自己不懈努力的人,詮釋了他們非凡的勇氣、激情和對夢想的追求,有很多熟悉的面孔,當然更多的是陌生卻值得去認識的面孔。
上圖:博物館的天花板很有意思,裝有弔軌,緩緩滑動展示所有獲獎者的信息。我站立了10分鐘,結果看到奧 巴馬 這一位熟人,也是不容易啊。
下一站,搭乘公交車,去到了動物園島,來參觀 北歐 博物館和瓦薩沉船博物館。由於是周三,兩個場館閉館時間都能延後到晚上8點,所以省了不少事。斯京的博物館雖然說數量很多,但是有豐富館藏和有看頭的其實並不太多(應該是我看到了假的吧,哈哈哈), 北歐 博物館算是我看到最有看頭的一個,值得來花時間轉轉。它主旨是展示從某個年代(我忘記了,啊啊啊)開始的 瑞典 各個地區不同民族的人的所有的文化、生活、起居的變化,小到一件首飾,大到一個房間,都會做出展示,方便觀者籍此瞭解這個國家的人文和社會變遷。
上圖: 北歐 博物館本身建築就極具特色,值得觀賞
上圖:這個角度看過去,適合拍鬼片,而且還是迪士尼出品的,啊哈哈哈
上圖:這個約摸5米高的大木門,上面鑲嵌大鐵塊(原諒沒文化的我不知道如何形容那些東西),蠻橫孔武且有厚重的歷史感。讓人蠻期待推開大門後所目睹的是什麼。其實是接待台……但接待台後頭走上樓梯,就會第一眼看到威武的古斯塔夫大帝的雕像。
上圖:連locker間的設計都充滿 瑞典 人的情趣和風格,上面還原是當年某階層男人的著裝。
上圖: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audio guide(語音導游),一根看起來跟《黑超特警隊》里的失憶棒特別像的東西,是不是一按下就會發出刺眼白光……可以不戴耳機也可以自插耳機使用,一比之下其他按數字的audio guide簡直相形見拙。
上圖:狹長的大堂的左側,佈置了一個階梯形往上走的白色裝置,白色擋板的間隔中間,其實是展出的 瑞典 當地各種燈具設計。但是這個區域感覺並非永久性的,而是臨時展覽區。 上圖:博物館有趣的東西還不止上面的locker設計,還有這個可拎著走的便攜座椅,只要你願意,可以坐在展品前慢慢看。
上圖:一張有趣的人形椅子。具體背景故事不說了,但是可見從非常早年間開始, 瑞典 的家居設計開始醞釀優秀的基因。
上圖:這個圖和下圖都是展示 瑞典 人曾經的不同階層的人的家居設計和生活。上圖有趣的地方在於那份報紙,是是當年二戰爆發的頭條新聞的報紙,原樣複製。
上圖:這個自然展現的是同一個時期女性服裝的變化。
上圖:那個餐桌上天上栩栩如生的天鵝,曾經被 瑞典 人當做容器盛放肉類,當年的確是用真天鵝宰殺後如此操作,這麼做是因為很有逼格,而且反覆使用,但當時人們並沒有考慮到衛生問題,後來才被制止和消失。
上圖:這是大堂另一側天花板上的模擬極光的弔幕,曲折的線條對應的大堂另一側的白色布展區,燈光投影在弔幕上緩慢變幻,詮釋出極光的靈動飄舞。關鍵是,展館在這個弔幕下為你留出了幾十把躺椅,你可以任性滴躺著就是發獃看看天花板!直到像我一樣睡著!
上圖:是不是感覺到梁叔就是博物館里一股清新的……泥石流?
