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西安三天兩夜 | 為古都更為羊肉泡饃➭『嘴巴的旅行系列』☆【石頭的雜惑鋪】

“你看這個饃多好看,等下羊肉湯上來以後我們一起拍吧。”
“嗯嗯~好呀!”

然後我就開始像掰饅頭一樣的把饃大塊大塊地扣下來,很快,一個饃就被我四分五裂地掰完了。石頭同學拿起第二塊饃正準備掰,隔壁桌的客人看不下去了,走過來說:
“小妹妹,不是這樣掰的,要先這樣分開,再一粒粒的剝下來”
吼~~結果我剛剛掰的是人家的10倍大!!難怪店里的食客都在永無止境的掰饃,因為必須把饃掰的很小很小,像綠豆粒兒一樣小,這樣才是正常的泡饃吃法。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之前我掰過的還得全部返工,大概又掰了半個多小時,終於把全部的饃掰完了,我們筋疲力盡地看著對方,真累啊,要不是剛剛吃了兩籠包子,大清早的這個體力怕是撐不下來啊。


吼!!原來正確步驟是食客自己先掰饃,再把裝饃的湯碗拿過去,老闆才會把饃和湯一起加熱了再端上桌。
如果~如果不是我一時興起先掰了兩下饃,也許我們會一直讓這兩塊原始狀態的饃放在我們中間,一邊等著湯一邊責怪這家店動作太慢了… 不過幸好,陰差陽錯沒有鬧出這樣的笑話。

西羊市老米家泡饃
推薦指數:★★★★☆
為什麼非要把饃掰的這麼小?因為只有這樣,饃才能充分的吸入湯汁,一口下去飽滿又扎實。胡椒味略濃,不愛這個味兒的可能吃不慣,羊肉是橫切,比虎子水盆羊肉的更易入口,但粉絲沒有虎子的細滑,搭配糖蒜的吃法更加爽口,只能說各有千秋。雖然掰饃已經耗盡了半分力氣,但勝在味道的確驚艷,多半顆星星給橫切的羊肉和我酸痛的雙手。
不知道是不是天氣涼的緣故,我倆都覺得意猶未盡,而且街上已經有商販開始烤羊肉串了,濃濃的肉香讓我邁不開腿,近在咫尺的餛飩店不去打卡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啊。


麻乃餛飩館
推薦指數:★★★☆
要了一份招牌的麻乃餛飩,上菜速度大拇指點贊。湯是用的牛骨頭熬的,還能看見湯麵漂著油花和些許肉沫,先喝一口湯,嗯~油而不膩,胡椒的味道剛剛好。一顆圓滾滾的餛飩剛好塞進一個湯匙,一口一個也不用多說了,但餛飩皮略厚,肉質不太嫩且肉餡偏咸,皮肉分離明顯,不像在吃餛飩,倒是像在吃餃子。
吃完餛飩,我想今天上半場就這樣結束了吧,沒想到石頭同學看了一眼地圖說:
“陝拾叄就在旁邊啊,你要不要吃冰淇淋”
呃…好吧,反正冰淇淋是再怎樣都不會被嫌棄的。

陝拾叄
推薦指數:★★★★☆
一進店門首先感受到的是老闆的熱情,捧著一盤茶水挨個送到食客桌上,看見沒有位置的客人還耐心地給他們找位置。在人滿為患的情況下,還能做到這樣的淡定和耐心,真的是好感度嘭嘭嘭往上升啊。
本來是想要四個球的,石頭同學說他吃不了那麼多了,好吧,那就先要兩個招牌的球嘗嘗吧。
一個醪糟味兒一個油潑辣子味兒。這兩個味道還真是絕配了,油潑辣子是真辣,上面還泛著細細的小辣椒,一口下去直達喉管,又冰又辣的感覺還真是美妙,這時候只要再吃一口醪糟味兒的,一下子火焰就被蓋下去了,而且醪糟味兒的細膩順滑,愛不釋口啊!
逛完城牆下來,石頭同學一直喊餓,只能帶他去補充點能量了。坐車直接去了biangbiang面,石頭同學心心念念的油潑面終於得償所願了。

biangbiang面
推薦指數:★★★★
比我想象中的好吃,也不知道是不是餓了的緣故,面寬厚也很勁道,油潑的做法更加充分吸收了醬汁,比湯麵更入味,面裹了醬汁以後順滑濃郁,越吃越有味。就是份量有點少,有點意猶未盡。看來我們對這 陝北 的麵食還是很信手拈來的。
至於大網紅【長安大排檔】,很遺憾,去了兩次,誰料排隊的人太多,無奈放棄,不過輾轉吃到了窄巷子的葫蘆雞,也並不覺得遺憾,而且比起嘈雜的長安大排檔,窄巷子更清凈,體驗感非常棒!

