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亞大陸的另一端——比、法、瑞、意、德游記
路中間為有軌電車 通道下榻的酒店 母親與孩子 5月15日,晴間多雲,是我們 歐洲 之行的最後一天。當日行程是游覽 柏林 。
柏林 街景 柏林 牆遺址: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是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 柏林 邊境的邊防系統,目的是阻止民主 德國 (含首 都東 柏林 )和西德所屬的西 柏林 之間人員的自由往來。 柏林 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里。最初是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的邊防圍牆,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 柏林 牆是 德國 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1989年11月9日,“東德”政府宣佈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聯邦 德國 以及西 柏林 , 柏林 牆被迫開放。1990年6月,民主 德國 政府正式決定拆除 柏林 牆,兩德重新實現統一。
柏林 牆 在 柏林 牆東德一側,有一條靜靜流淌的河流,她就是施普雷河,因為 柏林 牆,施普雷河也成為分隔東西德的天然障礙,當時這裡崗哨林立,森嚴壁壘,她也成為了一條在 歐洲 最難逾越的河流。如今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 和平 景象。 柏林 牆已經成為一道景觀牆。圖為1990年9月28日,來自21個國家的180名藝術家在長達1316米的 柏林 牆上創作的不同主題繪畫組成的畫廊。 施普雷河 柏林 街景 勃蘭登堡 門(凱旋門)是 柏林 的象徵,也是 德國 國家的標誌,它見證了 柏林 、 德國 、 歐洲 乃至世界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是位於 德國 首 都柏林 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 六月十七大街 六月十七大街兩旁,是長達數里的森林公園,林蔭道遮天蔽日。
蘇聯紅軍戰士紀念碑 紀念碑前的坦克 森林公園內景
勝利紀念柱在六月十七日大街占據了顯著的位置,它的原址是在國會大廈的前面。後將其安放在現在的動物園公園中的大角星廣場。勝利紀念柱於1873年建成。柱高67米,用戰爭中繳獲的大炮炮筒加以裝飾。柱頂的女神“金埃爾莎”(Gold Else)朝著 巴黎 方向揮動著桂冠,很是無禮,不過她卻是 柏林 人的至愛。 德國 總理府 悠閑的老者
柏林 街景 柏林 牆遺址: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是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 柏林 邊境的邊防系統,目的是阻止民主 德國 (含首 都東 柏林 )和西德所屬的西 柏林 之間人員的自由往來。 柏林 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里。最初是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的邊防圍牆,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 柏林 牆是 德國 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1989年11月9日,“東德”政府宣佈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聯邦 德國 以及西 柏林 , 柏林 牆被迫開放。1990年6月,民主 德國 政府正式決定拆除 柏林 牆,兩德重新實現統一。
柏林 牆 在 柏林 牆東德一側,有一條靜靜流淌的河流,她就是施普雷河,因為 柏林 牆,施普雷河也成為分隔東西德的天然障礙,當時這裡崗哨林立,森嚴壁壘,她也成為了一條在 歐洲 最難逾越的河流。如今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 和平 景象。 柏林 牆已經成為一道景觀牆。圖為1990年9月28日,來自21個國家的180名藝術家在長達1316米的 柏林 牆上創作的不同主題繪畫組成的畫廊。 施普雷河 柏林 街景 勃蘭登堡 門(凱旋門)是 柏林 的象徵,也是 德國 國家的標誌,它見證了 柏林 、 德國 、 歐洲 乃至世界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是位於 德國 首 都柏林 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 六月十七大街 六月十七大街兩旁,是長達數里的森林公園,林蔭道遮天蔽日。
蘇聯紅軍戰士紀念碑 紀念碑前的坦克 森林公園內景
勝利紀念柱在六月十七日大街占據了顯著的位置,它的原址是在國會大廈的前面。後將其安放在現在的動物園公園中的大角星廣場。勝利紀念柱於1873年建成。柱高67米,用戰爭中繳獲的大炮炮筒加以裝飾。柱頂的女神“金埃爾莎”(Gold Else)朝著 巴黎 方向揮動著桂冠,很是無禮,不過她卻是 柏林 人的至愛。 德國 總理府 悠閑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