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裡拉大環線 八天自駕游
(千年 鹽井 景區示意圖)
正準備去買票,結果工作人員說,這幾天免票(門票90元),登記身份證之後就放行了,還很友善地叮囑我,開車要慢點。此時,開始覺得略有驚喜。
(千年 鹽井 遠眺) (千年 鹽井 ) (千年 鹽井 ) (千年 鹽井 )
千年 鹽井 的旅游攻略,在網上並不多,去之前,我也沒抱多少期待。可能正因如此,當我站到寬廣壯闊的 瀾滄江 畔,目光所及,兩岸的 鹽井 層層疊疊,就像西南地區的梯田一樣,確實被千年前古人的力量給震住了。
西藏鹽井千年古鹽田
在一處 鹽井 ,幾個藏族婦女正在收拾鹽粒(男人去哪裡了?),她們告訴我,一塊 鹽井 (面積10多平方米)的產出,可以賣得二三百元。我覺得,比起農民種莊稼,曬鹽應該更划算。先不說誰更辛苦,至少, 鹽井 收完鹽後,就可以灌放鹵水,馬上進行下一輪生產了。
景區里也有家庭式旅館可以住宿,我選擇了再往前開,不到半個小時,到了以溫泉聞名的曲孜卡。疲乏的身體泡在溫泉池中,無比愜意,恨不得就這樣泡在溫泉里睡著算了。
D6 昌都 (千年 鹽井 )——茨中(百年天主教堂)
住宿:茨中村家庭旅館
要點:教堂的彌撒和葡萄酒,不容錯過。
早上睡到自然醒,又去溫泉泳池游了一會兒,才去吃早餐,隨後啟程,經飛來寺、 德欽 縣城、尼農,去茨中百年天主教堂。
( 鹽井 教堂, 西藏 境內唯一的天主教堂)
中途,順便去了一趟 鹽井 教堂, 西藏 境內唯一的天主教堂,不過現在看到的這個,是前幾年新修建的,看不到歷史的痕跡了。可是,教堂位於 瀾滄江 畔的一處高坡上,遠遠看去,還是很顯眼的,帶長焦相機的朋友,應該能拍到很不錯的圖片。
( 鹽井 加加面) (最高紀錄是147碗) (竹籃里小石頭,是用來計數的) (一碗面,其實就只有這麼多) (擺拍了一下。其實我只吃了六七碗) (吳奇隆也來過,老闆娘說他吃了47碗)
中午快離開 鹽井 的時候,其實肚子並沒有餓,可還是去吃了 大名 鼎鼎的 鹽井 加加面。一次只上很小的一碗麵條,說是一碗,其實就是幾根而已。每吃一小碗,就在桌上放一顆石頭用來記錄。店里的最高紀錄,是147碗。老闆娘說,這個147碗的紀錄,是一個 湖南 小伙子在兩年前創造的。“誰要是能打破這個紀錄,我就送他一個年輕漂亮的 鹽井 姑娘,再加200只羊!”每有客人進店,她都會這樣鼓動客人。面館里還有很多名人光顧的照片,其中一個是吳奇隆,老闆娘說他吃了47碗。
我實在肚子不餓,吃了六七碗,就不想再吃了(說實話,就是吃法比較新鮮,我覺得味道一般)。年輕漂亮的 鹽井 姑娘,就讓給其他人吧。
( 德欽 到 鹽井 的滇藏公路,比川藏318線好開多了,風光也很好) 香格裡拉
從 鹽井 到 德欽 ,一路幾乎都是沿著 瀾滄江 行駛,路況很好,車輛也不多,開起來非常享受。有的路段,我甚至可以一邊手握方向盤,一邊放心地舉起手機來拍照,不用擔心對向有來車。而從 德欽 到茨中,因為不是主幹道,路上的車輛就更少了,尤其是不見了重型卡車的身影,心裡就更放鬆了。幾天自駕行程中,這一天是最難忘的。
茨中百年天主教堂,是我這次出游最感興趣的地方。在藏區腹地,外國傳教士修建了這座西方的教堂,讓附近的藏族村民皈依了非主流的天主教,歷經100多年的各種動亂、流血,依然保持至今。這期間,不知道發生了多少讓人難以想象的故事,足以寫成書籍,拍成電影了。
(中西合璧的 茨中教堂 ) ( 茨中教堂 內景) ( 茨中教堂 內景) ( 茨中教堂 內景) ( 茨中教堂 內景,神父全年生活補助12000元,每個月1000元) (姚飛神父的“官方”照片)
下午4點多,順利到達茨中百年天主教堂。見到一位個子不高的微胖大叔,正在跟兩位游客模樣的人談話,一問,果然就是很多游記提到的姚飛神父。神父穿著便服,相貌慈祥也普通,如果是在外面村裡見到,我肯定不會想到他是神父的。
教堂是中西結合風格,與兩層的木樓,圍成一個院子。神父平時的生活起居,就在前面的木樓的二層。木樓有不少房間,網上攻略說這裡可以住宿,可是神父告訴我,這裡的住宿條件太差,現在已經不接待游客住宿了。5點多,他說要準備做飯了,就在二樓的廚房開始淘米洗菜,然後就到走廊,抬手把水潑到樓下院子的草地上,這個動作讓我有點意外。樓上有自來水,難道沒有排水管道的嗎?
