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俄羅斯|貝加爾湖、聖彼得堡和莫斯科
北邊西邊南邊都是光禿禿的大公園,只有右邊有幾棟色彩斑斕的建築,看上去會有吃的樣子,我該想辦法解決我的午飯了。 瞎貓碰見死耗子的找見一家不錯的 亞洲 餐廳Wong Kar Wine,有餐食有酒有甜品,點了雞肉 沙拉 、黑胡椒牛肉飯和櫻桃果汁,花了886盧布(出門才想起來沒給小費,不過 俄羅斯 這裡對小費不強制),填飽肚子再次有了力量,接著暴走! 穿過夏園繼續向北,過橋即可到達彼得要塞,這個要塞也是 聖彼得堡 的代言人之一,經常被印在明信片上。冬季的涅瓦河被冰雪覆蓋,有不少在河上冰釣的人。 ↑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保羅要塞 【彼得要塞(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аякрепость / Peter and Paul Fortress)】始建於1703年5月27日,即 聖彼得堡 建立日。這座軍事要塞原為保衛 聖彼得堡 的堡壘,以防止 瑞典 人的進攻,後來成為了關押政治犯的監獄。要塞內起初都是木質建築,之後由彼得大帝下令使用石料重建。
地址: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аякрепость
開放時間: 聖彼得 與 聖保羅 大教堂周一至周五10:00-19:00,周六10:00-18:45,周日11:00-19:00
門票:彼得要塞通票成人600盧布,兒童350盧布; 聖彼得 與 聖保羅 大教堂成人450盧布,兒童250;Trubetskoy Bastion監獄成人200盧布,兒童120盧布;“History of St Petersburg-Petrograd.1703-1918”展覽成人200盧布,兒童120盧布 ↑彼得保羅要塞 要塞中有一座彼得大帝的雕像(感覺和畫像上的長得不太一樣,可能是因為少了頭髮)。彼得一世(1672-1725),後世尊稱其為“彼得大帝”,原名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ы), 俄羅斯 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被認為是 俄羅斯 最傑出的皇帝。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 海口 ,給 俄羅斯 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彼得保羅要塞 【 聖彼得 與 聖保羅 大教堂(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ий собор / Peter and Paul Cathedra)】位於要塞中心,教堂的金塔尖高約122.5米,象徵著 俄羅斯 在波羅的海的出 海口 。鐘樓尖頂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雙翼伸展3.8米,塑像頭上十字架高6.4米。教堂是一座早期 俄羅斯 巴 洛克 式大教堂,建於1703年,原先是木質的,後在原處改建為石砌的大教堂。從彼得一世至尼古拉二世的所有統治者均安葬於教堂的墓地。 ↑彼得保羅要塞 因為對監獄和歷史展不感興趣也看不懂,就只買了大教堂的票。教堂外表莊嚴肅穆,內部裝飾富麗堂皇,有鍍銅的吊燈和有色的水晶枝形燈架,內壁裝飾有43幅精雕細鏤的木刻雕像。
