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歐洲十七日(二) -這杯名叫裡斯本的老酒
不論多疲憊,看到這樣的天空多少都能驅散一些心裡的陰霾,在國內習慣了空氣污染的我們一下來到這個天天能見到藍天的城市仿佛來到了新世界 葡萄牙 國旗在海風中飄搖。
從貝倫塔上下來,跟著人流往紀念碑的方向走去,雖然景點就在眼前,但是還真不好走,加 上海 風真很大,我們都被吹得有點不舒服,一時間很想坐下來歇一會
走到一半,看到一個 意大利 冰淇淋的logo,我好似看到了救命稻草。。 這時候看到冰淇淋,簡直就是遇到親人了 熟悉的開心果味冰淇淋,吃上這個才像是到了 歐洲 ,上一次能在國內吃到還是 北京 的國貿,希望國內趕緊普及! 一人來一點,我們就能在這小店里複活
再走不遠就是 裡斯本 的又一路標-航海紀念碑。紀念碑建於1960年,是為紀念航海家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而建。其外形如同一艘展開巨帆的船隻,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80位水手的雕像,頗具氣勢,以紀念 葡萄牙 300年來開拓海洋的光輝歷史,現已成為 葡萄牙 的象徵。 ↑發現者紀念碑 船頭站立者即為亨利,其後為其助手達伽馬,兩旁是一些隨同出發的航海家,以及葡國曆史上有名的將軍、傳教士和科學家。人物刻畫的很精細巧妙,讓人不由駐足觀望許久,仿佛置身於 葡萄牙 那個輝煌的大航海時代。 ↑發現者紀念碑 側面看去宛如利劍出鞘。
紀念碑是可以從裡面直升觀景台的,我們在貝倫塔已經上去過了,所以在這裡只看了外景,午飯沒有吃,雖然憑藉對游玩的熱情撐了一會,但我們已經很餓了,百年老店貝倫蛋撻就在街對面,我們迫不及待一睹風采 品味貝倫蛋撻在 裡斯本 的這家始於1837年的貝倫蛋撻,是世界蛋撻的鼻祖。在18世紀,由 裡斯本 貝倫區修道院的修女們研製出來。據說那時修道院要用大量的蛋白給衣服上漿,剩下的蛋黃用來做點心。不久後 葡萄牙 的自由黨人發起革命,許多修道院被迫關門,貧窮的修女們把蛋黃製作的甜點沿街售賣,蛋撻的配方就在那個時候被一個糖廠老闆買走。1837年,糖廠老闆在貝倫區開了一家專門製作蛋撻的店,取名為貝倫蛋撻店,Pastéis de Belém。直到今天,貝倫蛋撻店依然門庭若市,所製作的蛋撻也依然沿用著這份古老的配方。 走過華麗的修道院,很快就見著貝倫蛋撻店了,門外人山人海,讓我們對這家聞名於世的蛋撻有了更多的期待。店鋪可以堂食,但是基本上沒有空座位,多半還是直接帶走。 裝滿蛋撻的鐵盤從廚房一盤一盤被端出來,服務生快速將它們裝進貝倫蛋撻店的專用紙盒裡,雖然客人很多,但是在這些服務生熟練的操作、配合下,不足20分鐘我們就買到了心心念念的蛋撻。 盒子簡簡單單,店名加上成立時間,始於1837年,世界上最古老的蛋撻。 無論是外在還是口感,都跟其他的蛋撻有些許不同。外面的皮很脆,油油的但是不膩,中間的蛋黃太治愈了,柔軟入口即化,也沒有那麼甜。寫到此處我仿佛又品味了一次這精妙的美食。 我們就這麼坐在店門口的欄桿上,將4只蛋撻迅速解決掉了,心情大好。
