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凈心塵一點 歡喜自在兩多——湘行散記之鳳凰古城篇
行走在鳳凰縣城的街道上
總是為那一座座的古城著迷,因其美麗的風景,更為其獨有的文化。“北 平遙 ,南鳳凰”,大概算得是古城之最了。領略過 平遙 的古樸厚重,便嚮往鳳凰的清麗典雅。單就“鳳凰”二字,似已有五彩飛揚,輝煌盈目了。最要看看這裡的民族風情,那些穿著民族服飾的苗家、土家人,那些小背簍里的娃娃,沱江邊的弔腳樓……。
如果時間充裕,很想看看南方長城,就是那個邊牆,劃分出熟苗與生苗的屏障。古時候這裡爭戰不斷,元代的土司制,被清朝終結,雍正的改土歸流,更是換來苗民們的反抗。怪不得苗民歷來尚武了。曾國藩組建的湘軍,據說裡面的竿軍最為勇武、善戰。竿軍出自鳳凰,鳳凰縣之前的名字,叫做鎮竿。
還是沒能起得太早,早餐後動身出門,已經九點多鐘了。這個節奏不容易打破啊。 今天將有一整天的時間“泡”在古城。慢慢來,不著急,要踩穩了當地人的慢節奏。
出酒店,正對的馬路上,右行慢速十多分鐘即到。一路觀景甚好。這樣一個 湘西 小縣城,似乎與平常所見沒有很大不同,臨街而開的鋪面,穿著不甚講究的人……。但此行目標,沈從文先生生活過的那個古城,那個塞滿了我很多想象的地方。 ↑鳳凰古鎮 猛然間被前面的某種東西吸引,是鵝!大白鵝!哈哈,太好玩兒了。 只見大白鵝長長的頭頸,努力地伸出袋子,像是要鳴叫,又像是要掙脫,就那麼不屈地昂首。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畫面,忍不住地興奮與好奇,追蹤拍攝。 看他們行李不少,腳步匆匆,許是回鄉過年的人呢。大白鵝的命運,自是不難預料。 ↑鳳凰古鎮 “大白鵝”幾乎就是田園農家的一種意象了,在我是那般富有萌趣的寵物,在這裡,或只是節禮,是餐桌美食了。 ↑鳳凰古鎮 ↑鳳凰古鎮 又見酒鬼酒標識。 ↑鳳凰古鎮 這個小城像是剛剛醒來,早點鋪子很有生意呢。從點名菜名上可以看出,當地人對鴨鵝肉格外偏愛。 ↑鳳凰古鎮 幾日來已經熟悉了這種場景:完全開放的店面,充分接納一切寒涼,人們著厚重衣褲,從容坐立,進食。 ↑鳳凰古鎮 抓拍到小貓咪。 ↑鳳凰古鎮 無一不肉。 ↑鳳凰古鎮 糍粑看上去還不錯,但生意清淡。微信付款,讓人想起這裡是開放的景區。 ↑鳳凰古城 城門在望了。先到蔬菜攤前看看。 ↑鳳凰古城 紅菜薹,在 長沙 吃過的,終於見到完整的了。 記得當時服務員那麼努力的一遍遍告訴我菜名,才勉強聽出,“恆菜台”。 倒也清淡可口,家鄉還是沒有見到的。說起口音,倒覺從 張家界 開始,更接近普通話了。看來廣納八方來客,還是利於交流融合。賣菜大娘很友善,任你細看,拍照。
鳳凰城裡的“遇見”。 ↑鳳凰古城 這個是西門,叫做“阜成門”。城門樓有點看不出顏色了,燈籠也已風化、殘缺了,城門洞是不大的拱券形。沒有驚艷,就這麼染盡風霜的滄桑模樣。 ↑鳳凰古城 建於清初的古城,難免歲月的痕跡。也正是這點,多了積澱,添了古韻。 ↑鳳凰古城 城外緊鄰的建築,多為客棧。細看建築風格格外熟悉,有 徽州 建築的馬頭牆。雖然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漢文化元素的滲入,還是不可避免的。 ↑鳳凰古城 進得城來,發現有“白衣者”迎候。 奇怪的是,它躲在幾棵竹子後面,靜靜地吃竹葉,難道要變身熊貓不成。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 藍色圍牆裡面,“鳳凰”銅塑面目黧黑,周圍是建築材料,毫無疑問,這裡是施工現場,大概是要在春節前換裝吧。鳳凰古城,這個期待已久的地方,就這樣低調登場了。 ↑鳳凰古城 踱步走來,“遇見”一個城門。