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暹粒:吳哥窟 | 吳哥全景圖. 快被熱死的胖偽文青[著]

暹粒:吳哥窟 | 吳哥全景圖. 快被熱死的胖偽文青[著]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羅洛寺群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羅洛寺群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羅洛寺群 我放棄了參觀 洞里薩湖 的參觀,來到了 暹粒 機場。原來以為 暹粒 機場應該有吃的……結果就只有星巴克和一家吃飯的地方。
正好這一天是ET302墜機的一天。為他們默哀。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暹粒-吳哥國際機場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暹粒-吳哥國際機場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暹粒-吳哥國際機場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暹粒-吳哥國際機場 暹粒 機場的休息室還是很漂亮的……
免稅店好貴……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暹粒-吳哥國際機場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暹粒-吳哥國際機場 又是一路小跑過去上了飛機……真是刺激……
吳哥窟自助遊攻略
↑暹粒-吳哥國際機場 這次來吳哥,雖然熱到完全不想仔細去看一些內容,但收穫還是很多。
總是有一剎那,讓我感覺我到了古代的吳哥。
我看到了那個最大的城市。
我看到了那些人的勝利,失敗,和虔誠的信仰。
Leahaey, Angkor. Reatrei​ suostei, Angkor. 背景補充1 印度教相關內容印度 教在公元前傳入高棉,直到12世紀末,都是高棉的主要的宗教[1]。

印度 教的三大主神:
1\. 創造神梵天(Brahma),他創造了世界萬物,梵天在 印度 和 柬埔寨 都不占主導地位。[2] 印度 神話中沒有提及梵天受到詛咒是因為無上法身被人濫用而在地球上引來災難。他的坐騎為孔雀(或天鵝),配偶為智慧女神辯才天女,故梵天也常被認為是智慧之神。全 印度 幾萬座 印度 教寺廟中供奉梵天的寺廟卻極為少見,現存最有名的專門供奉梵天的地方位在 拉賈斯坦邦 城鎮普斯赫卡爾,其他各地 印度 教徒大多供奉濕婆和毗濕奴。在南傳佛教的 東南亞 ,尤其 泰國 ,得到很大的發揮,華人稱之為四面佛/四面神,據說有保佑人間富貴吉祥的功能,在 東南亞 有非常多信眾。在《吠陀經》和《往世書》里,梵天並不常常介入三惡道,宣揚真理和祝福諸眾勝過一切法門。另外梵天又被視為法的創造者。古 印度 相信梵文字母是由梵天創造的。[3]
形象象徵:
(1)四隻手臂:象徵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象徵心靈(右後方手臂)、智慧(左後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2)吠陀經:語言的一切。
(3)黃金:象徵活躍在宇宙中,而金臉則代表梵天在創造宇宙時是處於活躍狀態的。
(4)孔雀(或天鵝):象徵辨別力,是梵天的座騎。
(5)王冠:象徵最高地位。
(6)蓮花:皇座。
(7)鬍鬚:長有黑色或白色的須象徵智慧的永恆成長。包括了鬢、髯、髭。 
(8)四張臉:四大皆空。
2\. 宇宙的保護神毗濕奴(Vishnu),有眾多化身,其中最著名的是黑天。他的坐騎為金翅鳥,直到11世紀末。毗濕奴的坐騎為迦樓羅,迦樓羅即大鵬金翅鳥或金翅鳥。
毗濕奴經常以象徵著無窮、無限的深藍色皮膚的相貌出現,擁有四隻手臂,並騎在神鳥迦樓羅或坐在蓮花上。四支手臂分別拿著不同的神器:善見神輪、法螺、蓮花,以及金剛杵。另一常見的形象,則是毗濕奴橫躺在千頭巨蛇“舍沙”(阿難陀龍王)身上,從肚臍中長出來的蓮花誕生出創造神梵天,而吉祥天女則隨侍在身邊。[4]
3\. 破壞、再生之神濕婆(Śiva),在 柬埔寨 的影響最大。濕婆的代表之一是林伽的圓形段;林伽分上中下三段,象徵三神,上段截面圓形,代表濕婆,中段八角形,代表毗濕奴,下段方形,代表梵天[5]。在 印度 教中,濕婆被視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創造者。濕婆是苦行之神,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的 卡拉薩 山修煉苦行,即是 西藏 普蘭 縣的 岡仁波齊 峰,通過最嚴格的苦行和最徹底的沉思獲得最深奧的知識和神奇力量。
他的形象被描繪成5頭3眼4手,手中分執三股叉(名為“阿賈伽瓦”,閃電的象徵)、水罐、神螺、鼓等;身著獸皮衣,渾身塗灰,頭上有一彎新月作為裝飾,頭髮盤成犄角形,上有 恆河 的象徵物。坐騎是一頭大白牛。
濕婆最強大的武器,就是在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這一隻眼睛能發出消滅宇宙間所有東西的神火。[6]

