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利恆,隔離牆兩邊無水火
“ 巴勒斯坦 、巴解組織、 約旦 河西岸、巴以隔離牆”,從記事兒時候起,每天晚上的新聞聯播最後幾分鐘都被這些詞彙占領著,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彙似乎離我很遠,一朝歷歷在目,苦難的 巴勒斯坦 ,那情那景著實令人難以忘懷。 ↑伯利恆 從 耶路撒冷 到 伯利恆 ,下了公交車,穿過隔離牆的一瞬間,一切電視上的字眼“衝突、開火、游行、難民”都不復存在了,眼前的場景如同穿越到了《一千零一夜》里的時光,一個阿拉伯世界象一幅古畫般展現在我的面前。
↑伯利恆 感謝新聞聯播欺騙了我這麼多年。 ↑伯利恆 政治與現實的距離永遠如同地球與火星的距離那麼遠!還是那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腳踏實地親身去看看更能理解那塊土地上發生的事。以前在電視上看到巴以衝突,總是說 以色列 軍警如何凶殘,用武器屠殺 巴勒斯坦 無辜平民, 巴勒斯坦 人面對鏡頭總是一副哭哭啼啼的可憐模樣,讓人覺得 巴勒斯坦 人很無辜, 以色列 必須譴責。 ↑伯利恆 但現實中的一切完全顛覆了你的認知—— 伯利恆 平靜如水,人民的生活安居 樂業 ,大街小巷物質極 大豐 富,到處都是一派祥和,小攤販,食品、小吃、各種琳琅滿目的小商品,繁華得如同大天朝三四線小城市,物價也比 以色列 便宜多了。
最關鍵的是,貨幣是 以色列 的謝克爾,手機網絡是 以色列 的,公交車是 以色列 的,一輛輛的旅游大巴車從 以色列 帶來源源不斷的游客,估計水電也得靠人家 以色列 ,完全水乳交融,哪有什麼敵對! 巴勒斯坦 人期期艾艾了這麼多年,其實什麼也沒有改變,不過是承認現狀的象徵姿態,沒有改變因一個國家的誕生, 巴勒斯坦 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淪為二等公民,也沒有改變 巴勒斯坦 國具名而無實,除了一些象徵物——聯合國里的國旗、零星的外國使館、所謂號稱的領土,除了首都設在東 耶路撒冷 之外,實際一切都在 以色列 控制之下。 巴勒斯坦 人能做的,只有回憶和講述著這片領土曾經屬於我。 一邊是建國才幾十年的沙漠小國,一邊是有上千年曆史的傳統宗教國家,幾十年前, 以色列 建國時 巴勒斯坦 人就扔石塊,哭哭啼啼地抬著死人滿世界跑;幾十年過去了, 以色列 創造出了多少世界奇跡,而 巴基斯坦 人還在扔石塊,還是哭哭啼啼抬著死人滿世界游行。就沒有一個 巴勒斯坦 人反思一下是什麼讓他們如此絕望,即使是個旅游者僅憑錶面現象都能一眼看出 以色列 和 巴勒斯坦 的區別,城市建設、環境衛生、物質生活、公民素質,方方面面,這樣的差距豈是扔石塊可以能夠抗爭的? 猶太人流離失所上千年,最後反思出來必須強大,不僅要有強硬的手腕和軍事力量,還要有高度發達的經濟做後盾。而 巴勒斯坦 這些年除了哭哭啼啼,就是不斷內訌,拉幫結派,狗咬狗,搞得最後只能靠 以色列 供給一切,這種力量對比下的反抗完全是以卵擊石。 ↑伯利恆 走在 伯利恆 的長安街上,無論白天還是夜晚,一切都是那麼祥和、寧靜。 ↑伯利恆 ↑伯利恆 偶爾遇見幾個黑壓壓的女人迎面撞過來才猛然想起,這裡原來是他們的世界。 ↑伯利恆 伯利恆 很 以色列 化,相比起 以色列 穆斯林的詭詐,這裡的 巴勒斯坦 老百姓更和善更熱情。歷史上的 伯利恆 也是被猶太人、十字軍、阿拉伯人等各種人占領過,所以留下的古跡很多, 伯利恆 人的胸懷也令人尊敬,他們並沒有因為敵對而破壞異教徒和損毀他們的教堂,一切都相安無事,按部就班,老城區的教堂比清真寺還要多。 ↑Chapel of the Milk Grotto 伯利恆 市中心小廣場,古老的石基路面,排水溝,石頭房子,如果沒有兩邊賣手機小家電的商店,真的會以為自己穿越到了電影中的阿拉伯世界。 ↑伯利恆 在 伯利恆 住了三個晚上,每天都在基督教堂的鐘聲和清真寺大喇叭的烏里哇啦中入睡和醒來。 親密接觸傳說中的隔離牆以色列 和 約旦 是免簽證的, 巴勒斯坦 更是如此,一方是過去的托管國,一方是現在的占領過國,所以無論從哪裡進去都是,免簽的,連港澳通行證都不辦。
