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埃及小記
題記一直沒下筆寫這篇游記,總覺得我這細碎的文風,無論和古代 埃及 的莊嚴神秘,還是和現代 埃及 的真實熱情,都顯得那麼格格不入。一方水土養育一方文化,就像中原文化作不出絢麗的楚辭,含蓄的詩經也表達不了屈原的熱情,我這個喝 黃河 水長大的小女子面對尼羅河養育的文化是如此的無措。可僅僅是對 埃及 的匆匆一瞥,也足以讓我著迷,迫使我不得不記錄下這段旅程。
在選頭圖時,我再次犯了難:我為追尋古代 埃及 的璀璨文明而去,卻最終感動於現代 埃及 人的真實生活。或許金字塔和神廟更能代表 埃及 的聞名遐邇,可我最終選了 薩拉 丁城堡中 阿裡 清真寺的一角。這或許是最能融合兩個 埃及 元素的一張照片——清真寺是現代 埃及 人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建築寺廟的材料,則很可能是從5000多年前的金字塔外壁上剝下的白色石灰石。 第1記 出發
去 埃及 的決定是臨時做出的。離十一還有不到三周的時候,Dr.蔡告知我他的假期被安排去 俄羅斯 出差,得知消息後我開始迷茫。好在當時小妖也沒規劃她的假期,於是我倆商議不如一起去國外找個地方為祖國母親慶生。
小妖很快發來幾條 東南亞 的路線,可我都提不起興趣。一是時間對不上,還有就是無論風景還是風俗, 東南亞 都缺了那麼一點點吸引我的東西。
在離祖國母親生日不足兩周的時候,小妖又發來一條 迪拜 埃及 聯游的路線。我對 迪拜 無感,可 埃及 這兩個字突然給我一種久違的感覺。大學的時候,有次和花花聊天,我說我想去 希腊 看 愛琴海 ,花花卻說 希腊 的文明源於古 埃及 ,她更想去 埃及 探尋 地中海 文明的起源。年少時的心愿不過爾爾,自那之後十幾年,我早忘了 希腊 的 愛琴海 ,而小花怕也把對 埃及 文明的迷戀拋在了腦後。
可惜這條路線時間太長,想想已經清零的年假,我試探性的讓小妖問問有沒有時間短些,只去 埃及 的路線。沒想到真的有。小妖就是這麼一個靠譜的女孩子,總能找到各種辦法滿足我古怪的要求。於是只花了十幾分鐘,我倆就愉快的決定去 埃及 給偉大的祖國母親慶生了。
接下來兩周就是忙亂的準備工作,換美金,看游記,屯清涼油,各種細索雜事就不一一列舉。我為自己列了個書單,信心滿滿的計劃在兩周內細細研究下古 埃及 歷史。可現實骨感到在我出門趕飛機的那一刻,才匆匆拆了一本書塞進箱子。對知識的有備無患總是沒錯的,何況這本書後來還成為我和小妖在 卡納克 神廟拍照的道具,總是不枉此行的。
↑卡爾納克神廟
埃及 有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你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答案是什麼?
從白雲機場出發前,小妖在朋友圈發圖到:“金字塔,我來了!”
