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我和波斯的故事——伊朗深旅(更新中——No.17從克爾曼出發尋找沙漠與城堡(待續))

我和波斯的故事——伊朗深旅(更新中——No.17從克爾曼出發尋找沙漠與城堡(待續))

伊朗自助遊攻略
(雖然不懂文字的內容是什麼,但這種鄭重而金貴的裝飾或許表明瞭對真主的一種崇敬的態度。。)
伊朗自助遊攻略
伊朗自助遊攻略
伊朗自助遊攻略
伊朗自助遊攻略
伊朗自助遊攻略
伊朗自助遊攻略
伊朗自助遊攻略

伊朗 國家珠寶博物館
鑲有寶石的地球儀(Globe of Jewels)是此館的一件格外奪目的寶物,其製作時使用黃金34公斤,鑲有51300多顆寶石,以及陸地、海洋和各區域採用不同顏色的寶石,堪稱此館的鎮館之寶。。
(不允許拍照,以下為網絡圖)
伊朗自助遊攻略
翌日中午,按照旅游書上的交通指南乘坐本地的快速公交到達 德黑蘭 火車站,一進門,一本巨大的古蘭經雕塑迎面映入眼帘。或許是因為在 伊朗 乘坐巴士很方便,所以相比 中國 的火車站候車室,這裡的候車室人並不是特別多,所以便不難想象我們的火車票買得很順利。

下午去 德黑蘭 的北郊參觀著名的巴列維皇宮博物館。在通往博物館的小路上,遠遠的又看到了一群年輕女孩的笑臉(當然又是開朗活潑的中學女生),起初這笑容的“花叢”中只是少數的“幾枝”在對我們搖手致意,也許是從微笑回應的老李的鏡片之下讀出了想要進一步交流的意思,不一會兒跑到近跟前的“花朵”的數量增多了,熱情開始四下蔓延,終於整個“花叢”都湊了過來。因為時間有限,在匆匆簡單的交流了幾句之後,拉著老李趕緊跑 開遠 離了她們。
外表低調的巴列維皇宮,作為 伊朗 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家墅室,它的內部卻絲毫不低調——相反,無論是室內堂皇的大廳屋頂,還是地上的陳設都與指南里的文字中所描述的華麗景緻完全一致。記憶中,在游覽的少數外國的皇室內室中,這是少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宮殿之一。
《孤獨星球》說 伊朗 是一個既不像東方也不像西方的地方,然而眼前的這座宮殿,其室內處處裝點著歐式風格的傢具,使整個室內風格透露著一股濃濃的西式氣息——如果還有一個地方能夠捕捉到典型的波斯風格,那恐怕就要數地面的地毯了,這塊占地面積巨大的地面陳設,再加上精心拼貼的表現國王生活的玻璃牆飾,總算令人能夠自信滿滿的相信斯國千真萬確曾有過一段所言不虛的末世輝煌。
只是,現如今,這一切的輝煌都盡付給了歷史的過去。
與 中國 皇帝的夏宮 承德 山莊類似,它在偏安一隅的 德黑蘭 北部的濃蔭遮蔽的山裡給自己選了一個位置,即便是僅僅走在這所清幽的森林公園修飭平整的小路上,都給人一種很享受的感覺——果然是一處尋古闢幽的皇家寶地。
憑吊和欣賞完了皇宮博物館,依原路漫步走下山,只見狹窄的單行路上車輛已排成了一條長龍,遠遠望過去很長的距離都看不見盡頭,此情此景馬上把人從歷史拉到了現實的 伊朗 世界。。

(富有特色的 德黑蘭 火車站)
伊朗自助遊攻略
伊朗自助遊攻略
伊朗自助遊攻略
返程時,順便“瞻仰”了一下 德黑蘭 的另一處“標誌性”建築——前 美國 駐 德黑蘭 大使館,這個曾經載入 伊朗 史冊的名字現在已經完全成為了歷史的記憶,它現在的名字已與“ 美國 大使館”完全不沾邊了(即US Den of Espionage翻譯過來就是“ 美國 間諜活動的窩點”),並由一個叫作Sepahn的民兵組織把持。基於這樣的特殊性,所以它一般不對公眾開放(指南說明中說它會在每年的民族解放日對外開放幾天,但是這次正值解放日期間,結果特地前往時,發現大門還是緊閉,沒有任何開放的跡象。)
站在飽蘸著革命激情的充滿想象力的骷髏自由女神像前,腦海中不由得想象起當時所發生的激烈畫面,雖然未有親眼目睹當時所發生的一切,但不知為什麼竟然心底裡亦會生髮出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對也曾飽受英美強國壓榨的同為發展 中國 家 伊朗 的一種同情心使然吧。。)
而極具對比意味的是,很快,我們便在距離骷髏女神像的不遠處的圍牆上看到了倍受 伊朗 人民愛戴的領袖霍梅尼的威武巨大的英雄畫像,歷史的善惡對比,在 伊朗 人民的心目中早已留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評判。——看到這堪稱突破自己視覺經驗,對 比如 此強烈的畫面,我不禁把目光轉向經過此地的人們,人們的臉上都寫滿平靜,看得出曾經的歷史在人民的心底刻下的舊傷痕已然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漸漸淡去,時間已漸漸抹去了人們的記憶,填平了曾經的傷口。。

這裡位處 德黑蘭 的北部,就像 中國 的 北京 南城與北城的差別,北部的 德黑蘭 一副整潔與現代的模樣,完全不同於南城的老城區。街道上的車輛川流而行,但卻聽不到什麼嘈雜熙攘的聲音,以至於我對 德黑蘭 的交通有了一種樂觀的錯覺。
結果,當我們進到地鐵的站臺上,突然被眼前看到的剛剛到站的擁擠的車廂嚇了一跳——幾乎再也塞不下一個多餘的肉身的景象與 中國 地鐵高峰時的情景真是一模一樣(此時此刻,終於印證了先前在 德黑蘭 幫助過我的那個年輕大學生的話)。幸虧,老李腦子靈活,調出了在 北京 高峰期乘坐地鐵的經驗,把乘車方向改為由南改向北,即換了一種換乘方案,終於在相對不那麼擁擠的車廂里有了容身之地。
還好,總算有驚無險,提前一個小時到達了火車站。
著急趕路還沒有吃午飯,本來打算到附近找個餐館墊吧一下,結果不知哪裡突然冒出來一個熱情的本地人,自稱大學老師並且還聲稱到過 中國 ,拉著老李就開始熱絡的聊起來,話題一經開始簡直就再也停不下來。眼見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最後在我的一再暗示下,老李終於趕緊收住了對方的話題閘門。