教堂內有從彼得大帝到 亞歷山大 三世的俄國曆代沙皇的陵墓,許多大公也附葬於此,均立有 大理 石墓碑。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遺骸也安葬於這裡。 ↑彼得保羅要塞 因為只草草參觀了一下教堂,沒去別的景點,所以彼得要塞的參觀要比想象中快,照之前排的計劃是大概會在這裡耗一下午的,結果從西側大門出來的時候才兩點半。 ↑彼得保羅要塞 聖彼得堡 中心老城區、彼得要塞、瓦西里島圍繞涅瓦河,通過幾座橋連接,形成一個包圍圈,按照我事先排的路線就是圍著這個圈逆時針繞一圈,正好依次走過夏園-彼得要塞-瓦西里島古渡口-冬宮,在古渡口拍日落,冬宮拍夜景然後回去,結果幾個光禿禿的公園和沒什麼意思的要塞把我的時間大大縮短了,後面倒是不著急了慢慢走,反正這個陰沉沉的天氣也看不著什麼日落了。 ↑彼得保羅要塞 【瓦西里島古港口(Стрелка Васильевского Острова)】是 聖彼得堡 最漂亮的地方之一,也是觀看日出日落與開橋關橋的絕佳地點(趕上這破天兒傷不起)。這裡最初被設計為一處由公寓包圍的梯形區域,但在不久後,彼得大帝決定將這個河道交匯處的淺岬建為城市的文化與商業中心。瓦西里島古港口曾是 聖彼得堡 最繁忙的港口,與冬宮、彼得要塞相呼應,是帝國首都中心的標誌之一。古港口的兩端各有一個紅色的海神柱,即為古港口的 燈塔 。
地址:Стрелка Васильевского Острова
開放時間:全天
門票:免費 從瓦西里古渡口走過橋就到了冬宮的西側,對面是海軍部大樓。原本的計劃是到這裡剛好拍夜景,冬宮到伊薩克大教堂這一段則是明天來逛的,在我發現今天的行程比我預計中結束的早,再加上趕上今天周五冬宮開放到晚上九點,於是決定把明天的行程趕到今天來完成,就是辛苦了我的兩隻腳了。
【海軍部大樓(Адмиралтейство / Admiralty Building)】是一座典型的沙俄帝國建築,其鍍金尖頂高約72.5米,為 聖彼得堡 的至高點之一。自1711年建造至十月革命,這裡一直是沙俄帝國海軍部的所在地。如今,這棟建築為海軍學院,內部不對旅行者開放。海軍部大樓與馬路之間有一個長條形的花園,由冬宮一直延伸至伊薩克大教堂,大樓前的噴泉在夏季很好看。
地址:Пр. Адмиралтейский 1 ↑海軍部大樓 【青銅騎士像(Медный Всадник / Bronze Horseman)】位於伊薩克大教堂與大涅瓦河之間的樞密院廣場(Сенатская площадь / Senate Square),是一座彼得大帝騎馬造型雕像。雕像豎立於1782年,由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為紀念彼得大帝而下令建造。寫有“葉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1782年”的底座為一整塊40噸重的花崗岩,光是運送至 聖彼得堡 就用了5個月時間,而完整的雕刻工作則經歷了12年之久。 【伊薩克大教堂(Исаакиевский собор / Saint Isaac's Cathedral)】又稱又稱伊薩 基輔 大教堂、聖伊撒基耶夫大教堂,與的 聖彼得 大教堂、 倫敦 的 聖保羅 大教堂和 佛羅倫薩 的花之聖母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圓頂教堂。最初為1707年由彼得一世奠基建成的木製教堂,之後幾經重建。1818年, 亞歷山大 一世舉辦了重新設計該教堂的比賽,最終由 法國 建築師蒙費朗勝出。大教堂於1858年竣工,歷時40年時間,僅為中央圓頂和鐘樓圓頂以及十字架鍍金就花費了整整8年時間。
地址:Исаакиевская пл., 4
開放時間:周一、周二、周四至周日10:30-18:00;周三不開放
門票:成人250盧布,7-18歲青少年50盧布;圓頂票價約150盧布
電話:+7-812-315-97-32 這個教堂的內部是我在彼得堡 莫斯科 兩座城市參觀的教堂里最喜歡的,從結構到裝飾的畫作、雕刻和配色都非常漂亮,進來以後簡直不知道該怎麼拍。從教堂南部入口處走上階梯能夠到達穹頂上的瞭望台,從這裡可以眺望 聖彼得堡 整個城市,然而今天這個天兒,呵呵放棄。
能同時容納1.5萬人的大教堂內部,因採用大量珍稀彩色石料而顯得既莊重又華麗。主祭壇聖像壁65幅聖像以白色 意大利 大理 石作框飾,用 烏拉爾 孔雀石壁柱分割,僅聖像壁的花銷就占去整個工程費用的10%。地面為棋盤狀深、淺灰色 大理 石方磚,中央是巨大的玫瑰花環,由玫瑰紅和櫻桃紅 大理 石拼成。牆體上下分別為白色 大理 石和黑色板岩,以淺紅色和櫻桃紅色 大理 石作裝飾裙線。而150幅壁畫和 馬賽 克鑲嵌畫更從色彩上突出了整個空間的富麗堂皇。