我問小妖為什麼是金字塔,不是獅身人面像?小妖思索一下說,金字塔是她對 埃及 的第一聯想。而在珊妮腦中, 埃及 最聞名遐邇的怕是 埃及 艷後吧,因為在得知我要去 埃及 時,她立即建議我剪個克裡奧帕特裡式的鍋蓋頭。而小妖那位風趣的 廣州 兄弟則要求小妖帶個木乃伊回來。 埃及 得以聞名世界的東西這麼豐富,以至於每個人都有著對她獨特的第一印象。
輾轉11個小時的飛機到 開羅 ,又即刻轉機到 盧克索 ,從我們出門算起已經車馬勞頓了20個小時。 埃及 游的第一站便是 盧克索 。
第2記 承載歷史的古都城——盧克索盧克索 之於古 埃及 ,就好比 西安 之於 中國 。
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他最後的敵人項羽,在 西安 建立漢朝,結束了秦末的亂世, 西安 成為 中國 都城的歷史自此開啟;約公元前1980年, 盧克索 家族的孟圖霍特普二世戰勝了赫拉克列奧 波里 王朝,結束了第一個混亂的中間期,重新統一了上下 埃及 , 盧克索 作為第11王朝的都城,首次在 埃及 的歷史舞臺上亮相。
公元618年, 隴西 李氏滅亡隋朝,定都 西安 ,拉開了盛唐的序幕;約公元前1539年,一個發源於 盧克索 的王族趕走了統治下 埃及 的外族——希克索斯人,開啟了古 埃及 繁榮的帝國時代。
不過, 中國 歷史上的 西安 叫做長安,古 埃及 歷史上的 盧克索 叫做底比斯。
↑盧克索 公元2016的 盧克索 。傍晚,穿長袍的車夫們在路邊等候著今天最後一單生意。 看著眼前的 盧克索 ,誰能想到這個充斥著馬糞味的破落小鎮承載著古 埃及 絕大部分的歷史?而 卡納克 神廟,則是它曾經輝煌的證明。 卡納克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卡納克 神廟入口處的高牆下,游客和當地人散坐休息。
↑卡爾納克神廟 高牆內外,象徵太陽神阿蒙的兩排獅身羊面像相向而坐,默默守護著神廟。
↑卡爾納克神廟 走進神廟,仿佛身處巨人的城市,而巨人們似乎在一場戰爭中全部消亡,留下這片廢墟給幾千年來的人類仰望。
↑卡爾納克神廟 神廟前的方尖碑是為那位被後人贊譽為 亞洲 拿破侖的法老王——圖特摩斯三世而立,北側的那座於1600年前被 羅馬 帝掠走,如今立在 土耳其 的 伊斯坦布爾 ;南側遺留著的這座碑風化嚴重,卻仍然記錄著圖特三世擴張 埃及 版圖的豐功偉業。
↑卡爾納克神廟 神廟盡頭看到的一高一矮兩座方尖碑,分別屬於哈特舍普蘇特女王和她的父親圖特摩斯一世。
哈特女王的另一座方尖碑因圖特三世對她的仇恨而放倒,如今卻使游客得以仔細觀摩上面的浮雕。關於哈特女王和圖特三世這一對姑侄的恩怨,不過是權力爭鬥的結果,倒也沒什麼新奇。可哈特女王作為古 埃及 著名的女法老,其經歷卻和那位隔斷盛唐的一代女皇驚人的相似。哈特的夫君兼胞弟圖特摩斯二世如唐高宗一般體弱多病,哈特女王也似武后那般精力旺盛和熱衷權力。圖特二世一命嗚呼後,哈特輔佐年僅九歲的繼子兼侄子圖特摩斯三世共治 埃及 。7年後,在做好充分的輿論準備後,哈特流放了圖特三世並宣佈獨享王位。當然哈特也與武皇一樣具有治世的才能,在她治下的 埃及 繁榮太平,欣欣向榮。最終,哈特女王在圖特三世複位後與她的情人一起不知所蹤。圖特三世為報複這個姑媽,派人抹去了幾乎所有關於她統治的痕跡。
其實古今中外,能夠在權力游戲的角逐中上位的女人,必將具備超越男人的天賦和野心。若兩位同被侄子趕下臺的姑媽能夠穿越千年得以相見,又會作何感想?
