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登!阿尼瑪卿(海拔6282)東南坡經5J351D0022號冰川轉南山脊新線登山筆記
↑阿尼瑪卿雪山 這種晴天雖然拍照好看,但在這個海拔我著實不太喜歡。
超強的紫外線讓我們不得不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我可不想像16年雀兒山那次“毀容”。 ↑阿尼瑪卿雪山 今日海拔計划上升500米,算是整個行程中很休閑的一天。每次登山的前幾天,隊員們都要著重保存體力,把精力留在沖頂的那一天。
我們來到5J351D0022號冰川上悠閑地穿著冰爪,協作們則在一旁巡視。 ↑阿尼瑪卿雪山 不知道瓜瓜和三ANG是不是要炫耀自己的體力,居然背了很多功能飲料上山……此時他們率先穿戴好了冰爪,坐在雪地上悠閑地喝著“早茶”。 ↑阿尼瑪卿雪山 此時我們已經在冰川上,俯身隨手都有可能撿起一塊漂亮的冰。 ↑阿尼瑪卿雪山 安根想了很多辦法也沒能把這塊王冠似的冰固定在頭上,只能用手拿著。 ↑阿尼瑪卿雪山 僅僅是穿戴冰爪我們就折騰了半個小時,終於在2018年8月14日10:27分背上行囊從冰川上出發了。 ↑阿尼瑪卿雪山 遠處就是我們要攀登的山脊,肉眼看上去著實沒多遠。 ↑阿尼瑪卿雪山 攀登阿尼瑪卿雖然只有兩個營地,但是海拔比較高,山頂夏季氣溫在凌晨的時候也會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再加上技術裝備和食品,大家的背包都被裝得鼓鼓的,更不用說還要帶路繩和公共物資的協作們的背包了。 ↑阿尼瑪卿雪山 隊員們的背包重量在十五到二十五斤,協作們的負重在四十斤左右。
得益於現在裝備(這裡指登山裝備和攝影器材的小型化)輕量化技術的發展,我的負重和16年相比至少下降了五斤。但因我背了攝影器材,負重仍然在三十斤左右。
所以即使在這看上去平坦的冰川上行走,大家的動作還是相當緩慢。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海拔每上升100米,只要有合適的平臺我們都會停下來恢復體力。在登山運動中體能的分配是相當重要的。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闌珊仰望著天空,在這種海拔,僅僅是站在這裡本身就是一件很費體力的事情。我們也會把幾乎所有的精力用在走穩每一步上,當剛停下來休息的那一小段時間往往會處於迷離的狀態。 ↑阿尼瑪卿雪山 我和澤郎格西拍了一會兒照片,玩兒了一會兒無人機便和隊伍拉開了不少距離,而這段距離即便是體力超強的攀登隊長在有負重的情況下也是很難追上的,除非前隊停下休息。 ↑阿尼瑪卿雪山 不過從畫面看,這樣確實更有逼格。
一望無際的雪山……
孤獨的攀登者……
碩大的登山包……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海拔大概上升了兩百多米,我們來到了冰裂縫分佈密集的區域,這時候需要全隊結組前進以保證安全。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巨大的冰裂縫像柵欄一樣橫在我們面前阻擋著前進的路線。
由於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雪,很多裂縫被新雪覆蓋,難以辨認。這增加了我們的攀登難度,隊伍行進一度幾乎停滯。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很多冰裂縫深不見底,裂縫邊緣也被新雪覆蓋,經常無從下腳。我此時走在第二個結組,時不時聽見前隊有人因陷進裂縫而發出的呼喊聲。
大家所有的註意力也放在了“走路”這件事情上,最危險的地段自然沒有照片……
自拍一張跨小裂縫的,讓大家感受下當時我忐忑的心情。 ↑阿尼瑪卿雪山 通過這片冰裂縫密集區不遠處就是我們的C1營地了。 ↑阿尼瑪卿雪山 此處到C1的路線上沒有冰裂縫的威脅,我便脫離了隊伍開始一個人慢慢欣賞景色。
在這裡阿尼瑪卿開始在我們面前展現它的雄偉。
陡峭的山壁讓冰川擠出壯觀的冰牆,一片陡峭的冰壁在我們面前突然拔地而起。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營地後面的冰川在巨大的力量擠壓下竟然形成了一座冰堆砌起來的“魔鬼城”。
這樣的景象我的確第一次見到。 ↑阿尼瑪卿雪山 身後通向大本營的路,由於天氣的改變增加了不少神秘,此時感覺附近隨時可能蹦出一個藍色眼睛的異鬼。 ↑阿尼瑪卿雪山 拍完照,收起長焦鏡頭繼續趕路前往C1營地。此時才發現鏡頭中近在咫尺的營地比看上去要遠得多,看來我還有一段艱苦的路要走。
而此時天空中飄起了鵝毛大雪。 ↑阿尼瑪卿雪山 到達營地後我們只有癱坐在登山包上休息的份兒,全由協作們搭建帳篷,給大家一個遮風避雪的地方。 ↑阿尼瑪卿雪山 陰沉的天讓 康樂 憂心忡忡。