教堂在總體結構和裝飾細節上反映了19世紀俄國建築晚期古典主義的特征,同時兼具文藝復 興和 巴羅 克藝術的印記,這一點特別表現在建築外部採用了大量雕塑裝飾。圓頂壁畫《聖母在聖徒的陪伴下》面積達800平方米,由著名畫家卡爾·布留洛夫(名作《龐培城的末日》的作者)等人創作。 教堂內部被分割成各個小空間,足以使人們可以在同一時間舉辦多場儀式和活動。 埃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冬宮廣場(Дворцо́вая пло́щадь / Palace Square)】,中央是為紀念擊敗拿破侖而建的約47米高的 亞歷山大 圓柱(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ая коло́нна / Alexander Column)。冬宮對面是參謀總部大樓(Здание Главного штаба / General Staff Building),大樓仍在使用中,但不對外開放。 ↑冬宮廣場 【埃爾米 塔什 博物館(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рмитаж /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埃爾米 塔什 在法語是“隱士居所”的意思。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執政後,為了存放宮廷收藏,先後在冬宮的旁邊興建了小 艾爾 米 塔什 、大 艾爾 米 塔什 和新 艾爾 米 塔什 。1922年,國立冬宮博物館也併入進來,合稱國立埃爾米 塔什 博物館。該館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說四大的沒算故宮我不認),占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有400多個展廳,藏品超過300萬件,展線共長3萬米,囊括了各國的繪畫、素描、雕塑等藝術作品,可以說是西方藝術史的寫照。
地址:Дворцовая Площадь, Дом 2
開放時間:周二、周四、周六、周日10:30-18:00,周三、周五10:30-21:00,售票窗口在閉館前半1小時關閉;周一不開放,1月1日、5月9日不開放
門票:博物館主樓600盧布,學齡前兒童、學生免費;每月第1個周四免費
語音講解機:200盧布,需付押金或抵押護照
網址: ****** ↑冬宮廣場 冬宮和埃爾米 塔什 博物館不是等同的,冬宮是博物館的一部分。博物館為“六宮殿建築群”,目前有5座建築對公眾開放,分別是:冬宮(Winter Palace 1754~1762)、小 艾爾 米 塔什 (Small Hermitage1764~1767)、舊 艾爾 米 塔什 (Old Hermitage1771~1787)、 艾爾 米 塔什 劇院(Hermitage Theatre1783~1787;現用作演講廳,可容納500名觀眾)、新 艾爾 米 塔什 (New Hermitage 1839~1852)。這些建築物組成佈局協調、氣勢雄偉的建築群,是 聖彼得堡 重要名勝之一。 ↑冬宮廣場 【冬宮(Зи́мний дворе́ц/Winter Palace)】,初建於彼得大帝之女伊麗莎白執政時期的1754年至1762年,原為 俄羅斯 帝國沙皇的皇宮,由 意大利 著名建築師巴托洛米奧· 拉斯特 列里設計(他也是皇村的設計師),是18世紀中葉 俄羅斯 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傑出典範。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於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複。
