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第一次出國自駕
↑勒蒙-聖米歇爾
到達聖米歇爾山的時間比預計的要晚。遠遠望去,一座非常夢幻的仙島。
• 聖米歇爾山
法國 著名古跡和基督教聖地,位於 芒什 省一小島上,位於 諾曼底 和 布瑞 坦尼之間離海岸很近的孤立岩石島上,受到海洋潮汐作用,交替與大陸相連和隔斷。修道院是為大天使聖米歇爾建造,也是傑出的技巧與藝術的絕技兩者與獨特的天然環境相結合的產物。小島呈圓錐形,周長900米,由聳立的花崗石構成。海拔88米,經常被大片沙岸包圍,僅漲潮時才成為島。古時這裡是 凱爾 特人祭神的地方。公元8世紀,聖米歇爾神父在島上最高處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獻給天使長米歇爾,成為朝聖中心,故稱米歇爾山。公元969年在島頂上建造了本篤會隱修院。1211-1228年間在島北部又修建了一個以梅韋勒修道院為中心的6座建築物,具有中古加 洛林 王朝古堡和古 羅馬 式教堂的風格。島上現還存有11世紀 羅馬 式中殿和15世紀哥特式唱詩班席,13-15世紀的部分城牆和哥特式修道院圍牆等。聖米歇爾山經大自然的造化,使它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大奇觀,而山上的古跡修道院和大教堂則在基督教徒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古老而溫馨的客棧。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大教堂和修道院,非常值得參觀,出來之後才意識到上面寫有中文字。
*聖米歇爾大教堂
從1017年投下第一塊基石到1080年落成,持續了60多個春秋。教堂分祭壇、耳堂和大殿三部分。由於高低不平的山頂無法提供寬闊平整的地基,人們便沿山坡修築了幾處建築以使教堂建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大教堂呈十字形,而祭台、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禱間實際上也成了 羅馬 式建築工藝的傑作。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門的大門廊,從門前的平臺上即可俯瞰大海。教堂集 羅馬 與哥特建築藝術於一身,大殿為典型的 羅馬 風格,其穹隆的開間多達7道,兩側的拱門式長廊之上的樓廊砌有 羅馬 式的拱窗,以保證教堂的通風與採光。與大殿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那哥特式的三層圓形祭壇,祭壇四周的迴廊不帶祈禱室。大教堂建成之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朝聖者,把對大天使聖米歇爾的崇拜推向了巔峰;聖米歇爾山也更是披上了神奇的面紗,在 諾曼底 無數教徒的眼中無異於東方的 耶路撒冷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它一直是這一廣大地區行政管理與精神統治的支柱。
*修道院
從13世紀開始,法 蘭西 王國的王權得到了加強,加佩王朝的腓力二世在教士們的鼎力支持下,開始了統一國家的征伐和加強中央集權。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因為新文明的介入而迅速發展起來。在不到25年的時間里(1204--1228年),人們在原有的基礎上 大興 土木,最終形成了當今"西方奇跡"的宏偉規模。 修道院雖然經諸多建築師設計,但依舊保持著朴實無華、古色古香的格調,令人無處不感受到本篤教徒那靜思冥想、嚴苛簡樸的苦行僧生活。整個修道院分3層,被一堵高牆隔成兩部分,共有六座建築物。修道院的內院與迴廊堪稱"奇中之奇",它們被二層的花崗岩牆垛或巨型 石柱 支撐著,近看恍若鑲嵌於大教堂之上,遠眺則猶如懸浮於 天水 之間,其景緻之壯觀,好似天上庭院錯落人間。與內院相映成趣的迴廊又是中世紀建築藝術的精品,其圓柱看似纖圓脆弱,但實際上它們卻支撐著迴廊那專看風景的頁岩大屋頂。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在教堂背後靜靜欣賞日落...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日出更美...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到達聖米歇爾山的時間比預計的要晚。遠遠望去,一座非常夢幻的仙島。
• 聖米歇爾山
法國 著名古跡和基督教聖地,位於 芒什 省一小島上,位於 諾曼底 和 布瑞 坦尼之間離海岸很近的孤立岩石島上,受到海洋潮汐作用,交替與大陸相連和隔斷。修道院是為大天使聖米歇爾建造,也是傑出的技巧與藝術的絕技兩者與獨特的天然環境相結合的產物。小島呈圓錐形,周長900米,由聳立的花崗石構成。海拔88米,經常被大片沙岸包圍,僅漲潮時才成為島。古時這裡是 凱爾 特人祭神的地方。公元8世紀,聖米歇爾神父在島上最高處修建一座小教堂,奉獻給天使長米歇爾,成為朝聖中心,故稱米歇爾山。公元969年在島頂上建造了本篤會隱修院。1211-1228年間在島北部又修建了一個以梅韋勒修道院為中心的6座建築物,具有中古加 洛林 王朝古堡和古 羅馬 式教堂的風格。島上現還存有11世紀 羅馬 式中殿和15世紀哥特式唱詩班席,13-15世紀的部分城牆和哥特式修道院圍牆等。聖米歇爾山經大自然的造化,使它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大奇觀,而山上的古跡修道院和大教堂則在基督教徒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古老而溫馨的客棧。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大教堂和修道院,非常值得參觀,出來之後才意識到上面寫有中文字。
*聖米歇爾大教堂
從1017年投下第一塊基石到1080年落成,持續了60多個春秋。教堂分祭壇、耳堂和大殿三部分。由於高低不平的山頂無法提供寬闊平整的地基,人們便沿山坡修築了幾處建築以使教堂建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大教堂呈十字形,而祭台、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禱間實際上也成了 羅馬 式建築工藝的傑作。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門的大門廊,從門前的平臺上即可俯瞰大海。教堂集 羅馬 與哥特建築藝術於一身,大殿為典型的 羅馬 風格,其穹隆的開間多達7道,兩側的拱門式長廊之上的樓廊砌有 羅馬 式的拱窗,以保證教堂的通風與採光。與大殿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那哥特式的三層圓形祭壇,祭壇四周的迴廊不帶祈禱室。大教堂建成之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朝聖者,把對大天使聖米歇爾的崇拜推向了巔峰;聖米歇爾山也更是披上了神奇的面紗,在 諾曼底 無數教徒的眼中無異於東方的 耶路撒冷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它一直是這一廣大地區行政管理與精神統治的支柱。
*修道院
從13世紀開始,法 蘭西 王國的王權得到了加強,加佩王朝的腓力二世在教士們的鼎力支持下,開始了統一國家的征伐和加強中央集權。聖米歇爾山修道院因為新文明的介入而迅速發展起來。在不到25年的時間里(1204--1228年),人們在原有的基礎上 大興 土木,最終形成了當今"西方奇跡"的宏偉規模。 修道院雖然經諸多建築師設計,但依舊保持著朴實無華、古色古香的格調,令人無處不感受到本篤教徒那靜思冥想、嚴苛簡樸的苦行僧生活。整個修道院分3層,被一堵高牆隔成兩部分,共有六座建築物。修道院的內院與迴廊堪稱"奇中之奇",它們被二層的花崗岩牆垛或巨型 石柱 支撐著,近看恍若鑲嵌於大教堂之上,遠眺則猶如懸浮於 天水 之間,其景緻之壯觀,好似天上庭院錯落人間。與內院相映成趣的迴廊又是中世紀建築藝術的精品,其圓柱看似纖圓脆弱,但實際上它們卻支撐著迴廊那專看風景的頁岩大屋頂。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在教堂背後靜靜欣賞日落...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日出更美...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 ↑勒蒙-聖米歇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