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 Norway | 峽灣/佈道石/羅弗敦群島/極光***這十個瞬間成為年度最佳
↑大西洋海濱公路
#歐洲最北的中世紀哥特建築#特倫赫姆 TRONDHEIM | 尼達洛斯大教堂NIDAROS DOMKIRKE
↑特隆赫姆
特倫赫姆Trondheim是前往 羅弗敦群島 Lofoten的中轉站,也是這一路第一個抵達的比較大的城市(人口20萬)。城市特色並沒有很鮮明,本地人和大部分 挪威 人一樣熱衷於戶外運動,不愛撐傘,下雨全靠防水外套。直到,我們在迷你的市中心閑逛看到了一座教堂:尼達洛斯大教堂Nidaros Domkirke。
↑尼達洛斯大教堂 ↑尼達洛斯大教堂 遠遠看側面,像哈利波特霍格沃滋城堡,走近之後轉到建築正面,頓時被整個牆面的雕塑驚到,完美的對稱和無數個黃金比例的切割,華麗的線條間雕刻的是聖經人物和主教、國王。後來才知道,這個教堂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大的中世紀建築,也是 歐洲 位置最北的哥特式建築。可惜到的時間太晚,沒能入內參觀。夏季還可以塔樓登高,俯瞰這座城市。
↑尼達洛斯大教堂
#住進挪威LP封面和意外的極光#羅弗敦群島 LOFOTEN | 漢 莫諾 伊HAMNOY
↑羅弗敦群島
羅弗敦群島 在 挪威 的 西北 面,群島全部在 北極 圈內,但因為北大西洋暖流恰好經過,氣溫居然是比 挪威 最南端的 奧斯陸 更暖。奇怪的不止是氣候,還有大自然的偏愛,這裡的山尖銳高聳,不在遠方,就在眼前,一座座天然“城牆”與色彩繽紛的小漁村,沿著E10公路,貫穿群島的每個角落。
↑羅弗敦群島
我們在群島里的莫斯克內斯島住了三四天,就在 雷訥 海峽邊,一個叫做漢 莫諾 伊Hamnoy的小島,如果你看到《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 挪威 》的封面,那幾座紅色的小木屋,正是我們住的地方。地理位置棒極了,但這個營地糟心的地方也是不少(下一篇可以詳細說)。意外的是,認識了一個熱愛拍極光的可愛醫生Piya,照片美到專業級別,又因為她,深夜去看極光,還真“捕捉”到了。用“捕捉”是因為,肉眼真的看不太到,全是相機的功勞。
↑羅弗敦群島
#羅弗敦動物奇觀#羅弗敦群島 LOFOTEN | 莫斯克內斯島MOSKENESOY
↑羅弗敦群島
這幾年看紀錄片的比例增加了,特別是BBC拍的地球類型的紀錄片,《我們的星球》、《藍色星球》、《地球脈動》,到最近的《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羅弗敦群島 正是一個把紀錄片鏡頭帶入現實的地方。群鳥築巢、虎鯨覓食,這些畫面活生生的在眼前出現,令人真實的生畏,畢竟,我們都從小生活在高速發展和城市建設之中,幾乎遺忘真實的生態環境(動物園根本不算)。
↑羅弗敦群島 ↑羅弗敦群島
虎鯨那段真的算奇遇。首先,羅弗敦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在捕魚業的扎實地位,每年春天,整個島上的捕魚架,將被層層疊疊掛滿,魚的豐富也帶來了食物鏈的上端生物。座頭鯨、虎鯨、長鬚鯨等等鯨魚棲息在 挪威 近海。一般來說,在適合的季節,由觀鯨船出海看鯨,是常見的方式。我們並沒有打算看鯨,季節也不算好,只是在某天在一個海崖邊遠遠望見,海鳥盤旋上方,虎鯨三兩成群,時不時露出海面,野生追逐,心底默默的涌起了幾分感動。
#這座城市的中心是個歌劇院#奧斯陸 OSLO | 奧斯陸 歌劇院OSLO OPERA HOUSE
↑奧斯陸歌劇院
旅行接近尾聲,最後一天,從大自然回到城市,在 挪威 的最後一個晚上,在 奧斯陸 度過。人好像還沒緩過來,沒有準備好接受手機里的信息轟炸,重新回到城市。只在傍晚的時候,去了附近的 奧斯陸 歌劇院,一想到這是斯諾赫塔建築事務所Snøhetta的作品就覺得有必要親臨現場。Snøhetta的風格非常突出,建築作品都是很難忘記的那種,比較近的就是今年紅遍自媒體的水下餐廳UNDER。
△ UNDER(圖片來自網絡)
歌劇院在 奧斯陸 峽灣邊,白色主體讓人想起峽灣深處聳立的冰山,走向面對著的巨大斜坡,一步步踩在 大理 石上,頻率和坡度類似那天在佈道石徒步。斜坡通向的是整個建築的樓頂,一個共享的城市陽臺。一邊是 奧斯陸 峽灣,一邊是城市街景,傍晚時分的落日餘暉撒向人群,還有後方的太陽能電池板,完全依靠回收太陽能支持整座建築的能量。這個時候,離開人群,走到建築對岸,地平線下的粉紫色反射進背景里,連同歌劇院與整段 挪威 旅行交織在記憶里。