因為疲累,其實我沒有將每一個展廳和展櫃都仔細看完。時間也不允許我如此做。拖著沉重的雙腿(主要是器材重,奶奶的)去隔壁的瓦薩沉船博物館時,已經非常困了。但是瓦薩沉船也是一個展示 瑞典 人輝煌的歷史和神奇毅力的最佳作品。將一個幾百年的沉船從海底弄出來然後修繕複原,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它曾經的榮光,這本來就是一個卓著的故事,充滿無數故事可以挖掘。因為現場拍攝角度所限,所以僅僅展示一個現場的模型圖,如下。真正的船體就在模型背後,請務必耐心看完,它非常壯觀。
如果說第一天的地鐵之行,讓我感受到 瑞典 人魔幻、極具創意的那一面的話,那第二天老老實實跟著景點走的行程,則大大加深了對於這個國家歷史人文的瞭解,也慢慢將我一些疑問熔化開來,慢慢的,能揭開這個城市和國家真實的一角。我朋友評論我朋友圈時說,這是一個小國寡民的烏托邦。有時,我更寧願世界上多幾個這樣的烏托邦國家。他們的歷史無法跟古國相比,但依舊有屬於自己的傳承,關鍵是基於那些傳承,他們創造了一個很寧靜卻又活力四射的『自己』,仿佛是外冷內熱的冰美人。
還有最後一天,我又會從犄角旮旯的斯京街頭,找到什麼新奇的體驗和玩意呢? 第三天:感受斯京小眾的一面沒來斯京之前,總會覺得作為“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代表國度之一,這裡應該是外表簡潔實用但不失個性的地方,說得形象點,是外冷內熱型。就像無色的伏特加,一口悶,才知道其火烈的性子,在你胃里腸道里乃至靈魂里散開。
斯京的酒氣,的確也需要跳出那些游人如織的路線和場所,方能好好體味。南城倒不失為一個閑逛的好地方,既沒有老城區那種繁重歷史感的束縛和制約,又沒有中央車站附近核心商業區那麼閃閃發亮的時髦感。搭乘地鐵從Slussen地鐵站(紅線)出來,你來到的這一大片區域,就是我所說的南城。往東走,有兩處小眾“景點”,鮮有國外游人踏足,尤其是罕見旅行團的隊伍。
第一就是峽灣街(Fjallgatan)一帶。它建在30米高的懸崖邊上,隔江可遠眺老城,以及斯京市區絕大部分景色。街上的房子歷史悠久,有的可以追溯到百年前,外牆多彩的顏色也是 北歐 多國的特色,否則像我這樣在陰雲密佈的寒冬抵達,眼裡真的會灰白黑毫無刺激感可言。幸運的話,你可以看到一些富有古香古色的小店出售特色的手工品或者設計品,但我則吃到了一串閉門羹。旅行時候,是完全沒有遺憾更好,還是略帶遺憾更好,這個誰也不好分辨。我則認為後者可能更讓人心心念念,魂牽夢繞,總想著再來把夢補上。 上圖:峽灣街的東頭,事實上我抵達的當天,頗為冷清,並沒有別人描述的那麼富有激情
上圖:倒是周邊有一些特色建築不妨走走看看。
上圖:請留意了——凡是門前掛著這個招牌的,都是斯京政府認證的老房子,相當於保護遺產啊!
上圖:在峽灣街隔江可以遠眺老城,帶著碎冰的江河左沖右突地穿插在城市中,跟著時間一起見證這座城市的興衰成敗。但是它的江面太過於寬闊,倒失去了 威尼斯 那種秀氣和精緻。
Slussen地鐵東邊第二處值得花時間逗留的,是斯京的攝影博物館(Fotografiska),它就在峽灣街下方,你不可能會忽視這幢建築,一幢極具二十世紀初工業老廠房特色的巨型建築,看下圖:
整棟建築只有一半是攝影博物館使用,我去的時候共有4-5個展覽,一樓大廳是主題為“We Have A Dream”的主題大展,裡頭展示了都是世界各地在人權領域做出了自己不懈努力的人,詮釋了他們非凡的勇氣、激情和對夢想的追求,有很多熟悉的面孔,當然更多的是陌生卻值得去認識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