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巨剎——大同華嚴寺、善化寺
為充分展現薄伽教藏殿內小木作的風采,近年在華嚴寺山門前華嚴廣場的對面,放大比例仿建了這一“海內孤品”: 下寺薄伽教藏殿的規模,遠小於上寺的大雄寶殿,但其文物價值在華嚴寺中最高。 大同 華嚴寺正是憑著薄伽教藏殿的存在,才得以與 遼寧 奉國寺、 天津 獨樂寺並稱為全國現存三大遼代佛教寺院。 薄伽教藏殿前的遼代石經幢。 “下華嚴寺”的第二進原為天王殿,現闢為觀音殿,為明代建築,內供“十一面觀音”像。殿堂未留其影。 “下華嚴寺”山門。出其門,華嚴寺之旅即告全部完成。
大同 華嚴寺為1983年公佈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但奇怪的是,本次參觀在寺內沒有看到一名出家人。 善化寺同樣為遼金巨剎,也同樣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名氣要比華嚴寺弱多了。
我28年前參觀華嚴寺時也參觀了善化寺,這次是第二次參觀。
善化寺俗稱南寺,位於 大同 古城內,緊靠著南城牆的西段。與華嚴寺相距約1公里。
善化寺的歷史要比華嚴寺悠久,最早創建於唐,現存建築保留了不少遼代風格,實際基本全部為金代重修。
善化寺座北朝南,只有三進建築,總體規模小於華嚴寺,但其現存主體建築均為遼金原構,不像其他遼金寺院夾雜有太多明清以後的東西,建築群的統一完整性要勝於華嚴寺。 大同 擁有很多龍壁,據稱共有一龍壁4座、三龍壁1座、五龍壁3座、 九龍 壁1座,另有1座七龍壁已不存,因此號稱龍壁之城。善化寺前的五龍壁為 大同 眾多龍壁中的一座,明代建築,1980年遷自城南 興國 寺。 善化寺山門,金初原構。面闊五間,廡殿頂,是我所見過的等級最高的山門,充分體現了遼金以前的寺廟建築風格。 從今年春節起,善化寺免費開放, 大同 市政府功德無量! 善化寺第二進三聖殿,金代原構。 三聖殿後西側之普賢閣,建於金貞元二年(1154年)。玲瓏秀雅,古風沉鬱,別具風情。 東側之文殊閣,原只存遺址。2008年仿照普賢閣重修。 善化寺大雄寶殿建於遼代,是遼末戰火中唯一未被徹底毀壞的殿堂,金代重修,主體架構仍為遼代原構。規模略小於華嚴寺的大雄寶殿,但氣勢同樣古樸雄宏。殿內供五方佛及諸弟子、 菩薩 ,兩側為二十四諸天,均為金代塑像。 善化寺山門、三聖殿、普賢閣、大雄寶殿,四座遼金殿閣原構集於一處,在全國絕無僅有。
善化寺粗獷豪放,氣勢恢宏,給人的觀感比華嚴寺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同 ,不僅因為北魏雲岡石窟,而且因為遼金巨剎華嚴寺和善化寺,壯矣哉!
大同 華嚴寺為1983年公佈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但奇怪的是,本次參觀在寺內沒有看到一名出家人。 善化寺同樣為遼金巨剎,也同樣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名氣要比華嚴寺弱多了。
我28年前參觀華嚴寺時也參觀了善化寺,這次是第二次參觀。
善化寺俗稱南寺,位於 大同 古城內,緊靠著南城牆的西段。與華嚴寺相距約1公里。
善化寺的歷史要比華嚴寺悠久,最早創建於唐,現存建築保留了不少遼代風格,實際基本全部為金代重修。
善化寺座北朝南,只有三進建築,總體規模小於華嚴寺,但其現存主體建築均為遼金原構,不像其他遼金寺院夾雜有太多明清以後的東西,建築群的統一完整性要勝於華嚴寺。 大同 擁有很多龍壁,據稱共有一龍壁4座、三龍壁1座、五龍壁3座、 九龍 壁1座,另有1座七龍壁已不存,因此號稱龍壁之城。善化寺前的五龍壁為 大同 眾多龍壁中的一座,明代建築,1980年遷自城南 興國 寺。 善化寺山門,金初原構。面闊五間,廡殿頂,是我所見過的等級最高的山門,充分體現了遼金以前的寺廟建築風格。 從今年春節起,善化寺免費開放, 大同 市政府功德無量! 善化寺第二進三聖殿,金代原構。 三聖殿後西側之普賢閣,建於金貞元二年(1154年)。玲瓏秀雅,古風沉鬱,別具風情。 東側之文殊閣,原只存遺址。2008年仿照普賢閣重修。 善化寺大雄寶殿建於遼代,是遼末戰火中唯一未被徹底毀壞的殿堂,金代重修,主體架構仍為遼代原構。規模略小於華嚴寺的大雄寶殿,但氣勢同樣古樸雄宏。殿內供五方佛及諸弟子、 菩薩 ,兩側為二十四諸天,均為金代塑像。 善化寺山門、三聖殿、普賢閣、大雄寶殿,四座遼金殿閣原構集於一處,在全國絕無僅有。
善化寺粗獷豪放,氣勢恢宏,給人的觀感比華嚴寺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同 ,不僅因為北魏雲岡石窟,而且因為遼金巨剎華嚴寺和善化寺,壯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