↑卡爾納克神廟 拉美西斯二世和他的王后 神廟內隨處可見其締造者——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雕像。這個被尊為拉美西斯大帝的法老王多以戰爭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而事實上他帶給人民最實惠的好處在於與赫梯簽訂的停戰合約,這份合約給 埃及 和赫梯兩個強權國家帶來了多年 和平 ,使得人民安居 樂業 。
不過我對這些都不感興趣。這位法老王最令我驚訝的,是他在成群妻妾的環繞下卻保留著對王后奈菲爾塔利的深愛。 卡納克 神廟的這座雕像,拉美西斯二世將王后放在他腳上,不僅是古 埃及 人對瑪阿特秩序的遵從,也象徵著丈夫對妻子的保護。而在 埃及 最南端的 阿布辛貝 神廟前,拉美西斯二世將王后的雕像建造的與他一般大小,據說這是古 埃及 人表達愛情的方式。美好的愛情總令人贊嘆,不管這是真的愛情,還是帝王留給後人的一場作秀,我都寧願為其感動。
如今,拉美西斯二世躺在 埃及 博物館中,與18、19王朝那些著名的法老一起,接見著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他那頭具有標誌性的紅頭髮被整齊的梳在腦後,顏色早已褪去。
↑卡爾納克神廟 門廊頂部刻畫的鷹隼生動而肅穆,這是上 埃及 的保護神
↑卡爾納克神廟 祭奉太陽神的大殿前, 石柱 上3000多年的浮雕線條仍清晰可見。
↑卡爾納克神廟 廊柱頂部的象形文字,3000多年的色彩仍未褪盡。
↑卡爾納克神廟 牆面上的浮雕已經斑駁,但依稀還能看出戰爭的場面。
↑卡爾納克神廟 古 埃及 人崇拜聖甲蟲。在 中國 這種昆蟲的學名叫蜣螂,俗名叫屎殼郎。古 埃及 人認為推動糞球的聖甲蟲也推動了太陽的東升西落,因此聖甲蟲便成了人與太陽神溝通的使者。 古 埃及 人相信永生,因而不懼怕死亡。古 埃及 遺址中,無論是雕像、壁畫還是象形文字,都透露出莊嚴和婉約,讓人心生敬畏。這是懷著永生信念的古 埃及 匠人才有的創作。 帝王谷
↑帝王谷 初到帝王谷時,我幾乎是失望的。這片所謂安葬著64位法老王的世界最大陵墓,不過是一大片形似採石場般的荒山下若干個空空如也的洞室。
然而,正是這片毫無美感的荒山,自19世紀初以來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所謂的英美考古學家來此尋寶,並因此豐富了許多國家的博物館。而 埃及 博物館二樓的一半展品,則得益於那個生前默默無聞的短命法老圖坦卡蒙陵墓。
或許是惺惺相惜吧,不論BBC紀錄片將這批涌入 埃及 尋寶的偽考古學家包裝的多麼正義,我總能從中感受到祖國母親大批文物流失海外的遺憾。不過對這位發現圖坦卡蒙墓室的 霍華德 卡特,我還是多少有些好感的。其實卡特是不是也以考古之名行強盜之實尚無定論,我對他的好感完全處於幼時的記憶。
去 埃及 之前,我對古 埃及 的全部認識主要源自父親的講述。 比如 金字塔可能是外星人所造的說法, 比如 斯芬克斯那個象徵人類輪迴的謎語, 比如 木乃伊名字的由來,當然還有那個關於“法老的詛咒”的故事。
