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11國浪漫之旅《四》🌆 🇫🇷 法國 🇫🇷(2)🇫🇷
“ 亞歷山大 三世橋”西南角這座方 塔塔 頂的雕塑是《戰爭女神》,(1853-1899)的作品。 “ 亞歷山大 三世橋”東南角塔基上的雕塑是《文藝復興時期的 法國 》(1848-1939)的作品。 “ 亞歷山大 三世橋”東南角這座方 塔塔 頂的雕塑是《戰鬥女神》(1842-1910)的作品。 大橋的橋面上有32座精工製作的歐式路燈,其中有四座路燈環繞著神態各異的小天使的雕塑燈架,燈罩都是精雕細琢的金屬燈罩。 “ 亞歷山大 三世橋”與右岸的大皇宮一樣,是一種混合型的建築藝術形式,主要流行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多用於大型紀念建築,其特點為參考了古代 羅馬 、 希腊 的建築風格,強調建築的宏偉、 對稱、秩序性。橋上是繁飾華麗的新藝術派(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風行於 歐洲 的一種美術工藝的樣式,以自然之曲線為其特色)的燈盞,更有女神、仙女、 精靈等極其精美的雕塑和裝飾,被譽為 巴黎 最優雅的橋梁。 大橋中部東側橋欄上的女神雕塑,向著水面是兩位女神簇擁著俄國國徽,其背面是 俄羅斯 聖彼得堡 涅瓦河的水生動植物。 橋欄上建橋時間標識, 巴黎 老城區塞納河上共有36座各式橋梁,每座橋的造型都有特點,而其中最壯觀最金碧輝煌的是 亞歷山大 三世橋了。建此橋為慶祝俄國與 法國 的結盟,當時是1900年前後,俄法兩國在百年前還是世仇,拿破侖曾揮師攻打俄國,使 莫斯科 烈火屠城。100年後兩國一笑泯恩仇,而且意味深長地將橋通向拿破侖墓。它的華麗造型和色彩在 巴黎 特別耀眼。 左岸兩座立柱上,有代表文藝復興時期與路易十四時期的 法國 標誌。右岸兩座立柱上,有象徵古代法 蘭西 和現代法 蘭西 的標誌。 《騎魚握魚叉的精靈》 《孩子帶領下的 獅子 像》 我靜靜的望著這座橋,橋的美麗一方面在於整體與細節都能夠完美的呈現其應有的一份雍容華貴,兩端 石柱 上金黃色的駿馬雕塑,與榮軍院金頂形成完美的對稱結構,下方女神雕塑與天使路燈則形成守護之勢,可認為他們守護的是榮軍院與大小皇宮,亦可認為守護的是這座橋。整個橋身佈滿了花環植物與諸神頭像的浮雕,又全部用金黃色進行裝飾,每一根橋柱上那明晃晃的黃色浮雕,象徵著這座橋的權勢與地位。另一方面的美麗在於這座橋所處的位置,恰好連接了周邊所有獨立存在的景觀。前有榮軍院,後有大小皇宮,由於橋身平矮,視角便顯得格外開闊。向更遠處望去,正是欣賞埃菲爾鐵塔的一處絕佳地點。 🕌 巴黎 榮軍院🕌
“ 亞歷山大 三世橋”的前面就是“榮軍院”,走路也就幾分鐘。 “ 巴黎 榮軍院”是法 蘭西 “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的建築。1670年2月24日路易十四下令興建一座用 來安 置他的軍隊中傷殘軍人的建築,從此榮軍院“應旨而生”。現如今,這座榮軍院依舊行使著它初建時收容安置傷殘軍人的功能。它同時也是多個博物館的所在之地。 1670年路易十四決 定興 建榮軍院的御令,將那些用生命和鮮血來保衛他們君王的將士們安置到這裡,讓他們在安靜詳和的環境中度過他們的餘生,在國王的旨意下,榮軍院在當時 巴黎 的近郊開建。 榮軍院從建成之初,開始行使它接待軍人的功能後,很快就又被賦予了博物館、陳列館的功能:1872年建成了炮兵博物館,1896年又成立了軍事歷史博物館。1905年兩館合併成為法 蘭西 軍事博物館。 巴黎 榮軍院裡面的金頂大教堂高110米,是路易十四在1676年建成的。榮軍院內的小教堂,供奉多位 法國 元帥的牌位,包括解放 巴黎 的勒克萊爾。氣勢恢弘的紀念堂里,安息著 法國 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拿破侖·波拿巴。 前往圓頂教堂內參觀,教堂原來是路易14的皇家教堂,所以大內的浮雕和壁畫都是在頌揚,路易十四的豐功偉績。 金碧輝煌的金頂華蓋。 教堂內還有一個金色的聖壇,中央是耶穌殉難像,而聖壇後面是祭壇和中殿,中殿的長椅上掛著 法國 繳獲的各國軍旗,彰顯昔日法軍在拿破侖指揮下所向披靡取得輝煌勝利的榮耀歲月。 