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溫哥華自駕去北極,剛出發遭追尾|遠途心路

“看著太凄涼了,咱趕快走吧。”震哥打了個哆嗦,引我們快速駛離。
沿著 盤山 路下山,每隔不遠,就要穿過同一條山間溪流。對於兩輛沒有經過改裝的城市SUV來說,有些斷開的路面形成的深溝,必須費些時間和力氣才能通過。





……
美有多種面目,有時生生不息是美,有時凌亂和殘傷也是美。萬般光景皆是心之所照,關鍵在於你如何解讀它。

……


迎著大雪趕路,心情也同這陰暗的天一樣沉重,因為去往落基山脈之前,我們現在途徑的地方,在一百多年前曾經灑滿了華人的血與淚,它就是始建於1876年,將太平洋與大西洋兩岸連為一體的CPR太平洋鐵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加拿大 的國土面積增加了4倍之多。
太平洋鐵路大致分兩段相向建造,東段從東部的 蒙特利爾
到落基山脈,這一段距離雖長但施工難度不高,而西段距離雖短,卻要在陡崖峭壁上開鑿隧道,除了華工外沒有人願意承擔這種極易喪命的高危工作。

據資料記載,鐵路公司當時雇佣了一萬多名華工,最後犧牲的竟多達5000人左右,有媒體形容這條最艱難的路段上“每一英尺的鐵軌下就沉睡著一個 中國
人”,真正的歷史遠比我們看到的數據更為慘烈。華工拿著最低廉的報酬,做著最危險的工作。而僥幸活下來的人受到的待遇也是最不公正的,政府對華工的貢獻和死傷隻字不提,甚至向那些修完鐵路後想入加籍的華工們,征收其根本沒能力繳納的“人頭稅”。
1885年,在我們腳下的這段東西段合攏的鐵道上,“最後一顆道釘”被砸下,標志著太平洋鐵路正式完工。一百多年後,2006年加政府為“人頭稅”公開向華人道歉,並承諾對相關人予以補償。



雪嶺雲杉森林的感覺。李總說,看巍峨的山脊更覺得像 西藏 ,不過路的通達性要比 西藏 好太多了。

arm),它因每年三文魚在此洄游產卵而得名,我們在這找了一家日料館,吃了新鮮的三文魚刺身。之後抵達班夫小鎮,在小鎮住一宿後明早繼續北上。

晚上,去酒吧來杯班夫精釀的啤酒,卸掉舟車的疲憊。向大家透露一下震哥和李總愛喝什麼酒。“club咖”震哥喜歡喝各種洋酒和紅酒,“老炮兒”李總最喜歡的是啤酒和
中國 白酒。至於每回喝酒的畫風是……
震哥:“李總,什麼時候把你的那些老破車都賣了啊?”
李總:“那都是我的心肝寶貝,你不懂什麼是經典。潮流易逝,經典永存。”
震哥:“老車玩著不爽,老胳膊老腿的,你都快成修車工了。”
李總:“咱玩的不是車,是情懷,懂嗎?情懷!”
……
我、白總、冬晨、文利嘛,一邊聽一老一少相互擠兌,一邊偷瞄辣妹流流口水…小酌一杯後速速散場,明兒早起,接著乾!
第一集~完
歡迎收看《越野路書》第十一季視頻版節目
1.相聚 溫哥華 ,目標 北極 圈
https://www.iqiyi.com/v_19rqqi6l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