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旅行 消除濾鏡後你還會去嗎? -旅行者的遠鄉,我的第二故鄉
摩洛哥 值得一去嗎?它是濾鏡加持的網紅地?套路滿滿的旅行地?
許多小伙伴翻閱了大量攻略後或許會升起各種疑慮,初到 摩洛哥 的我也有類似的疑問,在 摩洛哥 生活了兩年後,我有幸能更深入探索這個國家,希望能繞過濾鏡與你分享一些所見所聞,還原一個較為真實的、純粹的 摩洛哥 。
一、意外相遇畢業不久,收到 摩洛哥 旅行公司的工作邀請,懷著“看一看世界繁華”的一腔熱情,,於是隻身前往 北京 參加面試,面試進行得很順利,當日就通知我搭乘第二天的航班從 法國 轉機到 卡薩布蘭卡 ,就這麼意外匆忙的在 非洲 國度開始兩年的生活。在此之前, 摩洛哥 這個詞從未在我的旅行計劃中出現過,知之甚少,打開百度,出現一連串的信息:“阿拉伯人”、“黑袍婦女”、“ 非洲 ”幾個詞在腦海中留下了第一印象。 電視新聞里關於這些詞的刻板印象,讓我產生了短暫的猶疑。現在回望過去,很慶幸自己堅持了最初的選擇。 摩洛哥 旅游業發展已久,但大多為歐美游客,出海關一路上不時有周圍人對我這個 亞洲 面孔投來好奇的目光。出航站樓後,往酒店途中兩側不斷閃現的霓虹燈廣告牌,彎曲的阿拉伯文和法文提醒著我已經踏上了它鄉。
二、從拒絕到接納初來 摩洛哥 ,周圍的一切都衝擊著我,陌生的語言,食物,建築甚至是人。這種不熟悉所營造的不安全感讓我特別想逃離。初期,不停的看國內時間,用餐時放著國內綜藝,這樣的儀式感好像就不會斷了家的聯繫。 某日清晨,漫無目的地閑逛誤入老城菜市場,小販的叫賣聲,烤麵包的香氣,為家人準備早餐的婦人,菜市場蔬果雜物混合的氣息,五官被調動起來,第一次和這個陌生的國度產生了聯繫。
此前雖身在 摩洛哥 ,卻用國內一切相關的文化、食物形成舒適圈。直到那天清晨,真實融入他們的生活場景後,決定對當前的狀態做出改變。此後的工作之餘,穿巷子,走碼頭,品嘗當地風味,去全國各地的城市探索便成了我熱衷的活動,藉由這些體驗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這個 非洲 國家。
三、摩洛哥日常有著一個傳統的 中國 胃,身在異國多數時候會吃中餐,但不妨礙我偶爾體驗 摩洛哥 的飲食文化。
庫斯庫斯,由粗麵粉製成,形狀和顏色都像小米,但口感不同。一般蒸熟後作為主食食用,蒸熟後會比較鬆散,搭配羊肉、牛肉、雞肉、雞蛋、西葫蘆、胡蘿蔔、鷹嘴豆、洋蔥、馬鈴薯、番茄等。
初來 摩洛哥 就鬧過一個笑話,庫斯庫斯和小米的外形實在太像,在超市不明就里的拿了一包熬粥,在煮的過程中發現越來越粘稠,嘗一口味道,像是麵糊糊。
儘管超市裡有包裝好的成品,但許多家庭主婦,還會採用傳統的手藝搓制庫斯庫斯,圖為參加 摩洛哥 朋友家宴拍攝。
塔吉鍋,一種高蓋帽的陶土炊具,由於 摩洛哥 很多地方都缺水,用塔吉鍋製作食物只需少量水就可燜熟一整鍋食物,菜品和庫斯庫斯的差不多,相當於國內的砂鍋。 海鮮飯, 丹吉爾 和 西班牙 隔海相望,所以北部城市飲食文化受 西班牙 影響很深,在 摩洛哥 也能吃到正宗的 西班牙 海鮮飯。
市內出行
出租車是游客市內出行的首選,可拼車,一輛車可以坐三人。一般需要提前約定價格或讓司機打表。在 卡薩布蘭卡 和 馬拉喀什 這兩座城市司機宰客現象很常見,初來以為只有游客才會遇到,在這生活兩年後,經常看到司機也會對當地人坐地起價。