施咒的法老就是這位短命而平庸的圖坦卡蒙。故事有許多不同的版本,但所有版本的開頭都無一例外從卡特先生髮現的第一個完整陵墓講起:堅持不懈的 霍華德 卡特不負金主卡納馮勛爵厚望,掘地三尺發現了隱藏在拉美西斯六世下的圖坦卡蒙。而欣喜若狂的卡納馮勛爵卻在進入陵墓時被蚊子親吻了左臉,並很快被這個死神之吻奪走了生命。之後各個版本演繹的就不盡相同了,但關於“法老的詛咒”卻被無一例外的驗證著:譬如圖坦卡蒙木乃伊的左邊臉頰上也有一個同樣傷口,並很可能是他死亡的原因;譬如進入墓室的20餘人繼卡納馮之後在十年內也相繼死亡;譬如卡納馮咽氣的同時 開羅 城突然全城停電;譬如引導卡特發現墓室的那隻金絲鳥很快被法老王的保護神——眼鏡蛇吃掉……
這個關於“法老的詛咒”的故事定是在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一定的陰影,以致我在思考“ 埃及 有什麼”時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圖坦卡蒙那個精緻的黃金面具。不過關於圖坦卡蒙和他的金面具,還是留到參觀博物館時再細細回憶吧。
↑門農巨像 風化嚴重的門農巨像。或許這才是3000多年的遺跡應有的樣子。而帝王谷墓室內那些色彩明艷的壁畫,像是剛上完色不久。門農巨像神秘的哭泣聲在翻修後消失,我們已無緣聽聞。
帝王谷前邊,兩尊門農巨像仿佛這片陵墓的守護神。可數千年來,你們又守住了什麼?盜墓賊、尋寶者、侵略者在你們眼下穿梭而過,前往帝王谷掠奪古 埃及 文明時,你們又能做些什麼?或許這就是每天清晨,你們在陽光照射下哭泣的原因吧。
尼羅河
↑尼羅河 有人說:“尼羅河就是 埃及 的全部。”
這句話從生命的角度是不可批判的。
只要瞥一眼 埃及 的地圖,你就明白了這句話的真諦:荒蕪的東、西沙漠之間,尼羅河是這個國家唯一的水源。在古代,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帶來生命和沃土,沒有尼羅河,就沒有 埃及 文明。對於現代 埃及 人而言,儘管 阿斯旺 大壩已經開闢出新的適於耕種和居住的地區,但大多數 埃及 人仍然擁擠在這條880公里長的尼羅河山谷里。
既然這次旅行的目的地沒有 阿斯旺 ,我只能把對尼羅河的全部感情留在 盧克索 了。因為到了 開羅 ,尼羅河水就會變得污濁不堪。
↑尼羅河 參觀完 卡納克 神廟,我在離家近30個小時後終於再次躺在了床上。可看到小星和C先生這對小夫妻分享他們在酒店餐廳拍到的尼羅河景觀時,我和小妖立即動身來找他們。
酒店外邊果然就是尼羅河。 盧克索 屬於上 埃及 ,水質清澈。最初聽到上、下 埃及 時,我被 埃及 這上南下北的說法搞得有些混亂。世界上大多數河流是自北向南流的,而尼羅河卻是自南向 北流 。或許正是尼羅河的叛逆,養育了古 埃及 的輝煌。
↑尼羅河 晚安,尼羅河
↑尼羅河 早安,尼羅河
↑尼羅河 因為吃飯,我錯過了尼羅河的日落;又因為貪睡,我錯過了熱氣球的飄過。不過夜幕降臨的尼羅河和晨曦籠罩的尼羅河已經夠美了,不是嗎?真正令我遺憾的,是沒能乘坐風力白帆船,體驗這傳承千年不變的交通方式。
↑盧克索 盧克索 的酒店,最令我影響深刻的是洗完不到一個小時就乾透了的襪子。
↑盧克索 再見, 盧克索 的花鳥畫。 第3記 赫爾格達——紅海海濱小鎮從 盧克索 去 赫爾格達 的沿路,是大片大片毫無美感的戈壁。我甚至懷疑我們不是去往 紅海 ,而是在深入撒哈拉。近5個小時的車程,中途只有一個小小的休息站。
↑埃及 休息站是間阿拉伯風味十足的小店