此時,出去找飯館已經來不及了,只好在車站二樓的餐廳就近了。萬幸的是,這個所謂的大學老師(事後,腦子並沒有被 伊朗 陌生人突如其來的熱情沖昏頭的我們都不約而同的對他的身份持保留態度)並沒有繼續表達出要跟我們“享用”同一個餐桌(好繼續他意猶未盡的話題)的意思——想著這下總算可以安靜的吃點飯了,可是突然不知從哪又蹦出來一個“熱心人”,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只見一瓶礦泉水就已被送到了我們的桌子上——這——第一反應是“ 伊朗 人民熱情得也太過度了吧”,“但好像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勁?”——也許正是這個熱心人的眼神出賣了他:很明顯,他有點不太正常。
很快,從旁賣飯的攤主亦提醒我們不要理他,這也馬上印證了我的猜測,隨即我們趕緊指了指自己身上帶的水,一邊趕緊把水退回給那個熱心人。
——除非你的長相天生具有“國際化”的傾向(有些人就天生帶有“國際化”的長相,屬於那種在哪裡看起來就會“不知不覺”融入那裡的人),否則 伊朗 真不是一個適合發獃的地方。一邊看著老李專心致志的吃著飯,一邊我在心裡默默的做如是想。

伊朗 火車二等車廂是一個四人的包廂,設施很整潔,並且配有豐盛的茶品和小點可供填補胃腹的小空虛,我們上來的時候,已經有兩個年輕人就座了。他們看到我們,很熱情的和我們打了招呼。只是雙方水平相當的英語,使我們彼此多數時候還是以笑容相回。
晚上躺下睡覺的時候,再一次的感受到了這個石油大國不計成本的車內高溫,因為至少有二十幾度的車內高溫,躺下半天才總算得以入睡,我們才在此地坐一晚火車,真不知道 伊朗 人民是如何忍受這樣與室內形成巨大反差的高溫的(同廂的兩個哥們比我們健壯得多,最後亦實在受不住,把窗戶開了點兒縫才感覺又能夠順暢的呼吸了)。
本想著或許在火車上能夠一見虔誠的禮拜者的身影(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了這樣的情景),結果第二天凌晨睜開眼,側耳傾聽了半天,卻一無所獲——或許時過境遷,事隔前人旅行者之後兩年,當地風尚亦已變,亦或者恰巧這輛車沒有這樣傳統的虔誠的信徒也說不定。。
(十三)內沙貝爾——不止是詩人我們這趟火車到達的目的地是一個叫作達內沙貝爾的小城。——為什麼來這裡?
來內沙貝爾或許只因為前人所說過的話“到 伊朗 沒有去過內沙貝爾就等於沒有到過 伊朗 ”。。相信很多感性的旅者們一定也像我一樣被這句感性色彩濃重的話語吸引而來。
內沙貝爾是一座可愛的小城,透露著一絲鄉土氣息的平易的街景,使人不知不覺便產生一種很輕鬆和親切的感覺。如果說還有什麼稍微不便的地方,那便是走了半天也沒有遇到一個門面能說得上是像樣一些的飯館,最後,終於在距離火車站差不多兩公里的地方看到了一個印有炒麵條招牌圖案的飯館,毫不猶豫的點了兩份炒麵,大塊朵頤了一番。

對了,我說過到內沙貝爾具體究竟是為誰而來了嗎?——對 伊朗 稍微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 伊朗 是一個愛詩的民族,此行,我們即為 伊朗 的一位著名的詩人(同時數學成就亦斐然於世)海 亞姆 而來。
“海 亞姆 的四行詩在19世紀中葉被譯成英文以後,他作為詩人的名聲傳遍了世界,至今他的《魯拜集》已有幾十個國家的一百多種版本問世。為了紀念海 亞姆 ,1934年,由多國集資,在他的故鄉修建了一座高大的陵墓,海 亞姆 紀念碑是一座結構複雜的幾何體建築,四周圍繞著八塊尖尖的棱形,棱形內部鑲嵌著伊斯蘭的美麗花紋。”
打車到海 亞姆 的墓園,在售票窗口準備買票的時候,結果因為借了今天是獨立運動紀念日的緣由,所以享受了免票參觀的待遇。
站在海 亞姆 的雕像面前,想象他的詩歌中的話語的同時,不由得感嘆於波斯大地上能滋養出如此動人的詩歌以及如此富有想象力與詩情的詩者,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如果不是親身蒞臨這片土地,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偉大詩人生動鮮活的形象,真的很難將一個歷史上曾以武力稱雄於亞歐大陸的帝國與柔情浪漫的詩句聯繫起來。。
海 亞姆 紀念碑建築的造型很有特點,錶面鑲嵌有精緻的花紋瓷磚,那通身清朗的藍色使目光一經它的熏染,內心即刻被一種寧靜的感覺包圍——也許使心神如此寧靜,這裡面不乏有詩歌與詩者的力量。。
”海 亞姆 ,命運會感到羞辱——
誰因歲月的波折憂傷滿腹。
只要酒盃未擊石而碎,
就請伴著琴聲痛飲甘露!“
——翻看詩人的纍纍詩篇,你會發現歷史上的波斯精神智者們有多麼愛酒,若是沒有酒,這詩意是否便會失卻了一片濃重而醇香的味道。。

花園般的墓園很快就轉完了,意猶未盡的我們看到其近旁有一座庭院,裡面亦有一座清真寺,同樣外牆裝飾華麗,廳堂高敞的樣子,令我抬頭仰望盯著它足足的看了幾分鐘,然後,出於好奇,我和老李分別從男女分開的兩個門揭開掛著的門帘走了進去。進去之後發現這裡是真正屬於伊斯蘭世界的神聖殿宇——一進門我就被要求從門口桌上放著的布籃里取出一件披在身上(後來證明或許這已然成為了本次聖裔之旅的一個開始)。
整個室內被分成了兩部分,剛進到門口的算是前廳部分,主廳也就是後廳被一個帘子與前廳隔開,好奇的我掀開帘子走了進去,結果看到裡面華麗的內室地上坐滿了身罩黑袍的女士,仿佛正在做集體禱告,我對她們抱以善意的微笑——也許是受到這個表情的鼓勵——一位年長的好似核心人物的婦女把我拉到前面與之合了影,受寵若驚的我也下意識的用自己的鏡頭“回饋”了她們的熱情和善意。