漸漸地摸到了一個規律,一般年紀較長,在五六十歲左右的司機一般會好很多。 輕軌
輕軌交通全國僅有 卡薩布蘭卡 和 拉巴特 有覆蓋,且在主城街道運行,速度和汽車差不多,票價便宜。 火車
摩洛哥 西北 部各 大城 市如 卡薩布蘭卡 、 拉巴特 、 丹吉爾 及 馬拉喀什 都有火車連接,2018年,見證 卡薩布蘭卡 到 丹吉爾 開通了 非洲 首列高鐵,車程時間縮短一大半,比較有意思的是車廂分為上下兩層,頂層看沿途的風景極佳。 四、摩洛哥旅行見聞這部分圖片和文字記錄了對 摩洛哥 旅行目的地的個人感受,照片都是在不同設備,時間,天氣狀況下拍攝,圖片質量會略有差異。
1、卡薩布蘭卡它是多數旅程開啟的第一站,旅人心中的浪漫之都,《 北非 諜影》發生的背景地。矗立在大西洋上的大清真寺與市中心聳立的高塔遙相呼應,信仰和世俗在這裡交匯。在這,你能在 法國 餐廳里被衣著光鮮的侍應生簇擁品嘗風味獨特的鵝肝,也可以站在小攤前和市場下苦力的勞工們吃一樣的鷹嘴豆。
哈桑二世清真寺, 摩洛哥 信仰標誌性建築物,清真寺外面的廣場和附近的海濱大道是當地人的休閑場所,我也經常在此處散步。
鴿子廣場,周圍有許多法殖民時期留下來的法式建築,道路兩旁立著高大的椰棗樹掛著黃橙橙的果實,和國內俊秀的行道樹截然不同。 2、卡薩布蘭卡-馬拉喀什馬拉喀什 這座 摩洛哥 古都,有著眾多名號,地處 摩洛哥 南北交界,扼守著通往南部阿特拉斯山區及 撒哈拉沙漠 的道路,沙漠商隊在這裡匯合,貿易。 馬拉喀什 多元的文化總是能帶來極為強烈的衝擊感,有數百年的老城,近千年的遺址,也有傳奇時尚大師的故居,極盡奢華的酒店,這座磚紅色的城市是當之無愧的 摩洛哥 南部明珠。
這裡也是多部電影的取景地,偶然捕捉到的畫面仿佛再度呈現古代貴婦漫步皇宮的悠閑時光。 巴西 亞皇宮這個處在老城鬧市包圍下的小皇宮,雖然沒有傳統觀念的皇宮那種氣派奢華的感覺,但是遍佈各處的精美手工雕花、 馬賽 克瓷磚以及別緻的小庭院才是其吸引游人的秘密,讓人眼花繚亂的幾何圖案和別具一格的阿拉伯語書法構成了伊斯蘭建築的獨特美感。
不眠廣場,類似於 新疆 大巴扎。林立的攤鋪,各種樂器聲和商販叫賣聲交織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香料和銅器店,從你走進來那一刻,時刻衝擊著全身感官。這個喧囂繁忙的廣場顯然不是最佳的消費場所,但卻是感受 馬拉喀什 文化與藝術的絕佳之地,民間工匠、草根畫師、舞蛇人努力將這個廣場變成一個大型展廳,不感興趣也沒關係,廣場上買一杯鮮榨果汁走走看看也是不錯的選擇。 庫圖 比亞清真寺,與不眠廣場一街之隔,這座歷經數百年屹立不倒的宣禮塔,已經成為了 馬拉喀什 的標誌,旁邊因地震損毀的清真寺大殿遺址也給人以無限遐想,殘垣斷壁宛若年邁的說書人,無聲地向後人訴說著過往王朝的輝煌,歷史的滄桑。 馬 約爾 花園/伊夫聖羅蘭花園
這座幾經易手充滿故事的花園,對於很多YSL粉絲而言可謂一處“聖地”,然而對於不是很能理解 法國 時尚的我,這座花園更吸引我的是那些熱帶植物,尤其是那些千奇百怪的仙人掌。從未想過仙人掌還能長成這麼多種形態,花園的設計讓人置身其中會格外平靜,尤其夏日頂著 馬拉喀什 可達四十度以上的高溫走進這花園瞬間涼爽,即便來來往往的觀光客也不能破壞花園裡靜謐的氛圍。 花園中的小別墅那抹馬 約爾 藍是花園的點睛之筆,藍黃色的搭配不隨 馬拉喀什 “紅城”的主題,和花園裡的花草水池卻互增趣味。在燥熱難耐的 馬拉喀什 中,這個花園宛若一處隱世清涼 桃源 。