↑埃及 店主家的孩子。我用一罐清涼油收穫了小帥哥的一個微笑。
↑赫爾格達 到達 赫爾格達 的時候,正是炎熱的下午。這個依靠旅游業繁盛起來的度假村,翻修的痕跡還沒褪去,不過已然是另一個世界了。
這個下午我們沒見到 紅海 ,卻見到了一群居住在撒哈拉的人。後來聽大山說,這是 埃及 的游牧民族——貝都因部落。大山是從我們離開 赫爾格達 的那天早上才開始接管我們的,這個精力充沛的阿拉伯男人和他成千上萬的同胞一樣,有著深邃的眼睛和漂亮的睫毛,以及同樣的名字——默罕默德。他的一言一行,無不透出這個小個子男人對生活的努力和對家庭的熱愛,每當講起妻女時,他臉上就會泛起掩不住的笑容。
貝都因村落
↑東部沙漠 貝都因人追逐著地下水源和沙漠綠洲,過著簡單自由的游牧生活。
↑東部沙漠 因為居無定所,他們的房子搭得非常簡單。在簡易的幾乎像是荒廢的村落里,他們為游客展示著取水、烙餅、織布等日常生活元素。
↑東部沙漠 貝都因人是虔誠的穆斯林,少女自12歲起就以黑袍裹身、黑紗蒙面,臉蛋變成了永遠的秘密。
在選頭圖時,我再次犯了難:我為追尋古代 埃及 的璀璨文明而去,卻最終感動於現代 埃及 人的真實生活。或許金字塔和神廟更能代表 埃及 的聞名遐邇,可我最終選了 薩拉 丁城堡中 阿裡 清真寺的一角。這或許是最能融合兩個 埃及 元素的一張照片——清真寺是現代 埃及 人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建築寺廟的材料,則很可能是從5000多年前的金字塔外壁上剝下的白色石灰石。 第1記 出發
去 埃及 的決定是臨時做出的。離十一還有不到三周的時候,Dr.蔡告知我他的假期被安排去 俄羅斯 出差,得知消息後我開始迷茫。好在當時小妖也沒規劃她的假期,於是我倆商議不如一起去國外找個地方為祖國母親慶生。
小妖很快發來幾條 東南亞 的路線,可我都提不起興趣。一是時間對不上,還有就是無論風景還是風俗, 東南亞 都缺了那麼一點點吸引我的東西。
在離祖國母親生日不足兩周的時候,小妖又發來一條 迪拜 埃及 聯游的路線。我對 迪拜 無感,可 埃及 這兩個字突然給我一種久違的感覺。大學的時候,有次和花花聊天,我說我想去 希腊 看 愛琴海 ,花花卻說 希腊 的文明源於古 埃及 ,她更想去 埃及 探尋 地中海 文明的起源。年少時的心愿不過爾爾,自那之後十幾年,我早忘了 希腊 的 愛琴海 ,而小花怕也把對 埃及 文明的迷戀拋在了腦後。
可惜這條路線時間太長,想想已經清零的年假,我試探性的讓小妖問問有沒有時間短些,只去 埃及 的路線。沒想到真的有。小妖就是這麼一個靠譜的女孩子,總能找到各種辦法滿足我古怪的要求。於是只花了十幾分鐘,我倆就愉快的決定去 埃及 給偉大的祖國母親慶生了。
接下來兩周就是忙亂的準備工作,換美金,看游記,屯清涼油,各種細索雜事就不一一列舉。我為自己列了個書單,信心滿滿的計劃在兩周內細細研究下古 埃及 歷史。可現實骨感到在我出門趕飛機的那一刻,才匆匆拆了一本書塞進箱子。對知識的有備無患總是沒錯的,何況這本書後來還成為我和小妖在 卡納克 神廟拍照的道具,總是不枉此行的。


關於這個問題,你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答案是什麼?
從白雲機場出發前,小妖在朋友圈發圖到:“金字塔,我來了!”