須彌山 :從地獄位置開始,往上一直到大梵天,在極下與極上的空間內,有著一個太陽(日)、一個月亮(月)、一座 須彌山 ,日與月都只在這座山的山腰位置繞行, 須彌山 自身有一半泡在水中,水下約80,000由旬深,露出水面的也有約80,000由旬高。《一切經音義》有雲:“蘇迷盧山,梵語 寶山 名。或雲 須彌山 或雲彌樓山皆是梵音,聲轉不正也。正梵音雲蘇迷嚧,嚧字轉舌。唐〔言〕妙高山。俱舍論雲四寶所成,東面 白銀 、北面黃金、西面頗梨、南面青琉璃。大論雲四寶所成曰妙,出過眾山曰高,或名妙光山。以四色寶光明各異照世,故名妙光也。”

參考文獻
[1] Freeman A Golden Souvenir of Angkor p11
[2] Maurice Glaize,Angkor Monuments p 14
[3] ****** %E6%A2%B5%E5%A4%A9
[4] ****** %E6%AF%97%E6%B9%BF%E5%A5%B4
[5] Freeman p25
[6] ****** %E6%B9%BF%E5%A9%86

背景補充2 吳哥窟的性質(摘錄自維基百科)有些書籍認為 吳哥窟 是吳哥王朝帝王的皇宮,但經過學者們多年的研究,得出結論: 吳哥窟 不是王宮,也不是皇親國戚的王府,整個 吳哥窟 內,不存在寬敞的房間,不可能是國王居住的皇宮;根據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的記載,國王和皇親國戚的居室有鉛瓦或土瓦遮頂,說明當時皇宮和王府不是石質的,石屋無需蓋瓦。[1]
吳哥窟 也不是是信徒大眾們朝拜的寺院。周達觀形容真臘的僧人和寺廟時寫道:“削髪穿黃,偏袒右肩,其下則系黃布裙,跣足。寺亦許用瓦蓋,中止一像,正如釋迦佛之狀,呼為孛賴,穿紅,塑以泥,飾以丹青,外此別無像也。塔中之佛,相貌又別,皆以銅鑄成……”
這說明在吳哥王朝, 吳哥窟 之外圍可能有些小的寺院,供僧侶進行宗教活動,而不在石建的廟內。[2]
考古學家們根據吳哥廟宇中發現的銘文、石棺和 吳哥窟 的坐向等方面,論證 吳哥窟 是國王的太廟和陵寢,是個人崇拜的場所:
1\. 絕大多數從吳哥古跡挖掘出來的濕婆、毗濕奴像,無非是帝王、太子和皇親國戚們死後化身為 印度 教或佛教之神的雕像,而並非單純的神像;國王們的謚號一半是他們在世的名號,後半是“濕婆(isvara)”或“神(devi)”,例如吳哥王朝第三代君主因陀羅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謚號Indresvara由Indra(varman) 和-isvara(濕婆)組成,有神王一體之意[3]。
2\. 與吳哥大多數其他寺剎朝東,面對 朝陽 不同, 吳哥窟 正門朝西,面嚮日暮;根據 荷蘭 考古學家博施(Bosch)的研究, 印度 和爪哇的殯葬風俗,祭祀神靈的寺廟朝東,而墓地則一律朝西[4 - 5]。
3\. 畫廊浮雕的次序是按逆時針方向排列的,正符合婆羅門教葬禮時的墓地巡行方向[6];
4\. 十三世紀末葉,出使真臘的宋朝外交官在《真臘風土記中》記做“魯班墓”,這表明 吳哥窟 的墓葬性質[7];
5\. 吳哥窟 畫廊中蘇利耶跋摩二世與毗濕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後升天成毗濕奴長駐毗濕奴神殿之意。


參考文獻
[1] George Coedes, ANGKOR AN INTRODUCTION p20
[2] Maurice Glaize, Angkor Monuments p23
[3] George Coedes ANGKOR AN INTRODUCTION p22-23
[4] Freeman, Michael and Jacques, Claude (1999). Ancient Angkor. River Books. ISBN 978-0-8348-0426-5. p48
[5] Maurice Glaize, The Monument of Angkor p23
[6] Maurice Glazier A Guide to the Angkor Monuments p59
[7] Maurice Glazier A Guide to the Angkor Monuments p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