1814年和1815年兩度戰敗,在著名的 滑鐵盧 戰役中徹底失敗後,拿破侖被世仇 英國 人流放到比鄰 非洲 的 英國 殖民地的海外小島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一代梟雄病死在流放地獄中。他在遺囑中寫道:“我願我的身體躺在塞納河畔,躺在我如此熱愛過的 法國 人民中間。 拿破侖去世19年以後,路易·菲力浦國王滿足了他的遺願,1840年12月15日舉行隆重的儀式,把拿破侖的遺骸從他流放死亡的英屬聖赫勒拿島運回 巴黎 ,在數以萬計的人們註視下,拿破侖的靈柩隆重地通過凱旋門,存放到榮軍院的大教堂里。19年的流離漂泊後,拿破侖終於回到祖國,安葬到了他想永 遠安 息的地方。
進入教堂的大門,正中間是一圈環形石制的圍欄,圍欄下是敞開的拿破侖墓室,人們站在圍欄上面可以向下瞻仰拿破侖的棺槨。 拿破侖遺骸放在六層棺槨之中,從裡向外,第一層是白鐵棺,第二層是桃花心木,第三、四層均為鉛制棺,第五層是烏檀木,第六層是橡木棺。最外面的一層外棺,用從 俄羅斯 開采運來的赤紫色斑岩鑿成,其外形有點像拿破侖生前常戴的船形軍帽。 1832年,拿破侖年僅21歲的兒子、封號“ 羅馬 王”的弗朗索瓦·波拿巴,因身患肺結核醫治無效,在 維也納 美泉宮病故。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道夫·希特勒,將拿破侖一世的兒子弗朗索瓦·波拿巴的骨灰做為“禮物”送給了 法國 ,以示友好, 法國 將其下葬到榮軍院大教堂中,讓拿破侖父子二人永遠在一起。 教堂里還安葬了,拿破侖·波拿巴和他的兩個兄弟約瑟夫·波拿巴及熱羅姆·波拿巴一起,都被安葬在榮軍院中。另外許多君主制時期參加過 法國 大革命的將領,也有不少被安葬在榮軍院中,如杜勒克元帥、伯特朗將軍等,其中最著名的首數 法國 國歌《 馬賽 曲》的作者魯熱·德· 利爾 。 拿破侖是 法國 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 蘭西 第一帝國的皇帝,他出生於 科西嘉 島一個敗落的小貴族家庭,10歲進入軍校學習,1792年他因為在 法國 大革命中作戰英勇,指揮出色,被革命政府提拔為少將,從此,他屢建奇功不斷升遷,最後當上了法西帝國的皇帝。 拿破侖是 法國 的傳奇,這個傳奇是由 法國 大革命孕育出來的。 法國 大革命時拿破侖剛剛26歲,他還是一枚閑居的年輕軍官,他被推出是因為那場革命在自相殘殺之後,正面臨著一場更暴力的政變。四年後,拿破侖軍隊攻下議會,為 法國 的暴力奪取開創了新篇章。革命走到極端之後,拿破侖得到了這個機會,由他來宣佈結束革命。接著30歲的拿破侖堅持以強勢的形象面對 歐洲 。 拿破侖墓分上下兩層,上層環繞分成六個園閣,分別安葬拿破侖的兩個兄弟,長兄約瑟夫,弟弟熱羅姆,兒子小 羅馬 王,和四位元帥的骨灰瓮。下層是用 大理 石建造的圓形墓穴,深八米,拿破侖的棺槨就放在中央。 拿破侖墓安置在墓堂地穴中央,四周有12根 石柱 ,分別飾以浮雕,代表12次光輝戰役。 拿破侖的墓室經過20餘年的施工才全部建成,所用的石料是從俄國運來的,採集運輸就用了一年多,經過切割,雕刻,打磨,歷時兩年才製成外槨,整個石結構的墓室設計的莊嚴肅穆,曲直與直線相交,色彩低沉凝聚,平時有很多人在拿破侖墓前獻花,表達對這位偉人的懷念和尊敬。
“ 亞歷山大 三世橋”的前面就是“榮軍院”,走路也就幾分鐘。 “ 巴黎 榮軍院”是法 蘭西 “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的建築。1670年2月24日路易十四下令興建一座用 來安 置他的軍隊中傷殘軍人的建築,從此榮軍院“應旨而生”。現如今,這座榮軍院依舊行使著它初建時收容安置傷殘軍人的功能。它同時也是多個博物館的所在之地。 1670年路易十四決 定興 建榮軍院的御令,將那些用生命和鮮血來保衛他們君王的將士們安置到這裡,讓他們在安靜詳和的環境中度過他們的餘生,在國王的旨意下,榮軍院在當時 巴黎 的近郊開建。 榮軍院從建成之初,開始行使它接待軍人的功能後,很快就又被賦予了博物館、陳列館的功能:1872年建成了炮兵博物館,1896年又成立了軍事歷史博物館。