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印象
印度 之行最後一站——德里。德里是 印度 的首都,由舊德里和 新德里 共同構成。新,舊德里隔著一道德里門。新,舊如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逛巴哈伊教的蓮花廟,後現代派 新建 築,很難把這座聖潔如蓮花的建築和廟相連。看上去更像一座歌劇院或是美術館。
德里是一座非常有意思的城市。這座位於 南亞 次大陸北部居中的城市,最初形成於公元前5000年,位於今天 新德里 的南郊。在以後漫長的歷史河流中,德里被多個不同的王國和統治者占領重建。每個王國都留下了自己的建築和遺跡。17世紀,著名的穆斯林莫卧兒王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將王國的首都由 阿格拉 搬遷至德里。19世紀, 英國 殖民統治者的到來再次改變了德里的歷史。英殖民統治者最初建都在 西孟加拉邦 的 加爾各答 ,1911年正式宣佈遷都德里,並更名 新德里 。1947年 印度 獨立,繼續沿用 新德里 的名字。 新德里 亦成為現代 印度 的首都。所以新派宗教巴哈伊和最古老的宗教 印度 教在這裡很好的融合。這裡有 印度 最大的 印度 教神廟阿克薩達姆神廟。建造阿克薩達姆神廟用了五年時間,由3,000名志願者協助7,000名工匠完成了興建工程,中心建築完全用石塊砌築。耗資4500萬美元。它於2005年11月6日正式建成開放。裝飾有20000多男女神像以及數萬飛禽走獸。古老的宗教在當今的 印度 任然是百分之八十 印度 人民的精神嚮往。跟著人群走進神廟,人山人海的朝聖者,在廟中朝拜,有當地下班後的居民,有來源於 印度 不同地區的朝聖者。只是廟雖大,看似華麗,卻也有些趕工的痕跡。像極了今天 中國 的許多現代建築。不經推敲,總覺得少了些靈性。現代文明給兩個文明古國帶來的震撼是需要些時間來沉澱的。
逛德里門,這裡是為了紀念在一戰中死去的勇士而建的。德里門也 新德里 和舊德里的分界線,左面古城,右面 新都 ,現實與理想,傳統與現代,貧窮與 富裕 。許多事物在新舊中更迭。
接著逛甘地陵。甘地是 印度 名族解放的領導人,也是 印度 教婆羅門教的一員。接受了完整的西方教育。也帶領 印度 人們完成了獨立。 印度 教人沒有墳墓,一捧骨灰隨 恆河 水遠遠流逝。回歸自然,由於甘地對 印度 所做的貢獻,把他火化之處建成了一座紀念堂,常年長明燈不熄。功與過由歷史去評說,今 印度 社會還有許多不同的觀點看待甘地。這裡卻為後人帶來了一片休息之地。斯人已逝……任歷史評說。
第二日一早踏著一抹晨光,來到了1193年由奴隸王朝第一個國王古特伯·烏德·丁開始修建,後由其繼承人在14世紀中葉最後完工古特伯高塔。當初建造的目的是為了紀念伊斯蘭教擊敗 印度 教的最終勝利,古特伯將這座高塔按照伊斯蘭風格重建,故又稱“勝利塔”。環繞塔壁的橫條浮雕飾帶既裝飾著阿拉伯圖文和《古蘭經》銘文,也點綴著 印度 傳統工藝的蔓藤圖案和花彩垂飾,還將波斯與 印度 的藝術元素融為一體。。這是 印度 最古伊斯蘭教清真寺。現存的奎瓦吐勒清真寺由3套院組成,其中西南角最小的是最初的清真寺,後來的清真寺是在其規模上擴建而成。殘垣斷壁寫著這裡的輝煌。精美的裝飾,考究的做工,是許多工匠的畢生成就。
這裡就是德里,有最古老的 印度 教神廟,也有伊斯蘭清真寺,還有現代的巴哈伊蓮花廟, 印度 教阿克薩達姆神廟。現代文化和古老的宗教在這裡抗衡,融合。這裡既割裂又和諧,既現代又古老。這裡是如此之神奇。何為傳統,何為現代?