埃爾米 塔什 博物館的面積非常大,展室數量眾多,仔細游覽可能要花上2-3天。即使行程較為緊張,也至少要花費2-3小時。博物館最精華的部分就是二樓的冬宮部分了,這裡保留著原皇室宮殿的設計,裝飾奢華美麗,一間間華麗麗的展廳本身就是藝術珍品了。 ↑冬宮廣場 冬天是 俄羅斯 旅游的淡季,所以所有的景點我都是隨到隨買票,據說夏天旅游旺季的時候冬宮的門票要排很久隊才買得上,很多攻略都建議提前網上預訂門票,淡季就完全不會有這個擔憂,再加上我是晚上來參觀,人就更少了一些。晚上的宮殿和白天的景象不同,沒有了自然採光更突顯了室內的光照的金碧輝煌,據說過去都是用蠟燭的,大一些的廳要燃上成百上千根蠟燭把室內照得恍如白晝——也不知道皇室們覺不覺得熏得慌。
檢票後面對的正面入口就是 約旦 階梯,天花板的風景畫“ 奧林匹斯山 ”,由18世紀 威尼斯 大師 卡斯 巴羅 基茨阿尼繪製。 ↑國立埃爾米塔什博物館 聖喬治廳,又叫大金鑾殿,這是冬宮的心臟地帶,沙俄羅曼諾夫王朝所有正式的慶典儀式都在此殿舉行。 ↑國立埃爾米塔什博物館 拉斐爾長廊,走到此處已經到了新 艾爾 米 塔什 ,這個長廊是本棟建築物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地方。這裡有拉斐爾的真跡,而且保存的非常好。按著皇家的意思,要把新 艾爾 米 塔什 建成能夠集合全人類藝術文明的地方,所以要求設計師必須把展廳每件收藏品的特色十分完美的展現出來,使這裡成為博物館中的博物館。長廊在白天看會更加震撼和漂亮,到了晚上這裡不點燈,所以看不太出來。 ↑國立埃爾米塔什博物館 亞歷山大 一世大廳,是裝飾的很嫵媚溫婉的一個大廳,和其他廳皆不相似。使用了大量白色 大理 石及淺藍色顏料裝飾房間,頂面處理非常精彩,把空間向上的動勢糅合,最後形成5個白色圓形花紋的頂,在圓心吊下金色的吊燈。地面的拼花由黑,白,棕,黃幾種顏色的木料拼合而成的。壁柱採用了哥特式建築的元素,同樣頂面也有哥特風格的影子。但同時它的花紋及圖案處理又具有拜占庭風格的特點。 ↑國立埃爾米塔什博物館 《故做威嚇手勢的丘比特》,1757年法爾科內的著名作品。在介紹歐州著名雕塑的畫冊中一般都會有此件作品。博物館中的藝術展覽品眾多,即使花上幾個小時也不足以一一看過來,建議按照導覽手冊的推薦重點參觀。其中,古 羅馬 雕像《塔夫里卡的維納斯》、萊奧納多·達· 芬奇 的畫作《貝諾亞聖母》、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蜷縮成一團的小男孩》、倫勃朗的畫作《浪子回頭》等最著名,著名展品的前面一般都會圍滿了人。 ↑國立埃爾米塔什博物館 亞歷山大 皇后的金廳,牆面、門窗、吊燈、房頂和傢具等的紋飾都是用厚厚的鍍金裝飾而成,給人的感覺就是金碧輝煌。
地址: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аякрепость
開放時間: 聖彼得 與 聖保羅 大教堂周一至周五10:00-19:00,周六10:00-18:45,周日11:00-19:00
門票:彼得要塞通票成人600盧布,兒童350盧布; 聖彼得 與 聖保羅 大教堂成人450盧布,兒童250;Trubetskoy Bastion監獄成人200盧布,兒童120盧布;“History of St Petersburg-Petrograd.1703-1918”展覽成人200盧布,兒童120盧布 ↑彼得保羅要塞 要塞中有一座彼得大帝的雕像(感覺和畫像上的長得不太一樣,可能是因為少了頭髮)。彼得一世(1672-1725),後世尊稱其為“彼得大帝”,原名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ы), 俄羅斯 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被認為是 俄羅斯 最傑出的皇帝。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 海口 ,給 俄羅斯 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彼得保羅要塞 【 聖彼得 與 聖保羅 大教堂(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ий собор / Peter and Paul Cathedra)】位於要塞中心,教堂的金塔尖高約122.5米,象徵著 俄羅斯 在波羅的海的出 海口 。