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1402,後會有期 -- 伊朗經典五城行攝之旅


門票:廣場免費 阿米爾喬赫馬克建築群是 亞茲德 最著名的建築群,以其對稱的下沉式壁龕而著稱。
它包括清真寺、同名廣場、還有客棧、浴室和市集等,傍晚落日和華燈初上時景色非常漂亮。

阿米爾喬赫馬克清真寺得名於帖木兒帝國的一位 亞茲德
總督,建於1418-1438年。清真寺落成之年,新任總督在廣場邊上興建了集市和客棧。這座雄偉的三層建築叫做Hosseinieh,實際是用於紀念伊瑪目侯賽因逝世的一種儀式建築,據說亞玆德的這座是
伊朗 最大的此類建築。


看這整齊劃一的動作,幹嘛呢?原來是我們在拍徐媽,而徐媽也在拍我們。不在同一張照片中的合影,是旅途中朋友間的小確幸。



的老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漫無目的游走老城絕對是感受亞玆德歷史的最佳方式。這裡有2000多座愷加王朝時期的住宅,都是用曬乾的土黃色磚坯建造的,大多數的屋頂都聳立著高高的風塔,它們是
亞茲德 老城天際線里最顯著的特征。在導游帶領下,我們登上了老城中心一家地毯店的 天台 ,景色有些雜亂,不如“藝術之家咖啡館”的 天台
景色簡潔乾凈,但似乎更充滿煙火氣。



亞玆德老城面積不小,巷道極其複雜如同迷宮,身處其中不辨方向。所以當我嚮導游表示我要去老城轉轉拍光影的時候,他目瞪口獃看著我,不知道如何帶這個路。最終我們達成一致:各走各的,20分鐘後聚禮清真寺見。這20分鐘對我來說既是享受又是考驗。享受是說我想拍照的時候真的不喜歡有人在旁邊行註目禮;考驗則是我能否辨認清
大方
向順利到達清真寺。老城裡人煙稀少,想捕捉一些當地人的身影需要耐心等待,漫步其中大有種迷失時間的錯覺,仿佛下一秒就要穿越(但是穿越波斯還是算了,應該活不到第二集)。







亞玆德巴扎







早在大約公元前2000年的埃蘭人的銘文中就曾經提到過 設拉子 。公元550年,居魯士創建了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 設拉子
也成為波斯帝國的中心地區,並一直延續到薩珊王朝時期。到1044年, 設拉子 的重要性已與巴格達不相上下。12世紀,在 法爾斯 的統治下, 設拉子
成為一個重要的藝術中心。之後,面對 蒙古 人和帖木兒的大舉入侵, 設拉子 的統治者選擇了進貢以避免大規模的屠殺,同時也給 設拉子
帶來了發展的機遇,13、14世紀 設拉子 成為整個伊斯蘭世界最偉大的城市之一。17世紀中葉後, 設拉子 開始衰落,直到1750年贊德王朝的攝政王卡裡姆汗在
設拉子 定都,並決心將 設拉子 打造成為一個偉大的都城,就像阿拔斯一世統治下的 伊斯法罕 一樣。 設拉子
城內許多美麗的建築都是在那時建造的,並且以Vakil命名。Vakil的意思是攝政王,也就是指卡裡姆汗,雖然彼時的卡裡姆汗已經是整個波斯的最高統治者,但他拒絕使用任何高於攝政王的頭銜。


除了 設拉子 城市本身,周邊的大量古波斯遺跡也奠定了 設拉子 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比如 作為波斯帝國都城的波斯 波利斯
、波斯帝國開過君主居魯士一世的陵墓和宮殿帕薩爾加德、埋葬著四位波斯君主的波斯帝陵及陵墓下的薩珊王朝時期的浮雕、薩珊開國皇帝阿德希爾一世的宮殿遺址費魯茲阿巴德(Firuzabad)和沙普爾一世的都城畢沙普(Bishapour)等等。
設拉子 在 伊朗 的地位,有些像 西安 之於 中國 。 法爾斯 省的 伊朗 人,也更加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他們自認是最正統的波斯人。


與 伊朗 其他地區相比, 設拉子 少了一些宗教氛圍,卻多了一些文化氣息。 伊朗 最著名的兩位詩人——哈菲茲和薩迪都出生在這裡,也安葬在這裡,他們的陵寢是
伊朗 人的重要朝聖地,因而 設拉子 也被稱為 伊朗 詩人之鄉。

綠鏡聖陵 Imamzadeh-ye Ali Ebn-e Hamze門票:免費 我們今天的重中之重是參觀燈王之墓。聽說燈王之墓是不能拍照的,而且女性可能不被允許進入聖殿,又得知 設拉子
還有一座規模較小但和燈王之墓比較相似的聖陵,看時間還早,決定先來預習一下。這座聖陵的全稱叫做Imamzadeh-ye Ali Ebn-e Hamze,由於過於繁瑣, 中國 旅行者一般直接以其特點稱呼為綠鏡聖陵。聖陵的主人Emir
Ali是燈王的侄子,在前往 呼羅珊 幫助伊瑪目禮薩Imam Reza的途中死在這裡。現存的聖陵是19世紀在毀於地震中的墓地原址按原樣重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