我問小妖為什麼是金字塔,不是獅身人面像?小妖思索一下說,金字塔是她對 埃及 的第一聯想。而在珊妮腦中, 埃及 最聞名遐邇的怕是 埃及 艷後吧,因為在得知我要去 埃及 時,她立即建議我剪個克裡奧帕特裡式的鍋蓋頭。而小妖那位風趣的 廣州 兄弟則要求小妖帶個木乃伊回來。 埃及 得以聞名世界的東西這麼豐富,以至於每個人都有著對她獨特的第一印象。
輾轉11個小時的飛機到 開羅 ,又即刻轉機到 盧克索 ,從我們出門算起已經車馬勞頓了20個小時。 埃及 游的第一站便是 盧克索 。
第2記 承載歷史的古都城——盧克索盧克索 之於古 埃及 ,就好比 西安 之於 中國 。
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他最後的敵人項羽,在 西安 建立漢朝,結束了秦末的亂世, 西安 成為 中國 都城的歷史自此開啟;約公元前1980年, 盧克索 家族的孟圖霍特普二世戰勝了赫拉克列奧 波里 王朝,結束了第一個混亂的中間期,重新統一了上下 埃及 , 盧克索 作為第11王朝的都城,首次在 埃及 的歷史舞臺上亮相。
公元618年, 隴西 李氏滅亡隋朝,定都 西安 ,拉開了盛唐的序幕;約公元前1539年,一個發源於 盧克索 的王族趕走了統治下 埃及 的外族——希克索斯人,開啟了古 埃及 繁榮的帝國時代。
不過, 中國 歷史上的 西安 叫做長安,古 埃及 歷史上的 盧克索 叫做底比斯。






哈特女王的另一座方尖碑因圖特三世對她的仇恨而放倒,如今卻使游客得以仔細觀摩上面的浮雕。關於哈特女王和圖特三世這一對姑侄的恩怨,不過是權力爭鬥的結果,倒也沒什麼新奇。可哈特女王作為古 埃及 著名的女法老,其經歷卻和那位隔斷盛唐的一代女皇驚人的相似。哈特的夫君兼胞弟圖特摩斯二世如唐高宗一般體弱多病,哈特女王也似武后那般精力旺盛和熱衷權力。圖特二世一命嗚呼後,哈特輔佐年僅九歲的繼子兼侄子圖特摩斯三世共治 埃及 。7年後,在做好充分的輿論準備後,哈特流放了圖特三世並宣佈獨享王位。當然哈特也與武皇一樣具有治世的才能,在她治下的 埃及 繁榮太平,欣欣向榮。最終,哈特女王在圖特三世複位後與她的情人一起不知所蹤。圖特三世為報複這個姑媽,派人抹去了幾乎所有關於她統治的痕跡。
其實古今中外,能夠在權力游戲的角逐中上位的女人,必將具備超越男人的天賦和野心。若兩位同被侄子趕下臺的姑媽能夠穿越千年得以相見,又會作何感想?

不過我對這些都不感興趣。這位法老王最令我驚訝的,是他在成群妻妾的環繞下卻保留著對王后奈菲爾塔利的深愛。 卡納克 神廟的這座雕像,拉美西斯二世將王后放在他腳上,不僅是古 埃及 人對瑪阿特秩序的遵從,也象徵著丈夫對妻子的保護。而在 埃及 最南端的 阿布辛貝 神廟前,拉美西斯二世將王后的雕像建造的與他一般大小,據說這是古 埃及 人表達愛情的方式。美好的愛情總令人贊嘆,不管這是真的愛情,還是帝王留給後人的一場作秀,我都寧願為其感動。
如今,拉美西斯二世躺在 埃及 博物館中,與18、19王朝那些著名的法老一起,接見著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他那頭具有標誌性的紅頭髮被整齊的梳在腦後,顏色早已褪去。






然而,正是這片毫無美感的荒山,自19世紀初以來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所謂的英美考古學家來此尋寶,並因此豐富了許多國家的博物館。而 埃及 博物館二樓的一半展品,則得益於那個生前默默無聞的短命法老圖坦卡蒙陵墓。