從 耶路撒冷 中央車站坐163路公交車可以到達 伯利恆 。 這就是 耶路撒冷 中央車站,長途大巴車都在這個車站裡,車站外面有很多公交車,還有有軌電車,是個非常繁華的公交樞紐。 ↑耶路撒冷 越靠近巴以邊界,隨處可見荷槍實彈的 以色列 軍警,一開始覺得挺嚇人的,後來看多了也就習慣了,畢竟人家是保衛平民百姓安全的。只要你不扔石塊燃燒瓶,他們才懶得理你呢。 ↑耶路撒冷 下了163路公交車,就看到一邊建在山坡上的高大水泥隔離牆,“隔離牆”這個詞一下子變得現場感十足。 ↑巴以隔離牆 這是後來在 伯利恆 拍的,隔離牆是向 巴勒斯坦 一側傾斜的。 ↑巴以隔離牆 冷冰冰的大水泥塊讓人感覺陰森森的,跟著一群人走進這個七拐八拐的小門,出來就是另外一片天地了。 ↑巴以隔離牆 從google地圖上查的是坐到終點站,但車上一位猶太大叔告訴我不要坐到終點站,提前兩站下車就到了,下車後穿過隔離牆的那個不起眼的門洞就是 伯利恆 。 ↑巴以隔離牆 隔離牆另一側停著很多出租車,從隔離牆到 伯利恆 古城市中心廣場需要七拐八拐從山下上山,雖然只有兩三公里。老前輩曾經說,全世界的出租車都一樣的壞,沒有例外,所以提前做好功課很有必要,一般隔離牆邊的出租車張口就是50謝克爾, 巴勒斯坦 自己人只要七八謝克爾,至於我們嘛,差不多就行了,最後還價到20,耗到最後終於有司機肯走了。 ↑巴以隔離牆 曾經有一位前輩說,想在地球上找到一個比 中國 人還差勁的民族很難,話說的重了點,但在某些地方確是如此,就拿遵守交通秩序這點來講,雖然阿拉伯出租車漫天要價是必須的,但對於過馬路的行人 禮讓 那可是完勝 中國 人,而且這在 巴勒斯坦 不是大多數,而是所有的汽車見到行人都是停車 禮讓 ,包括那些出租車司機,在這一點上, 以色列 人都要向 巴勒斯坦 人學習。 進入 巴勒斯坦 地區並沒有檢查站檢查護照什麼的,但是從 伯利恆 返回 耶路撒冷 時所有車輛都要經過檢查站。大巴車停在檢查站,兩個荷槍實彈的 以色列 大兵上車來挨個檢查證件。 看到包著頭巾的 巴勒斯坦 人就要仔細看看證件。 ↑伯利恆 見了我們這樣 亞洲 面孔的游客,證件遞上去都懶得打開,瞟了一眼就還給我了。 可當家的卻被漂亮 以色列 女兵手裡黑乎乎的衝鋒槍嚇得尿道括約肌有些不適。 ↑伯利恆 ↑伯利恆 這家伙是在 以色列 見到的最冷峻的眼神。 ↑伯利恆 初見伯利恆伯利恆 古城,這可是實打實的千年古城,整個城市都是用 耶路撒冷 地區特有淡黃色發白的石頭建造的,每一幢石頭房子的牆壁都是80公分以上的厚度,隨便踩上一塊鋥亮的石板,或是手摸一塊石頭都可能是兩、三千歲的,這些不能說話的物件見證了這塊土地上幾千年來的一切恩怨情仇。 ↑伯利恆 ↑伯利恆 看著一座座漂亮的鐘樓上的十字架,讓剛剛進入 伯利恆 的人多少有些疑惑,這裡就是與牆那邊血海深仇的 巴勒斯坦 嗎?按照我們深入骨髓的想法,即便不是水火不容但也不會如此相安無事啊、 ↑伯利恆 沒錯,只有親臨這個城市,才能感覺自己是多麼的無知,這個世界遠遠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
