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 · 鎮館之寶系列」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經典館藏名作全記錄
紐約 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藝術收藏館之一,不僅存有很多傑出的現代藝術作品,更有很多歷史悠久的世界名作。
MoMA是我對我每一位來 紐約 的朋友都推薦的博物館,因為裡面有很多絕對不可錯過的經典名作,這篇游記將根據我三次參觀MoMA的經歷,對館內的經典館藏做一次最完整的記錄。(以下圖片均由本人攝於 紐約 )
拿著這篇游記去MoMA尋找那些傳世的masterpiece吧,你將不會錯過任何經典。 梵高 | 星空梵高一直一直是我最崇拜最喜歡的畫家。《星夜》是梵高在割下自己耳朵之後住進精神病院時期創作的,因此世人普遍認為這是梵高想象出來的美妙情景,可是,這時期的梵高,事實上卻創作了150多幅作品,精神病人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和心情嗎?也許天才和瘋子,本來就僅有一線之隔。
當我真實地佇立在《星夜》面前,離他僅有半米的距離時,第一次,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地感受到梵高濃烈的創作激情和對世界的感受。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梵高厚重的筆觸,在畫布上宛如浮雕一般凹凸、疊加;用色大膽,色彩的層次感非常豐富,不同層次強度的藍、黃、白、黑激烈地碰撞,又柔和地融合在一起。
看到真品的那一刻,我才知道為什麼梵高是當之無愧的最傑出的畫家。
看到真品的那一刻,我才知道躺在各種藝術介紹雜誌里的《星夜》照片只是照片而已,而實物才是真正的活著的靈魂。
每一筆都鮮活。 ↑現代藝術博物館 畫作細節 ↑現代藝術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梵高 | 約瑟夫·魯林肖像《約瑟夫·魯林肖像》創作於1889年,這幅肖像畫是凡高的六個朋友的肖像畫之一,魯林是 阿爾勒 的郵遞員。 法國 南部的 阿爾勒 離 巴黎 15個小時的火車程,梵高在1888年到 阿爾勒 ,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希望落空了,他在那兒孤獨地生活和作畫。魯林一家給他帶來溫暖和友情,他們也是他很多作品的題材。
油畫中,魯林身著郵遞員制服,背景是想象的漩渦花紋。正如凡高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說:“我要用象徵性的光環這種永恆的東西來畫男人和女人,要用我們著色的響亮和顫動來表達永恆。” ↑現代藝術博物館 莫奈 | 睡蓮(一)莫奈的用筆都比較粗曠,喜歡表現景色在光影下迷迷濛蒙似真似幻的景象。漸入晚年,莫奈的身體狀況不再允許他四處取景作畫。莫奈在1883年拖家帶口搬去了 巴黎 北部的農村吉維尼,這小地方當年只有279個居民。他拿22000法郎買了一個大宅子,然後就開始心花怒放地栽花種地。從那以後,這片小天地就幾乎成了難以遠行的莫奈的全部世界。
每天每天,莫奈就坐在他的小天地前面,看著一池睡蓮,感受著睡蓮在晨昏日暮不同時刻的樣子,花費經年累月去捕捉睡蓮和池水在不同的光影效果下的美麗和迷幻。
莫奈一生畫的睡蓮作品有數十幅之多,很多都屬於組畫,所謂“組畫”,就是畫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區分它們的,僅僅只是大師對光與色的瞬間捕捉。
1918年,René Gimpel拜訪莫奈的工作室,他回憶道:“我們面對著一個奇怪的藝術奇觀:二十多張畫一張挨一張地圍成一個圓圈,我們則置身其中。所有作品都有差不多一米八寬,一米二高。畫面上畫的全是水面和睡蓮,光和天空。在這水天相接的畫面中,我難以分辨該從哪張畫開始看,或是到哪裡算結束。那感覺像是看到了混沌初分的一刻,是如此神秘、富有詩意、如此美妙得不真實。”
↑現代藝術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畫作細節 ↑現代藝術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莫奈 | 睡蓮(二) ↑現代藝術博物館 畢加索 | 亞威農少女《亞威農少女》創作於1907年,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