這天晚上,教堂有彌撒,提前半個小時,幾個教徒就來了,坐在一樓的條凳上,安安靜靜地等著,就算要講話,幾乎也是咬著耳朵輕言細語。看得出來,比起我這個好奇的外來游客,他們作為信徒,對這座教堂更存敬意。時間快到了,神父用水洗了一把臉,然後來到走廊,又把一盆水潑到一樓的院子里,而且還是當著教徒的面,但他似乎毫不顧忌,樓下的教徒們,好像也習以為常了。只有我一個外人在暗自見怪。
我不是教徒,第一次參加彌撒活動,就在這樣一個有百年曆史的藏區教堂里,見證漢族神父給藏族教徒佈道,能不期待嗎?
茨中教堂
當晚來的教徒並不多,大概10個左右,還有四五個我這樣的外人。先開始,包括神父在內,大家都坐在椅子上,用藏語誦經。大概20分鐘後,神父和助手走上聖壇,換上白色的聖袍,用漢語普通話誦經、佈道。教徒們也改用漢語普通話誦經、唱歌,比我想象的要標準很多。分享聖餐後,神父往聖杯里倒了一些葡萄酒,晃了晃聖杯,仰起脖子喝下去,咂了咂嘴,看來這酒確實不錯。接著,又用一塊白布仔細地把聖杯裡面擦拭乾凈,再把杯口蓋上。
彌撒結束了,本想跟神父聊聊這座教堂的故事,可他忙著關門,準備休息了。我只好作罷,約他第二天再來。
第二天,早上八點多,我去餐館吃早餐,正好碰見神父在散步,他說早上已經爬山回來了,正在等我去找他。一番長談之後,我對天主教有了些許瞭解,也能明顯感覺到,姚飛神父在和善的外表下,也有不少鬱悶的煩心事,就跟我們很多人在職場上碰到的一樣。
問:100多年前,外國傳教士來 中國 ,不會漢語、藏語,那他們怎麼開展工作呢?
答:他們有一個辦法,就是來到 中國 後,先去寺廟裡獃上一兩年,學習本地語言和生活習俗。能來 中國 的傳教士,都是非常聰明的人,他們很快就能學會。
問:我看 美國 電影,神父是可以組建家庭,跟普通人一樣享受家庭生活的。您也有家庭吧?
答:我沒有。他們 美國 是新教,神父可以有家庭。我們 中國 是舊教,不一樣的。
問:神父都會釀葡萄酒嗎?
