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斯本·葡西法游記(1)
在游記的《概述》中我曾提到,對於 葡萄牙 首都 裡斯本 ,本人首先關註的景點並非排名第一的熱羅 尼姆 斯修道院,而是龐巴爾侯爵紀念碑——那個被 歐洲 歷史學家非議的 葡萄牙 “權臣”。因此在這篇游記里,我想把龐巴爾侯爵(Marquês de Pombal)列為開篇者。之所以如此關註這位當年的 葡萄牙 首相(1750~1777年任首相)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在飛機上看見 裡斯本 的第一個地標式建築就是市中心的龐巴爾侯爵廣場和他的塑像;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第二點,龐巴爾乃 裡斯本 的重建者和 葡萄牙 的改革者。 ↑裡斯本 雄獅傍身的龐巴爾侯爵。 ↑裡斯本 雄獅傍身的龐巴爾侯爵。 ↑裡斯本 基座上的塑像表現著重建 裡斯本 的普通民眾。 ↑裡斯本 從空中鳥瞰龐巴爾侯爵廣場。
1755年11月1日,這一天是基督教的諸聖日(俗稱萬聖節)。早上9時40分, 裡斯本 突然間地動山搖,一場規模達里氏9級的大地震襲擊了這座 歐洲 第四 大城 市。在這場迄今為止 歐洲 最大的地震中約10萬人喪生,大地震隨之而引發的火災幾乎將 裡斯本 付之一炬。
但是 裡斯本 的災難才剛剛開始。18世紀 歐洲 的天主教會以強大的影響力干預著王室 和政 府。那些主教說, 裡斯本 大地震是神界對貪婪的 裡斯本 的懲罰,因此人們只能接受災難。天主教會的“天譴”之說令 葡萄牙 王室一籌莫展。國王約瑟一世看著被摧毀的 裡斯本 絕望了。他問首相龐巴爾:“現在我該怎麼回應上帝公允的製裁?”但龐巴爾回答:“埋葬死者,確保生者。”龐巴爾以強硬的聲音對“天譴”之說進行反擊。在國王約瑟一世的支持下,龐巴爾全力撐起了 裡斯本 的重建工作。同時龐巴爾利用這次地震打擊任何在他看來不利於國家集權的對手,其中特別以耶穌會為對象。在龐巴爾推動下, 葡萄牙 就此從一個日漸衰落的殖民帝國變成一個集權的君主制國家,史稱“龐巴爾改革”。正因為如此,龐巴爾與天主教會結怨。其後,國王約瑟一世去世,他的女兒瑪麗亞繼位。因為龐巴爾對耶穌會的嚴厲舉措,瑪麗亞一直耿耿於懷。當龐巴爾去王宮弔唁老國王時,他被拒之門外並被告之:“尊貴的先生,您在這裡已無事可做。”後來龐巴爾被逮捕問罪,最後被放逐回鄉,而他的改革也被推翻。
現代西方史學家普遍認為龐巴爾在當時扮演的角色是濫權的獨裁者。也許那些史學家的指責是“公允”的,畢竟龐巴爾殺掉了許多反對派。但是如果沒有龐巴爾的強硬手段,我不知道是否會有今天的 裡斯本 和 葡萄牙 ?
龐巴爾的境遇使我想起了兩個人,一個是 中國 的商鞅,另一個是 德國 的俾斯麥。2300年前,如果沒有秦孝公一紙《求賢令》將衛鞅(即商鞅)引入秦國,就沒有“商鞅變法”,也就沒有後來秦國的“一天下”。但是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卻誅殺了商鞅,且後來的史官(司馬遷)把商鞅定論為“其天資刻薄人也。”俾斯麥(1815~1898年,普魯士首相,德意志帝國第一任首相)倘若不以“鐵血”手段輔佐威廉一世,恐怕難有 德國 的統一併稱霸 歐洲 。但是威廉一世逝世後,他的孫子威廉二世(德皇繼任者)逼迫俾斯麥告老還鄉。
嗚呼!歷史就是這樣無情。因為歷史屬於政治,沒有對與錯,只有輸與贏。倘若漢武帝推行的治國方略不是儒家學說而是與秦帝國一樣的法家之道,那麼 中國 的歷史就會改寫。
扯的有些遠了,現在還是游走 葡萄牙 、 裡斯本 吧!