這家店或許是在 裡斯本 的各旅行精品團的一個特色,這兩天並沒有怎麼遇到多少國人,在這裡一下遇到好幾個 中國 旅行團,還有 韓國 人的旅行團,可想而知這家店的名氣多大了。 馬車在這裡可以直接上大馬路,和汽車互相 禮讓 ,一片和諧。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為紀念 葡萄牙 人發現通往 印度 的海上航線所建,迄今已經歷經500年的風雨。外表全部用打磨得光滑平整的白色花岡岩砌成,顯得格外高大、聖潔。
1755年, 裡斯本 突然發生罕見的大地震,整個古都毀於一旦。由於地震發生在周末上午,所有的天主教都在教堂作彌撒,大禍來臨時無處可逃,傷亡極其慘重。唯獨這座大教堂屹立不倒,拯救了在此祈禱的全體王室成員,從而,更加為熱羅 尼姆 斯大教堂添加了“上有神靈保佑”的神秘色彩。
現在,這裡長眠著 葡萄牙 的詩魂卡 蒙斯 、著名航海家達·伽馬和最富盛名的作家埃爾庫拉諾。
剛剛在海邊還被寒風吹得凌亂,現在下午的驕陽又讓人汗流浹背了,出門光想著輕裝上陣,結果水都沒帶,還好邊上有一家星巴克,熟悉的抹茶拿鐵簡直救命。 回到紀念碑的對面,就能看到這座壯觀的修道院。
有兩個入口可以進,我們從修道院那一側的門進去,穿過前廳,中院別有洞天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我們是第一次來修道院,這種建築風格跟我所預料的大有不同,在這之前看過 西班牙 幾個皇宮的圖片,這與其有些類似,很有置身宮廷的感覺。外面很熱,我們在冰涼的長凳上坐了會,星爸爸真好喝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從各個角度看都很宏偉氣派,修道院有兩層,我們不想錯過每一個視角下的風景,所以樓上樓下都轉了一圈,有個成語可以很好的概括我們所看到的景象,風景如畫。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二樓可以直接到達教堂,挑高的穹頂下大廳略顯得黑暗,安靜肅穆。 將美好的剪影留在這裡,對這壯麗的建築說再見。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絕對是 裡斯本 市區最值得來的景點,我們本身對這裡並沒有很大的期待,反而給了我們驚喜,難以想象有些破落的 裡斯本 ,竟然藏著這樣一個恢弘壯麗的景觀,仿佛在訴說 葡萄牙 璀璨的歷史,斑駁的牆壁透出了時間下的滄桑。
大半天下來,我們的酒店還沒有入住,所以我們計劃坐15路回酒店,等車的時候遠遠的來了一個小電車,居然是15路車,兩全其美 叮叮車裡面的設施構造很簡單,座位也不多,感覺人多的時候下車會是個難題。這種車上的扒手太多了,所以已經很醒目的貼了謹防扒竊。 再次路過貝倫蛋撻,人依然很多,希望下一次還能來吃。 追尋叮叮車的足跡回去的路線跟我想的有點不一樣,叮叮車只開到一半就到終點站了。在這耀眼的陽光下,我們悠閑的散起了步,老婆為了拍到最經典的叮叮車的照片,帶我逛了小半個 裡斯本 有沒有過一刻,想讓時間永遠停留,艷陽下靜靜看著你的背影,感受我們的異國之旅。 傳說中的水陸兩用車,第一次見,為何我第一個想到的的是黃渤的《一齣好戲》? 裡斯本 城市各處都是密密麻麻的電車線,這是一種傳統。
想找一個特定的陡坡處的叮叮車,所到之處都跟印象中的有所偏差,因為這裡幾乎到處都是坡子啊。我們左拐右拐到了一條小道,一輛輛小巧古典的電車從身邊駛過我們趕緊拿起手機相機,記錄下這個這張 裡斯本 城市名片。 原來還有紅色的,開車的老哥看我們在拍他,來了個可愛的POSE 觀景台邂逅金色裡斯本接近日落時分,跳上一輛叮叮車,在小巷間各種穿梭,去看 裡斯本 美麗的夕陽。 小小的駕駛艙內小巧的機械,比較詫異的是上車可以直接刷信用卡。前方蜿蜒的街道就是在這裡坐車的日常。
