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7日自由行 新手看了就能走的非自駕超全攻略+美圖游記 耶路撒冷-提比利亞-特拉維夫
烤饢蘸著胡木斯醬也好吃 上面這家是在 海法 的 德國 區吃到的,他們的烤魚也不錯,更難得的是在那兒喝到了真正的湯!西方的湯,無論餐廳做的還是超市速食,基本都是濃得化不開的豆子泥,愁死個人。能夠喝到一碗清清爽爽的蔬菜湯,讓我掉下了幸福的淚水…… 自製的粗糧麵包超好吃,攝自提比利亞的海邊餐廳。 精釀啤酒也一定不能錯過 還在他家嘗試了紅燒雞翅,味道也挺像那麼回事兒。 炸雞都是乾巴巴的雞胸肉,不如肯德基。但薯條比肯德基好吃。 總的來說,只要谷歌評分4以上,基本都不會踩雷。就連博物館的餐廳,味道也絲毫不遜色。 還吃過路邊麵包店的自助 沙拉 ,吃著和看著一樣美味。 看到了切糕,沒敢買…… 當然也不能忘了小伙伴在公寓里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泡麵咖啡大餐! 猶太人在 以色列 九天,近距離接觸了四個猶太人,可說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一位是我們在 耶路撒冷 的房東,瘦高個的 法國 猶太人,八年前結婚後與妻子移民 以色列 ,成為 以色列 公民。他說:“我是猶太人,回到自己的國家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據我們另一位猶太導游說, 以色列 政府非常歡迎流散海外的猶太人“回來建設祖國”,在住房和工作上都有補貼優待,確保他們回國以後安居 樂業 。我們的房東現在住在 耶路撒冷 最美麗的猶太街區,夫婦倆和四個孩子住二樓,一樓的兩套公寓出租做民宿。但我們入住的第二天,他們全家就回 法國 探親度假了,所以沒拍上照片,只能給大家展示一下民宿了。我只在他臨走前見過他一面。他的相貌很年輕,非常年輕,有一雙學生一般的眼睛,很難想象已經是四個孩子的父親了。 從廚房窗外望出去,清晨的第一縷霞光 第二個是我們在西牆隧道的導游。他是從 美國 紐約 回來建設祖國的猶太人。 他和房東一樣,說話溫文爾雅。猶太人有一個節期專門紀念聖殿被毀,他們會坐在家中不吃不喝,哀悼被毀的家園。講到這裡,他自然而然地吟唱起耶利米哀歌。 列王紀上5章17節說:所羅門下令工匠鑿出又大又寶貴的石頭來,用以立殿的根基。上圖就是聖殿殘存的根基中最大的一塊石頭,他很驕傲地指給我們看,足足有十三米寬。
走到隧道盡頭,是緊靠聖殿城牆的一條步道,用來給人們進殿用的,但當時只修了一半就爆發戰亂,後來聖殿就被燒毀了,當時他們施工時用來鋪路的材料還在。導游說:“從那以後的兩千年,猶太人再也無法靠近這裡,無法進入聖殿朝拜。但是今天,我們回來了,我們終於再次踏上兩千年前我們祖先曾經走過的朝聖路……”說到這裡,他的眼裡明顯閃爍著淚光。 最後,他說:“ 耶路撒冷 的‘撒冷’是從Shalom一詞而來的,這也是我們猶太人的日常問候語,意思是‘平安’。這也是 耶路撒冷 向世界傳遞的信息,這信息也許曾經被誤解、被歪曲,但它的本意沒有改變。請把這信息帶回去,帶回到世界各地去。為 耶路撒冷 的平安禱告。Shalom!” 第三個是我們在提比利亞的房東,一個本地出生的猶太人,也守猶太教。旅店進門的牆上介紹了他的父母開辦民宿的初衷:他們本是 波蘭 人,二戰期間為逃避屠殺東躲 西藏 ,受盡屈辱,戰後離開 歐洲 ,來到這裡安家。因為飽嘗過流離失所的滋味,所以決定開放家庭給往來的客旅,讓他們身在異鄉也能有回家的感覺。
雖然只住了一晚上,但這是我在 以色列 最喜歡的民宿,因為的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客廳方 方正 正,十分敞亮,陳設很簡單,有套著鄉村風印花墊子的沙發和一臺大電視,牆上掛滿三代人的老照片,好像回到了小鎮上的外公外婆家。陽臺上可以喝咖啡,可以望見湖邊山坡上的房子,到了晚上就是星星點點的萬家燈火,是相機拍不出的美。這時候你會明白為什麼耶穌說“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客房比較小,但必要設施一應俱全,有茶几,有夜燈,浴室龍頭一開,熱水嘩嘩的——在惜電如金、家家都靠太陽能燒洗澡水的 以色列 ,這是很不容易的!