位於 伊比利亞半島 西側的 葡萄牙 面積只有9.2萬平方公里,略小於 中國 的 浙江 省。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 葡萄牙 成為海上強國。在 歐洲 , 葡萄牙 是殖民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曾包括53個國家的領土,也使其 葡萄牙 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從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 巴西 的獨立, 葡萄牙 的國勢迅速衰落。今天她東面的鄰居 西班牙 人有些瞧不起她,但是 葡萄牙 人說,你們至今仍然是王國,而我們早在1910年就是 共和 體制了。而他們北面的大佬 法國 人說,你倆別爭了,你們今天都是歐盟“笨豬五國”之一。
我們的行程先從 葡萄牙 首都 裡斯本 開始。
在 裡斯本 排名第一的景點,當屬特茹河畔的熱羅 尼姆 斯修道院。熱羅 尼姆 斯(公元342~420年)是一位博學的基督徒,該修道院即以他的名字命名。始建於1501年的熱羅 尼姆 斯修道院是 葡萄牙 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為紀念達·伽馬而主持修建的,前後耗時100餘年。
關於這些熱門景點,在各色旅游網站上均有介紹,本人不想贅述了。在游記里我想多談一下旅游觀感,下同。
2007年12月13日歐盟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裡斯本 條約》就在熱羅 尼姆 斯修道院簽訂。也許今天的歐盟成員國對這裡昔日發生的事情,心中會存一番五味雜陳的感受吧!
在修道院的這座南門前,《 裡斯本 條約》簽約國政府首腦們曾經來了一幅大合影。 修道院南門的細節部分。
今天為什麼來這裡參觀的都是女孩子?我沒搞明白。從中間那位女游客手中的家伙什來看,許多 歐洲 游客並不介意使用老款的卡片機。 我們也來一幅合影吧!右一那位老漢即鄙人。
順便說一下,在我們葡西法三國游的34座城鎮上百處景點中,熱羅 尼姆 斯修道院是唯一對60歲以上人士有門票折扣的景點,其他地方則“一視 同仁 ”,這大概就是一種歐式的平等精神。哦,不!有些景點對16~25歲的青年人還是有優惠折扣的。相比之下, 中國 的景點對65歲以上人士半價折扣,對70歲以上人士免費,顯得實在是太不平等了! 修道院的內庭。
上圖:修道院教堂內的達·伽馬石棺(1469~1524年, 葡萄牙 航海家,從 歐洲 繞經好望角到 印度 海路的開拓者)。 上圖:與達·伽馬對應放置的是卡 蒙斯 的石棺(1524~1580年, 葡萄牙 詩人)。因為曾為軍人,卡 蒙斯 身佩長劍。能夠與達·伽馬對應放置,足見卡 蒙斯 在 葡萄牙 人心中的地位。卡 蒙斯 的主要作品是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描寫航海家達·伽馬遠航 印度 的事跡。 ↑裡斯本 上圖:大航海紀念碑是 裡斯本 必到的旅游景點,本來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裡斯本 上圖:可我們看見的卻是這個樣子的。 ↑裡斯本 大航海紀念碑前的廣場上,巨大的鑲嵌圖彰顯著 葡萄牙 鼎盛時期的殖民版圖,嘿嘿!俺祖上也曾經闊氣過! ↑裡斯本 大航海紀念碑前是橫跨特茹河的4月25日大橋,特茹河向西直通大西洋。該橋曾為 歐洲 最長大橋,與 美國 舊金山 的“ 金門 ”大橋為同一公司承建。 ↑貝倫塔 大航海紀念碑附近的貝倫塔也是熱門景點之一。歷史上被用作海關、電報站、 燈塔 ,在大航海時代是航海家們的起點。 ↑裡斯本 ↑裡斯本 裡斯本 市中心的 奧古斯塔 街和凱旋門。 ↑裡斯本 商業廣場毗鄰特茹河,又名宮殿廣場,毀於1755年大地震的里韋拉宮就位於此處。地震發生後,龐巴爾侯爵將廣場改建為商業廣場。 上圖:與 奧古斯塔 街相連的羅西奧廣場,白色 大理 石柱 上的青銅塑像為 葡萄牙 國王佩德羅四世(1798-1834年,曾任 巴西 皇帝,號稱 巴西 國父)。