鐘樓尖頂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雙翼伸展3.8米,塑像頭上十字架高6.4米。教堂是一座早期 俄羅斯 巴 洛克 式大教堂,建於1703年,原先是木質的,後在原處改建為石砌的大教堂。從彼得一世至尼古拉二世的所有統治者均安葬於教堂的墓地。 ↑彼得保羅要塞 因為對監獄和歷史展不感興趣也看不懂,就只買了大教堂的票。教堂外表莊嚴肅穆,內部裝飾富麗堂皇,有鍍銅的吊燈和有色的水晶枝形燈架,內壁裝飾有43幅精雕細鏤的木刻雕像。
教堂內有從彼得大帝到 亞歷山大 三世的俄國曆代沙皇的陵墓,許多大公也附葬於此,均立有 大理 石墓碑。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遺骸也安葬於這裡。 ↑彼得保羅要塞 因為只草草參觀了一下教堂,沒去別的景點,所以彼得要塞的參觀要比想象中快,照之前排的計劃是大概會在這裡耗一下午的,結果從西側大門出來的時候才兩點半。 ↑彼得保羅要塞 聖彼得堡 中心老城區、彼得要塞、瓦西里島圍繞涅瓦河,通過幾座橋連接,形成一個包圍圈,按照我事先排的路線就是圍著這個圈逆時針繞一圈,正好依次走過夏園-彼得要塞-瓦西里島古渡口-冬宮,在古渡口拍日落,冬宮拍夜景然後回去,結果幾個光禿禿的公園和沒什麼意思的要塞把我的時間大大縮短了,後面倒是不著急了慢慢走,反正這個陰沉沉的天氣也看不著什麼日落了。 ↑彼得保羅要塞 【瓦西里島古港口(Стрелка Васильевского Острова)】是 聖彼得堡 最漂亮的地方之一,也是觀看日出日落與開橋關橋的絕佳地點(趕上這破天兒傷不起)。這裡最初被設計為一處由公寓包圍的梯形區域,但在不久後,彼得大帝決定將這個河道交匯處的淺岬建為城市的文化與商業中心。瓦西里島古港口曾是 聖彼得堡 最繁忙的港口,與冬宮、彼得要塞相呼應,是帝國首都中心的標誌之一。古港口的兩端各有一個紅色的海神柱,即為古港口的 燈塔 。
地址:Стрелка Васильевского Острова
開放時間:全天
門票:免費 從瓦西里古渡口走過橋就到了冬宮的西側,對面是海軍部大樓。原本的計劃是到這裡剛好拍夜景,冬宮到伊薩克大教堂這一段則是明天來逛的,在我發現今天的行程比我預計中結束的早,再加上趕上今天周五冬宮開放到晚上九點,於是決定把明天的行程趕到今天來完成,就是辛苦了我的兩隻腳了。
【海軍部大樓(Адмиралтейство / Admiralty Building)】是一座典型的沙俄帝國建築,其鍍金尖頂高約72.5米,為 聖彼得堡 的至高點之一。自1711年建造至十月革命,這裡一直是沙俄帝國海軍部的所在地。如今,這棟建築為海軍學院,內部不對旅行者開放。海軍部大樓與馬路之間有一個長條形的花園,由冬宮一直延伸至伊薩克大教堂,大樓前的噴泉在夏季很好看。
地址:Пр. Адмиралтейский 1 ↑海軍部大樓 【青銅騎士像(Медный Всадник / Bronze Horseman)】位於伊薩克大教堂與大涅瓦河之間的樞密院廣場(Сенатская площадь / Senate Square),是一座彼得大帝騎馬造型雕像。雕像豎立於1782年,由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為紀念彼得大帝而下令建造。寫有“葉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1782年”的底座為一整塊40噸重的花崗岩,光是運送至 聖彼得堡 就用了5個月時間,而完整的雕刻工作則經歷了12年之久。 【伊薩克大教堂(Исаакиевский собор / Saint Isaac's Cathedral)】又稱又稱伊薩 基輔 大教堂、聖伊撒基耶夫大教堂,與的 聖彼得 大教堂、 倫敦 的 聖保羅 大教堂和 佛羅倫薩 的花之聖母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圓頂教堂。最初為1707年由彼得一世奠基建成的木製教堂,之後幾經重建。1818年, 亞歷山大 一世舉辦了重新設計該教堂的比賽,最終由 法國 建築師蒙費朗勝出。大教堂於1858年竣工,歷時40年時間,僅為中央圓頂和鐘樓圓頂以及十字架鍍金就花費了整整8年時間。