伯利恆 是個古老的山城,如果只是草草的一日游,或者只住一個晚上那就太可惜了,除了那條貫穿古城的主要街道外,古城下方的街道同樣很漂亮,整個古城高低起伏,但最高的永遠是教堂的鐘樓。 ↑伯利恆 ↑伯利恆 ↑伯利恆 穆斯林的天下,街面上隨處可見的耶穌老人家的人像。 ↑伯利恆 狹窄閉塞的小街道,擠滿了商店,每天10點以後,行人只能在各種貨物中側身而過。 ↑伯利恆 游走在老街上上下下,欣賞左右街景,與 巴勒斯坦 的老婦人擦肩而過,在街頭的小攤販手裡淘換點好吃的好玩的,如果再騎個驢就完美了。 這樣的臺階小路到處都是,拾階而上,可能隱藏著一處私家院落,也可能就是另外一片天地。
↑伯利恆 感謝新聞聯播欺騙了我這麼多年。 ↑伯利恆 政治與現實的距離永遠如同地球與火星的距離那麼遠!還是那句話——讀萬卷書不如腳踏實地親身去看看更能理解那塊土地上發生的事。以前在電視上看到巴以衝突,總是說 以色列 軍警如何凶殘,用武器屠殺 巴勒斯坦 無辜平民, 巴勒斯坦 人面對鏡頭總是一副哭哭啼啼的可憐模樣,讓人覺得 巴勒斯坦 人很無辜, 以色列 必須譴責。 ↑伯利恆 但現實中的一切完全顛覆了你的認知—— 伯利恆 平靜如水,人民的生活安居 樂業 ,大街小巷物質極 大豐 富,到處都是一派祥和,小攤販,食品、小吃、各種琳琅滿目的小商品,繁華得如同大天朝三四線小城市,物價也比 以色列 便宜多了。
最關鍵的是,貨幣是 以色列 的謝克爾,手機網絡是 以色列 的,公交車是 以色列 的,一輛輛的旅游大巴車從 以色列 帶來源源不斷的游客,估計水電也得靠人家 以色列 ,完全水乳交融,哪有什麼敵對! 巴勒斯坦 人期期艾艾了這麼多年,其實什麼也沒有改變,不過是承認現狀的象徵姿態,沒有改變因一個國家的誕生, 巴勒斯坦 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淪為二等公民,也沒有改變 巴勒斯坦 國具名而無實,除了一些象徵物——聯合國里的國旗、零星的外國使館、所謂號稱的領土,除了首都設在東 耶路撒冷 之外,實際一切都在 以色列 控制之下。 巴勒斯坦 人能做的,只有回憶和講述著這片領土曾經屬於我。 一邊是建國才幾十年的沙漠小國,一邊是有上千年曆史的傳統宗教國家,幾十年前, 以色列 建國時 巴勒斯坦 人就扔石塊,哭哭啼啼地抬著死人滿世界跑;幾十年過去了, 以色列 創造出了多少世界奇跡,而 巴基斯坦 人還在扔石塊,還是哭哭啼啼抬著死人滿世界游行。就沒有一個 巴勒斯坦 人反思一下是什麼讓他們如此絕望,即使是個旅游者僅憑錶面現象都能一眼看出 以色列 和 巴勒斯坦 的區別,城市建設、環境衛生、物質生活、公民素質,方方面面,這樣的差距豈是扔石塊可以能夠抗爭的? 猶太人流離失所上千年,最後反思出來必須強大,不僅要有強硬的手腕和軍事力量,還要有高度發達的經濟做後盾。而 巴勒斯坦 這些年除了哭哭啼啼,就是不斷內訌,拉幫結派,狗咬狗,搞得最後只能靠 以色列 供給一切,這種力量對比下的反抗完全是以卵擊石。 ↑伯利恆 走在 伯利恆 的長安街上,無論白天還是夜晚,一切都是那麼祥和、寧靜。 ↑伯利恆 ↑伯利恆 偶爾遇見幾個黑壓壓的女人迎面撞過來才猛然想起,這裡原來是他們的世界。 ↑伯利恆 伯利恆 很 以色列 化,相比起 以色列 穆斯林的詭詐,這裡的 巴勒斯坦 老百姓更和善更熱情。歷史上的 伯利恆 也是被猶太人、十字軍、阿拉伯人等各種人占領過,所以留下的古跡很多, 伯利恆 人的胸懷也令人尊敬,他們並沒有因為敵對而破壞異教徒和損毀他們的教堂,一切都相安無事,按部就班,老城區的教堂比清真寺還要多。 ↑Chapel of the Milk Grotto 伯利恆 市中心小廣場,古老的石基路面,排水溝,石頭房子,如果沒有兩邊賣手機小家電的商店,真的會以為自己穿越到了電影中的阿拉伯世界。 ↑伯利恆 在 伯利恆 住了三個晚上,每天都在基督教堂的鐘聲和清真寺大喇叭的烏里哇啦中入睡和醒來。 親密接觸傳說中的隔離牆以色列 和 約旦 是免簽證的, 巴勒斯坦 更是如此,一方是過去的托管國,一方是現在的占領過國,所以無論從哪裡進去都是,免簽的,連港澳通行證都不辦。
