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在南半球遇見冬天(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大洋路、黃金海岸自駕12日游)
阿奇 博爾德 噴泉(Archibald Fountain),最高處的人像就是太陽神阿波羅,遠處尖頂的哥特式建築就是聖瑪麗大教堂。
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位於海德公園的對面,游覽完阿奇 博爾德 噴泉就能見到。聖瑪麗大教堂被稱為 澳大利亞 天主教堂之母,這是一座哥特式風格的建築,於1868年奠基開建,採用當地的砂岩建築而成,深具 歐洲 中世紀大教堂的建築遺風。一進教堂就能立即感受到莊重、肅穆、靜謐的氛圍,在當地人禱告的長凳上坐上一會,整個人都平靜下來。
新南威爾士 美術館(ArtGallery of NSW)位於聖瑪麗大教堂和皇家植物園之間,從大教堂出發,穿過一大片綠地,就能看到。一路感嘆 悉尼 CBD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會有如此巨大的綠地,一片連著一片,在國內真是無法想象。美術館的佈置很有藝術氣息,能夠看到畢加索、梵高、莫奈的真跡,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各藝術流派作品,最觸動我的卻是當地人對於藝術的熱愛,館內到處可見圍坐成一圈安靜聽解說員講解的當地人,有老人,也有小孩。美術館不收門票,但是有會員增值服務,如免費講解,我們在美術館期間,辦理會員卡的櫃臺始終排著長隊。 悉尼 塔,城市天際線的最高點。 不知名的花花,很是妖艷。 悠閑的生活。 大片的綠地。 小朋友們找到一處路邊的直飲水,玩得很開心。 據說這幅畫是美術館里最值錢的。 美術館到處可以見到認真聽著講解的當地人。 梵高的自畫像。 新南威爾士 美術館(ArtGallery of NSW)出來繼續往北走大約5分鐘,就能看到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的入口。皇家植物園是 悉尼 市區最大的綠化區域,裡面各種奇花異草,麥考利夫人座椅就在植物園的最北端,這裡也是眺望 悉尼 歌劇院與海港大橋的最佳地點。去往麥考利夫人座椅的沿途,碧海藍天以及 悉尼 CBD壯觀的天際線都不會離開你的視線,太漂亮了,只希望這條路能長點、更長點。麥考利夫人座椅其實就是一個石頭靠背的長凳,傳聞是澳洲第四任總督夫人麥考利太太坐在這裡眺望大海,盼望丈夫歸來,類似於 中國 的“望夫石”。對我們來說,這個地點的意義在於到這裡,可以各種拍拍拍。
悉尼 CBD天際線 美景看不完。
悉尼 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民間俗稱“大貝殼”,與邊上被稱為“大衣架”的 悉尼 海港大橋,同為 悉尼 的地標建築。我的印象中,似乎春晚中只要有海外華人賀新春的環節,就一定能看到 悉尼 歌劇院。這次,總算是看到真家伙了!此時已近晌午,雖說是冬天,但是太陽底下曬著感覺還是很熱,走了一上午,大伙也有點累了,在歌劇院外圍匆匆走了一圈,體會了一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魅力,就趕緊跑去環形碼頭覓食。看歌劇院有幾個方式,一是在麥考利夫人桌椅那邊看全景,二是在歌劇院下近看,三是看夜景。我們這次體驗了兩種,還差夜景沒看,留點遺憾也是留下希望。
從麥考利夫人座椅處看 悉尼 歌劇院,能夠同時看到歌劇院和海港大橋,好多明信片上的照片都是這個角度。
聖瑪麗大教堂(St Mary's Cathedral)位於海德公園的對面,游覽完阿奇 博爾德 噴泉就能見到。聖瑪麗大教堂被稱為 澳大利亞 天主教堂之母,這是一座哥特式風格的建築,於1868年奠基開建,採用當地的砂岩建築而成,深具 歐洲 中世紀大教堂的建築遺風。一進教堂就能立即感受到莊重、肅穆、靜謐的氛圍,在當地人禱告的長凳上坐上一會,整個人都平靜下來。
新南威爾士 美術館(ArtGallery of NSW)位於聖瑪麗大教堂和皇家植物園之間,從大教堂出發,穿過一大片綠地,就能看到。一路感嘆 悉尼 CBD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會有如此巨大的綠地,一片連著一片,在國內真是無法想象。美術館的佈置很有藝術氣息,能夠看到畢加索、梵高、莫奈的真跡,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各藝術流派作品,最觸動我的卻是當地人對於藝術的熱愛,館內到處可見圍坐成一圈安靜聽解說員講解的當地人,有老人,也有小孩。美術館不收門票,但是有會員增值服務,如免費講解,我們在美術館期間,辦理會員卡的櫃臺始終排著長隊。 悉尼 塔,城市天際線的最高點。 不知名的花花,很是妖艷。 悠閑的生活。 大片的綠地。 小朋友們找到一處路邊的直飲水,玩得很開心。 據說這幅畫是美術館里最值錢的。 美術館到處可以見到認真聽著講解的當地人。 梵高的自畫像。 新南威爾士 美術館(ArtGallery of NSW)出來繼續往北走大約5分鐘,就能看到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的入口。皇家植物園是 悉尼 市區最大的綠化區域,裡面各種奇花異草,麥考利夫人座椅就在植物園的最北端,這裡也是眺望 悉尼 歌劇院與海港大橋的最佳地點。去往麥考利夫人座椅的沿途,碧海藍天以及 悉尼 CBD壯觀的天際線都不會離開你的視線,太漂亮了,只希望這條路能長點、更長點。麥考利夫人座椅其實就是一個石頭靠背的長凳,傳聞是澳洲第四任總督夫人麥考利太太坐在這裡眺望大海,盼望丈夫歸來,類似於 中國 的“望夫石”。對我們來說,這個地點的意義在於到這裡,可以各種拍拍拍。
悉尼 CBD天際線 美景看不完。
悉尼 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民間俗稱“大貝殼”,與邊上被稱為“大衣架”的 悉尼 海港大橋,同為 悉尼 的地標建築。我的印象中,似乎春晚中只要有海外華人賀新春的環節,就一定能看到 悉尼 歌劇院。這次,總算是看到真家伙了!此時已近晌午,雖說是冬天,但是太陽底下曬著感覺還是很熱,走了一上午,大伙也有點累了,在歌劇院外圍匆匆走了一圈,體會了一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魅力,就趕緊跑去環形碼頭覓食。看歌劇院有幾個方式,一是在麥考利夫人桌椅那邊看全景,二是在歌劇院下近看,三是看夜景。我們這次體驗了兩種,還差夜景沒看,留點遺憾也是留下希望。
從麥考利夫人座椅處看 悉尼 歌劇院,能夠同時看到歌劇院和海港大橋,好多明信片上的照片都是這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