↑奧斯陸歌劇院
#歐洲最北的中世紀哥特建築#特倫赫姆 TRONDHEIM | 尼達洛斯大教堂NIDAROS DOMKIRKE
↑特隆赫姆
特倫赫姆Trondheim是前往 羅弗敦群島 Lofoten的中轉站,也是這一路第一個抵達的比較大的城市(人口20萬)。城市特色並沒有很鮮明,本地人和大部分 挪威 人一樣熱衷於戶外運動,不愛撐傘,下雨全靠防水外套。直到,我們在迷你的市中心閑逛看到了一座教堂:尼達洛斯大教堂Nidaros Domkirke。
↑尼達洛斯大教堂 ↑尼達洛斯大教堂 遠遠看側面,像哈利波特霍格沃滋城堡,走近之後轉到建築正面,頓時被整個牆面的雕塑驚到,完美的對稱和無數個黃金比例的切割,華麗的線條間雕刻的是聖經人物和主教、國王。後來才知道,這個教堂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大的中世紀建築,也是 歐洲 位置最北的哥特式建築。可惜到的時間太晚,沒能入內參觀。夏季還可以塔樓登高,俯瞰這座城市。
↑尼達洛斯大教堂
#住進挪威LP封面和意外的極光#羅弗敦群島 LOFOTEN | 漢 莫諾 伊HAMNOY
↑羅弗敦群島
羅弗敦群島 在 挪威 的 西北 面,群島全部在 北極 圈內,但因為北大西洋暖流恰好經過,氣溫居然是比 挪威 最南端的 奧斯陸 更暖。奇怪的不止是氣候,還有大自然的偏愛,這裡的山尖銳高聳,不在遠方,就在眼前,一座座天然“城牆”與色彩繽紛的小漁村,沿著E10公路,貫穿群島的每個角落。
↑羅弗敦群島
我們在群島里的莫斯克內斯島住了三四天,就在 雷訥 海峽邊,一個叫做漢 莫諾 伊Hamnoy的小島,如果你看到《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 挪威 》的封面,那幾座紅色的小木屋,正是我們住的地方。地理位置棒極了,但這個營地糟心的地方也是不少(下一篇可以詳細說)。意外的是,認識了一個熱愛拍極光的可愛醫生Piya,照片美到專業級別,又因為她,深夜去看極光,還真“捕捉”到了。用“捕捉”是因為,肉眼真的看不太到,全是相機的功勞。
↑羅弗敦群島
#羅弗敦動物奇觀#羅弗敦群島 LOFOTEN | 莫斯克內斯島MOSKENESOY
↑羅弗敦群島
這幾年看紀錄片的比例增加了,特別是BBC拍的地球類型的紀錄片,《我們的星球》、《藍色星球》、《地球脈動》,到最近的《七個世界,一個星球》, 羅弗敦群島 正是一個把紀錄片鏡頭帶入現實的地方。群鳥築巢、虎鯨覓食,這些畫面活生生的在眼前出現,令人真實的生畏,畢竟,我們都從小生活在高速發展和城市建設之中,幾乎遺忘真實的生態環境(動物園根本不算)。
↑羅弗敦群島 ↑羅弗敦群島
虎鯨那段真的算奇遇。首先,羅弗敦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在捕魚業的扎實地位,每年春天,整個島上的捕魚架,將被層層疊疊掛滿,魚的豐富也帶來了食物鏈的上端生物。座頭鯨、虎鯨、長鬚鯨等等鯨魚棲息在 挪威 近海。一般來說,在適合的季節,由觀鯨船出海看鯨,是常見的方式。我們並沒有打算看鯨,季節也不算好,只是在某天在一個海崖邊遠遠望見,海鳥盤旋上方,虎鯨三兩成群,時不時露出海面,野生追逐,心底默默的涌起了幾分感動。
#這座城市的中心是個歌劇院#奧斯陸 OSLO | 奧斯陸 歌劇院OSLO OPERA HOUSE
↑奧斯陸歌劇院
旅行接近尾聲,最後一天,從大自然回到城市,在 挪威 的最後一個晚上,在 奧斯陸 度過。人好像還沒緩過來,沒有準備好接受手機里的信息轟炸,重新回到城市。只在傍晚的時候,去了附近的 奧斯陸 歌劇院,一想到這是斯諾赫塔建築事務所Snøhetta的作品就覺得有必要親臨現場。Snøhetta的風格非常突出,建築作品都是很難忘記的那種,比較近的就是今年紅遍自媒體的水下餐廳UNDER。
△ UNDER(圖片來自網絡)
歌劇院在 奧斯陸 峽灣邊,白色主體讓人想起峽灣深處聳立的冰山,走向面對著的巨大斜坡,一步步踩在 大理 石上,頻率和坡度類似那天在佈道石徒步。斜坡通向的是整個建築的樓頂,一個共享的城市陽臺。一邊是 奧斯陸 峽灣,一邊是城市街景,傍晚時分的落日餘暉撒向人群,還有後方的太陽能電池板,完全依靠回收太陽能支持整座建築的能量。這個時候,離開人群,走到建築對岸,地平線下的粉紫色反射進背景里,連同歌劇院與整段 挪威 旅行交織在記憶里。
↑奧斯陸歌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