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紀念》"我的旅行"之眾神之國--尼泊爾


教練看我還算比較適應,開始帶著我旋轉翻騰起來,湖面時而在我頭頂,時而在我腳下。遠處的同伴和我的待遇相同,湖面上空迴蕩著我們幾乎同時發出的尖叫聲!
很過癮很刺激,當我著陸後,我依然處在興奮中,大聲地給也剛剛落地的老公講著,教練在一旁竊笑著,肯定是覺得我少見多怪。









回到市區,就是逛街購物了,明天另外三位朋友就要離開 尼泊爾 回國了。
來前在網上搜的 博卡拉 著名的羊絨店叫: “我愛 尼泊爾 ”,老闆叫小飛,流利的中文,勾起了大家的購物欲望。

於是,決定去參觀 登山博物館 。
博物館的門口是一尊銅氂牛“高原之舟”在人類征服地球高峰的歷程中承受了人類無法承受之重。理所應當在這裡接收我們的膜拜!







壇城,梵文音譯為“曼陀羅”。壇城源於古代 印度 的密宗修法活動,那時的人們為了防止"魔眾"的入侵,修密法時就在修法場地修築起一個圓形或者方形的土壇,在土壇上修法,邀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親臨作證,併在土壇上繪出他們的圖像,由此構成了後世壇城的基本框架。
用沙子描繪的世界,然後再毫不猶豫地掃掉,頃刻間化為烏有,細沙被重新裝入瓶中,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


英國 人分別在1921年,。1922年和1924年先後對珠峰發起了衝擊,1922年登山隊使用氧氣到達了海拔8326米的高度,1924年的登山隊沒有用氧氣到達了8572米,距峰頂只差300多米,1924年的登山隊除了有數目眾多的登山隊員和供給人員和搬運工。
1999年人們在珠峰附近發現了 英國 登山愛好者 喬治 ·馬洛里的遺體,這一發現掀開了登山史上新的一頁,也為人們留下了不解的謎團。1924年,馬洛里和同伴安 德魯 ·歐文在珠峰附近失蹤。儘管人們無法確定他們是否已經登頂,但馬洛里留下的一句名言卻至今仍在廣為傳頌,當時有人問他為什麼要珠峰,他回答說:“因為它就在那裡”。
在20世紀10年代和30年代,人們從未放棄 過攀登珠峰的,但都沒有取得真正的進展,登山隊均在海拔8000米左右的高度上止步不前。1934年在珠峰傳奇中又多了莫裡斯·威爾遜的他在獨自攀登珠峰時不幸遇難。
1951年 新西蘭 人埃德蒙·希拉里隨一支探險隊攀登珠峰,後來他成為登山史上鼎鼎 大名 的人物。1952年夏爾巴人諾蓋丹增隨 瑞士 登山隊登上了海拔7500米的高度。1963年由約翰·亨利率領的 英國 登山隊最終征服了珠峰,同在隊中的埃德蒙·希拉和諾蓋丹增一起登上了這座世界最高峰。






它是 日本 山妙法寺以祈求世界 和平 為主題,在世界各地建造的大白塔之一。
在 費瓦湖 上泛舟的時候,就能看到這個白塔,在釋迦牟尼出生的這個國家,你能感覺到佛教無時無刻的存在。而修建這座塔的 日本 人,也是戰爭的發起者也是受害者,而今 塔下 的捐款箱上寫著兩個字“凈戰”,也表達了他們祈禱 和平 願世界不再發生戰爭的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