窄巷子陝菜館
推薦指數:★★★★★
店里一直在循環播放葫蘆雞的由來,簡單說來就是把雞先綁起來,先煮後蒸再油炸,這樣雞既不會散爛,又香酥可口。據說製作用的雞是飼養了一年的,所以吃起來肉質細膩,層次分明,也不會過分的油膩,入口一咀嚼就化開,酥嫩香軟,一個絕字了得!
看過排行榜,葫蘆雞應該是窄巷子的排名第一,如果你來 西安 只為了吃一口正宗的葫蘆雞,那就去窄巷子吧。牆裂推薦!

窄巷子陝菜館
推薦指數:★★★★☆
有些食物單吃沒味,組合在一起就是錦上添花了。山藥被切成了波浪片,泡在山楂汁里,酸甜爽口,既可開胃又可解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品。

窄巷子陝菜館
推薦指數:★★★★
石頭同學真的太好麵食了,從大 西北 回來就念念不忘,如今到了 陝北 ,更是興奮得不得了,到哪兒都要點一份麵食。
呈棗核狀的麻食和雞蛋、木耳、青菜一起燴制而成。用料豐富,滑潤勁道,一口下去,滿足又溫暖。

窄巷子陝菜館
推薦指數:★★★☆
按理說應該熱油澆上去的,但吃起來不夠熱和,也不夠入味。顏值大過實質,羊血的腥味處理的不是很好,蒜的味道也沒有出來,不能說是失敗,就只是覺得欠了點火候。
這是我們 西安 之行吃的最後一家店,就在biangbiang面的對面,很好找。店鋪名字源於“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主要做的是葫蘆頭和梆梆肉。
先科普一下葫蘆頭,其實就是豬大腸,形狀像葫蘆,因此叫葫蘆頭。梆梆肉呢,就是熏過的肥腸,熏過以後冰凍保存,等到要食用的時候再蒸一下就可以了。
都說回民街賣的是牛羊肉, 永興 坊賣的是豬肉。所以要想吃葫蘆頭的話自然是不能往回民街竄了,不過位置也好找,就在鼓樓附近的小巷子。
有趣的是老闆娘很會做人,耐心地和食客解釋什麼是梆梆肉,大概需要多長時間能吃上它,聽口音應該還是京城來的人(話說在 西安 已經遇到好幾位從京城搬遷過來定居的人兒了,都是說話很溜非常能侃的人),一席話溫柔地撫慰了我們急不可待的肚子,這和店員的愛搭不理形成強烈的反差。
早上用餐的話是沒有油潑葫蘆頭的,石頭同學又很想念,在店員那兒吃了閉門羹以後,不甘心的順口問了一句老闆娘,老闆娘回:
“啊~你喜歡吃那個是吧,這樣,你去點,我讓他們給你做!”
吼!真是受寵若驚,這麼耿直的老闆娘太吸粉了!不過我們冷靜下來理性思考了一下,還是覺得不用麻煩人家了,石頭同學說要留有一絲遺憾才更加想念。

春發生
推薦指數:★★★★★
又是一個需要掰饃的食物,不過我倆已經駕輕就熟了,分分鐘完畢。
為什麼我多給了這家泡饃半星呢,因為幾乎嘗不到胡椒味,是的,我並不是一個愛胡椒的人,但胡椒和牛羊肉又是絕配,而 西安 人民又非常的擅長使用胡椒,幾天下來感覺把一年的胡椒都已經吃完了。而現在嘗到這個更加保持原味的湯頭,異常的順口,沒有過分的胡椒掩蓋鮮香,但肥腸的腥味又被控制的很好,現在很後悔沒有多吃兩碗。

春發生
推薦指數:★★★★★
熏制方式和 四川 熏腊肉不太一樣,用的是茶葉、鋸末、木屑、穀草等,煙熏味不是浮於錶面,而是更深入內部,肉嫩味濃,越嚼越香。雖然大清早的吃這麼多肥腸有點重口味,但在美食面前我是可以忘卻時間的。梆梆肉一定要趁熱吃,漸漸冷掉以後就會有油膩感,不過意猶未盡依然困擾我們,一個好主意涌上心頭,那就是打包!是的,這家店提供專門的打包,凍過的梆梆肉帶回來直接蒸好了就又有得吃了。開心地轉圈圈~~

春發生
推薦指數:★★★★
已經在很多地方提到過糖蒜了,其實 四川 也有這玩意兒,但吃法不一樣。在 四川 只是作為一道涼菜端上桌,而在 陝西 ,它是泡饃的伴侶,肉的絕配!很多店都會主動地送上糖蒜,只要你敢熱情地吃掉它!既然來都來了,就大膽嘗試吧!


回民街
推薦指數:☆
結果…啊呸呸呸…
半星都是給我的辛苦費!烤糊了不說,我嚴重懷疑這根本不是羊肉啊,又柴又生還不入味,除了紅柳是真的,其他的沒有一點可取之處。加之周圍人聲鼎沸,吵吵嚷嚷,嚇得我倆趕緊撤離,逃之夭夭為上策。
千年朝市仍更變,獨有南山石未灰。





誰料,在我們頂著狂風行走在每一塊刻了名字的石板路上,才明白每一塊石板的使命,而且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牆下近在咫尺,可就是下不去啊,這樣一想想,還是能體會過去每一場戰爭的艱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