回程時,看到墓園門口停著兩輛巴士,得知車子是開往市區方向,我們便二話沒說上了車。車子駛入市區以後,司機示意我們下車,並很負責的給我們指了指火車站的方向——至於車票,司機從頭到尾根本就沒有提。。
在步行去往火車站的路上路過一家絲巾店,櫥窗里的一條極富裝飾美感的圍巾讓我的腳步再難繼續,走進店里想要仔細的看一下的時候才發現,店裡面有著各式各樣的圍巾,圖案還是配色都很漂亮和富有民族特色,直叫人贊嘆伊國的服飾設計師的眼光和水平(所以呢,不挑選兩條怎麼可以就這樣離開?),當我一面被店里花色眾多的圖案所傾倒,一面不解的詢問眉清目秀的女店主。"為什麼你要放著這麼多美麗的色彩於不顧而寧願選擇一襲沉悶的黑巾?”"傳統的觀念認為女性應該穿著保守和朴素。“哎!能使一個女性抵制住這般美麗的誘惑的原因終於還是強大的宗教力量,強大的宗教力量使凡人最終抵制住了世俗的誘惑。
果然,“ 伊朗 是時裝的噩夢”——想起有人曾形容 伊朗 時裝的話。同時亦慶幸自己沒有出生在這樣一個保守的國度,所以,為了不辜負自己的這一份美麗的選擇自由,我一口氣挑選了三條花色不同韻味各異的圍巾。。
(十四)沐浴神聖的光輝——聖地馬什哈德內沙貝爾到 馬什哈德 的汽車,一路無話。
到 馬什哈德 的時候,已是黃昏時分,為了節省時間,從汽車總站的服務台叫了一輛出租車。駛往旅店的一路,道路七拐八拐,走了不近的距離,結果結賬的時候才花了大約人民幣六塊的樣子(想起關於 伊朗 的物價,有人給出的評價,真的是你怎麼敞開花也多花不到哪裡去)。
從LP的推薦名單上選擇的這家旅店位於市中心的繁華位置,但由於門面開在主街側面的小路上,所以乍一看上去有點不太起眼。旅館的大廳關著燈,有一種沒有開業的錯覺——幸好我們沒有直接放棄,進去以後發現有老闆在坐鎮(意味著正常營業,老闆穩重而紳士的樣子也幾乎與書中的描述一模一樣)。
只是,不知是因為正值淡季還是緣於現在非朝聖期間,旅館的客人寥寥無幾,而百元左右的房價也大超人的預料(要知道,這可是 伊朗 的第二 大城 市,而且這家酒店的樣子也不是廉價的小旅館)。
辦理完住宿,趕緊去附近的機票代售點預定下一程的機票:原計劃要去阿 巴斯 ,結果發現去往阿 巴斯 的機票班次較少而且時間點兒也不太好。十分鐘後,在英語十分流利又頗為熱心的機票代理員的推薦下,我們下一站的目的地變成了 設拉子 ——好在,這一更改只是更改了後面幾處地方的游覽順序,對要去的地方倒沒有大的影響。

機票事宜搞定之後,肚子也有點餓了,結果,在找飯館的時候,不知是因為沒有找對對方,還是神聖的 馬什哈德 忽略了來此”朝聖“的游客的俗世胃腹需求,連續“刷”了幾條街,都未見任何飯館的影子,最後,在回到旅館的路上終於看到了一家飯館,進去後發現雖然正值飯點兒,但裡面也幾乎看不到什麼食客的影子(這個城市的人們都愛好自立更生,多數都在自家解決了?),不想那麼多了,趕緊要了兩份雞肉米飯套餐,外加一碗湯。狼吞虎咽了一番,隨著最後一口飯的下肚,店家起身收拾桌子並直接宣佈打烊——其時也就七點多一點兒。想到今天有可能正趕上齋戒或是什麼節日,老闆能善良的把飯館開到晚上七點已經是相當讓人感激了。
旅館的附近離一條商業街不遠,路過一個商店,櫥窗里陳列著美麗的服飾(漂亮亮眼的服裝與圍巾),其實很想到裡面近距離的看看(要是價錢與樣式均稱意順便就捎上兩件),可是為了照顧作為男士的老李的耐心和體力,只好忍痛放棄自己心靈深處的念想了——不過,這裡除了與世聞名的歷史悠久的聖陵古跡,亦不乏一份現代時尚的美麗,一改我心中對聖城的保守印象。
對了,還有一份或許對遠道而來的游客們來說或許更實用一點兒的信息:據說 馬什哈德 的藏紅花在全國之中價格最美麗,走過,路過,如果對此有意,不要錯過才好(可惜,這個內容是我們離開這裡之後才在路上聽說的,後來藏紅花購買的願望最終完成於下一站的 設拉子 ,不知價格相比來說到底如何)。

翌日,出發前往這座城市的重要的一處景點——伊瑪目聖陵。參觀聖陵的前期準備果然和指南中所說的一模一樣,經歷了嚴格的存包(隨身的小包裡面也會翻查一番,卡片相機、打火機之類的一律不允許帶入)之後,作為女性的我被要求到窗口領取一件夾布(可能為照顧外國游客的世俗審美感受,夾布是淺底碎花圖案的,穿戴起來心情會感到輕鬆得多)。然而,這些步驟都完成以後(此時老李那邊已經輕輕鬆鬆通過了安檢大門進到聖陵裡面了),我仍然不被允許就此往前進入,而是被安檢門跟前的一位身著“黑夾布”的婦女緊接著叫到一旁繼續等待,稍許,只見她把手中的電話遞給我讓我接聽,外面有些嘈雜的噪音,本身聲音不大的電話,加上自己不爭氣且聽力有限的英語,尤其當我聽到電話里“導游”這個英語單詞,心底裡的本能讓我開始抗拒起來——但隨後我又聽到了”free“這個詞,但我仍然不太相信,便還是一口氣以示回絕。
就在我收拾東西,和老李匯合完準備摘下夾布歸還窗口打算就此放棄聖陵參觀的時候,突然,一位身著黑夾布的女士突然不知從哪裡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她一面對讓我久等表示道歉,一面表現出希望能陪同我們一起參觀的願望。
也許是感受到了伊瑪目的冥冥召喚,也許是再次確認導游免費的情況,我最終改變了主意,收回腳步,選擇跟她一同進去開始參觀——如果她當時真的來晚一步,如果我的疲累感再甚一些,就會就此錯過這個伊斯蘭世界中最神聖的一座殿堂。。