民宿主人David是個看似精明的猶太人——很符合我們對 威尼斯 商人老姦巨猾的刻板印象——但其實為人很誠信。我們本來預定了三人間,實際只去了兩個人,雖然已經過了Booking上換房的期限,他還是主動幫我們取消訂單,不肯多收一分錢。同住這裡的另一對夫婦本來訂了兩個晚上,後來經他提醒才發現後天是安息日,所以必須提前一天走。他也主動幫他們修改了訂單,退掉了一晚的房錢。
此外,他也是一個很好的談天對象,不厭其煩地回答了我們很多關於猶太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問題。要來 以色列 旅游,提比利亞是不能不去的,而David Hostel是你必須要住的! 第四個猶太人:我們在 特拉維夫 的導游。 大學畢業後在 中國 學過兩年中文,能比較流利地介紹景點歷史和風土人情。我們的一日游早上七點出發,晚上七點才回到酒店。她帶我們扎扎實實走了十二個小時,車下帶隊導覽,車上就見縫插針拿出各種圖片詞卡小道具,給我們講解猶太民族的歷史、 以色列 人的日常生活等等,游客感興趣的話題她都很樂意告訴你,真的是非常敬業了。
雖然也是本地出生的猶太人,但她和 特拉維夫 的許多年輕人一樣,不信猶太教。所以她一直自嘲是“壞猶太人”。她說小時候她也隨父母嚴格遵守猶太教的六百十三條規矩,甚至不敢打開基督徒的新約聖經看。但自從去了 中國 ,她發現這裡的人什麼都吃、什麼都看,不也都過得好好的?於是她也決定嘗試一下所有的新鮮事物了……
第五種猶太人,我沒有密切接觸過,但卻是每個來 以色列 的人都無法繞開的話題:哈西德。
他們的裝束實在太引人註目了:男人無論老少,都是清一色的黑大衣、黑褲子、高高的黑色圓禮帽,帽檐兩側垂著長長的髮髻辮,因為哈西德人是不剪鬢角的。他們從小到大,到老,到死,都穿這樣的衣服,每個男人都穿相同的式樣。至於女人,據說都在家裡拼命生娃,我是沒怎麼瞧見。就算瞧見了,也不可能跟任何一個搭上腔,因為哈西德的女人只跟自家人說話,男人也只跟男人說話。他們並沒有跟游客攀談的意願。
第一位是我們在 耶路撒冷 的房東,瘦高個的 法國 猶太人,八年前結婚後與妻子移民 以色列 ,成為 以色列 公民。他說:“我是猶太人,回到自己的國家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據我們另一位猶太導游說, 以色列 政府非常歡迎流散海外的猶太人“回來建設祖國”,在住房和工作上都有補貼優待,確保他們回國以後安居 樂業 。我們的房東現在住在 耶路撒冷 最美麗的猶太街區,夫婦倆和四個孩子住二樓,一樓的兩套公寓出租做民宿。但我們入住的第二天,他們全家就回 法國 探親度假了,所以沒拍上照片,只能給大家展示一下民宿了。我只在他臨走前見過他一面。他的相貌很年輕,非常年輕,有一雙學生一般的眼睛,很難想象已經是四個孩子的父親了。 從廚房窗外望出去,清晨的第一縷霞光 第二個是我們在西牆隧道的導游。他是從 美國 紐約 回來建設祖國的猶太人。 他和房東一樣,說話溫文爾雅。猶太人有一個節期專門紀念聖殿被毀,他們會坐在家中不吃不喝,哀悼被毀的家園。講到這裡,他自然而然地吟唱起耶利米哀歌。 列王紀上5章17節說:所羅門下令工匠鑿出又大又寶貴的石頭來,用以立殿的根基。上圖就是聖殿殘存的根基中最大的一塊石頭,他很驕傲地指給我們看,足足有十三米寬。