從貝倫塔上下來,跟著人流往紀念碑的方向走去,雖然景點就在眼前,但是還真不好走,加 上海 風真很大,我們都被吹得有點不舒服,一時間很想坐下來歇一會
走到一半,看到一個 意大利 冰淇淋的logo,我好似看到了救命稻草。。 這時候看到冰淇淋,簡直就是遇到親人了 熟悉的開心果味冰淇淋,吃上這個才像是到了 歐洲 ,上一次能在國內吃到還是 北京 的國貿,希望國內趕緊普及! 一人來一點,我們就能在這小店里複活
再走不遠就是 裡斯本 的又一路標-航海紀念碑。紀念碑建於1960年,是為紀念航海家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而建。其外形如同一艘展開巨帆的船隻,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80位水手的雕像,頗具氣勢,以紀念 葡萄牙 300年來開拓海洋的光輝歷史,現已成為 葡萄牙 的象徵。 ↑發現者紀念碑 船頭站立者即為亨利,其後為其助手達伽馬,兩旁是一些隨同出發的航海家,以及葡國曆史上有名的將軍、傳教士和科學家。人物刻畫的很精細巧妙,讓人不由駐足觀望許久,仿佛置身於 葡萄牙 那個輝煌的大航海時代。 ↑發現者紀念碑 側面看去宛如利劍出鞘。
紀念碑是可以從裡面直升觀景台的,我們在貝倫塔已經上去過了,所以在這裡只看了外景,午飯沒有吃,雖然憑藉對游玩的熱情撐了一會,但我們已經很餓了,百年老店貝倫蛋撻就在街對面,我們迫不及待一睹風采 品味貝倫蛋撻在 裡斯本 的這家始於1837年的貝倫蛋撻,是世界蛋撻的鼻祖。在18世紀,由 裡斯本 貝倫區修道院的修女們研製出來。據說那時修道院要用大量的蛋白給衣服上漿,剩下的蛋黃用來做點心。不久後 葡萄牙 的自由黨人發起革命,許多修道院被迫關門,貧窮的修女們把蛋黃製作的甜點沿街售賣,蛋撻的配方就在那個時候被一個糖廠老闆買走。1837年,糖廠老闆在貝倫區開了一家專門製作蛋撻的店,取名為貝倫蛋撻店,Pastéis de Belém。直到今天,貝倫蛋撻店依然門庭若市,所製作的蛋撻也依然沿用著這份古老的配方。 走過華麗的修道院,很快就見著貝倫蛋撻店了,門外人山人海,讓我們對這家聞名於世的蛋撻有了更多的期待。店鋪可以堂食,但是基本上沒有空座位,多半還是直接帶走。 裝滿蛋撻的鐵盤從廚房一盤一盤被端出來,服務生快速將它們裝進貝倫蛋撻店的專用紙盒裡,雖然客人很多,但是在這些服務生熟練的操作、配合下,不足20分鐘我們就買到了心心念念的蛋撻。 盒子簡簡單單,店名加上成立時間,始於1837年,世界上最古老的蛋撻。 無論是外在還是口感,都跟其他的蛋撻有些許不同。外面的皮很脆,油油的但是不膩,中間的蛋黃太治愈了,柔軟入口即化,也沒有那麼甜。寫到此處我仿佛又品味了一次這精妙的美食。 我們就這麼坐在店門口的欄桿上,將4只蛋撻迅速解決掉了,心情大好。
這家店或許是在 裡斯本 的各旅行精品團的一個特色,這兩天並沒有怎麼遇到多少國人,在這裡一下遇到好幾個 中國 旅行團,還有 韓國 人的旅行團,可想而知這家店的名氣多大了。 馬車在這裡可以直接上大馬路,和汽車互相 禮讓 ,一片和諧。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為紀念 葡萄牙 人發現通往 印度 的海上航線所建,迄今已經歷經500年的風雨。外表全部用打磨得光滑平整的白色花岡岩砌成,顯得格外高大、聖潔。