佩德羅四世的塑像矗立在市中心的位置上,可見 葡萄牙 人的寬容心態。這位佩德羅四世曾經是一位不愛祖國愛他鄉( 巴西 )的國王。他的故事挺有意思,若有時間,可搜尋一番他是怎樣在當 巴西 攝政王時拔劍喊出“不獨立,毋寧死”的口號,並且率領 巴西 老百姓跟自己的老爹打起了 巴西 獨立戰爭。 ↑裡斯本 裡斯本 老城區,遠處是聖若熱城堡。
↑裡斯本 紅瓦白牆是整個 葡萄牙 的“國色”,色調單一,變化太少。 ↑裡斯本 裡斯本 老城區狹窄的街巷。我們的導游小劉在如此狹窄和起伏不定的街巷裡游刃有餘地開車,我真是服了!但我要告誡那些打算自駕游的同胞們, 歐洲 的街巷都比較狹窄,最好三思而行! ↑裡斯本
1755年11月1日,這一天是基督教的諸聖日(俗稱萬聖節)。早上9時40分, 裡斯本 突然間地動山搖,一場規模達里氏9級的大地震襲擊了這座 歐洲 第四 大城 市。在這場迄今為止 歐洲 最大的地震中約10萬人喪生,大地震隨之而引發的火災幾乎將 裡斯本 付之一炬。
但是 裡斯本 的災難才剛剛開始。18世紀 歐洲 的天主教會以強大的影響力干預著王室 和政 府。那些主教說, 裡斯本 大地震是神界對貪婪的 裡斯本 的懲罰,因此人們只能接受災難。天主教會的“天譴”之說令 葡萄牙 王室一籌莫展。國王約瑟一世看著被摧毀的 裡斯本 絕望了。他問首相龐巴爾:“現在我該怎麼回應上帝公允的製裁?”但龐巴爾回答:“埋葬死者,確保生者。”龐巴爾以強硬的聲音對“天譴”之說進行反擊。在國王約瑟一世的支持下,龐巴爾全力撐起了 裡斯本 的重建工作。同時龐巴爾利用這次地震打擊任何在他看來不利於國家集權的對手,其中特別以耶穌會為對象。在龐巴爾推動下, 葡萄牙 就此從一個日漸衰落的殖民帝國變成一個集權的君主制國家,史稱“龐巴爾改革”。正因為如此,龐巴爾與天主教會結怨。其後,國王約瑟一世去世,他的女兒瑪麗亞繼位。因為龐巴爾對耶穌會的嚴厲舉措,瑪麗亞一直耿耿於懷。當龐巴爾去王宮弔唁老國王時,他被拒之門外並被告之:“尊貴的先生,您在這裡已無事可做。”後來龐巴爾被逮捕問罪,最後被放逐回鄉,而他的改革也被推翻。
現代西方史學家普遍認為龐巴爾在當時扮演的角色是濫權的獨裁者。也許那些史學家的指責是“公允”的,畢竟龐巴爾殺掉了許多反對派。但是如果沒有龐巴爾的強硬手段,我不知道是否會有今天的 裡斯本 和 葡萄牙 ?
龐巴爾的境遇使我想起了兩個人,一個是 中國 的商鞅,另一個是 德國 的俾斯麥。2300年前,如果沒有秦孝公一紙《求賢令》將衛鞅(即商鞅)引入秦國,就沒有“商鞅變法”,也就沒有後來秦國的“一天下”。但是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卻誅殺了商鞅,且後來的史官(司馬遷)把商鞅定論為“其天資刻薄人也。”俾斯麥(1815~1898年,普魯士首相,德意志帝國第一任首相)倘若不以“鐵血”手段輔佐威廉一世,恐怕難有 德國 的統一併稱霸 歐洲 。但是威廉一世逝世後,他的孫子威廉二世(德皇繼任者)逼迫俾斯麥告老還鄉。
嗚呼!歷史就是這樣無情。因為歷史屬於政治,沒有對與錯,只有輸與贏。倘若漢武帝推行的治國方略不是儒家學說而是與秦帝國一樣的法家之道,那麼 中國 的歷史就會改寫。
扯的有些遠了,現在還是游走 葡萄牙 、 裡斯本 吧!
