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慶節後的鵝肝別動隊——額濟納與甘南六人十日特別之旅










https://a.meipian.cn/790ogk4?from=timeline 第四天,2016.10.12

房子是三室兩廳兩衛,裝修還可以,水龍頭之類的設施有點鬆動,但還好用。除了三個房間都有大床之外,餐廳也有床,客廳有轉角沙發都能睡人。WiFi,熱水也都有,甚至廚房、洗衣機都可以用,居家的感覺。


但是除收藏在 俄羅斯 東方學研究所 聖彼得堡 分所柯茲洛夫獲自 黑水 城“著名的塔”中的文獻比較完整外,柯茲洛夫得自 黑水 城其他遺址的文獻以及隨後斯坦因所獲 黑水 城文獻則基本上全是散捲、殘卷、殘片, 英國 國家圖書館東方部編為3949號,編號下附殘片,總共有7300件。1983年和1984年, 內蒙古 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的 黑水 城文獻中,漢文文獻2200件中基本上都屬於殘片或紙屑。

城為長方形,全城面積超過十八萬平方米。城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城為軍政官署和寺廟等宗教活動場所;東城則為吏 民和 軍隊居住區及倉庫等。城東西各有一座城門,門寬四米五。建有瓮城,瓮城門南向。城牆高十一米,牆四角加厚,成圓錐形,頂部外側建有女牆一道。城中有一條大道貫穿東西。城東南有一座方形堡子,堡東有一座高土台, 臺東 又建有兩排房屋,外有圍牆。城外是居民的宅院。 黑水 城在元朝為亦集乃路, 蒙古 語稱哈拉浩特(黑城)。明以後城漸廢,遺址曾出土大量西夏文獻資料。

在西夏建國以前, 黑水 城一帶就已有大量居民,在這裡耕耘牧獵、繁衍生息。西夏建國後,為了加強這一地區的管理,以防東面遼國和漠北 蒙古 的侵入,西夏王朝曾先後調集兩個統軍司來駐守 黑水 城及整個居延地區。並將大批人口遷到 黑水 城一帶定居,讓他們在當地屯墾造田、生產糧食,以滿足大批軍民的生活需要.
到西夏鼎盛時期時, 黑水 城已不再是一座單純的軍事城堡,逐漸變成一座經濟、文化都較為發達的繁榮城市。當時的 黑水 城內,官署、民居、店鋪、驛站、佛教寺院以及印製佛經、製作工具的各種作坊佈滿了城區,一派繁 榮昌 盛的景象。這種情況大約持續了近200年之久。
公元1226年,北方“ 蒙古 汗國”的成吉思汗率領大軍征伐西夏,首先攻剋了 黑水 城,並由此南下,直取西夏的國都中興府,次年,西夏滅亡。元朝建立後, 黑水 城依然沿用。而且受到元朝統治者的重視。當時這一地區劃歸 甘肅 行省,稱“亦集乃路”元朝在這裡設置了亦集乃路總管府,管轄這一地區及 西寧 、 山丹 兩州。
由於 黑水 城是漠北通往內地的重要交通樞紐,元朝統治者不僅派遣了大量軍隊來 黑水 城駐防,還從各地遷來許多漢族和 蒙古 族人,來這裡與當地人共同發展農牧業生產。當時,各族人民利用額濟納河的水利資源開渠造田,經過數十年的奮鬥,先後屯田近萬畝。
元朝時期,由於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原來的 黑水 城已不能滿足需要。於是在原有城池的基礎上,對城市進行了擴建改造。擴建後的 黑水 城,東西寬450米,南北長380米,是原來城市面積的3倍。擴建後的城市,不僅增加了城區面積,而且加強了城市的防禦能力。當時的 黑水 城,城牆高達10米,城內有登城馬道7條,設有寬約6米的東、西城門兩座,併在城門外加築了瓮城。在四面城牆的外側還修築了馬面、角台等禦敵建築。
在當時的城區內,分佈有街市、官署,驛站、學府、寺院等區域和百姓、官員、兵卒的住宅區;有直 通城 門的東、西大街和南北街巷組成的整齊街道。街道兩側,佈滿了各種店鋪,有飯館、酒店、客棧、錢莊、雜貨店、衣帛行、馬具作坊等。並有馬市、柴市及交換農牧產品的互市場所。 黑水 城,不僅城內十分繁榮,而且在城外也有百姓集中的居民區和繁華熱鬧的街市。當時,居住在 黑水 城一帶的固定人口約有七八千人之多。


元朝時期的 黑水 城,不僅是一座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繁榮城市,而且還是當時“北走嶺北、西抵 新疆 、 南通 河西、東往 銀川 ”的交通要衝和元朝西部地區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十四世紀中葉,這裡的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昔日的綠洲,被沙漠吞噬,變成了一片荒漠。昔日繁華昌盛的 黑水 城也變成了一座廢城。現在它們的痕跡依稀可辨。磚石,瓦塊,陶瓷殘片,鐵器,雕刻,泥佛,風化的白骨,破裂的石磨,塊壘等當年的遺物。在古城遺址的 西北 角上,端坐著12米高的 西藏 覆缽式佛塔,古樸,圓融,安詳,是黑城的標誌性建築。
城內,荒涼滿目,流沙下遍佈官邸、寺廟和民居的頹垣斷壁,到處都散落著各種瓷器和碎片。黑釉刻花、白釉褐彩,以及鈞瓷和南方的 龍泉 瓷等等。城外還有幾座殘缺不全的喇嘛塔,像是守城的衛士肅然而立。在古城遺址的 西北 角上,端坐著12米高的 西藏 覆缽式佛塔,古樸、圓融、安詳,是黑城的標誌性建築。













沙漠公路旁其實還是有些草的,於是就有牧場,有成群的駱駝,也不知道主人是如何歸攏這些牲畜的。
偶爾過路的駱駝根本不來理睬路過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