在嚮導的帶領下,我終於得以進入大門,在門口她又遞給了我一件花夾布(一看就是專為不擅長駕馭本土裝扮的女游客設計的——其設計更具人性化、頭部與身體分開,且有鬆緊,穿戴起來也更方便),她貼心的幫我穿好之後,還不忘對我附上一句贊美之辭”very beautiful! ",解決了服裝的問題(這下再也不用擔心頭上會不時冒出“三千煩惱絲”的問題了),便可以再無後顧之憂的專心拜會聖靈和傾聽導游的介紹了。
庭院很大,四周矗立著精緻而華麗的建築,使站在庭院中的我頃刻間便有一種如臨聖境的感覺。此情此景,放慢腳步,用心靜靜的去欣賞與感受這裡的一切似乎更適合我此刻的心境——可惜,不但作為教徒朝聖之地、同時亦擔負著伊斯蘭教光榮的傳播使命的這座聖殿對外國游客必須要擔當起導游兼傳教的職責,所以,在這裡自由自在的游逛這種事就不要想了,我們別無選擇,在導游的引領下(按照既定的路線與空間來參觀)參觀了這裡的幾處主要的殿堂。
參觀的最後一處給人的印象很深——在這個名為“外國人接待辦公室”的地方,我們第一次近距離的領略了伊斯蘭學識資深的毛拉的風采,這位毛拉很有教養(或者也可以說是很有方法),其對於本民族教義的宣講並沒有採用較為直接或是較為生硬的方式,記得當時他對我們開啟談話的方式是以提問的方式委婉宣道——“你對聖人有什麼樣的感受?”從這個問題開始,主題漸入伊斯蘭教的核心(或許是自己的修為尚淺,或許是時光久遠,對於當時的所習已經有些淡忘)。
而關於這位年輕的毛拉先生,關於他的一些“俗世”狀況倒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記憶,記得當我問及他的個人情況,他告訴我自己已有家庭,專事傳教工作,而深厚的宗教所學讓他僅憑講課和傳教就可以承擔一個家庭的經濟開支了。由於自己的英語水平的有限,還有一些其它問題已經有些模糊,但有一個問題當我向他提出的時候,他給我的回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當我提到 伊朗 人民為什麼這麼好客的時候,他從熟諳的宗教教義的角度給我提供了一種答案:在伊斯蘭教的教旨中,所有的人民,不分種族,皆為兄弟姐妹,以禮相待、互相幫助乃是兄弟姐妹四個字的最好證明——但我相信真正的原因肯定不止於此,因為後面的經歷中有人又給了我不同的答案——然而無論什麼樣的答案,或許都有其共同點,只因各自角度不同,所以歸因才各自有別。。
最後,與學識精深的毛拉交流完以後,接過工作人員送給我們的一份印刷精美的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介紹手冊之後,我們離開了這個屋子,也宣告了本次拜謁活動的結束。
最後,再補充一點兒關於我們的導游的一些情況(對從來沒有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享受過單獨導游服務的我來說,我覺得有必要對此寫上一筆):為我們提供參觀服務的導游是一位看上去既端莊又很有素質的女士,她看上去有三十多歲的樣子,通過簡單的交流之後得知她原來是一個政府部門的職員(難怪英語這麼溜),只是利用業餘時間(每周抽出半天時間)來到這裡為外國人作導游服務(實旨就是傳播伊斯蘭教)。女士有30多歲的樣子(不管是否禮貌我都問了),還沒有結婚(讓我有點驚訝)——不知道是不是高素質桎梏了她的選擇,不過,仰賴真主的精神臨罩,也許人生的這種空虛或可於心靈深處的一份崇高信仰予以填補。。
(十五)昔日王者氣度——波斯波利斯巡禮翌日,前往最令人期待的下一站—— 伊朗 歷史里最讓人嚮往的一個地方,多少人(也包括我)正是為了波斯 波利斯 的 大名 慕名而來。
一個多小時以後,飛機降落在 設拉子 機場(再次感謝真主的保佑!)。
此時,暮色已籠罩大地,時間已不早,從機場打車到“vila”旅館(在飛機上提前選好的一家帶爐竈和簡單炊具的旅館——酒店的原文介紹是“每個屋子都有可以做飯的廚房,店主友好”,一看到“廚房”兩個字,我和老李的心不約而同就像過了電一樣)。
旅館在二樓,接待我們的是一個老者,態度較為友善,只是不怎麼會說英語,很快,自知交流有礙的他打開了自己的對講機,通過話筒臨時“調”了一個“翻譯”來和我們對話,通過這個翻譯的介紹,我們終於清楚了現在的情況——原來是雙人間沒有了,現在只有一個四人間的大房,他表示可以讓我們先看一下,明天再住的話可以給我們調換成雙人間。
結果,在打開門看到房間的那一刻,我們便喜歡上了這裡:一進門,就看到客廳中擺著茶几和沙發,緊挨著客廳的裡間是四張床併列放置的卧室,乾凈而整潔( 中國 有個著名的連鎖酒店叫如家——但眼前的這裡才堪稱得上家的感覺)——至於日思夜想的廚房,就在大門的旁邊。所以,非常肯定的是,90000里亞爾的一口價,完全可說是創造了我們這一路旅店性價比的新高。
當晚,用從附近市場買來的土豆,就著 中國 的榨菜,外加美味的紫菜蔬菜湯美美的大塊朵頣了一頓,好好犒賞了一下自己業已“饑渴”多日的 中國 胃。。

設拉子 於我或許是 伊朗 之行最令人期待和嚮往的一個地方——因為這裡毗鄰著古阿契美尼德王朝最令人震撼的古跡,即波斯 波利斯 ,以及偉大的波斯帝國的奠基者居魯士大帝長眠的地方。
在即將開始這兩個偉大的古跡膜拜之前,我們決定先以 設拉子 市內游作為翌日重要的尋古游的鋪墊。
旅館的位置位於市中心,步行就可以到達這座城市主要的景點。步行了大約十分鐘,我們先來到了離住處最近的卡裡姆汗城堡——進去以後才發現,其實參觀這個城堡相較朴素的內里的感覺似乎不及城堡的外表看起來更有氣勢和更有味道:相比 伊朗 太多鑲嵌著精緻瓷磚和有著精美內飾的牆壁的建築,卡裡姆汗城堡,無論從規模還是建築的華麗感都遠不能和 德黑蘭 的瓦宮相媲美。

