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行在新西蘭的純凈大地上(南島東海岸篇)
4月6日: 凱庫拉——奧馬魯
凱庫拉 的早晨, 朝陽 把對面的大山照得紅彤彤的。旅館背後的小溪,鴨群自在地暢游;深綠色牧場,牛群在悠閑地吃草。旅館前面的海岸,是一條縱貫南島的鐵路,溫暖的太陽把兩條鐵軌烘出了詩情畫意。我禮贊 凱庫拉 的早晨!
我們出海觀賞巨鯨,可最早定居在 凱庫拉 的 歐洲 移民卻以捕鯨為生。它的代表景點就是離碼頭酒店餐廳不遠的法伊夫舊居(Fyffe House )。 它修建於160年前,地基是由巨鯨的骨頭搭建而成,是 凱庫拉 的第一棟歐式建築。從半島的上層步道往下俯瞰,孤立一座的粉紅色房子,坐落在大片的綠地之上,面朝廣袤的藍色大海,景色相當一流!超贊!可能是地震受損的原因,我們去的時候,舊居內部並不開放。
凱庫拉 以觀鯨魚、看海獅、釣(食)龍蝦而聞名。毛皮海獅聚集區在半島的 東北 角石灘上,我們到的時候,空蕩盪的都是石頭,不見海獅、海豹、海狗的蹤影。好不容易遠遠望見一個黑影,人未走近,它卻先溜進了海水。
又是地震惹的禍。據說,地震抬高海床,毛皮海獅都跑到了東南面去了。
從 凱庫拉 到奧馬魯有423公里車程,中途經過南島名城 基督城 ,這次不作停留,留作最後一站。
到達奧馬魯的時間是18點17分,路上用時8個鐘。在旅館卸下行李即驅車去奧馬魯碼頭,黃昏時分途徑的白 石城 泰恩 街(Tyne Street),除了風格一色的石頭建築 ,人煙已經散去,原本很文藝那種氣氛全然不見。汽車快到藍企鵝保護中心前面,被一條站滿了鸕鶿的封閉木架棧橋所吸引。平生第一次看見這麼多的鸕鶿,第一次看見野生的鸕鶿,第一次看見海鷗與其作伴的鸕鶿!不過,初看的一瞬間,還以為是企鵝呢
來到奧馬魯港灣盡頭的藍企鵝保護中心,已經亮起了路燈。這裡為奧馬魯著名的小藍企鵝棲息地。中心外面是一條長長的港口防波堤棧橋,叫諾曼比碼頭。碼頭外側,晚風吹起,驚濤拍岸。從碼頭向外望去,懸崖邊有隻海獅媽媽領著仔仔往家裡挪動,懸崖下麵就是小藍企鵝捕魚歸巢的登陸地了。離小藍企鵝上岸的時間差不多,工作人員開始勸離棧橋上的游客。在保護中心這裡觀看小藍企鵝歸巢是不許拍攝的,在另一頭的Bushy Beach觀察黃眼企鵝登陸也錯過了時間,那就到 但尼丁 再說吧。
4月7日: 奧馬魯——但尼丁
奧馬魯的亮點一個是看企鵝,另一個是看早期 英國 移民留下的古老建築。
英國 的歷史上有兩位統治者,都是女皇,建立了兩個偉大的時代。一個是16世紀的“伊麗莎白時代”,開啟資本主義萌芽,經濟繁 榮昌 盛,文學達到一個頂鋒,軍事一度稱霸於世;一個是19世紀的“ 維多利亞 時代”,完成了以蒸汽機器為象徵的工業革命, 英國 經濟占到了全球的70%,形成了“日不落”大不列顛帝國。被稱為“ 維多利亞 時代”的建築元素,隨著 英國 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建立而開始流行起來。奧馬魯的 維多利亞 式的白石建築,是比較完整保存下來的建築經典,而這片保留建築被稱作奧馬魯歷史區,或叫做白 石城 (“The Whitestone City”)。
我漫步在奧馬魯這些帶著百年歲月痕跡的Thames 大街上,小城安靜而歷史風味濃郁,追思戰爭的紀念碑、古色古香的 羅馬 柱、恍若隔世的老石牆、藝術精巧的舊公園、閱歷豐滿的方塔鐘樓、凝聚信仰的
尖頂教堂,似乎在默默追訴著奧馬魯鼎盛時期的光榮與夢想。都說“ 奧瑪魯 的白 石城 是在十九世紀晚期,淘金、採石和木料加工而繁榮的石灰岩建築”,怎麼我拍到有年份銘刻的這些建築都是十九世紀中期的呢?
行走白 石城 ,一條廢舊的鐵路穿城而過,一直通往海邊的港口,它承載過 維多利亞 淘金熱時代奧馬魯
的繁華與喧鬧。奧馬魯沉寂了,鐵路也廢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