其實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如果天氣維持這樣,我們很可能會放棄沖頂。
超強的紫外線讓我們不得不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我可不想像16年雀兒山那次“毀容”。 ↑阿尼瑪卿雪山 今日海拔計划上升500米,算是整個行程中很休閑的一天。每次登山的前幾天,隊員們都要著重保存體力,把精力留在沖頂的那一天。
我們來到5J351D0022號冰川上悠閑地穿著冰爪,協作們則在一旁巡視。 ↑阿尼瑪卿雪山 不知道瓜瓜和三ANG是不是要炫耀自己的體力,居然背了很多功能飲料上山……此時他們率先穿戴好了冰爪,坐在雪地上悠閑地喝著“早茶”。 ↑阿尼瑪卿雪山 此時我們已經在冰川上,俯身隨手都有可能撿起一塊漂亮的冰。 ↑阿尼瑪卿雪山 安根想了很多辦法也沒能把這塊王冠似的冰固定在頭上,只能用手拿著。 ↑阿尼瑪卿雪山 僅僅是穿戴冰爪我們就折騰了半個小時,終於在2018年8月14日10:27分背上行囊從冰川上出發了。 ↑阿尼瑪卿雪山 遠處就是我們要攀登的山脊,肉眼看上去著實沒多遠。 ↑阿尼瑪卿雪山 攀登阿尼瑪卿雖然只有兩個營地,但是海拔比較高,山頂夏季氣溫在凌晨的時候也會在零下二十度左右,再加上技術裝備和食品,大家的背包都被裝得鼓鼓的,更不用說還要帶路繩和公共物資的協作們的背包了。 ↑阿尼瑪卿雪山 隊員們的背包重量在十五到二十五斤,協作們的負重在四十斤左右。
得益於現在裝備(這裡指登山裝備和攝影器材的小型化)輕量化技術的發展,我的負重和16年相比至少下降了五斤。但因我背了攝影器材,負重仍然在三十斤左右。
所以即使在這看上去平坦的冰川上行走,大家的動作還是相當緩慢。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海拔每上升100米,只要有合適的平臺我們都會停下來恢復體力。在登山運動中體能的分配是相當重要的。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闌珊仰望著天空,在這種海拔,僅僅是站在這裡本身就是一件很費體力的事情。我們也會把幾乎所有的精力用在走穩每一步上,當剛停下來休息的那一小段時間往往會處於迷離的狀態。 ↑阿尼瑪卿雪山 我和澤郎格西拍了一會兒照片,玩兒了一會兒無人機便和隊伍拉開了不少距離,而這段距離即便是體力超強的攀登隊長在有負重的情況下也是很難追上的,除非前隊停下休息。 ↑阿尼瑪卿雪山 不過從畫面看,這樣確實更有逼格。
一望無際的雪山……
孤獨的攀登者……
碩大的登山包……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海拔大概上升了兩百多米,我們來到了冰裂縫分佈密集的區域,這時候需要全隊結組前進以保證安全。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巨大的冰裂縫像柵欄一樣橫在我們面前阻擋著前進的路線。
由於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雪,很多裂縫被新雪覆蓋,難以辨認。這增加了我們的攀登難度,隊伍行進一度幾乎停滯。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很多冰裂縫深不見底,裂縫邊緣也被新雪覆蓋,經常無從下腳。我此時走在第二個結組,時不時聽見前隊有人因陷進裂縫而發出的呼喊聲。
大家所有的註意力也放在了“走路”這件事情上,最危險的地段自然沒有照片……
自拍一張跨小裂縫的,讓大家感受下當時我忐忑的心情。 ↑阿尼瑪卿雪山 通過這片冰裂縫密集區不遠處就是我們的C1營地了。 ↑阿尼瑪卿雪山 此處到C1的路線上沒有冰裂縫的威脅,我便脫離了隊伍開始一個人慢慢欣賞景色。
在這裡阿尼瑪卿開始在我們面前展現它的雄偉。
陡峭的山壁讓冰川擠出壯觀的冰牆,一片陡峭的冰壁在我們面前突然拔地而起。 ↑阿尼瑪卿雪山 ↑阿尼瑪卿雪山 營地後面的冰川在巨大的力量擠壓下竟然形成了一座冰堆砌起來的“魔鬼城”。
這樣的景象我的確第一次見到。 ↑阿尼瑪卿雪山 身後通向大本營的路,由於天氣的改變增加了不少神秘,此時感覺附近隨時可能蹦出一個藍色眼睛的異鬼。 ↑阿尼瑪卿雪山 拍完照,收起長焦鏡頭繼續趕路前往C1營地。此時才發現鏡頭中近在咫尺的營地比看上去要遠得多,看來我還有一段艱苦的路要走。
而此時天空中飄起了鵝毛大雪。 ↑阿尼瑪卿雪山 到達營地後我們只有癱坐在登山包上休息的份兒,全由協作們搭建帳篷,給大家一個遮風避雪的地方。 ↑阿尼瑪卿雪山 陰沉的天讓 康樂 憂心忡忡。
其實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樣的,如果天氣維持這樣,我們很可能會放棄沖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