走進其中的一處宮殿內部,目光觸及處只見一些繪有色彩鮮麗的具有典型的伊斯蘭特色圖案的繪畫赫然出現在眼前,圖案精細的程度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使人嘆為觀止,並且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圖案一看上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帶有明顯的原創設計元素,我好奇的看了下價格,少則數千多則上萬——不知實際的銷路如何,但這種方式卻在客觀上可以起到傳承祖國文化和藝術的作用,亦為單調劃一的宮殿增加了一道富有現代氣息的絢麗的色彩。
參觀罷了這座幾乎空洞無一物的城堡,我們打算下一步去附近的一個特色博物館看一下。
正當我們尋思著自己的方位(以此作為博物館位置的參照)之際,一個看上去很友好的大叔走過來問我們在找什麼地方,抬手為我們示意以後,他仍然沒有離開的意思,而是意猶未盡的跟著我們走了幾步,並且不管我們是否需要,主動熱心的又為我們介紹起附近的著名景點,就這樣,不知不覺走出了兩條街,正當我們被他的好心而受到小小的感動的時候,他突然問我們說:“明天你們要去波斯 波利斯 嗎?”——哦?原來這才是他這般所為的真正目的——要知道在 設拉子 這樣的聞名的旅游城市,遇到能好心跟出兩條街,操一口流利的英語熱心助人的好心人可絕對不是簡單的能用一句人品問題來解釋的。大叔為我們報出具體的包車價格之後,隨手從手上掏出了一個本子給我們看,上面寫有文字,內容是他以往帶過的各國游客所提的留言(加瓦大叔尤其給我們看了其中幾頁內容:原來上面是 中國 游客書寫的熟悉的 中國 漢字),然後,他又不忘給我們展示了自己隨身所帶的相機里與 中國 同胞親切祥和的合影,瞬間便拉近了我們與他的距離,所以,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大叔用他的聰明智慧最終拿下了我們的這一單——翌日八點,加瓦大叔到我們的旅館來接我們進行波斯最令人嚮往的一日游。。

翌日早上,加瓦準時來到了旅館樓下,而由於起床已不早,我們仍然在匆忙的準備早餐——讓人等待是不禮貌的,但一頓飽腹的早餐也非常重要,還好我們是私人定製游,不會涉及到剝奪別人的時間。
加瓦精神不錯,一如昨天一樣熱情和友好,當禮貌而微笑著確定我們已用畢早餐,我們上了他的越野車,開始了令人期待的 伊朗 最精華部分的旅程。
關於這一條經典的三跡一日游程,經典的參觀線路是把波斯 波利斯 安排到最後一站,有利於在夕 陽西 照的時候品味到波斯 波利斯 至臻的味道——想想在黃昏半明半寐的光影映照下,穿越時光厚厚的壁壘,靜默在兩千年前的輝煌殘跡之前靜品時光的滄桑味道的那一種獨特的感受。可惜,當時不諳攝影與參觀門道的我也是在後來才得知波斯 波利斯 在參觀順序上的學問和講究。

按著加瓦安排的順序,我們先去波斯 波利斯 參觀,在到達目的地之前的一個多小時里,我們和加瓦大叔輕鬆的聊著天,話題從前日未盡的問題( 比如 他這輛“低調奢華上檔次”的私家車)向更廣的範圍展開,原來加瓦並非普通平民出身的迫於生計出來拉客的職業導游,而是以一屆退休之身,繼續發揮餘光餘熱用帶領游客參觀故鄉古跡的方式充實自己的夕陽時光,怪不得他的英語說得這麼流利,原來他是從政府部門的工作崗位上退休。——瞭解了他的身份,頓時感到我們真是很幸運,遇到這樣一個有層次有文化的交流對象。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一個多小時,當一片開闊的天地出現在眼前,當一座想象中的山梁的身影赫然出現在眼前,終於,波斯 波利斯 到了。他看了下手錶上指向十點的指針,然後向我們報出了一個預估的結束時間:十一點半可以嗎?如果可以我們就在這個停車場見。
正如聖城 瓦拉納西 對於到訪 印度 的旅行者,往往被當作最精彩的一站排到 印度 之旅的最後一站一樣,波斯 波利斯 在旅行南書的先後順序的推薦安排上也往往被放在 伊朗 之行的末段(至少是後半段)——這麼安排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瞭解這個王國曾經光輝燦爛的歷史,如果你知道這些個矗立在你面前的時間遺跡原是穿越了時間的長河,從兩千年前的歲月中走來,即使參觀者並沒有在最美麗的黃昏來憑吊這裡的壯景,你都會生出一種眼見為實的驚嘆之情。當你更進一步的走到近前,伴隨著你的驚嘆而來的是難掩的一片唏噓聲——殘存之景都這樣壯美,曾經建築的原貌該是怎樣一番景象?
面對嚮往以久而又如此真切的矗立在面前的景物,直至最後參觀結束之時,我都籠罩在一種虛幻而不真實的感覺之中——究其原因,也許其中有空間轉換的原因,在現實與歷史之間切換,時空轉換的速度實在是過於迅捷,鏡頭的切換是這般的猝不及防,以至於令我懷疑眼前的這一切是否是一種真實而又確切的存在——也或者古跡本是真實的,虛幻的那一部分其實是我這個觀眾。。
——此情此景,真叫我不由得心生慨嘆:相比這些已挺過兩千年歲月的遺柱,究竟誰才是與時間擦肩而過的白駒過客?什麼才堪稱為流芳千古的遺世存在?是建築這個龐然巨制的始鑄者(波斯偉大的君主大流士)?,還是毀滅斯於頃刻之間的後來王者( 亞歷山大 大帝)?。
慨嘆過後,一種小小的欣幸之情涌上心間,這兩位成就了古代一代宏圖偉業的大帝,縱使當時寫下了多麼大的輝煌痕跡,終究敵不過時間烈焰的炙烤,再牢固的存在都已化作一片塵埃,所剩的也只是一種被稱為是廢墟的東西,平庸後世如我不但有幸瞭解了這段不平凡的歷史並且有幸於某一天親見這當初的偉大,從此記憶里又多了一份不平庸的記憶。
我想這種巨大的收穫與精神滿足感要歸功於一種距離之美吧:離心心念的景物距離越遠,當你看到它的時候心跳得就越厲害。
雖然,所有的彼世過往之功業與輝煌盛名已不復存在,但是,當初的建造者如若看到後世之人懷著一顆崇敬之心仍接踵而來(其中定不乏如我這般面對這偉大的建築藝術而禁不住的脈搏賁張之人),即便如今只是空餘夕陽沐浴下的殘痕,他們已然也可以頷首微笑了。。