答:是的,釀葡萄酒,是我們的一項基本職業技能。就算沒地種葡萄,也會去買葡萄,自己釀酒。
( 茨中教堂 外面的葡萄園) ( 茨中教堂 外面的葡萄園,姚飛神父摘草莓給我品嘗) ( 茨中教堂 外面的葡萄園,葬有曾經在此傳教的外國神父)
法國 傳教士來 中國 時,帶來了一個葡萄品種,給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玫瑰蜜”。100多年後,據說這個品種在 法國 本土已經消失,可是在 雲南 卻普及開來。在茨中村,以前幾乎每家每戶都會種植葡萄。教堂的院子里,也有一塊不大的葡萄園,由神父親自栽培,一年可以產出幾百斤正宗的葡萄酒。D5剛來時,神父說酒已不多,要留著自己用,不賣給外人了。長談之後,他才終於鬆口,答應給我六瓶。雖然我不懂酒,價格也不便宜(貌似是200多元/瓶),可我卻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
其實,茨中村裡,有很多地方家庭酒莊。本來,我也打算在外面多買幾瓶的,可是對方說神父的葡萄品種,不是正宗的“玫瑰蜜”,他自己的才是。這樣的商家,我覺得很不靠譜,所以不買也罷。在陌生商家和神父之間,我認為神父的話更可信。況且,在我求酒的時候,神父也給我看了,有些酒,是其他地方的人放在他這裡代售的;什麼樣包裝的酒,才是他自己親手釀製的。
( 茨中教堂 附近的客棧) (客棧的窗戶,正對著教堂的後院)
因為附近修 建水 電站,有村民要搬遷過來,茨中村正在修建安置房,到處是工地。不過可以看得出來,圍繞著這座小小的教堂,村裡已經形成了旅游產業,有很多家庭客棧和葡萄酒莊,外人來這裡,吃飯、住宿都不是問題。我去的時候,教堂後面正在新修一家客棧,房間窗口正對著教堂的院子,應該是景觀最好的客棧了,推薦一下:卡瓦卡久客棧15908873332.
D7 茨中(百年天主教堂)—同樂(傈僳族山寨)— 塔城
住宿: 塔城 ,普通酒店
要點:同 樂山 寨保存著原汁原味的傈僳族生活方式,幾乎還未商業化,值得一去。
(同樂游客服務中心對面,就是通往同 樂山 寨的路口) (通往同 樂山 寨的路口) (同 樂山 寨路線圖)
從茨中出發,一個多小時後,在同樂游客服務中心對面的路口,拐進山溝,就是通往同 樂山 寨的唯一道路了。山路很窄,大多時候,僅容一臺車通過。而且沿途施工,有不少較深的坑窪。最後進村的一段路面垮塌了,我看了看,還是沒敢繼續開,就把車子停在村外的大水車旁邊,徒步進去了,距離也就1千米左右。
(遠眺同 樂山 寨) (路面垮塌,我不敢開車進去) (同 樂山 寨,都是這樣的房子)
正準備去買票,結果工作人員說,這幾天免票(門票90元),登記身份證之後就放行了,還很友善地叮囑我,開車要慢點。此時,開始覺得略有驚喜。
(千年 鹽井 遠眺) (千年 鹽井 ) (千年 鹽井 ) (千年 鹽井 )
千年 鹽井 的旅游攻略,在網上並不多,去之前,我也沒抱多少期待。可能正因如此,當我站到寬廣壯闊的 瀾滄江 畔,目光所及,兩岸的 鹽井 層層疊疊,就像西南地區的梯田一樣,確實被千年前古人的力量給震住了。
西藏鹽井千年古鹽田
在一處 鹽井 ,幾個藏族婦女正在收拾鹽粒(男人去哪裡了?),她們告訴我,一塊 鹽井 (面積10多平方米)的產出,可以賣得二三百元。我覺得,比起農民種莊稼,曬鹽應該更划算。先不說誰更辛苦,至少, 鹽井 收完鹽後,就可以灌放鹵水,馬上進行下一輪生產了。
景區里也有家庭式旅館可以住宿,我選擇了再往前開,不到半個小時,到了以溫泉聞名的曲孜卡。疲乏的身體泡在溫泉池中,無比愜意,恨不得就這樣泡在溫泉里睡著算了。
D6 昌都 (千年 鹽井 )——茨中(百年天主教堂)