造型與前面的酷似,門前多了些設施,圍欄、燈柱等。 ↑鳳凰古城 旅行中,最難得逍遙心態,做逍遙游。不急不迫,置身其中,融情於景。風景的美,入眼,更入心。 ↑鳳凰古城 弔腳樓已赫然在目:臨水而建的木製樓閣式房屋,懸空部分有細木柱支撐,屋頂向下傾斜,多雨的地區必須註意排水。對岸的徽派建築,“移栽”在此地,應該有些歷史淵源。 徽州 常見的防火的馬頭牆,不同的是粉牆變成灰磚,少了黑白兩色的對比,卻也不失美感。 ↑鳳凰古城 “獨木橋”,簡單實用。 ↑鳳凰古城 穿城而過的沱江,清澈緩流,是村民們世代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水,也是古城的魂靈所在。江上多處設置了各式小橋,還有這樣一字排列的石墩,是方便兩岸行走的 通道 ,成為游人拍照取景的好地方。我也試著如此這般,站到上面,忽如船行水中,頭暈更覺腳下不穩了,連連呼喚先生來救。 還好“救助”及時,躲過一次親近沱江水的機會,留下一張表情“猙獰”的照片。 ↑鳳凰古城 古城裡差不多全民皆商,這點並不奇怪,很多地方的村民,“商”得蠻 成功 ,比方 徽州 宏村 。
↑鳳凰古城 古城青山房舍,小橋流水人家。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 商品多為手工製品,倒是這些銀飾挺好看。看我舉起的鏡頭對準這些小物件,攤主說,不買別拍照。 ↑鳳凰古城 這是一家客棧,加甜品飲料的小店,店內一排小盆栽,盛放的各色小花,甚是好看。 ↑鳳凰古城 以為古城到處是這樣的小攤位,不料,他們大多只活躍於這個區域。 ↑鳳凰古城 很漂亮的一座小橋,拱券形橋洞建得毫不馬虎。眼前的弔腳樓,這個富有 湘西 少數民族風情的建築,不由人想到,此處已經是苗族、土家族的生活地。苗家女子們民族特色裝扮,滿頭銀飾,服裝彩繡,似有環佩叮噹,瓔珞滿身了。恰如彩鳳之容,頗有“鳳凰”之姿了。
總是為那一座座的古城著迷,因其美麗的風景,更為其獨有的文化。“北 平遙 ,南鳳凰”,大概算得是古城之最了。領略過 平遙 的古樸厚重,便嚮往鳳凰的清麗典雅。單就“鳳凰”二字,似已有五彩飛揚,輝煌盈目了。最要看看這裡的民族風情,那些穿著民族服飾的苗家、土家人,那些小背簍里的娃娃,沱江邊的弔腳樓……。
如果時間充裕,很想看看南方長城,就是那個邊牆,劃分出熟苗與生苗的屏障。古時候這裡爭戰不斷,元代的土司制,被清朝終結,雍正的改土歸流,更是換來苗民們的反抗。怪不得苗民歷來尚武了。曾國藩組建的湘軍,據說裡面的竿軍最為勇武、善戰。竿軍出自鳳凰,鳳凰縣之前的名字,叫做鎮竿。
還是沒能起得太早,早餐後動身出門,已經九點多鐘了。這個節奏不容易打破啊。 今天將有一整天的時間“泡”在古城。慢慢來,不著急,要踩穩了當地人的慢節奏。
出酒店,正對的馬路上,右行慢速十多分鐘即到。一路觀景甚好。這樣一個 湘西 小縣城,似乎與平常所見沒有很大不同,臨街而開的鋪面,穿著不甚講究的人……。但此行目標,沈從文先生生活過的那個古城,那個塞滿了我很多想象的地方。 ↑鳳凰古鎮 猛然間被前面的某種東西吸引,是鵝!大白鵝!哈哈,太好玩兒了。 只見大白鵝長長的頭頸,努力地伸出袋子,像是要鳴叫,又像是要掙脫,就那麼不屈地昂首。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畫面,忍不住地興奮與好奇,追蹤拍攝。 看他們行李不少,腳步匆匆,許是回鄉過年的人呢。大白鵝的命運,自是不難預料。 ↑鳳凰古鎮 “大白鵝”幾乎就是田園農家的一種意象了,在我是那般富有萌趣的寵物,在這裡,或只是節禮,是餐桌美食了。 ↑鳳凰古鎮 ↑鳳凰古鎮 又見酒鬼酒標識。 ↑鳳凰古鎮 這個小城像是剛剛醒來,早點鋪子很有生意呢。從點名菜名上可以看出,當地人對鴨鵝肉格外偏愛。 ↑鳳凰古鎮 幾日來已經熟悉了這種場景:完全開放的店面,充分接納一切寒涼,人們著厚重衣褲,從容坐立,進食。 ↑鳳凰古鎮 抓拍到小貓咪。 ↑鳳凰古鎮 無一不肉。 ↑鳳凰古鎮 糍粑看上去還不錯,但生意清淡。微信付款,讓人想起這裡是開放的景區。 ↑鳳凰古城 城門在望了。先到蔬菜攤前看看。 ↑鳳凰古城 紅菜薹,在 長沙 吃過的,終於見到完整的了。 記得當時服務員那麼努力的一遍遍告訴我菜名,才勉強聽出,“恆菜台”。 倒也清淡可口,家鄉還是沒有見到的。說起口音,倒覺從 張家界 開始,更接近普通話了。看來廣納八方來客,還是利於交流融合。賣菜大娘很友善,任你細看,拍照。
鳳凰城裡的“遇見”。 ↑鳳凰古城 這個是西門,叫做“阜成門”。城門樓有點看不出顏色了,燈籠也已風化、殘缺了,城門洞是不大的拱券形。沒有驚艷,就這麼染盡風霜的滄桑模樣。 ↑鳳凰古城 建於清初的古城,難免歲月的痕跡。也正是這點,多了積澱,添了古韻。 ↑鳳凰古城 城外緊鄰的建築,多為客棧。細看建築風格格外熟悉,有 徽州 建築的馬頭牆。雖然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漢文化元素的滲入,還是不可避免的。 ↑鳳凰古城 進得城來,發現有“白衣者”迎候。 奇怪的是,它躲在幾棵竹子後面,靜靜地吃竹葉,難道要變身熊貓不成。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 藍色圍牆裡面,“鳳凰”銅塑面目黧黑,周圍是建築材料,毫無疑問,這裡是施工現場,大概是要在春節前換裝吧。鳳凰古城,這個期待已久的地方,就這樣低調登場了。 ↑鳳凰古城 踱步走來,“遇見”一個城門。造型與前面的酷似,門前多了些設施,圍欄、燈柱等。 ↑鳳凰古城 旅行中,最難得逍遙心態,做逍遙游。不急不迫,置身其中,融情於景。風景的美,入眼,更入心。 ↑鳳凰古城 弔腳樓已赫然在目:臨水而建的木製樓閣式房屋,懸空部分有細木柱支撐,屋頂向下傾斜,多雨的地區必須註意排水。對岸的徽派建築,“移栽”在此地,應該有些歷史淵源。 徽州 常見的防火的馬頭牆,不同的是粉牆變成灰磚,少了黑白兩色的對比,卻也不失美感。 ↑鳳凰古城 “獨木橋”,簡單實用。 ↑鳳凰古城 穿城而過的沱江,清澈緩流,是村民們世代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水,也是古城的魂靈所在。江上多處設置了各式小橋,還有這樣一字排列的石墩,是方便兩岸行走的 通道 ,成為游人拍照取景的好地方。我也試著如此這般,站到上面,忽如船行水中,頭暈更覺腳下不穩了,連連呼喚先生來救。 還好“救助”及時,躲過一次親近沱江水的機會,留下一張表情“猙獰”的照片。 ↑鳳凰古城 古城裡差不多全民皆商,這點並不奇怪,很多地方的村民,“商”得蠻 成功 ,比方 徽州 宏村 。
↑鳳凰古城 古城青山房舍,小橋流水人家。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 商品多為手工製品,倒是這些銀飾挺好看。看我舉起的鏡頭對準這些小物件,攤主說,不買別拍照。 ↑鳳凰古城 這是一家客棧,加甜品飲料的小店,店內一排小盆栽,盛放的各色小花,甚是好看。 ↑鳳凰古城 以為古城到處是這樣的小攤位,不料,他們大多只活躍於這個區域。 ↑鳳凰古城 很漂亮的一座小橋,拱券形橋洞建得毫不馬虎。眼前的弔腳樓,這個富有 湘西 少數民族風情的建築,不由人想到,此處已經是苗族、土家族的生活地。苗家女子們民族特色裝扮,滿頭銀飾,服裝彩繡,似有環佩叮噹,瓔珞滿身了。恰如彩鳳之容,頗有“鳳凰”之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