在畢加索之前的畫家大都是從一個角度去觀察描繪事物,立體主義則是用全新的方式去展現事物,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幾個側面都用併列或重疊的方式表現出來,繪製在同一平面上。
正如油畫中,畢加索截取了五個女人各自不同的面,再把這些不同的面進行結構上的分解和重組,然後用層次分明、誇張怪誕的大色塊和幾何體表現在同一面上,畫面上呈現單一的平面性,沒有一點立體透視的感覺。女人正面的胸脯變成了側面的扭曲,正面的臉上會出現側面的鼻子,一張臉上的五官全都錯了位置,呈現出拉長或延展的狀態。對比突出而又有節制,給人極強的視角衝擊力。 ↑現代藝術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畢加索 | 鏡中的女人鏡前的少女是大師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女人,瑪麗.黛萊絲,一位長著一頭金色卷髮的女人。
她15歲時遇到了大她28歲的畢加索,由此而開始了一段“老少戀”。這一段戀情沒能最終發展成婚姻,但為畢加索帶來了女兒瑪雅。
瑪麗.黛萊絲同時又是他作品的模特,那一時期大師的許多作品中,都有瑪麗的影子。 ↑現代藝術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畢加索 | 兩個裸女 ↑現代藝術博物館 馬蒂斯 | 舞蹈《舞蹈》是“野獸派”核心畫家馬蒂斯創作於1910 年的一幅布面油畫,是色彩和線條在畫布上最完美的一次結合。
這個舞蹈的原型是馬蒂斯在海灘邊看過一種叫“沙達那”的沙灘圓圈舞,他記住了舞蹈的動感和旋律,在創作時像是把舞蹈放了進去,使得畫面熱烈奔放。
整個畫面中流淌的線條所產生的空間感讓舞者有了自由舞蹈的姿態,展現著原始的生命,表現出了五個舞者相互協作的群舞的一致性;質朴簡單的色塊搭配讓“野獸派”畫作更為乾凈的同時,也凸顯了舞蹈本身的流動性和朴實的生命激情和活力。
正是這流暢的線條和乾凈的色塊搭配,讓馬蒂斯的《舞蹈》真正舞蹈起來。 ↑現代藝術博物館 達利 | 記憶的永恆《記憶的永恆》是達利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傑作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幅作品。
如今,畫中的軟面表幾乎就是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同義語。
在《記憶的永恆》中,達利將荒誕的想象具像化,三個停止行走的表,一個掛在樹枝上;一個是90°直角耷拉在方台的邊沿上,好像馬上要融化似的;另一個橫卧在像長著嬰兒臉的奇妙生物上,背景是達利的故土加泰隆的風景。各個物象細節精確,高度寫實,但整個畫面卻給人一種荒誕,不合邏輯的感覺。
達利本人痴迷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弗洛伊德對夢、性、潛意識的分析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他創造力的源泉。這也是我喜歡《記憶的永恆》的一大原因,沒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將精神世界的思辨性具象地反映在寸尺畫布之上。 ↑現代藝術博物館 塞尚 | 沐浴者塞尚是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造型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
塞尚很重視色彩視覺的真實性,其“客觀地”觀察自然色彩的獨特性大大區別於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觀地”觀察自然色彩的畫家。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數看起來都很 平和 ,色彩溫柔,線條流暢,讓人產生真實感和舒適感。
塞尚的作品很多,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 現代藝術博物館、 美國 國際藝術館等都藏有幾個房間的塞尚作品。 ↑現代藝術博物館 高更 | 洗衣婦 ↑現代藝術博物館 盧梭 | 沉睡的吉普賽人 ↑現代藝術博物館 盧梭 | 夢 ↑現代藝術博物館 皮埃爾 | 格蘭坎普 夕暮 ↑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參觀小tips1\. 門票費用:成人$25 ,65+老人憑 ID $18,在讀學生憑 ID $14 ,16歲以下兒童免費。