地址:Исаакиевская пл., 4
開放時間:周一、周二、周四至周日10:30-18:00;周三不開放
門票:成人250盧布,7-18歲青少年50盧布;圓頂票價約150盧布
電話:+7-812-315-97-32 這個教堂的內部是我在彼得堡 莫斯科 兩座城市參觀的教堂里最喜歡的,從結構到裝飾的畫作、雕刻和配色都非常漂亮,進來以後簡直不知道該怎麼拍。從教堂南部入口處走上階梯能夠到達穹頂上的瞭望台,從這裡可以眺望 聖彼得堡 整個城市,然而今天這個天兒,呵呵放棄。
能同時容納1.5萬人的大教堂內部,因採用大量珍稀彩色石料而顯得既莊重又華麗。主祭壇聖像壁65幅聖像以白色 意大利 大理 石作框飾,用 烏拉爾 孔雀石壁柱分割,僅聖像壁的花銷就占去整個工程費用的10%。地面為棋盤狀深、淺灰色 大理 石方磚,中央是巨大的玫瑰花環,由玫瑰紅和櫻桃紅 大理 石拼成。牆體上下分別為白色 大理 石和黑色板岩,以淺紅色和櫻桃紅色 大理 石作裝飾裙線。而150幅壁畫和 馬賽 克鑲嵌畫更從色彩上突出了整個空間的富麗堂皇。
教堂在總體結構和裝飾細節上反映了19世紀俄國建築晚期古典主義的特征,同時兼具文藝復 興和 巴羅 克藝術的印記,這一點特別表現在建築外部採用了大量雕塑裝飾。圓頂壁畫《聖母在聖徒的陪伴下》面積達800平方米,由著名畫家卡爾·布留洛夫(名作《龐培城的末日》的作者)等人創作。 教堂內部被分割成各個小空間,足以使人們可以在同一時間舉辦多場儀式和活動。 埃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冬宮廣場(Дворцо́вая пло́щадь / Palace Square)】,中央是為紀念擊敗拿破侖而建的約47米高的 亞歷山大 圓柱(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ая коло́нна / Alexander Column)。冬宮對面是參謀總部大樓(Здание Главного штаба / General Staff Building),大樓仍在使用中,但不對外開放。 ↑冬宮廣場 【埃爾米 塔什 博物館(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рмитаж / 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埃爾米 塔什 在法語是“隱士居所”的意思。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執政後,為了存放宮廷收藏,先後在冬宮的旁邊興建了小 艾爾 米 塔什 、大 艾爾 米 塔什 和新 艾爾 米 塔什 。1922年,國立冬宮博物館也併入進來,合稱國立埃爾米 塔什 博物館。該館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說四大的沒算故宮我不認),占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有400多個展廳,藏品超過300萬件,展線共長3萬米,囊括了各國的繪畫、素描、雕塑等藝術作品,可以說是西方藝術史的寫照。
地址:Дворцовая Площадь, Дом 2
開放時間:周二、周四、周六、周日10:30-18:00,周三、周五10:30-21:00,售票窗口在閉館前半1小時關閉;周一不開放,1月1日、5月9日不開放
門票:博物館主樓600盧布,學齡前兒童、學生免費;每月第1個周四免費
語音講解機:200盧布,需付押金或抵押護照