住宿:茨中村家庭旅館
要點:教堂的彌撒和葡萄酒,不容錯過。
早上睡到自然醒,又去溫泉泳池游了一會兒,才去吃早餐,隨後啟程,經飛來寺、 德欽 縣城、尼農,去茨中百年天主教堂。
( 鹽井 教堂, 西藏 境內唯一的天主教堂)
中途,順便去了一趟 鹽井 教堂, 西藏 境內唯一的天主教堂,不過現在看到的這個,是前幾年新修建的,看不到歷史的痕跡了。可是,教堂位於 瀾滄江 畔的一處高坡上,遠遠看去,還是很顯眼的,帶長焦相機的朋友,應該能拍到很不錯的圖片。
( 鹽井 加加面) (最高紀錄是147碗) (竹籃里小石頭,是用來計數的) (一碗面,其實就只有這麼多) (擺拍了一下。其實我只吃了六七碗) (吳奇隆也來過,老闆娘說他吃了47碗)
中午快離開 鹽井 的時候,其實肚子並沒有餓,可還是去吃了 大名 鼎鼎的 鹽井 加加面。一次只上很小的一碗麵條,說是一碗,其實就是幾根而已。每吃一小碗,就在桌上放一顆石頭用來記錄。店里的最高紀錄,是147碗。老闆娘說,這個147碗的紀錄,是一個 湖南 小伙子在兩年前創造的。“誰要是能打破這個紀錄,我就送他一個年輕漂亮的 鹽井 姑娘,再加200只羊!”每有客人進店,她都會這樣鼓動客人。面館里還有很多名人光顧的照片,其中一個是吳奇隆,老闆娘說他吃了47碗。
我實在肚子不餓,吃了六七碗,就不想再吃了(說實話,就是吃法比較新鮮,我覺得味道一般)。年輕漂亮的 鹽井 姑娘,就讓給其他人吧。
( 德欽 到 鹽井 的滇藏公路,比川藏318線好開多了,風光也很好) 香格裡拉
從 鹽井 到 德欽 ,一路幾乎都是沿著 瀾滄江 行駛,路況很好,車輛也不多,開起來非常享受。有的路段,我甚至可以一邊手握方向盤,一邊放心地舉起手機來拍照,不用擔心對向有來車。而從 德欽 到茨中,因為不是主幹道,路上的車輛就更少了,尤其是不見了重型卡車的身影,心裡就更放鬆了。幾天自駕行程中,這一天是最難忘的。
茨中百年天主教堂,是我這次出游最感興趣的地方。在藏區腹地,外國傳教士修建了這座西方的教堂,讓附近的藏族村民皈依了非主流的天主教,歷經100多年的各種動亂、流血,依然保持至今。這期間,不知道發生了多少讓人難以想象的故事,足以寫成書籍,拍成電影了。
(中西合璧的 茨中教堂 ) ( 茨中教堂 內景) ( 茨中教堂 內景) ( 茨中教堂 內景) ( 茨中教堂 內景,神父全年生活補助12000元,每個月1000元) (姚飛神父的“官方”照片)
下午4點多,順利到達茨中百年天主教堂。見到一位個子不高的微胖大叔,正在跟兩位游客模樣的人談話,一問,果然就是很多游記提到的姚飛神父。神父穿著便服,相貌慈祥也普通,如果是在外面村裡見到,我肯定不會想到他是神父的。
教堂是中西結合風格,與兩層的木樓,圍成一個院子。神父平時的生活起居,就在前面的木樓的二層。木樓有不少房間,網上攻略說這裡可以住宿,可是神父告訴我,這裡的住宿條件太差,現在已經不接待游客住宿了。5點多,他說要準備做飯了,就在二樓的廚房開始淘米洗菜,然後就到走廊,抬手把水潑到樓下院子的草地上,這個動作讓我有點意外。樓上有自來水,難道沒有排水管道的嗎?
這天晚上,教堂有彌撒,提前半個小時,幾個教徒就來了,坐在一樓的條凳上,安安靜靜地等著,就算要講話,幾乎也是咬著耳朵輕言細語。看得出來,比起我這個好奇的外來游客,他們作為信徒,對這座教堂更存敬意。時間快到了,神父用水洗了一把臉,然後來到走廊,又把一盆水潑到一樓的院子里,而且還是當著教徒的面,但他似乎毫不顧忌,樓下的教徒們,好像也習以為常了。只有我一個外人在暗自見怪。
我不是教徒,第一次參加彌撒活動,就在這樣一個有百年曆史的藏區教堂里,見證漢族神父給藏族教徒佈道,能不期待嗎?
