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莫雷洛冰川---巨無霸的“冰床墊”
(圖90)園區告示牌:歡迎來到 冰川國家公園 里的 莫雷 洛冰川。 莫雷洛冰川是成長型冰川,還是穩定型冰川?很多學者認為 莫雷 洛冰川是成長型冰川,原因是 莫雷 洛冰川不斷向 阿根廷 湖推進,每日30釐米的速度,到達對岸的麥哲倫半島,形成冰壩------冰橋------冰崩等壯觀景象。
不管是坐游船觀看冰舌南面還是走棧道觀看冰舌東面和北面,每隔一段時間,就能聽到冰裂和冰墜入湖中所發出的響聲,幸運的時候還能親眼目睹這個過程的發生。
這些都是事實,沒有毛病,但是據此認為 莫雷 洛冰川就是成長型冰川,就未免TOO YOUNG TOO SIMPLE了。 (圖91)在SOUTH PATAGONIA ICE FIELD(南 巴塔哥尼亞 冰原),使用LANDSAT 陸地衛星圖像把整個冰原分成四個象限。在整個冰原,有大大小小的139條冰川,其中 莫雷 洛冰川是其中的一條,編號40 。(圖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1) (圖92)從圖中可以看出, 莫雷 洛冰川的顏色較淺,說明冰川面積每年減少的速率是比較低的。在0-0.1之間。(圖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1)
具體說來。 莫雷 洛冰川面積是265.39平方公里(84/86年),76/79-84/86期間冰川面積減少了1.79平方公里,84/86-2000/02期間,減少了1.44平方公里,但是在2000/02-2008/2010期間,冰川面積反其道而行之,增加了0.61平方公里。
在全球氣候變暖和溫室效應加強的大環境下,其他同是發源於南 巴塔哥尼亞 冰原的其他冰川都是冰川退縮,面積減少。
如我們在 智利 百內國家公園 看到的GLACIER GREY (格雷冰川)和同是 阿根廷 冰川公園內的UPSALA冰川,在同一個時期的變化如下。
冰川編號 名稱 84/86年面積(平方公里) 1976/79-1984/86 1984/86-2000/02 2000/02-2008/10 總數 中位值
40 莫雷 洛 265.39 -1.79 -1.44 0.61 -2.61 -0.10
44 格雷 280.93 -2.18 -8.87 -3.97 -15.02 -0.60
29 UPSALA 925.02 -15.12 -35.25 -21.47 -71.84 -2.89
三個冰川面積變化表(圖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1)面積變化(負數是減少,正數是增加)
從中可以看出同是位於南 巴塔哥尼亞 冰原東面的冰川,它們三個冰川的表現全然不同。
總的來說, 莫雷 洛冰川面積有增有減,變化溫和。不像格雷冰川和UPSALA 冰川變化幅度大,而且只減不增。 (圖93)如果把數據資料換成圖像表示,更加一目瞭然。UPSALA冰川變化最大,其次是格雷冰川,而 莫雷 偌冰川有增有減,變化溫和。(縱坐標是不同的冰川名字,橫坐標是減少(中軸線以西)的面積數,中軸線以東是冰川面積增加的數字)。 (圖94) 莫雷 洛冰川變化曲線圖。可以看出,從1979年的紅線1985年的粉紅色線,再到2002年的黃線,到2010年的綠線,它們在山谷地帶幾乎重合,只是冰舌前沿有變化,和對岸之間的距離有增有減。(圖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1)
可以說,就是因為 莫雷 洛冰川所處的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冰川的冰舌在 阿根廷 湖的推進過程中,和對岸的麥哲倫半島連在一起,形成冰壩,把 阿根廷 湖攔腰截成兩半。南面BRACO RICA的水位逐漸升高,在水動力作用下,對冰壩的底部進行侵蝕和沖蝕,冰壩變成冰橋,最後,不堪重負的冰橋在重力作用下冰崩,冰川面積縮小了。
因此說,冰川擴展------向前推進------冰壩------冰橋------冰崩------冰川退縮,周而複始進行,使冰川面積大致保持穩定的狀態。
但是為什麼 莫雷 洛冰川會在絕大多數冰川都在退縮的大趨勢中,反其道而行之,冰川學者還沒有形成定論。
所謂大自然的奇妙和不可思議就這樣在冰舌、 阿根廷 湖湖水和麥哲倫半島陸地三者之間達到了一種不可複製的動態平衡。
同時由於冰舌地帶位於海拔不到200米的高度,夏天氣溫升高的時候,發生在長達5公里長的冰舌會發生越來越頻繁的冰裂和冰墜。
莫雷 洛冰川有擴展(原因未明),有消退(原因清楚),一進一退,勢均力敵,所以冰川面積保持大致的穩定。
冰川學者在冰川消融區的T型採樣點也證實了在過去50年裡, 莫雷 偌冰川的厚度和流速變化也不是很顯著。
因此說 莫雷 洛冰川是一個穩定型冰川更合適些。 (圖95)1900-2000年來, 莫雷 偌冰川冰舌最前沿和對岸之間距離的變化。橫坐標是年份,縱坐標是CANAL DE LOS TEMPANOS(冰山 通道 )的寬度(公里)。在過去的50年裡,寬度的變化也是溫和的。 (圖96)UPSALA 冰川變化,每年都在退縮,而且幅度很大。(圖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1) (圖97)GOOGLE 地圖顯示 莫雷 洛冰川在山谷中流動。