許多小伙伴翻閱了大量攻略後或許會升起各種疑慮,初到 摩洛哥 的我也有類似的疑問,在 摩洛哥 生活了兩年後,我有幸能更深入探索這個國家,希望能繞過濾鏡與你分享一些所見所聞,還原一個較為真實的、純粹的 摩洛哥 。
一、意外相遇畢業不久,收到 摩洛哥 旅行公司的工作邀請,懷著“看一看世界繁華”的一腔熱情,,於是隻身前往 北京 參加面試,面試進行得很順利,當日就通知我搭乘第二天的航班從 法國 轉機到 卡薩布蘭卡 ,就這麼意外匆忙的在 非洲 國度開始兩年的生活。在此之前, 摩洛哥 這個詞從未在我的旅行計劃中出現過,知之甚少,打開百度,出現一連串的信息:“阿拉伯人”、“黑袍婦女”、“ 非洲 ”幾個詞在腦海中留下了第一印象。 電視新聞里關於這些詞的刻板印象,讓我產生了短暫的猶疑。現在回望過去,很慶幸自己堅持了最初的選擇。 摩洛哥 旅游業發展已久,但大多為歐美游客,出海關一路上不時有周圍人對我這個 亞洲 面孔投來好奇的目光。出航站樓後,往酒店途中兩側不斷閃現的霓虹燈廣告牌,彎曲的阿拉伯文和法文提醒著我已經踏上了它鄉。
二、從拒絕到接納初來 摩洛哥 ,周圍的一切都衝擊著我,陌生的語言,食物,建築甚至是人。這種不熟悉所營造的不安全感讓我特別想逃離。初期,不停的看國內時間,用餐時放著國內綜藝,這樣的儀式感好像就不會斷了家的聯繫。 某日清晨,漫無目的地閑逛誤入老城菜市場,小販的叫賣聲,烤麵包的香氣,為家人準備早餐的婦人,菜市場蔬果雜物混合的氣息,五官被調動起來,第一次和這個陌生的國度產生了聯繫。
此前雖身在 摩洛哥 ,卻用國內一切相關的文化、食物形成舒適圈。直到那天清晨,真實融入他們的生活場景後,決定對當前的狀態做出改變。此後的工作之餘,穿巷子,走碼頭,品嘗當地風味,去全國各地的城市探索便成了我熱衷的活動,藉由這些體驗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這個 非洲 國家。
三、摩洛哥日常有著一個傳統的 中國 胃,身在異國多數時候會吃中餐,但不妨礙我偶爾體驗 摩洛哥 的飲食文化。
庫斯庫斯,由粗麵粉製成,形狀和顏色都像小米,但口感不同。一般蒸熟後作為主食食用,蒸熟後會比較鬆散,搭配羊肉、牛肉、雞肉、雞蛋、西葫蘆、胡蘿蔔、鷹嘴豆、洋蔥、馬鈴薯、番茄等。
初來 摩洛哥 就鬧過一個笑話,庫斯庫斯和小米的外形實在太像,在超市不明就里的拿了一包熬粥,在煮的過程中發現越來越粘稠,嘗一口味道,像是麵糊糊。
儘管超市裡有包裝好的成品,但許多家庭主婦,還會採用傳統的手藝搓制庫斯庫斯,圖為參加 摩洛哥 朋友家宴拍攝。
塔吉鍋,一種高蓋帽的陶土炊具,由於 摩洛哥 很多地方都缺水,用塔吉鍋製作食物只需少量水就可燜熟一整鍋食物,菜品和庫斯庫斯的差不多,相當於國內的砂鍋。 海鮮飯, 丹吉爾 和 西班牙 隔海相望,所以北部城市飲食文化受 西班牙 影響很深,在 摩洛哥 也能吃到正宗的 西班牙 海鮮飯。
市內出行
出租車是游客市內出行的首選,可拼車,一輛車可以坐三人。一般需要提前約定價格或讓司機打表。在 卡薩布蘭卡 和 馬拉喀什 這兩座城市司機宰客現象很常見,初來以為只有游客才會遇到,在這生活兩年後,經常看到司機也會對當地人坐地起價。
漸漸地摸到了一個規律,一般年紀較長,在五六十歲左右的司機一般會好很多。 輕軌
輕軌交通全國僅有 卡薩布蘭卡 和 拉巴特 有覆蓋,且在主城街道運行,速度和汽車差不多,票價便宜。 火車