2\. 每周五下午4點至晚上8點(7月1日到9月1日延長到晚上9點閉館),是UNIQLO Free Friday Nights,可免費參觀。
3\. MoMA 包含在CityPASS的可選景點中,購買New York CityPASS的朋友可以自由搭配景點。
MoMA是我對我每一位來 紐約 的朋友都推薦的博物館,因為裡面有很多絕對不可錯過的經典名作,這篇游記將根據我三次參觀MoMA的經歷,對館內的經典館藏做一次最完整的記錄。(以下圖片均由本人攝於 紐約 )
拿著這篇游記去MoMA尋找那些傳世的masterpiece吧,你將不會錯過任何經典。 梵高 | 星空梵高一直一直是我最崇拜最喜歡的畫家。《星夜》是梵高在割下自己耳朵之後住進精神病院時期創作的,因此世人普遍認為這是梵高想象出來的美妙情景,可是,這時期的梵高,事實上卻創作了150多幅作品,精神病人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和心情嗎?也許天才和瘋子,本來就僅有一線之隔。
當我真實地佇立在《星夜》面前,離他僅有半米的距離時,第一次,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地感受到梵高濃烈的創作激情和對世界的感受。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梵高厚重的筆觸,在畫布上宛如浮雕一般凹凸、疊加;用色大膽,色彩的層次感非常豐富,不同層次強度的藍、黃、白、黑激烈地碰撞,又柔和地融合在一起。
看到真品的那一刻,我才知道為什麼梵高是當之無愧的最傑出的畫家。
看到真品的那一刻,我才知道躺在各種藝術介紹雜誌里的《星夜》照片只是照片而已,而實物才是真正的活著的靈魂。
每一筆都鮮活。 ↑現代藝術博物館 畫作細節 ↑現代藝術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梵高 | 約瑟夫·魯林肖像《約瑟夫·魯林肖像》創作於1889年,這幅肖像畫是凡高的六個朋友的肖像畫之一,魯林是 阿爾勒 的郵遞員。 法國 南部的 阿爾勒 離 巴黎 15個小時的火車程,梵高在1888年到 阿爾勒 ,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希望落空了,他在那兒孤獨地生活和作畫。魯林一家給他帶來溫暖和友情,他們也是他很多作品的題材。
油畫中,魯林身著郵遞員制服,背景是想象的漩渦花紋。正如凡高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說:“我要用象徵性的光環這種永恆的東西來畫男人和女人,要用我們著色的響亮和顫動來表達永恆。” ↑現代藝術博物館 莫奈 | 睡蓮(一)莫奈的用筆都比較粗曠,喜歡表現景色在光影下迷迷濛蒙似真似幻的景象。漸入晚年,莫奈的身體狀況不再允許他四處取景作畫。莫奈在1883年拖家帶口搬去了 巴黎 北部的農村吉維尼,這小地方當年只有279個居民。他拿22000法郎買了一個大宅子,然後就開始心花怒放地栽花種地。從那以後,這片小天地就幾乎成了難以遠行的莫奈的全部世界。
每天每天,莫奈就坐在他的小天地前面,看著一池睡蓮,感受著睡蓮在晨昏日暮不同時刻的樣子,花費經年累月去捕捉睡蓮和池水在不同的光影效果下的美麗和迷幻。
莫奈一生畫的睡蓮作品有數十幅之多,很多都屬於組畫,所謂“組畫”,就是畫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區分它們的,僅僅只是大師對光與色的瞬間捕捉。
1918年,René Gimpel拜訪莫奈的工作室,他回憶道:“我們面對著一個奇怪的藝術奇觀:二十多張畫一張挨一張地圍成一個圓圈,我們則置身其中。所有作品都有差不多一米八寬,一米二高。畫面上畫的全是水面和睡蓮,光和天空。在這水天相接的畫面中,我難以分辨該從哪張畫開始看,或是到哪裡算結束。那感覺像是看到了混沌初分的一刻,是如此神秘、富有詩意、如此美妙得不真實。”
↑現代藝術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畫作細節 ↑現代藝術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莫奈 | 睡蓮(二) ↑現代藝術博物館 畢加索 | 亞威農少女《亞威農少女》創作於1907年,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
在畢加索之前的畫家大都是從一個角度去觀察描繪事物,立體主義則是用全新的方式去展現事物,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幾個側面都用併列或重疊的方式表現出來,繪製在同一平面上。