位於 伊比利亞半島 西側的 葡萄牙 面積只有9.2萬平方公里,略小於 中國 的 浙江 省。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 葡萄牙 成為海上強國。在 歐洲 , 葡萄牙 是殖民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曾包括53個國家的領土,也使其 葡萄牙 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從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 巴西 的獨立, 葡萄牙 的國勢迅速衰落。今天她東面的鄰居 西班牙 人有些瞧不起她,但是 葡萄牙 人說,你們至今仍然是王國,而我們早在1910年就是 共和 體制了。而他們北面的大佬 法國 人說,你倆別爭了,你們今天都是歐盟“笨豬五國”之一。
我們的行程先從 葡萄牙 首都 裡斯本 開始。
在 裡斯本 排名第一的景點,當屬特茹河畔的熱羅 尼姆 斯修道院。熱羅 尼姆 斯(公元342~420年)是一位博學的基督徒,該修道院即以他的名字命名。始建於1501年的熱羅 尼姆 斯修道院是 葡萄牙 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為紀念達·伽馬而主持修建的,前後耗時100餘年。
關於這些熱門景點,在各色旅游網站上均有介紹,本人不想贅述了。在游記里我想多談一下旅游觀感,下同。
2007年12月13日歐盟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裡斯本 條約》就在熱羅 尼姆 斯修道院簽訂。也許今天的歐盟成員國對這裡昔日發生的事情,心中會存一番五味雜陳的感受吧!
在修道院的這座南門前,《 裡斯本 條約》簽約國政府首腦們曾經來了一幅大合影。 修道院南門的細節部分。
今天為什麼來這裡參觀的都是女孩子?我沒搞明白。從中間那位女游客手中的家伙什來看,許多 歐洲 游客並不介意使用老款的卡片機。 我們也來一幅合影吧!右一那位老漢即鄙人。
順便說一下,在我們葡西法三國游的34座城鎮上百處景點中,熱羅 尼姆 斯修道院是唯一對60歲以上人士有門票折扣的景點,其他地方則“一視 同仁 ”,這大概就是一種歐式的平等精神。哦,不!有些景點對16~25歲的青年人還是有優惠折扣的。相比之下, 中國 的景點對65歲以上人士半價折扣,對70歲以上人士免費,顯得實在是太不平等了! 修道院的內庭。
上圖:修道院教堂內的達·伽馬石棺(1469~1524年, 葡萄牙 航海家,從 歐洲 繞經好望角到 印度 海路的開拓者)。 上圖:與達·伽馬對應放置的是卡 蒙斯 的石棺(1524~1580年, 葡萄牙 詩人)。因為曾為軍人,卡 蒙斯 身佩長劍。能夠與達·伽馬對應放置,足見卡 蒙斯 在 葡萄牙 人心中的地位。卡 蒙斯 的主要作品是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描寫航海家達·伽馬遠航 印度 的事跡。 ↑裡斯本 上圖:大航海紀念碑是 裡斯本 必到的旅游景點,本來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裡斯本 上圖:可我們看見的卻是這個樣子的。 ↑裡斯本 大航海紀念碑前的廣場上,巨大的鑲嵌圖彰顯著 葡萄牙 鼎盛時期的殖民版圖,嘿嘿!俺祖上也曾經闊氣過! ↑裡斯本 大航海紀念碑前是橫跨特茹河的4月25日大橋,特茹河向西直通大西洋。該橋曾為 歐洲 最長大橋,與 美國 舊金山 的“ 金門 ”大橋為同一公司承建。 ↑貝倫塔 大航海紀念碑附近的貝倫塔也是熱門景點之一。歷史上被用作海關、電報站、 燈塔 ,在大航海時代是航海家們的起點。 ↑裡斯本 ↑裡斯本 裡斯本 市中心的 奧古斯塔 街和凱旋門。 ↑裡斯本 商業廣場毗鄰特茹河,又名宮殿廣場,毀於1755年大地震的里韋拉宮就位於此處。地震發生後,龐巴爾侯爵將廣場改建為商業廣場。 上圖:與 奧古斯塔 街相連的羅西奧廣場,白色 大理 石柱 上的青銅塑像為 葡萄牙 國王佩德羅四世(1798-1834年,曾任 巴西 皇帝,號稱 巴西 國父)。
佩德羅四世的塑像矗立在市中心的位置上,可見 葡萄牙 人的寬容心態。這位佩德羅四世曾經是一位不愛祖國愛他鄉( 巴西 )的國王。他的故事挺有意思,若有時間,可搜尋一番他是怎樣在當 巴西 攝政王時拔劍喊出“不獨立,毋寧死”的口號,並且率領 巴西 老百姓跟自己的老爹打起了 巴西 獨立戰爭。 ↑裡斯本 裡斯本 老城區,遠處是聖若熱城堡。
↑裡斯本 紅瓦白牆是整個 葡萄牙 的“國色”,色調單一,變化太少。 ↑裡斯本 裡斯本 老城區狹窄的街巷。我們的導游小劉在如此狹窄和起伏不定的街巷裡游刃有餘地開車,我真是服了!但我要告誡那些打算自駕游的同胞們, 歐洲 的街巷都比較狹窄,最好三思而行! ↑裡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