從波斯 波利斯 出來的時候,走了幾步便看到了加瓦大叔熟悉的車子以及他的本人,現在已是正午,加瓦提議在前往下一下地方之前先短暫的休息一下,逛了半天感覺又累又有點餓的我們正求知不得,便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議。對此處早已十分熟悉的加瓦把我們領到附近的一個涼亭,我們一起在亭子里坐了下來,還沒等我們掏出包里的乾糧,只見加瓦大叔從隨身的包里取出了三個茶杯放在亭子的木座上,然後用自帶的熱水瓶為我們滿上兩杯茶水,然後又隨手撕開了一盒餅干的袋口——“加瓦大叔不但給我們熱情的推薦了 設拉子 市區的最佳參觀景點路線,還請我們喝茶吃餅干。。。”,我突然想起了昨天在加瓦給我們出示的自己的游客留言箋上看到的其中一頁內容(是一位 中國 游客的上述留言)——果然情況“屬實”,加瓦大叔人真的很nice。雖然小小的零食花費不多,但卻顯示出了足夠的用心,使人領略到波斯人智慧的頭腦和暖心的人情(除此以外,加瓦甚至還拿出了一枚嶄新的 伊朗 硬幣送給我們作為異域的旅游紀念,幸好我們亦隨身事先準備了一些 中國 硬幣以備不時之需)

吃完午飯,回到停車場,遠遠望到附近有似一些帳篷的架子,跟加瓦問起,結果經過他的簡單介紹,我才想起指南中提到了關於這個與古波斯無關而由現代的沙阿所留下的一段歷史蹤跡(其大肆的排場與鋪張堪稱創造了近代 伊朗 的一次史無前例的奢華記錄)。
相似的情景讓我很自然的聯想起 中國 的一位有名的皇帝,即隋朝第二代皇帝楊廣,不也是為了炫耀國力而在當時的東宮 洛陽 大肆鋪張擺闊,最終使百姓的生活陷於水火,繼而落得身死名裂的下場。
帶著一分對過往的唏噓與惋惜之情,我們前往前往下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因其波斯帝國締造者長眠之處而同樣享譽後世——這便是居魯士大帝之墓。
這個地方雖然規模遠遜於波斯 波利斯 ,但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卻絲毫不輸於波斯 波利斯 的建造者的陵墓,原因很簡單,若沒有居魯士開疆拓土的前期奠基,後來的一切輝煌業績便無從談起。
與 中國 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不同(與波斯 波利斯 的王者宮殿的氣派亦形成鮮明對比)——居魯士的墓地朴素而簡單,並且赫然矗立在地面觸目可及之處——如此的坦蕩而毫無遮蔽,恰如居魯士大帝本人的性格與胸襟,然而卻為後來大帝生前所未曾料到的仇敵對其不遺餘力的報複留下了隱患(這就是今天其屍首已不知所蹤的原因所在)。
或許,居魯士作為廣大地域的開國之君,他將精力皆投入於開疆拓土的征戰而無暇顧及身後之事,或者本想待到霸業乃成之時再好好考慮一下身後之事,不意,結局來得太突然,所以只匆匆的留下了這樣一個草率的結局,或者一切原本就很簡單,這位大帝比一般人更懂得不朽的真正含義,即生的意義高於一切虛無的世界。

附近不遠處還有一組相關建築——作為居魯士的宮邸,現在遺留下來的殘壁斷柱目染罷只讓人感覺一派凋敝的蒼涼氣息,那樣一片殘斷的樣貌令你不禁懷疑起彼時曾經有過的存在——當你終於走到仍然高高矗立在這裡的歌頌偉大君王之豐功的楔形文字(曾於紙頁間領略過它的外觀),才終於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為著胸中升起的一種不再虛幻的真實的感覺而長舒一口氣——一切都原是那麼真切的發生過,所有的一切並非我這個跨越兩千多年的時空而來的後來者的幻覺。。

不知是否因為淡季的緣故,還是時間的原因,這周遭的一切放眼望去,極目所至,使人只覺得荒涼至極,或許是怕憑吊之人過於感傷,此時冬日里的陽光亦開始以它那炙烈的溫度驅趕你離開這個遙遠世界里的一切,又累又熱的我們匆匆回到守候在路邊的車裡。
按常規今天線路的最後一站本應是帝王谷——很多人來此或許是為其充滿神秘色彩的名字所吸引,即便它原本並不是國王的陵墓,但單是衝著三個波斯帝國赫赫有名的偉 大名 字,也足以成為前往一探究竟的理由了——但是天氣為什麼這麼熱呢?三十多度的高溫,抬頭遠遠的看到暴露在陽光下的那些個牆壁岩石,開始在心裡盤算其與波斯 波利斯 規模完全不能相比然而卻完全相同的票價,是否值得我在烈日下去耗力到近跟欣賞(要知道它們的風格和已經讓我有些審美疲勞的波斯 波利斯 的浮雕風格可是如出一轍)。經過短暫的思想鬥爭,我決定放棄前往(立省八十大洋),最後“聊以慰籍”的用加瓦和自己隨身帶著的望遠鏡的鏡頭遙望了一下三位帝王的陵墓雕像以示來過。。

回程進城的時候,路過一扇門,加瓦特意指了指這扇門,並表示想要靠邊停駐一下,因為天氣的炎熱加上一天下來的疲憊感,令我們在尚未聽明白加瓦的介紹的話語的情況下,就在車裡透過玻璃窗看了一下,然後就讓他繼續向前了——後來,回去以後再次翻看旅行指南中的有關文字介紹,才幡然醒悟原來加瓦最後給我們示意的地方乃是 設拉子 的一處著名的建築物——即寫有古蘭經的大門。看來事前的攻略被證明真的很有必要,當然,如果攻略不過關,過硬的英語水平也可能會把遺憾減小到最小程度。
下車的時候,加瓦亦貼心的示意我們查看一下車上是否有東西遺落,在最後砍去8元零頭的情況下,加瓦用依然帶著笑意的表情與我們親切告別。

表針剛過五點,回旅館時間尚早,老李提議不如找家本地電影院去感受一下影視中的 伊朗 風情。結果正好下車的地方附近就有一家電影院,進去之後,我們選了一場時間最近的電影,結果價格驚人的便宜——一張票總共才合人民幣不到十塊。