德里是一座非常有意思的城市。這座位於 南亞 次大陸北部居中的城市,最初形成於公元前5000年,位於今天 新德里 的南郊。在以後漫長的歷史河流中,德里被多個不同的王國和統治者占領重建。每個王國都留下了自己的建築和遺跡。17世紀,著名的穆斯林莫卧兒王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將王國的首都由 阿格拉 搬遷至德里。19世紀, 英國 殖民統治者的到來再次改變了德里的歷史。英殖民統治者最初建都在 西孟加拉邦 的 加爾各答 ,1911年正式宣佈遷都德里,並更名 新德里 。1947年 印度 獨立,繼續沿用 新德里 的名字。 新德里 亦成為現代 印度 的首都。所以新派宗教巴哈伊和最古老的宗教 印度 教在這裡很好的融合。這裡有 印度 最大的 印度 教神廟阿克薩達姆神廟。建造阿克薩達姆神廟用了五年時間,由3,000名志願者協助7,000名工匠完成了興建工程,中心建築完全用石塊砌築。耗資4500萬美元。它於2005年11月6日正式建成開放。裝飾有20000多男女神像以及數萬飛禽走獸。古老的宗教在當今的 印度 任然是百分之八十 印度 人民的精神嚮往。跟著人群走進神廟,人山人海的朝聖者,在廟中朝拜,有當地下班後的居民,有來源於 印度 不同地區的朝聖者。只是廟雖大,看似華麗,卻也有些趕工的痕跡。像極了今天 中國 的許多現代建築。不經推敲,總覺得少了些靈性。現代文明給兩個文明古國帶來的震撼是需要些時間來沉澱的。
逛德里門,這裡是為了紀念在一戰中死去的勇士而建的。德里門也 新德里 和舊德里的分界線,左面古城,右面 新都 ,現實與理想,傳統與現代,貧窮與 富裕 。許多事物在新舊中更迭。
接著逛甘地陵。甘地是 印度 名族解放的領導人,也是 印度 教婆羅門教的一員。接受了完整的西方教育。也帶領 印度 人們完成了獨立。 印度 教人沒有墳墓,一捧骨灰隨 恆河 水遠遠流逝。回歸自然,由於甘地對 印度 所做的貢獻,把他火化之處建成了一座紀念堂,常年長明燈不熄。功與過由歷史去評說,今 印度 社會還有許多不同的觀點看待甘地。這裡卻為後人帶來了一片休息之地。斯人已逝……任歷史評說。
第二日一早踏著一抹晨光,來到了1193年由奴隸王朝第一個國王古特伯·烏德·丁開始修建,後由其繼承人在14世紀中葉最後完工古特伯高塔。當初建造的目的是為了紀念伊斯蘭教擊敗 印度 教的最終勝利,古特伯將這座高塔按照伊斯蘭風格重建,故又稱“勝利塔”。環繞塔壁的橫條浮雕飾帶既裝飾著阿拉伯圖文和《古蘭經》銘文,也點綴著 印度 傳統工藝的蔓藤圖案和花彩垂飾,還將波斯與 印度 的藝術元素融為一體。。這是 印度 最古伊斯蘭教清真寺。現存的奎瓦吐勒清真寺由3套院組成,其中西南角最小的是最初的清真寺,後來的清真寺是在其規模上擴建而成。殘垣斷壁寫著這裡的輝煌。精美的裝飾,考究的做工,是許多工匠的畢生成就。
這裡就是德里,有最古老的 印度 教神廟,也有伊斯蘭清真寺,還有現代的巴哈伊蓮花廟, 印度 教阿克薩達姆神廟。現代文化和古老的宗教在這裡抗衡,融合。這裡既割裂又和諧,既現代又古老。這裡是如此之神奇。何為傳統,何為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