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美寧靜堪培拉 喧鬧繁華大悉尼---澳洲自駕游(二)
離開大教堂我們來到 悉尼 歌劇院所在的半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悉尼 海港大橋--一個巨大的鋼鐵“衣架”橫跨 悉尼 海港。
悉尼海港大橋悉尼 海港大橋是 澳大利亞 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工程項目之一,曾號稱世界第一單孔拱橋,是連接港口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梁。
大橋於1924年破土動工,1932年3月19日竣工通車,歷時8年多。據說,這座大橋整個工程的全部用鋼量為5.28萬噸;所用鉚釘達600餘萬個,最大鉚釘重量3.5公斤;用水泥9.5萬立方米;橋塔、橋墩用花崗石1.7萬立方米;建橋用油漆27.2萬升。
大橋全長(包括引橋)1149米,從海面到橋面高58.5米,從海面到橋頂高達134米,萬噸巨輪可以從橋下通過。
大橋的最大特點是拱架,其拱架跨度為503米,而且是單孔拱形,這是世界上少見的。
大橋的鋼架頭搭在兩個巨大的鋼筋水泥橋墩上,橋墩高12米。兩個橋墩上還各建有一座塔,塔高95米,全部用花崗岩建造。2012年 悉尼 大橋的交通完全由電腦控制。
主橋長500多米,寬約50米,有8條機動車道,2條鐵軌,1條自行車道和1條人行道。
今天, 悉尼 海港大橋已成為 澳大利亞 最知名的標誌之一。
攀登海港大橋已成為旅游者趨之若鶩的時尚。如果你身體健康,而且有足夠的膽量和勇氣,你可以向攀橋公司預約,經過酒精測試和進行簡單訓練後,換上為攀登特製的衣服,在導游帶領即可完成一次十分刺激的體驗。鳥瞰攀登者(網上截圖一飽眼福)下圖是我第一次到訪 悉尼 ,2014.6.4拍攝的海港大橋夜景。海港大橋的東南方是 悉尼 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悉尼 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位於 悉尼 市區北部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1959年3月動工建造,1973年10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是 澳大利亞 地標式建築。2007年, 悉尼
歌劇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悉尼 歌劇院的設計者是 丹麥 的--約恩·烏特松(Joem Utzon)。
悉尼 歌劇院是一個大型綜合性文藝演出中心,以建築形象獨特而著稱於世,它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歌劇院建在 悉尼
港內一塊伸入海面的地段上,東、西、北三面臨水,南面對著皇家植物園。 悉尼 歌劇院的外型
悉尼
歌劇院建築總面積約為88258平方米,包括一個有2690座的大音樂廳,一個有1547座的歌劇廳,一個可容500多人的劇場和一個小音樂廳。此外,還設有排演廳、接待廳、展覽廳、錄音廳以及戲劇圖書館和各種附屬用房,共900多個房間,同時可容納6000多人在其中活動。
悉尼 歌劇院的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一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
歌劇院正式動工到投入使用其過程竟達14年之久,建造過程中,經費遠遠超出了預算,而且施工者發現原設計方案有某些不切實際的地方,這一發現無疑要將原方案推倒重來,工程只得暫時停下。在此情況下,政府想省錢“偷工減料”,但烏特松堅決反對。鬧到最後,雙方傷了和氣,烏特松被解聘了,他一氣之下離開了
澳大利亞 ,發誓再不去 悉尼 。餘下的工程設計不得不由 澳大利亞 的設計師完成,全部費用為1.2億美元,遠遠超出最初700萬美元的預算。
悉尼 歌劇院的設計者-- 丹麥 建築師“約恩·烏松”晚年時說:他當年的創意其實是來源於橙子。正是那些剝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啟發了他。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位 悉尼
歌劇院的設計大師,在他生前直至去世都沒能夠親眼看過他自己的傑作。
而這一創意來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 悉尼 歌劇院前,供游人們觀賞這一平凡事物所引起的偉大構想。近距離感受歌劇院。
據說,歌劇院外部的“殼”結構採用不發光的 瑞典
白陶瓦鋪成,共用了105萬塊,組成大小10個“貝殼”;經過特殊處理,不怕海風的侵襲,光滑的陶瓷加上弧形結構,連鳥糞都澆不上去,遠遠看去,多年如一日,光亮如新。圍著歌劇院,從各個角度領略了其無窮的魅力,唯一遺憾的是,沒有機會走進去,聆聽一場世界級的音樂會。
下麵的兩幅圖片為網上截圖,以飽眼福。
悉尼 音樂廳舞臺上的交響樂團,2015年。圖片:Robert Catto
舉世聞名的歌劇院音樂廳簡潔典雅,盛大宏偉。真漂亮!
下麵幾幅照片是我第一次到訪 悉尼 ,2014.6.3拍攝的 悉尼 燈光秀節日,歌劇院美景。
歌劇院的停車場(地下)收費半小時6澳元,1小時14澳元,比上一個停車場貴一倍。
依依不捨告別 悉尼 歌劇院,我們開車上路--海港大橋走起!