現在正是工作日的下班時間,最近又沒有什麼熱點的 好萊塢 大片,所以影院裡人影寥寥。我們選的這個電影是 伊朗 本國的電影,語言也是用的波斯語,所以對於劇情的理解只能一半靠“看圖說話”、一半靠自己的想象力了。雖然不能完全明白劇情的細節內容,但整個電影的主題並不難懂,影片圍繞著一個清秀的年輕女子的生活遭遇和愛情展開,雖然人物的語言並不清楚,但看得出從始至終女主都被一種濃濃的憂郁的氣氛所包圍著,而結局果然不出所料,影片的最後以女孩無奈而悲傷的背影悲劇收場,讓人又一次充分的領略到了典型的 伊朗 式結局(之前通過 伊朗 經典的《小鞋子》、《我在 伊朗 長大》已對其電影的基調有了初步的瞭解)。作為一國文化和思想的縮影的電影,讓同樣身為女性的我深深感覺到時隔這麼久,世風似乎仍然對女性沒有表現出足夠的寬容與善意,宗教與禮俗的力量真非短時可以改變的。身為女子在這個國度的不易,讓同為女子的我突然瞬間就找到了被我漠視已久的幸福感(所以,這十塊錢花得還真值得。。)。

看完電影,回旅館取行李,打車去汽車站,前往下一個地方——位於波斯灣的阿 巴斯 市。一宿的汽車,早上六點多,天剛剛亮,正睡意朦朧間,突然聽到售票員的喊聲,原來阿 巴斯 到了。還好時間不算太早,在車站外稍微休息了一下,天就徹底亮了。

(十六)霍爾木茲,踩一踩鄭和的足履來阿 巴斯 只為近距離的看一眼著名的波斯灣,除此之外這裡亦無太多可看之處,所以我們打算只做短暫的大半日游,然後就離開去往下一個地方( 克爾曼 )。為了免去後顧之憂,還是在開始今天的瀏覽之前先把去 克爾曼 的車票買好了,並且還在買票的時候一併解決了行李存放的問題(跟售票處打聽車站有無存包處,結果他直接讓我們把包放在櫃臺後面免費幫我們保管)。這一切都預示著這將是美好的一天。
大概是因為坐擁波斯灣醉人的海風和無敵的海岸美景,阿 巴斯 的消費水平似乎明顯要高於 伊朗 內地,這一點從打車上就顯露了倪端——準備打車到霍爾木茲港口,結果司機像商量好了似的一開口都是統一的二十元人民幣,好不容易有輛車價格稍微讓了一點點,結果司機直等到坐滿四人才終於開車,另外兩個人在我們前面下車,只見他們遞到司機手裡的亦是明晃晃的二十元——那麼總共下來,這一趟不到十公里的距離司機凈賺四十塊大洋(快要媲美 中國 大城 市的出租車費用了),而且讓人感到既意外又可氣的是最後在我們下車的時候,司機一張口,又把車費恢復到了他最開始的要價,並且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其意就是“呶,你們也看到了,他們所付的價格可是一點也沒少,所以你們也應等同對待,不偏不倚就對了”——心中不由暗暗思忖幸虧準備 在這裡就獃一天,否則就沖這明顯要高於它處的的士費用,這食宿等的費用不定要有多高呢!

到了碼頭,只見岸邊已匯聚了數量不少的游船和游人,我的腦中不由的又浮現孤獨星球上的關於到 霍爾木茲島 有關的交通工具的文字介紹,事已至此,我已經豁出去了。
使我寧可冒著“掉進 水裡 的危險”也要把並不屬於 伊朗 常規旅游城市的這裡囊括進 伊朗 之旅之中的原因,或許還要從一個了不起的名字說起——這個名字,今天的國人一經談起便會不由自主的於胸中涌現出一股濃濃的自豪之情,正是其在久遠的 中國 歷史乃至世界歷史曾經乘風破浪走過的一條海洋之路激發起了我對他曾經萬里迢迢抵達的遙遠的那一個彼岸充滿了無盡的好奇與嚮往之情——這個令無數我輩 中國 人感到驕傲的人就是鄭和。
正是懷著這樣一份濃烈的民族自豪感,令不遠千里的我來到了這裡。站在岸邊,眺望位於大海彼岸的 霍爾木茲島 ,想到,踏上當年鄭和和他的船隊曾經登陸的地方,想到馬上就要親涉其土,心中便覺激動不已。
船票並不貴(12000里亞爾一張),碼頭有通往不同方向的船隻,右側方向的道路是通向 霍爾木茲島 方向。走到上船的地方,已經有一些乘客在排隊了,看樣子,去往 霍爾木茲島 的游人數量應是較之以往明顯增多了,所以很明顯交通工具已經不可能由小艇來承載了(LP上的信息看來已經有所滯後了)。

果然,等了差不多十幾分鐘,一艘大游船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之中——看來,要再一次感謝真主,或許正是全能的真主安排了這看上去安全繫數相當高的交通工具(阿彌陀佛,指南書中所雲“搞不好可能就會讓人閃個空”的敞篷快艇已成為歷史),使我們平安往返成為了一件幾乎毫無懸念的事。。