(圖98)GOOGLE 地圖顯示 莫雷 洛冰舌前沿和麥哲倫半島陸地已經“親密無間了”。 (圖99)GOOGLE 地圖顯示 莫雷 洛冰川,MAYO冰川和AMEGHINO冰川是註入 阿根廷 湖的三大冰川。
(圖100)GOOGLE 地圖顯示 莫雷 洛冰川和 智利 百內國家公園 的格雷冰川都是發源於南 巴塔哥尼亞 冰原。 結束語據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OMAS TRANSTROMER 曾用詩歌讚歎 莫雷 偌冰川的美麗
冰像天空一樣藍,在陽光下破裂
而陽光也在冰被下的麥克風裡低語
喧囂、膨脹,彷彿有人在遠處掀動著床單
這一切就像歷史,我們的現在
我們下沉,我們聆聽。
我一直想考證這首詩是不是出自他的手,無果,原文也沒有找到。
不過用它來作為本文的結束語,也算恰當。
參考文獻1) https://www.the-cryosphere-discuss.net/tc-2012-106/tcd-7-1-2013.pd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glacier extent across the Southern Patagonian Icefield since the 1970s by A. White and L. Copland
2)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annals-of-glaciology/article/dynamic-behavior-of-glaciar-perito-moreno-southern-patagonia/4BE5C6D6FA0B2A741D444DBAC0E1877D
Dynamic behavior of Glaciar Perito Moreno,southern Patagonia
PEDRO SKVARCA,RENJI NARUSE Annals of Glaciology 24 1997
3) 《地貌學原理》,作者:楊景春等編著,出版社: 北京 大學出版社。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 %E8%8E%AB%E9%9B%B7%E8%AF%BA%E5%86%B0%E5%B7%9D
5\. http://www.dili360.com/cng/article/p5350c3d65bb8661.htm
6\. http://kuaibao.qq.com/s/20180426B09KWF00?refer=spider
寫於2018年6月上旬。圖文/闕機龍。
作者簡介:闕機龍,1987年畢業於 福建 師範大學地理系本科,1990年取得華東師範大學西歐北美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後在 上海 教育學院地理系任教。現旅居澳洲,是具有地理專業素養的遊記寫作愛好者。
不管是坐游船觀看冰舌南面還是走棧道觀看冰舌東面和北面,每隔一段時間,就能聽到冰裂和冰墜入湖中所發出的響聲,幸運的時候還能親眼目睹這個過程的發生。
這些都是事實,沒有毛病,但是據此認為 莫雷 洛冰川就是成長型冰川,就未免TOO YOUNG TOO SIMPLE了。 (圖91)在SOUTH PATAGONIA ICE FIELD(南 巴塔哥尼亞 冰原),使用LANDSAT 陸地衛星圖像把整個冰原分成四個象限。在整個冰原,有大大小小的139條冰川,其中 莫雷 洛冰川是其中的一條,編號40 。(圖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1) (圖92)從圖中可以看出, 莫雷 洛冰川的顏色較淺,說明冰川面積每年減少的速率是比較低的。在0-0.1之間。(圖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1)
具體說來。 莫雷 洛冰川面積是265.39平方公里(84/86年),76/79-84/86期間冰川面積減少了1.79平方公里,84/86-2000/02期間,減少了1.44平方公里,但是在2000/02-2008/2010期間,冰川面積反其道而行之,增加了0.61平方公里。
在全球氣候變暖和溫室效應加強的大環境下,其他同是發源於南 巴塔哥尼亞 冰原的其他冰川都是冰川退縮,面積減少。
如我們在 智利 百內國家公園 看到的GLACIER GREY (格雷冰川)和同是 阿根廷 冰川公園內的UPSALA冰川,在同一個時期的變化如下。
冰川編號 名稱 84/86年面積(平方公里) 1976/79-1984/86 1984/86-2000/02 2000/02-2008/10 總數 中位值
40 莫雷 洛 265.39 -1.79 -1.44 0.61 -2.61 -0.10
44 格雷 280.93 -2.18 -8.87 -3.97 -15.02 -0.60
29 UPSALA 925.02 -15.12 -35.25 -21.47 -71.84 -2.89
三個冰川面積變化表(圖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1)面積變化(負數是減少,正數是增加)
從中可以看出同是位於南 巴塔哥尼亞 冰原東面的冰川,它們三個冰川的表現全然不同。
