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許之地的模樣,古之曠野,今之約旦
鎮上的聖喬治東正教堂名氣很大。這名氣既不來源於建築,也不來源於宗教畫或聖物,而是來源於教堂地上的 馬賽 克地圖----世界現存最古老的 中東 地圖。這幅 馬賽 克地圖創作於約公元560年,由超過200萬塊的各種色彩礦石鑲嵌而成,地圖以聖地 耶路撒冷 為中心,覆蓋了 埃及 到 黎巴嫩 的廣大地區。 教堂的內部裝飾沒有金碧輝煌,沒有彩色花窗,一切的簡潔讓 馬賽 克畫成為唯一主角。 歲月流逝,雖然部分圖案已然殘破,但仍能清晰地顯示出拜占庭時期的 埃及 、 巴勒斯坦 、 佩特拉 、耶利哥、 耶路撒冷 以及山川、峽谷、村落、海洋的位置。它明確標出了不下150處地點,甚至清楚地描繪了魚回游入 死海 的情景。 中心地區: 耶路撒冷 玫瑰古城“佩特拉”世界其它地方還能不能找到 佩特拉 這樣的景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就單單為了 佩特拉 來一次 約旦 也是值得的。
在進入 佩特拉 前途經摩西擊石出泉水之處。(上一篇講過)這裡蓋起了房子以保護泉水。摩西泉是 佩特拉 古城的水源,並流動至今,現在住在這裡的人們還在摩西泉中取水引用。 到達 佩特拉 是傍晚時分,入住 佩特拉 月亮酒店。小鎮的夜晚……
早晨起來,又到屋頂去看了看:空氣乾燥,天氣晴朗,還有,居然還有一輪 掛在天空。等等,你是昨晚的那個月亮嗎?萬家燈火的時候沒看見你啊,星空璀璨的時候沒見你啊~~ 晚上躲起來,早晨跑出來是為了啥?難不成是看我快進古城了,想跟我說說 佩特拉 的過往:
佩特拉 ,曾經是納巴泰人(在 約旦 、迦南的南部和阿拉伯北部經商的古代商人)王國的首都,在公元前100年迅速建立起來,人口急增至20,000人。通過交易乳香、沒藥和香料,繁榮一時。公元1世紀被 羅馬 軍隊攻陷,淪為 羅馬 帝國的一個行省,所以在古城中能看到很多 羅馬 式的建築。公元3世紀,隨著海上貿易的興起,一個 地中海 岸名叫 亞歷山大 的城市搶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陸地運輸也發生了變化, 羅馬 人興建了一條連通 大馬士革 與美索不達米亞(今天的 伊拉克 )之間的道路,掠走了更多的運輸貿易。還有兩場大地震摧毀了大部分城市。 佩特拉 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之後,除了當地的貝都因人,外人已經很少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812年 瑞士 旅行家約翰·貝克哈特在 中東 聽聞了有關“失落古城”的傳說。他將自己打扮成阿拉伯人的模樣,抄著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忽悠貝都因人為他引路,最終重新發現了 佩特拉 。那是8月的一天,距此時整整206年。 酒店離景區大門只有幾分鐘的路程,我們走著就去了。 佩特拉 ,一個古城,門口的打扮這麼可愛,合適嗎? 佩特拉 大概是我去過最貴的景區,單日票合人民幣500元。還有3日票800元,7日票1000元。我們買的是單日票。 從入口進去有一段不到一公里像 埃及 帝王谷的那種沙土路。這段路,貝都因人稱之為“Bab el-Siq”,就是“蛇道之門”的意思。 這段路的右邊殘留三個像麵包一樣的粗 大方 柱,叫巨靈塊,也叫神 靈石 ,是公元前50年—公元50年的遺跡。 佩特拉 總共發現了25個巨靈塊。巨靈塊四周的岩石上鑿有一個個圓形或方形的岩洞,岩洞裡頭是不大的石室。據說是2000多年前古人的墳墓。 巨靈塊對面是方尖碑墓和蛇道之門餐桌。這座墓穴分為兩層,上層的四個金字塔明顯帶有 埃及 的烙印。下麵的洞是葬禮餐廳,在這裡舉行宴會紀念祖先。下層雖然風化很厲害,但是從依稀可辨的三角門楣和柱子還是看得出 希腊 的風格。 走完這段沙土路,就進入了 佩特拉 古城的唯一 通道 ——西克峽谷,也稱蛇道。原來入口處有一凱旋門,但在1895年垮塌了。右側還留有遺跡。 安導是我們在 約旦 的翻譯。說是翻譯,其實一直都是他在給我們講解。聽薛領隊說:在 約旦 帶旅行團必須聘用當地的導游,而當地導游又不懂中文,於是我們的團隊配置就是:領隊(全程陪同)、導游和翻譯。安導可不是一個普通的翻譯,阿拉伯語流利嫻熟,還會俄語、英語,母語漢語。他除了多次為 約旦 皇室做翻譯之外,也接待過馬雲、馬化騰等大咖級人物。講解也是內容豐富,條理清晰,引人入勝。必須點個贊。 我們是清晨七點半出發的,這時的天空湛藍湛藍的,背陰處的石塊還有些微涼,帶著昨日星夜的餘溫。 蛇道長3公里,兩側高近百米,最寬處7米,最窄處僅2米左右,只能容一輛馬車通過。 道路彎彎曲曲,兩旁峭壁高聳,抬頭仰望僅有一線藍天。 沙漠乾旱地區水是最寶貴的,納巴泰人沿蛇道旁石崖的兩邊開鑿了長長的引水渠。後來 佩特拉 被 羅馬 人攻剋,也是因為 羅馬 人切斷了這條水源。 陽光在峽谷里揮灑,暈染成明暗不同的顏色。越往裡走色彩愈發濃重,湛藍的天空下,紅色的岩石顯得更加瑰麗多彩。大自然的力量將岩石消磨出千萬種不同的紋理,玫瑰的色調中或摻著赭色、黃色、白色或黑色的斑紋,在陽光的照射下像一幅幅抽象畫。