茨中教堂
當晚來的教徒並不多,大概10個左右,還有四五個我這樣的外人。先開始,包括神父在內,大家都坐在椅子上,用藏語誦經。大概20分鐘後,神父和助手走上聖壇,換上白色的聖袍,用漢語普通話誦經、佈道。教徒們也改用漢語普通話誦經、唱歌,比我想象的要標準很多。分享聖餐後,神父往聖杯里倒了一些葡萄酒,晃了晃聖杯,仰起脖子喝下去,咂了咂嘴,看來這酒確實不錯。接著,又用一塊白布仔細地把聖杯裡面擦拭乾凈,再把杯口蓋上。
彌撒結束了,本想跟神父聊聊這座教堂的故事,可他忙著關門,準備休息了。我只好作罷,約他第二天再來。
第二天,早上八點多,我去餐館吃早餐,正好碰見神父在散步,他說早上已經爬山回來了,正在等我去找他。一番長談之後,我對天主教有了些許瞭解,也能明顯感覺到,姚飛神父在和善的外表下,也有不少鬱悶的煩心事,就跟我們很多人在職場上碰到的一樣。
問:100多年前,外國傳教士來 中國 ,不會漢語、藏語,那他們怎麼開展工作呢?
答:他們有一個辦法,就是來到 中國 後,先去寺廟裡獃上一兩年,學習本地語言和生活習俗。能來 中國 的傳教士,都是非常聰明的人,他們很快就能學會。
問:我看 美國 電影,神父是可以組建家庭,跟普通人一樣享受家庭生活的。您也有家庭吧?
答:我沒有。他們 美國 是新教,神父可以有家庭。我們 中國 是舊教,不一樣的。
問:神父都會釀葡萄酒嗎?
答:是的,釀葡萄酒,是我們的一項基本職業技能。就算沒地種葡萄,也會去買葡萄,自己釀酒。
( 茨中教堂 外面的葡萄園) ( 茨中教堂 外面的葡萄園,姚飛神父摘草莓給我品嘗) ( 茨中教堂 外面的葡萄園,葬有曾經在此傳教的外國神父)
法國 傳教士來 中國 時,帶來了一個葡萄品種,給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玫瑰蜜”。100多年後,據說這個品種在 法國 本土已經消失,可是在 雲南 卻普及開來。在茨中村,以前幾乎每家每戶都會種植葡萄。教堂的院子里,也有一塊不大的葡萄園,由神父親自栽培,一年可以產出幾百斤正宗的葡萄酒。D5剛來時,神父說酒已不多,要留著自己用,不賣給外人了。長談之後,他才終於鬆口,答應給我六瓶。雖然我不懂酒,價格也不便宜(貌似是200多元/瓶),可我卻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
其實,茨中村裡,有很多地方家庭酒莊。本來,我也打算在外面多買幾瓶的,可是對方說神父的葡萄品種,不是正宗的“玫瑰蜜”,他自己的才是。這樣的商家,我覺得很不靠譜,所以不買也罷。在陌生商家和神父之間,我認為神父的話更可信。況且,在我求酒的時候,神父也給我看了,有些酒,是其他地方的人放在他這裡代售的;什麼樣包裝的酒,才是他自己親手釀製的。
( 茨中教堂 附近的客棧) (客棧的窗戶,正對著教堂的後院)
因為附近修 建水 電站,有村民要搬遷過來,茨中村正在修建安置房,到處是工地。不過可以看得出來,圍繞著這座小小的教堂,村裡已經形成了旅游產業,有很多家庭客棧和葡萄酒莊,外人來這裡,吃飯、住宿都不是問題。我去的時候,教堂後面正在新修一家客棧,房間窗口正對著教堂的院子,應該是景觀最好的客棧了,推薦一下:卡瓦卡久客棧15908873332.
D7 茨中(百年天主教堂)—同樂(傈僳族山寨)— 塔城
住宿: 塔城 ,普通酒店
要點:同 樂山 寨保存著原汁原味的傈僳族生活方式,幾乎還未商業化,值得一去。
(同樂游客服務中心對面,就是通往同 樂山 寨的路口) (通往同 樂山 寨的路口) (同 樂山 寨路線圖)
從茨中出發,一個多小時後,在同樂游客服務中心對面的路口,拐進山溝,就是通往同 樂山 寨的唯一道路了。山路很窄,大多時候,僅容一臺車通過。而且沿途施工,有不少較深的坑窪。最後進村的一段路面垮塌了,我看了看,還是沒敢繼續開,就把車子停在村外的大水車旁邊,徒步進去了,距離也就1千米左右。
(遠眺同 樂山 寨) (路面垮塌,我不敢開車進去) (同 樂山 寨,都是這樣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