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沒見過的馬尼拉——記去年八次馬尼拉之旅。








最繁華(高樓大廈)的地方,其中川普大樓和PB COM都是全世界最高前十位的大樓。
可能你只是旅個游,對金融中心並不感興趣,但是你應該對大 馬尼拉 的首都地區重新認識一下……畢竟土地面積非常小的 馬卡蒂
,就有6家5星級酒店,8個商場和超過兩千個餐廳。
我的很多朋友和客戶都喜歡住在 馬卡蒂 ,他們享受從四五十層的建築往外看的壯觀的景色,60萬的居民住在 馬卡蒂
,但是每日交通人流量打造480萬人次,這是我拒絕住在 馬卡蒂 的原因。人真的太多了,上下班太恐怖了,更重要的是 馬卡蒂
是從上個世紀40年代以後就建設起來的超級大都市,歷史太過於悠久,以至於那時候的規劃還沒太考慮控制性詳細規劃,建築高聳地直穿雲霄,而街道窄的要命,有一種抬起頭,建築都要砸下來的感覺。當然我不喜歡住這裡的原因是我不喜歡在街上“跳舞”(很多街道都是明溝和雨水篦子,晚上會有胖小強把我嚇得跳起來)

是最核心的區域,中央商務區之外被貧民區包的死死的,周圍的路都是沒有規劃的小路,而這座城市永遠都是各種摩托車、吉普尼,大巴,私家車交織在一起。
可牛逼的是, 菲律賓
真的極少出現車禍,即便是各種加塞各種不到一米的行車距離中蝸牛式行駛,大家還都不太著急地,能讓則讓,很少有人說賭氣不讓你插進來這樣。關於這個話題,我跟司機展開過討論,一方面是大家確實樂觀心態,早已習慣了,沒什麼要緊的事情,更外一方面是即便出了剮蹭,下來看一眼,小剮小蹭沒事自己修一下就完了,並不會堵在那裡等著交警過來。
在 菲律賓 車這一塊都很心大的,買二手車連牌子都不用過戶一起拿走,因為處理牌照這塊太麻煩了……


,那這條路就是全球摩天大樓度最高的城市,而在這條街道上的 菲律賓 前十高度的建築就占到了一半以上。

就有6萬多家企業總部。窄窄的道路和高聳的建築形成密不透風的空間比例,加上永不停息地車流和人流,在這裡不自覺地就會加快腳步。



侵略者認為是毫無價值的宗地,他們覺得港口才是最有價值的地方。於是在1930年,這裡還是作為 菲律賓 機場的跑道,在二戰之後, 菲律賓
獨立,美軍撤走,土地價格在當時是超級窪地, 菲律賓 最有錢的財團阿亞拉家族就把這塊場地收購了……
要知道在沒有拆遷的 菲律賓 來說這麼大一塊平地是多麼稀有,當時的阿亞拉家族又是多麼的有眼光,多年後打造成了 亞洲 的 紐約 ,作為 菲律賓
的經濟命脈的地方,並以家族名稱來命名——阿亞拉大街。






這個不起眼的小公園,是在當年作為 馬尼拉
出現的首個城市公園存在的,對當地居民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前文中已經多次提到,土地私有,拿來做公共綠地相當於做慈善了,但是阿亞拉集團打造 馬卡蒂
這塊金融中心的時候,就前瞻性地考慮到了需要場地,來容納居民的生活。
設計團隊找的是AECOM,應該做城建設計行業的人都不會陌生吧。

晚上有跑步的,散步的,遛狗的,帶孩子的……有鍛煉的人群,也有在草坪中野餐的人群,當你在 馬卡蒂
待久了,你會發現真的需要這麼一塊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來提供給居民讓他們遠離周邊的繁忙和嘈雜。





的話,最棒的就是greenbelt了(當然還有Glorieta也很好)。
這個區域算是 馬卡蒂 最核心的位置了,房價自然也是最高的。

↑Greenbelt在 菲律賓 正所謂平地稀缺,綠地更稀缺(前文已經說過),Greenbelt很棒的原因不只是有5棟商場,更是因為5棟商場中間的城市綠地空間。
公園的種植設計做的真的很用心,非常有 東南亞 特色,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Greenbelt幾棟商場間用小路和風雨連廊連接,構成了步移景異的場景,中間的一條河流用以草坡入水的方式做,另一側則是卵石和置石組合起來,非感覺有點海綿城市的意思。

↑Greenbe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