1905年兩館合併成為法 蘭西 軍事博物館。 巴黎 榮軍院裡面的金頂大教堂高110米,是路易十四在1676年建成的。榮軍院內的小教堂,供奉多位 法國 元帥的牌位,包括解放 巴黎 的勒克萊爾。氣勢恢弘的紀念堂里,安息著 法國 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拿破侖·波拿巴。 前往圓頂教堂內參觀,教堂原來是路易14的皇家教堂,所以大內的浮雕和壁畫都是在頌揚,路易十四的豐功偉績。 金碧輝煌的金頂華蓋。 教堂內還有一個金色的聖壇,中央是耶穌殉難像,而聖壇後面是祭壇和中殿,中殿的長椅上掛著 法國 繳獲的各國軍旗,彰顯昔日法軍在拿破侖指揮下所向披靡取得輝煌勝利的榮耀歲月。 1814年和1815年兩度戰敗,在著名的 滑鐵盧 戰役中徹底失敗後,拿破侖被世仇 英國 人流放到比鄰 非洲 的 英國 殖民地的海外小島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一代梟雄病死在流放地獄中。他在遺囑中寫道:“我願我的身體躺在塞納河畔,躺在我如此熱愛過的 法國 人民中間。 拿破侖去世19年以後,路易·菲力浦國王滿足了他的遺願,1840年12月15日舉行隆重的儀式,把拿破侖的遺骸從他流放死亡的英屬聖赫勒拿島運回 巴黎 ,在數以萬計的人們註視下,拿破侖的靈柩隆重地通過凱旋門,存放到榮軍院的大教堂里。19年的流離漂泊後,拿破侖終於回到祖國,安葬到了他想永 遠安 息的地方。
進入教堂的大門,正中間是一圈環形石制的圍欄,圍欄下是敞開的拿破侖墓室,人們站在圍欄上面可以向下瞻仰拿破侖的棺槨。 拿破侖遺骸放在六層棺槨之中,從裡向外,第一層是白鐵棺,第二層是桃花心木,第三、四層均為鉛制棺,第五層是烏檀木,第六層是橡木棺。最外面的一層外棺,用從 俄羅斯 開采運來的赤紫色斑岩鑿成,其外形有點像拿破侖生前常戴的船形軍帽。 1832年,拿破侖年僅21歲的兒子、封號“ 羅馬 王”的弗朗索瓦·波拿巴,因身患肺結核醫治無效,在 維也納 美泉宮病故。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道夫·希特勒,將拿破侖一世的兒子弗朗索瓦·波拿巴的骨灰做為“禮物”送給了 法國 ,以示友好, 法國 將其下葬到榮軍院大教堂中,讓拿破侖父子二人永遠在一起。 教堂里還安葬了,拿破侖·波拿巴和他的兩個兄弟約瑟夫·波拿巴及熱羅姆·波拿巴一起,都被安葬在榮軍院中。另外許多君主制時期參加過 法國 大革命的將領,也有不少被安葬在榮軍院中,如杜勒克元帥、伯特朗將軍等,其中最著名的首數 法國 國歌《 馬賽 曲》的作者魯熱·德· 利爾 。 拿破侖是 法國 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 蘭西 第一帝國的皇帝,他出生於 科西嘉 島一個敗落的小貴族家庭,10歲進入軍校學習,1792年他因為在 法國 大革命中作戰英勇,指揮出色,被革命政府提拔為少將,從此,他屢建奇功不斷升遷,最後當上了法西帝國的皇帝。 拿破侖是 法國 的傳奇,這個傳奇是由 法國 大革命孕育出來的。 法國 大革命時拿破侖剛剛26歲,他還是一枚閑居的年輕軍官,他被推出是因為那場革命在自相殘殺之後,正面臨著一場更暴力的政變。四年後,拿破侖軍隊攻下議會,為 法國 的暴力奪取開創了新篇章。革命走到極端之後,拿破侖得到了這個機會,由他來宣佈結束革命。接著30歲的拿破侖堅持以強勢的形象面對 歐洲 。 拿破侖墓分上下兩層,上層環繞分成六個園閣,分別安葬拿破侖的兩個兄弟,長兄約瑟夫,弟弟熱羅姆,兒子小 羅馬 王,和四位元帥的骨灰瓮。下層是用 大理 石建造的圓形墓穴,深八米,拿破侖的棺槨就放在中央。 拿破侖墓安置在墓堂地穴中央,四周有12根 石柱 ,分別飾以浮雕,代表12次光輝戰役。 拿破侖的墓室經過20餘年的施工才全部建成,所用的石料是從俄國運來的,採集運輸就用了一年多,經過切割,雕刻,打磨,歷時兩年才製成外槨,整個石結構的墓室設計的莊嚴肅穆,曲直與直線相交,色彩低沉凝聚,平時有很多人在拿破侖墓前獻花,表達對這位偉人的懷念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