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游記#【在浙里】溫州 · 清鮮鹿城 · 冒雨滿城覓美食












過去,該閣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解放後經全面修飾,煥然一新。樓旁林木葳蕤,霧靄浮動之時,青翠欲滴,顯得十分安謐清新。沿石階可上,引人懷古探幽。登閣展望,群山似屏,甌江如練,風帆出沒,景色迷人,嘆為觀止。每當晚霞似錦,塔影橫斜,“翠微殘照”,風光旖旎,叫人緣情思幽而著文賦詩,觸景生情而流連忘返。
謝公亭、澄鮮閣、浩然樓、文天祥祠 同為江心嶼上文人墨客的一道風景。











殿內檻聯匾額,琳琅滿目。正柱聯為宋王安石撰並書。後殿三聖殿,殿額與對聯皆為弘一法師所書。寺院大門兩邊有題為宋王十朋撰書的疊字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由書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寫。寺周古木參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為全國對外開放142座重點寺院之一。


文天祥祠位於江心寺東面。南宋德佑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脫險來溫,留居中川寺,作《北歸宿中川寺》詩。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就義200周年而建此洞。祠內原有文天祥石質雕像和名人題詩碑刻,後被毀壞,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國公造像題記》碑。1981年整修,迴廊鑲嵌《正氣歌》及20塊後人憑吊詩詞碑刻,並有聯雲:孤嶼自中川,逝水難消亡國恨;崇詞足千古,英風猶挾怒濤鳴。



在江心嶼文天祥祠東首, 臨江 面城,肇建於明萬曆八年(1580年)。樓原址在文天祥祠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建移今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