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千年古城 煙花四月下揚州
三年前的今天,也就去2015.4.27日,為避開“五一”小長假,臨時決定去楊州逛一下,於是從 上海 虹橋火車站乘動車到 鎮江 ,車程一個半小時左右(車次不同、時間不同),再由 鎮江 轉乘客車到楊洲,時長35分鐘左右,兩項車費不超過一百元。
上午9.35順利到達楊州,為了節省時間少走彎路,經向行人打聽第一站直接去了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隨後向第二站響有名氣的“瘦西湖”進軍。
註: ( 整編游記的照片排列順序基本都是按游玩時間順序排版的,但由於在大明寺內拍的照片在轉片中將照片全部遺失,後經數據恢復也僅僅只見到了這僅有的三張模湖照片,故把游楊州第一站:大明寺的三張照片排在了瘦西湖片子的後面 )。
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始於乾隆御碼頭附近。位於 江蘇 省楊洲城 西北 郊。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 揚州 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2010年被授予全國AAAAA級景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瘦西湖一詞的來歷:
瘦西湖名字的由來,是清代錢塘詩人汪沆有詩雲:《瘦西湖》清•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而得名。
遠處的大明寺棲靈塔: 塔高九層,宏偉壯觀,被譽為“ 中國 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稱“棲靈寺”。唐朝鑒真法師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為中日佛教文物關係史上的重要古剎。唐 會昌 三年(843年),九層棲靈塔遭大火焚毀。後經僧人募化重建 。
【七絕】瘦西湖即景 (網摘)
奇花異卉滿東籬, 奼紫嫣紅百媚姿。
值此煙花三月日, 西湖景緻瘦相宜。
【七絕】瘦西湖 (網摘)
畫舫輕歌水上飄, 船娘曼舞扭纖腰。
熙春樓閣笙簫起, 暮看金枝玉葉搖。
瘦西湖總面積2000畝,長4000千多米。原是唐 羅城 、宋 大城 的護城河遺跡,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岡腳下,明清時期,許多富甲天下的鹽業巨子在沿河兩岸重金聘請造園名家擘畫經營,構築水上園林。
瘦西湖 ,清乾隆年間, 揚州 的鹽業興盛,瘦西湖由於年長日久,湖心淤塞,鹽商便出資疏浚,併在東西岸興建起許多亭台樓閣。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濠連綴而成的帶狀景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分為14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 魚台 等。
二十四橋 ”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 江南 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臺階,圍以24根 白玉 欄桿和24塊欄板。
"熙春台"
相傳是 揚州 鹽商為清代皇帝祝壽的地方。為給皇帝祝壽,花費萬金建
築如此金碧輝煌的樓臺,可見當年 揚州 鹽商的富有。
熙春台:也里也是 揚州 “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 二十四橋的明月是 中國 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
熙春台的建築風格,宏偉的氣勢、精巧的結構,體現出皇家園林的宏大氣派。
瘦西湖一詞的典故:
相傳在清乾隆年間, 揚州 的鹽業興盛, 當時,鹽商中首富有三家,他們附庸風雅,經常到湖上游玩、宴客。這年 陽春 三月,三個鹽商來到湖上鳧莊小宴,他們一面飲酒,一面欣賞湖面景色。由於酒性興起頓覺得這裡的景色絲毫不比西湖的差,想要給它起一個更合適的名字,三人各預己見爭執很久也沒有個結果 。
恰巧,鄰座有位書生,一直頗有興趣地聽他們爭論,只是笑而不語,鹽商們請他為此湖起名字,書生站起來劈口說道:“三位的議論我都聽到了,我看 揚州 的這個湖是可以與 杭州 的西湖相媲美,但清瘦過之,依我之見,稱‘瘦西湖’可也。”“瘦西湖”三個字一齣口,三個鹽商就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再邀請這個書生入座飲酒,可是,那個書生卻飄然而去。從此,“瘦西湖”的名聲就傳開了。
瘦西湖裡的 “五亭橋” 與 “白塔” 。
五亭橋:
五亭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誌,也是 揚州 城的象徵,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五亭橋上建有五座南方特色的風亭,亭上有寶頂,亭內有天花,亭外掛著風鈴。五亭橋的橋身由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捲洞組成 。
白塔:
白塔身白色,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須彌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碩大的率堵波和頂部的十三天相輪組成。通高306米,磚石結構。白塔高27.5米,塔基上部的仿木磚雕須彌座,下部砌花崗岩石條,束腰須彌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龕,龕內雕刻著十二生肖像 。