總的來說, 莫雷 洛冰川面積有增有減,變化溫和。不像格雷冰川和UPSALA 冰川變化幅度大,而且只減不增。 (圖93)如果把數據資料換成圖像表示,更加一目瞭然。UPSALA冰川變化最大,其次是格雷冰川,而 莫雷 偌冰川有增有減,變化溫和。(縱坐標是不同的冰川名字,橫坐標是減少(中軸線以西)的面積數,中軸線以東是冰川面積增加的數字)。 (圖94) 莫雷 洛冰川變化曲線圖。可以看出,從1979年的紅線1985年的粉紅色線,再到2002年的黃線,到2010年的綠線,它們在山谷地帶幾乎重合,只是冰舌前沿有變化,和對岸之間的距離有增有減。(圖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1)
可以說,就是因為 莫雷 洛冰川所處的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冰川的冰舌在 阿根廷 湖的推進過程中,和對岸的麥哲倫半島連在一起,形成冰壩,把 阿根廷 湖攔腰截成兩半。南面BRACO RICA的水位逐漸升高,在水動力作用下,對冰壩的底部進行侵蝕和沖蝕,冰壩變成冰橋,最後,不堪重負的冰橋在重力作用下冰崩,冰川面積縮小了。
因此說,冰川擴展------向前推進------冰壩------冰橋------冰崩------冰川退縮,周而複始進行,使冰川面積大致保持穩定的狀態。
但是為什麼 莫雷 洛冰川會在絕大多數冰川都在退縮的大趨勢中,反其道而行之,冰川學者還沒有形成定論。
所謂大自然的奇妙和不可思議就這樣在冰舌、 阿根廷 湖湖水和麥哲倫半島陸地三者之間達到了一種不可複製的動態平衡。
同時由於冰舌地帶位於海拔不到200米的高度,夏天氣溫升高的時候,發生在長達5公里長的冰舌會發生越來越頻繁的冰裂和冰墜。
莫雷 洛冰川有擴展(原因未明),有消退(原因清楚),一進一退,勢均力敵,所以冰川面積保持大致的穩定。
冰川學者在冰川消融區的T型採樣點也證實了在過去50年裡, 莫雷 偌冰川的厚度和流速變化也不是很顯著。
因此說 莫雷 洛冰川是一個穩定型冰川更合適些。 (圖95)1900-2000年來, 莫雷 偌冰川冰舌最前沿和對岸之間距離的變化。橫坐標是年份,縱坐標是CANAL DE LOS TEMPANOS(冰山 通道 )的寬度(公里)。在過去的50年裡,寬度的變化也是溫和的。 (圖96)UPSALA 冰川變化,每年都在退縮,而且幅度很大。(圖表資料來源:參考文獻1) (圖97)GOOGLE 地圖顯示 莫雷 洛冰川在山谷中流動。
(圖98)GOOGLE 地圖顯示 莫雷 洛冰舌前沿和麥哲倫半島陸地已經“親密無間了”。 (圖99)GOOGLE 地圖顯示 莫雷 洛冰川,MAYO冰川和AMEGHINO冰川是註入 阿根廷 湖的三大冰川。
(圖100)GOOGLE 地圖顯示 莫雷 洛冰川和 智利 百內國家公園 的格雷冰川都是發源於南 巴塔哥尼亞 冰原。 結束語據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OMAS TRANSTROMER 曾用詩歌讚歎 莫雷 偌冰川的美麗
冰像天空一樣藍,在陽光下破裂
而陽光也在冰被下的麥克風裡低語
喧囂、膨脹,彷彿有人在遠處掀動著床單
這一切就像歷史,我們的現在
我們下沉,我們聆聽。
我一直想考證這首詩是不是出自他的手,無果,原文也沒有找到。
不過用它來作為本文的結束語,也算恰當。
參考文獻1) https://www.the-cryosphere-discuss.net/tc-2012-106/tcd-7-1-2013.pd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glacier extent across the Southern Patagonian Icefield since the 1970s by A. White and L. Copland
2)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annals-of-glaciology/article/dynamic-behavior-of-glaciar-perito-moreno-southern-patagonia/4BE5C6D6FA0B2A741D444DBAC0E1877D
Dynamic behavior of Glaciar Perito Moreno,southern Patagonia
PEDRO SKVARCA,RENJI NARUSE Annals of Glaciology 24 1997
3) 《地貌學原理》,作者:楊景春等編著,出版社: 北京 大學出版社。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 %E8%8E%AB%E9%9B%B7%E8%AF%BA%E5%86%B0%E5%B7%9D
5\. http://www.dili360.com/cng/article/p5350c3d65bb8661.htm
6\. http://kuaibao.qq.com/s/20180426B09KWF00?refer=spider
寫於2018年6月上旬。圖文/闕機龍。
作者簡介:闕機龍,1987年畢業於 福建 師範大學地理系本科,1990年取得華東師範大學西歐北美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後在 上海 教育學院地理系任教。現旅居澳洲,是具有地理專業素養的遊記寫作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