摩洛哥 西北 部各 大城 市如 卡薩布蘭卡 、 拉巴特 、 丹吉爾 及 馬拉喀什 都有火車連接,2018年,見證 卡薩布蘭卡 到 丹吉爾 開通了 非洲 首列高鐵,車程時間縮短一大半,比較有意思的是車廂分為上下兩層,頂層看沿途的風景極佳。 四、摩洛哥旅行見聞這部分圖片和文字記錄了對 摩洛哥 旅行目的地的個人感受,照片都是在不同設備,時間,天氣狀況下拍攝,圖片質量會略有差異。
1、卡薩布蘭卡它是多數旅程開啟的第一站,旅人心中的浪漫之都,《 北非 諜影》發生的背景地。矗立在大西洋上的大清真寺與市中心聳立的高塔遙相呼應,信仰和世俗在這裡交匯。在這,你能在 法國 餐廳里被衣著光鮮的侍應生簇擁品嘗風味獨特的鵝肝,也可以站在小攤前和市場下苦力的勞工們吃一樣的鷹嘴豆。
哈桑二世清真寺, 摩洛哥 信仰標誌性建築物,清真寺外面的廣場和附近的海濱大道是當地人的休閑場所,我也經常在此處散步。
鴿子廣場,周圍有許多法殖民時期留下來的法式建築,道路兩旁立著高大的椰棗樹掛著黃橙橙的果實,和國內俊秀的行道樹截然不同。 2、卡薩布蘭卡-馬拉喀什馬拉喀什 這座 摩洛哥 古都,有著眾多名號,地處 摩洛哥 南北交界,扼守著通往南部阿特拉斯山區及 撒哈拉沙漠 的道路,沙漠商隊在這裡匯合,貿易。 馬拉喀什 多元的文化總是能帶來極為強烈的衝擊感,有數百年的老城,近千年的遺址,也有傳奇時尚大師的故居,極盡奢華的酒店,這座磚紅色的城市是當之無愧的 摩洛哥 南部明珠。
這裡也是多部電影的取景地,偶然捕捉到的畫面仿佛再度呈現古代貴婦漫步皇宮的悠閑時光。 巴西 亞皇宮這個處在老城鬧市包圍下的小皇宮,雖然沒有傳統觀念的皇宮那種氣派奢華的感覺,但是遍佈各處的精美手工雕花、 馬賽 克瓷磚以及別緻的小庭院才是其吸引游人的秘密,讓人眼花繚亂的幾何圖案和別具一格的阿拉伯語書法構成了伊斯蘭建築的獨特美感。
不眠廣場,類似於 新疆 大巴扎。林立的攤鋪,各種樂器聲和商販叫賣聲交織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香料和銅器店,從你走進來那一刻,時刻衝擊著全身感官。這個喧囂繁忙的廣場顯然不是最佳的消費場所,但卻是感受 馬拉喀什 文化與藝術的絕佳之地,民間工匠、草根畫師、舞蛇人努力將這個廣場變成一個大型展廳,不感興趣也沒關係,廣場上買一杯鮮榨果汁走走看看也是不錯的選擇。 庫圖 比亞清真寺,與不眠廣場一街之隔,這座歷經數百年屹立不倒的宣禮塔,已經成為了 馬拉喀什 的標誌,旁邊因地震損毀的清真寺大殿遺址也給人以無限遐想,殘垣斷壁宛若年邁的說書人,無聲地向後人訴說著過往王朝的輝煌,歷史的滄桑。 馬 約爾 花園/伊夫聖羅蘭花園
這座幾經易手充滿故事的花園,對於很多YSL粉絲而言可謂一處“聖地”,然而對於不是很能理解 法國 時尚的我,這座花園更吸引我的是那些熱帶植物,尤其是那些千奇百怪的仙人掌。從未想過仙人掌還能長成這麼多種形態,花園的設計讓人置身其中會格外平靜,尤其夏日頂著 馬拉喀什 可達四十度以上的高溫走進這花園瞬間涼爽,即便來來往往的觀光客也不能破壞花園裡靜謐的氛圍。 花園中的小別墅那抹馬 約爾 藍是花園的點睛之筆,藍黃色的搭配不隨 馬拉喀什 “紅城”的主題,和花園裡的花草水池卻互增趣味。在燥熱難耐的 馬拉喀什 中,這個花園宛若一處隱世清涼 桃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