用花崗石建造的橋塔用數百萬個鉚釘連接的鋼鐵橋梁跨過海港大橋,經過北 悉尼 ,我們一路向北,朝著黃金海岸➞
➞ 布裡斯班
前進。
當晚入戈斯福德(Gosford)的一家汽車旅館。 悉尼 距離戈斯福德約80公里車程,天黑前平安到達。
本游記前篇:《澳洲自駕游(一)》, http://www.mafengwo.cn/i/20412931.html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澳洲自駕游(三)》。
悉尼海港大橋悉尼 海港大橋是 澳大利亞 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工程項目之一,曾號稱世界第一單孔拱橋,是連接港口南北兩岸的重要橋梁。
大橋於1924年破土動工,1932年3月19日竣工通車,歷時8年多。據說,這座大橋整個工程的全部用鋼量為5.28萬噸;所用鉚釘達600餘萬個,最大鉚釘重量3.5公斤;用水泥9.5萬立方米;橋塔、橋墩用花崗石1.7萬立方米;建橋用油漆27.2萬升。
大橋全長(包括引橋)1149米,從海面到橋面高58.5米,從海面到橋頂高達134米,萬噸巨輪可以從橋下通過。
大橋的最大特點是拱架,其拱架跨度為503米,而且是單孔拱形,這是世界上少見的。
大橋的鋼架頭搭在兩個巨大的鋼筋水泥橋墩上,橋墩高12米。兩個橋墩上還各建有一座塔,塔高95米,全部用花崗岩建造。2012年 悉尼 大橋的交通完全由電腦控制。
主橋長500多米,寬約50米,有8條機動車道,2條鐵軌,1條自行車道和1條人行道。
今天, 悉尼 海港大橋已成為 澳大利亞 最知名的標誌之一。
攀登海港大橋已成為旅游者趨之若鶩的時尚。如果你身體健康,而且有足夠的膽量和勇氣,你可以向攀橋公司預約,經過酒精測試和進行簡單訓練後,換上為攀登特製的衣服,在導游帶領即可完成一次十分刺激的體驗。鳥瞰攀登者(網上截圖一飽眼福)下圖是我第一次到訪 悉尼 ,2014.6.4拍攝的海港大橋夜景。海港大橋的東南方是 悉尼 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悉尼 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位於 悉尼 市區北部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1959年3月動工建造,1973年10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是 澳大利亞 地標式建築。2007年, 悉尼
歌劇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悉尼 歌劇院的設計者是 丹麥 的--約恩·烏特松(Joem Utzon)。
悉尼 歌劇院是一個大型綜合性文藝演出中心,以建築形象獨特而著稱於世,它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歌劇院建在 悉尼
港內一塊伸入海面的地段上,東、西、北三面臨水,南面對著皇家植物園。 悉尼 歌劇院的外型
悉尼
歌劇院建築總面積約為88258平方米,包括一個有2690座的大音樂廳,一個有1547座的歌劇廳,一個可容500多人的劇場和一個小音樂廳。此外,還設有排演廳、接待廳、展覽廳、錄音廳以及戲劇圖書館和各種附屬用房,共900多個房間,同時可容納6000多人在其中活動。
悉尼 歌劇院的外觀為三組巨大的殼片,聳立在一南北長186米、東西最寬處為97米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基座上。
歌劇院正式動工到投入使用其過程竟達14年之久,建造過程中,經費遠遠超出了預算,而且施工者發現原設計方案有某些不切實際的地方,這一發現無疑要將原方案推倒重來,工程只得暫時停下。在此情況下,政府想省錢“偷工減料”,但烏特松堅決反對。鬧到最後,雙方傷了和氣,烏特松被解聘了,他一氣之下離開了
澳大利亞 ,發誓再不去 悉尼 。餘下的工程設計不得不由 澳大利亞 的設計師完成,全部費用為1.2億美元,遠遠超出最初700萬美元的預算。
悉尼 歌劇院的設計者-- 丹麥 建築師“約恩·烏松”晚年時說:他當年的創意其實是來源於橙子。正是那些剝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啟發了他。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位 悉尼
歌劇院的設計大師,在他生前直至去世都沒能夠親眼看過他自己的傑作。
而這一創意來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 悉尼 歌劇院前,供游人們觀賞這一平凡事物所引起的偉大構想。近距離感受歌劇院。
據說,歌劇院外部的“殼”結構採用不發光的 瑞典
白陶瓦鋪成,共用了105萬塊,組成大小10個“貝殼”;經過特殊處理,不怕海風的侵襲,光滑的陶瓷加上弧形結構,連鳥糞都澆不上去,遠遠看去,多年如一日,光亮如新。圍著歌劇院,從各個角度領略了其無窮的魅力,唯一遺憾的是,沒有機會走進去,聆聽一場世界級的音樂會。
下麵的兩幅圖片為網上截圖,以飽眼福。
悉尼 音樂廳舞臺上的交響樂團,2015年。圖片:Robert Catto
舉世聞名的歌劇院音樂廳簡潔典雅,盛大宏偉。真漂亮!
下麵幾幅照片是我第一次到訪 悉尼 ,2014.6.3拍攝的 悉尼 燈光秀節日,歌劇院美景。
歌劇院的停車場(地下)收費半小時6澳元,1小時14澳元,比上一個停車場貴一倍。
依依不捨告別 悉尼 歌劇院,我們開車上路--海港大橋走起!
用花崗石建造的橋塔用數百萬個鉚釘連接的鋼鐵橋梁跨過海港大橋,經過北 悉尼 ,我們一路向北,朝著黃金海岸➞
➞ 布裡斯班
前進。
當晚入戈斯福德(Gosford)的一家汽車旅館。 悉尼 距離戈斯福德約80公里車程,天黑前平安到達。
本游記前篇:《澳洲自駕游(一)》, http://www.mafengwo.cn/i/20412931.html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澳洲自駕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