或許是惺惺相惜吧,不論BBC紀錄片將這批涌入 埃及 尋寶的偽考古學家包裝的多麼正義,我總能從中感受到祖國母親大批文物流失海外的遺憾。不過對這位發現圖坦卡蒙墓室的 霍華德 卡特,我還是多少有些好感的。其實卡特是不是也以考古之名行強盜之實尚無定論,我對他的好感完全處於幼時的記憶。
去 埃及 之前,我對古 埃及 的全部認識主要源自父親的講述。 比如 金字塔可能是外星人所造的說法, 比如 斯芬克斯那個象徵人類輪迴的謎語, 比如 木乃伊名字的由來,當然還有那個關於“法老的詛咒”的故事。
施咒的法老就是這位短命而平庸的圖坦卡蒙。故事有許多不同的版本,但所有版本的開頭都無一例外從卡特先生髮現的第一個完整陵墓講起:堅持不懈的 霍華德 卡特不負金主卡納馮勛爵厚望,掘地三尺發現了隱藏在拉美西斯六世下的圖坦卡蒙。而欣喜若狂的卡納馮勛爵卻在進入陵墓時被蚊子親吻了左臉,並很快被這個死神之吻奪走了生命。之後各個版本演繹的就不盡相同了,但關於“法老的詛咒”卻被無一例外的驗證著:譬如圖坦卡蒙木乃伊的左邊臉頰上也有一個同樣傷口,並很可能是他死亡的原因;譬如進入墓室的20餘人繼卡納馮之後在十年內也相繼死亡;譬如卡納馮咽氣的同時 開羅 城突然全城停電;譬如引導卡特發現墓室的那隻金絲鳥很快被法老王的保護神——眼鏡蛇吃掉……
這個關於“法老的詛咒”的故事定是在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一定的陰影,以致我在思考“ 埃及 有什麼”時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圖坦卡蒙那個精緻的黃金面具。不過關於圖坦卡蒙和他的金面具,還是留到參觀博物館時再細細回憶吧。

帝王谷前邊,兩尊門農巨像仿佛這片陵墓的守護神。可數千年來,你們又守住了什麼?盜墓賊、尋寶者、侵略者在你們眼下穿梭而過,前往帝王谷掠奪古 埃及 文明時,你們又能做些什麼?或許這就是每天清晨,你們在陽光照射下哭泣的原因吧。
尼羅河

這句話從生命的角度是不可批判的。
只要瞥一眼 埃及 的地圖,你就明白了這句話的真諦:荒蕪的東、西沙漠之間,尼羅河是這個國家唯一的水源。在古代,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帶來生命和沃土,沒有尼羅河,就沒有 埃及 文明。對於現代 埃及 人而言,儘管 阿斯旺 大壩已經開闢出新的適於耕種和居住的地區,但大多數 埃及 人仍然擁擠在這條880公里長的尼羅河山谷里。
既然這次旅行的目的地沒有 阿斯旺 ,我只能把對尼羅河的全部感情留在 盧克索 了。因為到了 開羅 ,尼羅河水就會變得污濁不堪。

酒店外邊果然就是尼羅河。 盧克索 屬於上 埃及 ,水質清澈。最初聽到上、下 埃及 時,我被 埃及 這上南下北的說法搞得有些混亂。世界上大多數河流是自北向南流的,而尼羅河卻是自南向 北流 。或許正是尼羅河的叛逆,養育了古 埃及 的輝煌。








這個下午我們沒見到 紅海 ,卻見到了一群居住在撒哈拉的人。後來聽大山說,這是 埃及 的游牧民族——貝都因部落。大山是從我們離開 赫爾格達 的那天早上才開始接管我們的,這個精力充沛的阿拉伯男人和他成千上萬的同胞一樣,有著深邃的眼睛和漂亮的睫毛,以及同樣的名字——默罕默德。他的一言一行,無不透出這個小個子男人對生活的努力和對家庭的熱愛,每當講起妻女時,他臉上就會泛起掩不住的笑容。
貝都因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