在進入 佩特拉 前途經摩西擊石出泉水之處。(上一篇講過)這裡蓋起了房子以保護泉水。摩西泉是 佩特拉 古城的水源,並流動至今,現在住在這裡的人們還在摩西泉中取水引用。 到達 佩特拉 是傍晚時分,入住 佩特拉 月亮酒店。小鎮的夜晚……
早晨起來,又到屋頂去看了看:空氣乾燥,天氣晴朗,還有,居然還有一輪 掛在天空。等等,你是昨晚的那個月亮嗎?萬家燈火的時候沒看見你啊,星空璀璨的時候沒見你啊~~ 晚上躲起來,早晨跑出來是為了啥?難不成是看我快進古城了,想跟我說說 佩特拉 的過往:
佩特拉 ,曾經是納巴泰人(在 約旦 、迦南的南部和阿拉伯北部經商的古代商人)王國的首都,在公元前100年迅速建立起來,人口急增至20,000人。通過交易乳香、沒藥和香料,繁榮一時。公元1世紀被 羅馬 軍隊攻陷,淪為 羅馬 帝國的一個行省,所以在古城中能看到很多 羅馬 式的建築。公元3世紀,隨著海上貿易的興起,一個 地中海 岸名叫 亞歷山大 的城市搶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陸地運輸也發生了變化, 羅馬 人興建了一條連通 大馬士革 與美索不達米亞(今天的 伊拉克 )之間的道路,掠走了更多的運輸貿易。還有兩場大地震摧毀了大部分城市。 佩特拉 不可避免的衰落了。之後,除了當地的貝都因人,外人已經很少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812年 瑞士 旅行家約翰·貝克哈特在 中東 聽聞了有關“失落古城”的傳說。他將自己打扮成阿拉伯人的模樣,抄著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語,忽悠貝都因人為他引路,最終重新發現了 佩特拉 。那是8月的一天,距此時整整206年。 酒店離景區大門只有幾分鐘的路程,我們走著就去了。 佩特拉 ,一個古城,門口的打扮這麼可愛,合適嗎? 佩特拉 大概是我去過最貴的景區,單日票合人民幣500元。還有3日票800元,7日票1000元。我們買的是單日票。 從入口進去有一段不到一公里像 埃及 帝王谷的那種沙土路。這段路,貝都因人稱之為“Bab el-Siq”,就是“蛇道之門”的意思。 這段路的右邊殘留三個像麵包一樣的粗 大方 柱,叫巨靈塊,也叫神 靈石 ,是公元前50年—公元50年的遺跡。 佩特拉 總共發現了25個巨靈塊。巨靈塊四周的岩石上鑿有一個個圓形或方形的岩洞,岩洞裡頭是不大的石室。據說是2000多年前古人的墳墓。 巨靈塊對面是方尖碑墓和蛇道之門餐桌。這座墓穴分為兩層,上層的四個金字塔明顯帶有 埃及 的烙印。下麵的洞是葬禮餐廳,在這裡舉行宴會紀念祖先。下層雖然風化很厲害,但是從依稀可辨的三角門楣和柱子還是看得出 希腊 的風格。 走完這段沙土路,就進入了 佩特拉 古城的唯一 通道 ——西克峽谷,也稱蛇道。原來入口處有一凱旋門,但在1895年垮塌了。右側還留有遺跡。 安導是我們在 約旦 的翻譯。說是翻譯,其實一直都是他在給我們講解。聽薛領隊說:在 約旦 帶旅行團必須聘用當地的導游,而當地導游又不懂中文,於是我們的團隊配置就是:領隊(全程陪同)、導游和翻譯。安導可不是一個普通的翻譯,阿拉伯語流利嫻熟,還會俄語、英語,母語漢語。他除了多次為 約旦 皇室做翻譯之外,也接待過馬雲、馬化騰等大咖級人物。講解也是內容豐富,條理清晰,引人入勝。必須點個贊。 我們是清晨七點半出發的,這時的天空湛藍湛藍的,背陰處的石塊還有些微涼,帶著昨日星夜的餘溫。 蛇道長3公里,兩側高近百米,最寬處7米,最窄處僅2米左右,只能容一輛馬車通過。 道路彎彎曲曲,兩旁峭壁高聳,抬頭仰望僅有一線藍天。 沙漠乾旱地區水是最寶貴的,納巴泰人沿蛇道旁石崖的兩邊開鑿了長長的引水渠。後來 佩特拉 被 羅馬 人攻剋,也是因為 羅馬 人切斷了這條水源。 陽光在峽谷里揮灑,暈染成明暗不同的顏色。越往裡走色彩愈發濃重,湛藍的天空下,紅色的岩石顯得更加瑰麗多彩。大自然的力量將岩石消磨出千萬種不同的紋理,玫瑰的色調中或摻著赭色、黃色、白色或黑色的斑紋,在陽光的照射下像一幅幅抽象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