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搖籃”意大利,那裡是一切開始的地方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 這條小小的水道連接著許許多多的小橋,美不勝收! ↑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 這裡就是嘆息橋的真身,不過當地人認為與嘆息橋合照是很不吉利的一件事。 ↑威尼斯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東西長170多米,東邊寬80米,西邊寬55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們造型的優美、和諧,石雕的生動、逼真,可以說是古 羅馬 建築中少有的傑作。廣場南、北、西三面被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環繞。這些建築和諧優美,建築物上的石雕生動逼真。東面聳立著高98.6米的聖馬可鐘樓和融東西方建築藝術為一體的聖馬可教堂。西面是總督宮和聖馬可圖書館。嚴整、華麗的總督宮,用粉紅色和 白色的 大理 石砌成。總督宮是 威尼斯 國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議會 和政 府的所在地。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 威尼斯 長期是獨立的水上 共和 國,政權由總督和議會共同掌握,兼有專制政體和 共和 政體的特色。聖馬可大教堂據說是因埋葬了耶穌門徒(使徒)聖馬可而得名: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 威尼斯 隨處可見這位顯赫的聖馬可。聖馬可是《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67年在 埃及 殉難。828年,兩位 威尼斯 的富商在當時總督的授意下, 成功 地把聖馬可的乾屍從 亞歷山大 港偷將出來,運回 威尼斯 ,今天存放在聖馬可大教堂的大祭壇下。從此,聖馬可成了 威尼斯 的保護神。他的標誌是一隻帶翼的 獅子 。從此, 威尼斯 到處是 獅子 。聖馬可廣場的入口處,有兩根高大的圓柱,東側的圓柱上挺立著一隻展翅欲飛的青銅獅,它就是 威尼斯 的城徽——飛獅。飛獅左前爪扶著一本聖書,上面用拉丁文寫著天主教的聖諭:“我的使者馬可,你在那裡安息吧!”一眼望去,總督宮上也少不了聖馬可和他的 獅子 。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鐘樓
聖馬可鐘樓高98.6米,構造簡單,下半部是由磚塊構成的巨大柱狀建築,每邊長12米,高50米;上方則為拱形鐘樓,共放置了5座鐘,拱形鐘樓的上方是方形建築,外牆分別由 獅子 與 威尼斯 的女性象徵所妝飾。
歷史鐘樓的最上方則是金字塔狀的尖塔,而尖端上則放置了一個金色的天使加百利形狀的風向標。現在看到的聖馬可鐘樓造型是在1514年建造的,不過聖馬可鐘樓後來在1902年突然倒塌,後來在1912年重建完成。 ↑聖馬可鐘樓 聖馬可鐘樓的歷史
聖馬可鐘樓的前身是在9世紀時出現的,並建築在古 羅馬 的地基上,作為碼頭的瞭望台,後來被包含在聖馬可廣場的範圍內。在12世紀時,鐘樓底部是迴廊的一部分,在當時被當成了 威尼斯 總督宮護衛隊的營區。這個迴廊是由聖索維諾於1549年建造完成,1663年擴建。 ↑聖馬可鐘樓 聖馬可鐘樓的數次重建
在1489年,一場火災對聖馬可鐘樓造成嚴重的損毀,並燒毀了鐘樓木造的尖端。而現在鐘樓的造型是在16世紀所設計的,因為當時鐘樓被1511年3月所發生的地震所毀壞。鐘樓的修複工作原先是由Giorgio Spavento負責,不過後來是在設計師彭恩的指揮下來完成。在鐘樓修複完成後, 大理 石的拱形鐘樓首次出現,同時在鐘塔頂樓放置了守護者聖馬可的雕塑,在天使長加百列的木製雕像被安放在鐘樓後,重建工作終於在1513年7月6日完成,歷史學家Marino Sanuto也記錄了慶祝典禮的過程。