網址: ****** ↑冬宮廣場 冬宮和埃爾米 塔什 博物館不是等同的,冬宮是博物館的一部分。博物館為“六宮殿建築群”,目前有5座建築對公眾開放,分別是:冬宮(Winter Palace 1754~1762)、小 艾爾 米 塔什 (Small Hermitage1764~1767)、舊 艾爾 米 塔什 (Old Hermitage1771~1787)、 艾爾 米 塔什 劇院(Hermitage Theatre1783~1787;現用作演講廳,可容納500名觀眾)、新 艾爾 米 塔什 (New Hermitage 1839~1852)。這些建築物組成佈局協調、氣勢雄偉的建築群,是 聖彼得堡 重要名勝之一。 ↑冬宮廣場 【冬宮(Зи́мний дворе́ц/Winter Palace)】,初建於彼得大帝之女伊麗莎白執政時期的1754年至1762年,原為 俄羅斯 帝國沙皇的皇宮,由 意大利 著名建築師巴托洛米奧· 拉斯特 列里設計(他也是皇村的設計師),是18世紀中葉 俄羅斯 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傑出典範。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於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複。
埃爾米 塔什 博物館的面積非常大,展室數量眾多,仔細游覽可能要花上2-3天。即使行程較為緊張,也至少要花費2-3小時。博物館最精華的部分就是二樓的冬宮部分了,這裡保留著原皇室宮殿的設計,裝飾奢華美麗,一間間華麗麗的展廳本身就是藝術珍品了。 ↑冬宮廣場 冬天是 俄羅斯 旅游的淡季,所以所有的景點我都是隨到隨買票,據說夏天旅游旺季的時候冬宮的門票要排很久隊才買得上,很多攻略都建議提前網上預訂門票,淡季就完全不會有這個擔憂,再加上我是晚上來參觀,人就更少了一些。晚上的宮殿和白天的景象不同,沒有了自然採光更突顯了室內的光照的金碧輝煌,據說過去都是用蠟燭的,大一些的廳要燃上成百上千根蠟燭把室內照得恍如白晝——也不知道皇室們覺不覺得熏得慌。
檢票後面對的正面入口就是 約旦 階梯,天花板的風景畫“ 奧林匹斯山 ”,由18世紀 威尼斯 大師 卡斯 巴羅 基茨阿尼繪製。 ↑國立埃爾米塔什博物館 聖喬治廳,又叫大金鑾殿,這是冬宮的心臟地帶,沙俄羅曼諾夫王朝所有正式的慶典儀式都在此殿舉行。 ↑國立埃爾米塔什博物館 拉斐爾長廊,走到此處已經到了新 艾爾 米 塔什 ,這個長廊是本棟建築物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地方。這裡有拉斐爾的真跡,而且保存的非常好。按著皇家的意思,要把新 艾爾 米 塔什 建成能夠集合全人類藝術文明的地方,所以要求設計師必須把展廳每件收藏品的特色十分完美的展現出來,使這裡成為博物館中的博物館。長廊在白天看會更加震撼和漂亮,到了晚上這裡不點燈,所以看不太出來。 ↑國立埃爾米塔什博物館 亞歷山大 一世大廳,是裝飾的很嫵媚溫婉的一個大廳,和其他廳皆不相似。使用了大量白色 大理 石及淺藍色顏料裝飾房間,頂面處理非常精彩,把空間向上的動勢糅合,最後形成5個白色圓形花紋的頂,在圓心吊下金色的吊燈。地面的拼花由黑,白,棕,黃幾種顏色的木料拼合而成的。壁柱採用了哥特式建築的元素,同樣頂面也有哥特風格的影子。但同時它的花紋及圖案處理又具有拜占庭風格的特點。 ↑國立埃爾米塔什博物館 《故做威嚇手勢的丘比特》,1757年法爾科內的著名作品。在介紹歐州著名雕塑的畫冊中一般都會有此件作品。博物館中的藝術展覽品眾多,即使花上幾個小時也不足以一一看過來,建議按照導覽手冊的推薦重點參觀。其中,古 羅馬 雕像《塔夫里卡的維納斯》、萊奧納多·達· 芬奇 的畫作《貝諾亞聖母》、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蜷縮成一團的小男孩》、倫勃朗的畫作《浪子回頭》等最著名,著名展品的前面一般都會圍滿了人。 ↑國立埃爾米塔什博物館 亞歷山大 皇后的金廳,牆面、門窗、吊燈、房頂和傢具等的紋飾都是用厚厚的鍍金裝飾而成,給人的感覺就是金碧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