走到隧道盡頭,是緊靠聖殿城牆的一條步道,用來給人們進殿用的,但當時只修了一半就爆發戰亂,後來聖殿就被燒毀了,當時他們施工時用來鋪路的材料還在。導游說:“從那以後的兩千年,猶太人再也無法靠近這裡,無法進入聖殿朝拜。但是今天,我們回來了,我們終於再次踏上兩千年前我們祖先曾經走過的朝聖路……”說到這裡,他的眼裡明顯閃爍著淚光。 最後,他說:“ 耶路撒冷 的‘撒冷’是從Shalom一詞而來的,這也是我們猶太人的日常問候語,意思是‘平安’。這也是 耶路撒冷 向世界傳遞的信息,這信息也許曾經被誤解、被歪曲,但它的本意沒有改變。請把這信息帶回去,帶回到世界各地去。為 耶路撒冷 的平安禱告。Shalom!” 第三個是我們在提比利亞的房東,一個本地出生的猶太人,也守猶太教。旅店進門的牆上介紹了他的父母開辦民宿的初衷:他們本是 波蘭 人,二戰期間為逃避屠殺東躲 西藏 ,受盡屈辱,戰後離開 歐洲 ,來到這裡安家。因為飽嘗過流離失所的滋味,所以決定開放家庭給往來的客旅,讓他們身在異鄉也能有回家的感覺。
雖然只住了一晚上,但這是我在 以色列 最喜歡的民宿,因為的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客廳方 方正 正,十分敞亮,陳設很簡單,有套著鄉村風印花墊子的沙發和一臺大電視,牆上掛滿三代人的老照片,好像回到了小鎮上的外公外婆家。陽臺上可以喝咖啡,可以望見湖邊山坡上的房子,到了晚上就是星星點點的萬家燈火,是相機拍不出的美。這時候你會明白為什麼耶穌說“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客房比較小,但必要設施一應俱全,有茶几,有夜燈,浴室龍頭一開,熱水嘩嘩的——在惜電如金、家家都靠太陽能燒洗澡水的 以色列 ,這是很不容易的!
民宿主人David是個看似精明的猶太人——很符合我們對 威尼斯 商人老姦巨猾的刻板印象——但其實為人很誠信。我們本來預定了三人間,實際只去了兩個人,雖然已經過了Booking上換房的期限,他還是主動幫我們取消訂單,不肯多收一分錢。同住這裡的另一對夫婦本來訂了兩個晚上,後來經他提醒才發現後天是安息日,所以必須提前一天走。他也主動幫他們修改了訂單,退掉了一晚的房錢。
此外,他也是一個很好的談天對象,不厭其煩地回答了我們很多關於猶太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問題。要來 以色列 旅游,提比利亞是不能不去的,而David Hostel是你必須要住的! 第四個猶太人:我們在 特拉維夫 的導游。 大學畢業後在 中國 學過兩年中文,能比較流利地介紹景點歷史和風土人情。我們的一日游早上七點出發,晚上七點才回到酒店。她帶我們扎扎實實走了十二個小時,車下帶隊導覽,車上就見縫插針拿出各種圖片詞卡小道具,給我們講解猶太民族的歷史、 以色列 人的日常生活等等,游客感興趣的話題她都很樂意告訴你,真的是非常敬業了。
雖然也是本地出生的猶太人,但她和 特拉維夫 的許多年輕人一樣,不信猶太教。所以她一直自嘲是“壞猶太人”。她說小時候她也隨父母嚴格遵守猶太教的六百十三條規矩,甚至不敢打開基督徒的新約聖經看。但自從去了 中國 ,她發現這裡的人什麼都吃、什麼都看,不也都過得好好的?於是她也決定嘗試一下所有的新鮮事物了……
第五種猶太人,我沒有密切接觸過,但卻是每個來 以色列 的人都無法繞開的話題:哈西德。
他們的裝束實在太引人註目了:男人無論老少,都是清一色的黑大衣、黑褲子、高高的黑色圓禮帽,帽檐兩側垂著長長的髮髻辮,因為哈西德人是不剪鬢角的。他們從小到大,到老,到死,都穿這樣的衣服,每個男人都穿相同的式樣。至於女人,據說都在家裡拼命生娃,我是沒怎麼瞧見。就算瞧見了,也不可能跟任何一個搭上腔,因為哈西德的女人只跟自家人說話,男人也只跟男人說話。他們並沒有跟游客攀談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