1755年, 裡斯本 突然發生罕見的大地震,整個古都毀於一旦。由於地震發生在周末上午,所有的天主教都在教堂作彌撒,大禍來臨時無處可逃,傷亡極其慘重。唯獨這座大教堂屹立不倒,拯救了在此祈禱的全體王室成員,從而,更加為熱羅 尼姆 斯大教堂添加了“上有神靈保佑”的神秘色彩。
現在,這裡長眠著 葡萄牙 的詩魂卡 蒙斯 、著名航海家達·伽馬和最富盛名的作家埃爾庫拉諾。
剛剛在海邊還被寒風吹得凌亂,現在下午的驕陽又讓人汗流浹背了,出門光想著輕裝上陣,結果水都沒帶,還好邊上有一家星巴克,熟悉的抹茶拿鐵簡直救命。 回到紀念碑的對面,就能看到這座壯觀的修道院。
有兩個入口可以進,我們從修道院那一側的門進去,穿過前廳,中院別有洞天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我們是第一次來修道院,這種建築風格跟我所預料的大有不同,在這之前看過 西班牙 幾個皇宮的圖片,這與其有些類似,很有置身宮廷的感覺。外面很熱,我們在冰涼的長凳上坐了會,星爸爸真好喝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從各個角度看都很宏偉氣派,修道院有兩層,我們不想錯過每一個視角下的風景,所以樓上樓下都轉了一圈,有個成語可以很好的概括我們所看到的景象,風景如畫。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二樓可以直接到達教堂,挑高的穹頂下大廳略顯得黑暗,安靜肅穆。 將美好的剪影留在這裡,對這壯麗的建築說再見。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絕對是 裡斯本 市區最值得來的景點,我們本身對這裡並沒有很大的期待,反而給了我們驚喜,難以想象有些破落的 裡斯本 ,竟然藏著這樣一個恢弘壯麗的景觀,仿佛在訴說 葡萄牙 璀璨的歷史,斑駁的牆壁透出了時間下的滄桑。
大半天下來,我們的酒店還沒有入住,所以我們計劃坐15路回酒店,等車的時候遠遠的來了一個小電車,居然是15路車,兩全其美 叮叮車裡面的設施構造很簡單,座位也不多,感覺人多的時候下車會是個難題。這種車上的扒手太多了,所以已經很醒目的貼了謹防扒竊。 再次路過貝倫蛋撻,人依然很多,希望下一次還能來吃。 追尋叮叮車的足跡回去的路線跟我想的有點不一樣,叮叮車只開到一半就到終點站了。在這耀眼的陽光下,我們悠閑的散起了步,老婆為了拍到最經典的叮叮車的照片,帶我逛了小半個 裡斯本 有沒有過一刻,想讓時間永遠停留,艷陽下靜靜看著你的背影,感受我們的異國之旅。 傳說中的水陸兩用車,第一次見,為何我第一個想到的的是黃渤的《一齣好戲》? 裡斯本 城市各處都是密密麻麻的電車線,這是一種傳統。
想找一個特定的陡坡處的叮叮車,所到之處都跟印象中的有所偏差,因為這裡幾乎到處都是坡子啊。我們左拐右拐到了一條小道,一輛輛小巧古典的電車從身邊駛過我們趕緊拿起手機相機,記錄下這個這張 裡斯本 城市名片。 原來還有紅色的,開車的老哥看我們在拍他,來了個可愛的POSE 觀景台邂逅金色裡斯本接近日落時分,跳上一輛叮叮車,在小巷間各種穿梭,去看 裡斯本 美麗的夕陽。 小小的駕駛艙內小巧的機械,比較詫異的是上車可以直接刷信用卡。前方蜿蜒的街道就是在這裡坐車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