圖中左上角小黃色的建築為:“ 吹台 ”又名:“釣 魚台 ” 。
上午9.35順利到達楊州,為了節省時間少走彎路,經向行人打聽第一站直接去了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剎“大明寺”隨後向第二站響有名氣的“瘦西湖”進軍。
註: ( 整編游記的照片排列順序基本都是按游玩時間順序排版的,但由於在大明寺內拍的照片在轉片中將照片全部遺失,後經數據恢復也僅僅只見到了這僅有的三張模湖照片,故把游楊州第一站:大明寺的三張照片排在了瘦西湖片子的後面 )。
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始於乾隆御碼頭附近。位於 江蘇 省楊洲城 西北 郊。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 揚州 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2010年被授予全國AAAAA級景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瘦西湖一詞的來歷:
瘦西湖名字的由來,是清代錢塘詩人汪沆有詩雲:《瘦西湖》清•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而得名。
遠處的大明寺棲靈塔: 塔高九層,宏偉壯觀,被譽為“ 中國 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稱“棲靈寺”。唐朝鑒真法師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為中日佛教文物關係史上的重要古剎。唐 會昌 三年(843年),九層棲靈塔遭大火焚毀。後經僧人募化重建 。
【七絕】瘦西湖即景 (網摘)
奇花異卉滿東籬, 奼紫嫣紅百媚姿。
值此煙花三月日, 西湖景緻瘦相宜。
【七絕】瘦西湖 (網摘)
畫舫輕歌水上飄, 船娘曼舞扭纖腰。
熙春樓閣笙簫起, 暮看金枝玉葉搖。
瘦西湖總面積2000畝,長4000千多米。原是唐 羅城 、宋 大城 的護城河遺跡,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岡腳下,明清時期,許多富甲天下的鹽業巨子在沿河兩岸重金聘請造園名家擘畫經營,構築水上園林。
瘦西湖 ,清乾隆年間, 揚州 的鹽業興盛,瘦西湖由於年長日久,湖心淤塞,鹽商便出資疏浚,併在東西岸興建起許多亭台樓閣。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濠連綴而成的帶狀景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分為14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 魚台 等。
二十四橋 ”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 江南 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臺階,圍以24根 白玉 欄桿和24塊欄板。
"熙春台"
相傳是 揚州 鹽商為清代皇帝祝壽的地方。為給皇帝祝壽,花費萬金建
築如此金碧輝煌的樓臺,可見當年 揚州 鹽商的富有。
熙春台:也里也是 揚州 “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 二十四橋的明月是 中國 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
熙春台的建築風格,宏偉的氣勢、精巧的結構,體現出皇家園林的宏大氣派。
瘦西湖一詞的典故:
相傳在清乾隆年間, 揚州 的鹽業興盛, 當時,鹽商中首富有三家,他們附庸風雅,經常到湖上游玩、宴客。這年 陽春 三月,三個鹽商來到湖上鳧莊小宴,他們一面飲酒,一面欣賞湖面景色。由於酒性興起頓覺得這裡的景色絲毫不比西湖的差,想要給它起一個更合適的名字,三人各預己見爭執很久也沒有個結果 。
恰巧,鄰座有位書生,一直頗有興趣地聽他們爭論,只是笑而不語,鹽商們請他為此湖起名字,書生站起來劈口說道:“三位的議論我都聽到了,我看 揚州 的這個湖是可以與 杭州 的西湖相媲美,但清瘦過之,依我之見,稱‘瘦西湖’可也。”“瘦西湖”三個字一齣口,三個鹽商就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再邀請這個書生入座飲酒,可是,那個書生卻飄然而去。從此,“瘦西湖”的名聲就傳開了。
瘦西湖裡的 “五亭橋” 與 “白塔” 。
五亭橋:
五亭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誌,也是 揚州 城的象徵,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五亭橋上建有五座南方特色的風亭,亭上有寶頂,亭內有天花,亭外掛著風鈴。五亭橋的橋身由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捲洞組成 。
白塔:
白塔身白色,塔平面呈八角形,由高大的束腰須彌座、八角重檐亭式塔身、碩大的率堵波和頂部的十三天相輪組成。通高306米,磚石結構。白塔高27.5米,塔基上部的仿木磚雕須彌座,下部砌花崗岩石條,束腰須彌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龕,龕內雕刻著十二生肖像 。
圖中左上角小黃色的建築為:“ 吹台 ”又名:“釣 魚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