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聖馬可鐘樓多次遭遇火災的破壞。羅根納在1653年完成聖馬可鐘樓的重建。1745年4月13日發生的一次火災迫使鐘樓進行大規模的修複,並導致一些工人被掉落的石塊咂死。在1776年,鐘樓被加上了避雷針。在1820年,舊的天使長加百列雕像被Luigi Zandomeneghi替換成新的雕像。 ↑聖馬可鐘樓 美國 內華達州 拉斯維加斯 的 威尼斯 人酒店和 中國 澳門 的 澳門 威尼斯 人度假村酒店內各有一座聖馬可鐘樓的複製品,分別位於 拉斯維加斯 大道及金光大道旁。 ↑聖馬可鐘樓 ↑聖馬可鐘樓 ↑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東西長170多米,東邊寬80米,西邊寬55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們造型的優美、和諧,石雕的生動、逼真,可以說是古 羅馬 建築中少有的傑作。廣場南、北、西三面被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環繞。這些建築和諧優美,建築物上的石雕生動逼真。東面聳立著高98.6米的聖馬可鐘樓和融東西方建築藝術為一體的聖馬可教堂。西面是總督宮和聖馬可圖書館。嚴整、華麗的總督宮,用粉紅色和 白色的 大理 石砌成。總督宮是 威尼斯 國家元首的府第,也是大議會 和政 府的所在地。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 威尼斯 長期是獨立的水上 共和 國,政權由總督和議會共同掌握,兼有專制政體和 共和 政體的特色。聖馬可大教堂據說是因埋葬了耶穌門徒(使徒)聖馬可而得名: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 威尼斯 隨處可見這位顯赫的聖馬可。聖馬可是《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67年在 埃及 殉難。828年,兩位 威尼斯 的富商在當時總督的授意下, 成功 地把聖馬可的乾屍從 亞歷山大 港偷將出來,運回 威尼斯 ,今天存放在聖馬可大教堂的大祭壇下。從此,聖馬可成了 威尼斯 的保護神。他的標誌是一隻帶翼的 獅子 。從此, 威尼斯 到處是 獅子 。聖馬可廣場的入口處,有兩根高大的圓柱,東側的圓柱上挺立著一隻展翅欲飛的青銅獅,它就是 威尼斯 的城徽——飛獅。飛獅左前爪扶著一本聖書,上面用拉丁文寫著天主教的聖諭:“我的使者馬可,你在那裡安息吧!”一眼望去,總督宮上也少不了聖馬可和他的 獅子 。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鐘樓
聖馬可鐘樓高98.6米,構造簡單,下半部是由磚塊構成的巨大柱狀建築,每邊長12米,高50米;上方則為拱形鐘樓,共放置了5座鐘,拱形鐘樓的上方是方形建築,外牆分別由 獅子 與 威尼斯 的女性象徵所妝飾。
歷史鐘樓的最上方則是金字塔狀的尖塔,而尖端上則放置了一個金色的天使加百利形狀的風向標。現在看到的聖馬可鐘樓造型是在1514年建造的,不過聖馬可鐘樓後來在1902年突然倒塌,後來在1912年重建完成。 ↑聖馬可鐘樓 聖馬可鐘樓的歷史
聖馬可鐘樓的前身是在9世紀時出現的,並建築在古 羅馬 的地基上,作為碼頭的瞭望台,後來被包含在聖馬可廣場的範圍內。在12世紀時,鐘樓底部是迴廊的一部分,在當時被當成了 威尼斯 總督宮護衛隊的營區。這個迴廊是由聖索維諾於1549年建造完成,1663年擴建。 ↑聖馬可鐘樓 聖馬可鐘樓的數次重建
在1489年,一場火災對聖馬可鐘樓造成嚴重的損毀,並燒毀了鐘樓木造的尖端。而現在鐘樓的造型是在16世紀所設計的,因為當時鐘樓被1511年3月所發生的地震所毀壞。鐘樓的修複工作原先是由Giorgio Spavento負責,不過後來是在設計師彭恩的指揮下來完成。在鐘樓修複完成後, 大理 石的拱形鐘樓首次出現,同時在鐘塔頂樓放置了守護者聖馬可的雕塑,在天使長加百列的木製雕像被安放在鐘樓後,重建工作終於在1513年7月6日完成,歷史學家Marino Sanuto也記錄了慶祝典禮的過程。
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聖馬可鐘樓多次遭遇火災的破壞。羅根納在1653年完成聖馬可鐘樓的重建。1745年4月13日發生的一次火災迫使鐘樓進行大規模的修複,並導致一些工人被掉落的石塊咂死。在1776年,鐘樓被加上了避雷針。在1820年,舊的天使長加百列雕像被Luigi Zandomeneghi替換成新的雕像。 ↑聖馬可鐘樓 美國 內華達州 拉斯維加斯 的 威尼斯 人酒店和 中國 澳門 的 澳門 威尼斯 人度假村酒店內各有一座聖馬可鐘樓的複製品,分別位於 拉斯維加斯 大道及金光大道旁。 ↑聖馬可鐘樓 ↑聖馬可鐘樓 ↑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