船開行將近一小時 霍爾木茲島 到了。走下碼頭,路邊匯聚了一些拉客的三輪車(包括拉到附近的 葡萄牙 老城堡以及環 霍爾木茲島 一周游),因為還是想享受悠閑的步行感覺,所以我們直接掠過了這些三輪車的招攬徑直向前走去。老實說,波斯灣所屬的眼前的這片海,客觀來說給人的感覺並沒有特別驚艷,但是海邊飛翔在空中的海鳥卻給人帶來很新奇的感覺——看上去成份並沒有什麼不同的大海,因為周遭環境與氣候的不同竟會衍生出各乍不同的氣質與面貌來。這裡的海鷗似乎並不是特別怕人,在海岸邊停駐休息的樣子很是從容,如果沒記錯的話,記憶中這似乎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看到海鷗這種夢幻一樣的水鳥,看到它們收起翅膀的樣子,真是令人感到既神奇又驚訝(一直以為這些海鳥的棲息之所是在天之涯盡頭的彼岸)。
就這樣邊走邊欣賞大約走了半個多小時, 伊朗 南國的陽光真是灼熱炙人難耐,全然使人忘記了現在正值 伊朗 的冬季,幸而有沿途風光相陪,才不會單調得只感覺到熱,終於,一面浸透著歲月痕跡的紅色城牆出現在眼前,隨著這個歷史遺物鋪面而來的是一股濃濃的舊日氣息——這就是 霍爾木茲島 現存唯一一個歷史建築遺跡,即於十六世紀建成的 葡萄牙 城堡。這是我第二次接近 葡萄牙 這個名字——上一次的接觸是在一年前的 印度 果阿 ( 葡萄牙 人在 果阿 留下的鐫刻著殖民印跡的教堂)——籍著海風的便利,這個歷史上的強盜國度又一次的把觸角伸到與之相隔 千山 萬水的波斯灣貿易要塞。
天氣炎熱,但卻絲毫沒有阻擋人們來此游玩的興緻。按照指南書里所講,這裡以前應當是不收門票的,或許是因為開拓商機之故,今天參觀已經不是全然免費的了,不過票價倒也不貴(只象徵性的收取500000里亞爾的費用)。
看得出本地人(真正的本地人及從別處來此的 伊朗 人)也對這裡繞有興味,人們紛紛登到堡頂與周遭的一切以及逝去的舊時光合影留念。
裡面有一個地下教堂,還有一個漆黑的蓄水池。
天氣太熱,古堡也不大,沒有多長時間就轉完了。門口停了一些三輪車,但車夫悠閑的樣子昭示著他們已有主人,在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向停在一邊的一個三輪車夫探問的時候,一位男士突然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之中,並客氣的問我們是否願意與他和他的父親一起合乘一輛車進行環島游。能與本地人同行,既可以藉此瞭解一下當地的風情,又能順便分擔一下車費,真是求之不得,我們愉快的同意了。
這輛車的車夫是一個年輕英俊的小伙子,看上去很年輕,不到二十歲的樣子。本該求學的紀卻早早走上跑生計的道路,真是讓人心生感嘆,一下子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幾年前和母親去 瀘沽湖 游玩時遇到的年輕的十七歲的小導游。
我以為此處的環島游,就是單純的坐著三輪車繞大海觀光一周,結果途中才發現行程的內容不止於此,其實是包含著三個景點的停留參觀的。最近的一處景點是附近的一個博物館,結果今天來得不巧,趕上景點休息,只好作罷。然後一路兜著海風,頂著烈日,車夫拉著我們前往下一個地方。
借坐車的功夫,我們也沒閑著,和看起來很友好的那位同車旅伴用磕磕巴巴的英語聊了起來。原來,這位看起來沉穩而有教養的年輕人是一個工程師,而看上去精神矍鑠面目也頗顯年輕的其父則是一位從紅十字會退休的曾經的工作者——聞之,頓感我們真是好運氣,能遇到這麼有層次的“導游”!
我們一邊聊著一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不知不覺車子開到一個地方停了下來,跟著司機小伙和同伴父子二人順著一條通往沿途山裡的一條小路往前走,不知不覺來到了一座有著奇異地貌(群山上披著白色的外衣)的山脈前,如果頭腦不是很清楚現下正所處的季節,會讓人馬上誤認為我們來到了一座冰雪王國。。

與同行者和年輕英俊的車夫在 鹽山 前留影以後我以為這一段行程就結束了,結果,同行的 伊朗 友人繼續向前沿著山間小路往前方而行,小路蜿蜒向前,走了一會兒,眼前突然豁然開朗,爬上一個奇特造型的山坡之後,眼前赫然出現一片遼闊的海景——而海的那一邊就是 迪拜 。我從來沒有從一個如此突兀的角度眺望過大海,遙想當年的鄭和不知有否光顧過這裡,亦有否從一個如此獨特的視角瞭望過被他征服的大海。
從山坡上下來返回大路的路上,迎面遇見一家熱情的 伊朗 人,年輕活潑的女郎穿著時髦,看到我們非常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還有她正處於換牙期的小女兒,一張熱情度絲毫不亞於其母的可愛的笑臉直引得內斂的老李,也禁不住想要與她們合影,而這合影亦仿佛帶有一絲魔力似的,使我們渾身都頃刻沾染了無限的快樂氣息。
愉快的游覽時光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到了結束的時刻。付車費的時候,友好的同車伙伴慷慨的多付了一部分車費。為了表示感謝,我從身上拿出了幾塊從 中國 帶來的 北京 風味小食請他們品嘗。
在回程的船上,無意間又一次領略到了 伊朗 人的熱情——這一次主角是一個年齡尚小的中學女生,我們坐在座位上,她正好坐在老李的旁邊,還沒等我們看清她的模樣,隨著她熱情的笑臉遞上來的是兩杯倒滿茶水的水杯,這種天降而來的待遇令我們頓感受寵若驚。身為初中生的她一張口就顯示了較為地道的英語水平,通過簡單的交流,我們得知女孩在 亞茲德 上學,這次是跟姐姐一起來這裡度假。看得出,好奇心滿滿的年紀的她對遙遠的 中國 和遠道而來的我們充滿了好奇,她就一個中學生所能想到的話題向我們問了很多問題,小姑娘很健談,而且面對陌生的國際友人落落大方,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民族性格使然,其二,看得出小姑娘一定對語言很感興趣,因為她的英語一聽就不是輔導班訓練出來的,所以這也給予了我很大的啟發,看來對於正處在求知求學年齡的孩子來說,英語交流的實戰練習真的很重要。
時間在聊天中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碼頭到了,我們心滿意足的就此互相道別。在停車場打車,又一次的殺價無效之後(其中最離譜的報價是來時價格的兩倍),我們選了一個報價相對低一些(和來時相同的價格,即100000里亞爾)的車子。
回到汽車站,取完行李,準備坐車前往 克爾曼 。身上帶的水不多了,老李去附近的小賣部買水,過了一會兒,只見提著一大瓶水的他一臉興奮的走到我跟前對我說道“你肯定想不到,當我要買水的時候,小賣部的人一聽我是從 中國 來的,乾脆水錢都不要了,並且還非常熱情的塞給我一塊糖。”或許此種境遇與老李的人品有關,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應歸結於中伊之間深厚而由來已久的 友誼 。

(十七)克爾曼出發感受沙漠與古堡
阿 巴斯 到 克爾曼 有六小時的車程,到 克爾曼 的時候已是深夜十一點多了, 克爾曼 汽車站位於人煙稀少的郊區,一個上了年紀的司機走上前來,當我們對他說要去旅館(沒有說去哪家),結果老者毫無二話的拉著我們便走,不一會兒車子停在了一座外表十分豪華的建築前。這種級別的酒店顯然大大超出我們的預算,最後,還是利用了最原始的方法(即借助LP的地圖)我們自己選定了附近的另一家價格要親民得多的旅館(雖也在我們的預想之外,但總算不至於過於貴族)。
老司機按照我們的要求把我們拉到了地方,還好旅館還沒關門,然而等到我們辦完入住手續,司機竟然仍然沒有要走的意思,顯然他還惦記著抽成的事——然而,洞察秋毫的老闆(我們手裡拿著的旅行指南昭示了所有)卻全然不吃他這一套,予之以果斷的搖頭,眼見沒有油水可沾司機只好失望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