正如油畫中,畢加索截取了五個女人各自不同的面,再把這些不同的面進行結構上的分解和重組,然後用層次分明、誇張怪誕的大色塊和幾何體表現在同一面上,畫面上呈現單一的平面性,沒有一點立體透視的感覺。女人正面的胸脯變成了側面的扭曲,正面的臉上會出現側面的鼻子,一張臉上的五官全都錯了位置,呈現出拉長或延展的狀態。對比突出而又有節制,給人極強的視角衝擊力。 ↑現代藝術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畢加索 | 鏡中的女人鏡前的少女是大師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女人,瑪麗.黛萊絲,一位長著一頭金色卷髮的女人。
她15歲時遇到了大她28歲的畢加索,由此而開始了一段“老少戀”。這一段戀情沒能最終發展成婚姻,但為畢加索帶來了女兒瑪雅。
瑪麗.黛萊絲同時又是他作品的模特,那一時期大師的許多作品中,都有瑪麗的影子。 ↑現代藝術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畢加索 | 兩個裸女 ↑現代藝術博物館 馬蒂斯 | 舞蹈《舞蹈》是“野獸派”核心畫家馬蒂斯創作於1910 年的一幅布面油畫,是色彩和線條在畫布上最完美的一次結合。
這個舞蹈的原型是馬蒂斯在海灘邊看過一種叫“沙達那”的沙灘圓圈舞,他記住了舞蹈的動感和旋律,在創作時像是把舞蹈放了進去,使得畫面熱烈奔放。
整個畫面中流淌的線條所產生的空間感讓舞者有了自由舞蹈的姿態,展現著原始的生命,表現出了五個舞者相互協作的群舞的一致性;質朴簡單的色塊搭配讓“野獸派”畫作更為乾凈的同時,也凸顯了舞蹈本身的流動性和朴實的生命激情和活力。
正是這流暢的線條和乾凈的色塊搭配,讓馬蒂斯的《舞蹈》真正舞蹈起來。 ↑現代藝術博物館 達利 | 記憶的永恆《記憶的永恆》是達利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傑作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幅作品。
如今,畫中的軟面表幾乎就是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同義語。
在《記憶的永恆》中,達利將荒誕的想象具像化,三個停止行走的表,一個掛在樹枝上;一個是90°直角耷拉在方台的邊沿上,好像馬上要融化似的;另一個橫卧在像長著嬰兒臉的奇妙生物上,背景是達利的故土加泰隆的風景。各個物象細節精確,高度寫實,但整個畫面卻給人一種荒誕,不合邏輯的感覺。
達利本人痴迷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弗洛伊德對夢、性、潛意識的分析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他創造力的源泉。這也是我喜歡《記憶的永恆》的一大原因,沒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將精神世界的思辨性具象地反映在寸尺畫布之上。 ↑現代藝術博物館 塞尚 | 沐浴者塞尚是現代藝術的先驅,西方現代畫家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造型之父”或“現代繪畫之父”。
塞尚很重視色彩視覺的真實性,其“客觀地”觀察自然色彩的獨特性大大區別於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觀地”觀察自然色彩的畫家。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數看起來都很 平和 ,色彩溫柔,線條流暢,讓人產生真實感和舒適感。
塞尚的作品很多,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 現代藝術博物館、 美國 國際藝術館等都藏有幾個房間的塞尚作品。 ↑現代藝術博物館 高更 | 洗衣婦 ↑現代藝術博物館 盧梭 | 沉睡的吉普賽人 ↑現代藝術博物館 盧梭 | 夢 ↑現代藝術博物館 皮埃爾 | 格蘭坎普 夕暮 ↑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參觀小tips1\. 門票費用:成人$25 ,65+老人憑 ID $18,在讀學生憑 ID $14 ,16歲以下兒童免費。
2\. 每周五下午4點至晚上8點(7月1日到9月1日延長到晚上9點閉館),是UNIQLO Free Friday Nights,可免費參觀。
3\. MoMA 包含在CityPASS的可選景點中,購買New York CityPASS的朋友可以自由搭配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