從 耶路撒冷 中央車站坐163路公交車可以到達 伯利恆 。 這就是 耶路撒冷 中央車站,長途大巴車都在這個車站裡,車站外面有很多公交車,還有有軌電車,是個非常繁華的公交樞紐。 ↑耶路撒冷 越靠近巴以邊界,隨處可見荷槍實彈的 以色列 軍警,一開始覺得挺嚇人的,後來看多了也就習慣了,畢竟人家是保衛平民百姓安全的。只要你不扔石塊燃燒瓶,他們才懶得理你呢。 ↑耶路撒冷 下了163路公交車,就看到一邊建在山坡上的高大水泥隔離牆,“隔離牆”這個詞一下子變得現場感十足。 ↑巴以隔離牆 這是後來在 伯利恆 拍的,隔離牆是向 巴勒斯坦 一側傾斜的。 ↑巴以隔離牆 冷冰冰的大水泥塊讓人感覺陰森森的,跟著一群人走進這個七拐八拐的小門,出來就是另外一片天地了。 ↑巴以隔離牆 從google地圖上查的是坐到終點站,但車上一位猶太大叔告訴我不要坐到終點站,提前兩站下車就到了,下車後穿過隔離牆的那個不起眼的門洞就是 伯利恆 。 ↑巴以隔離牆 隔離牆另一側停著很多出租車,從隔離牆到 伯利恆 古城市中心廣場需要七拐八拐從山下上山,雖然只有兩三公里。老前輩曾經說,全世界的出租車都一樣的壞,沒有例外,所以提前做好功課很有必要,一般隔離牆邊的出租車張口就是50謝克爾, 巴勒斯坦 自己人只要七八謝克爾,至於我們嘛,差不多就行了,最後還價到20,耗到最後終於有司機肯走了。 ↑巴以隔離牆 曾經有一位前輩說,想在地球上找到一個比 中國 人還差勁的民族很難,話說的重了點,但在某些地方確是如此,就拿遵守交通秩序這點來講,雖然阿拉伯出租車漫天要價是必須的,但對於過馬路的行人 禮讓 那可是完勝 中國 人,而且這在 巴勒斯坦 不是大多數,而是所有的汽車見到行人都是停車 禮讓 ,包括那些出租車司機,在這一點上, 以色列 人都要向 巴勒斯坦 人學習。 進入 巴勒斯坦 地區並沒有檢查站檢查護照什麼的,但是從 伯利恆 返回 耶路撒冷 時所有車輛都要經過檢查站。大巴車停在檢查站,兩個荷槍實彈的 以色列 大兵上車來挨個檢查證件。 看到包著頭巾的 巴勒斯坦 人就要仔細看看證件。 ↑伯利恆 見了我們這樣 亞洲 面孔的游客,證件遞上去都懶得打開,瞟了一眼就還給我了。 可當家的卻被漂亮 以色列 女兵手裡黑乎乎的衝鋒槍嚇得尿道括約肌有些不適。 ↑伯利恆 ↑伯利恆 這家伙是在 以色列 見到的最冷峻的眼神。 ↑伯利恆 初見伯利恆伯利恆 古城,這可是實打實的千年古城,整個城市都是用 耶路撒冷 地區特有淡黃色發白的石頭建造的,每一幢石頭房子的牆壁都是80公分以上的厚度,隨便踩上一塊鋥亮的石板,或是手摸一塊石頭都可能是兩、三千歲的,這些不能說話的物件見證了這塊土地上幾千年來的一切恩怨情仇。 ↑伯利恆 ↑伯利恆 看著一座座漂亮的鐘樓上的十字架,讓剛剛進入 伯利恆 的人多少有些疑惑,這裡就是與牆那邊血海深仇的 巴勒斯坦 嗎?按照我們深入骨髓的想法,即便不是水火不容但也不會如此相安無事啊、 ↑伯利恆 沒錯,只有親臨這個城市,才能感覺自己是多麼的無知,這個世界遠遠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
伯利恆 是個古老的山城,如果只是草草的一日游,或者只住一個晚上那就太可惜了,除了那條貫穿古城的主要街道外,古城下方的街道同樣很漂亮,整個古城高低起伏,但最高的永遠是教堂的鐘樓。 ↑伯利恆 ↑伯利恆 ↑伯利恆 穆斯林的天下,街面上隨處可見的耶穌老人家的人像。 ↑伯利恆 狹窄閉塞的小街道,擠滿了商店,每天10點以後,行人只能在各種貨物中側身而過。 ↑伯利恆 游走在老街上上下下,欣賞左右街景,與 巴勒斯坦 的老婦人擦肩而過,在街頭的小攤販手裡淘換點好吃的好玩的,如果再騎個驢就完美了。 這樣的臺階小路到處都是,拾階而上,可能隱藏著一處私家院落,也可能就是另外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