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州衹林寺:琴與茶的相遇


上野的櫻花爛漫的季節, 韓國 的 慶州 也是這樣。有俗語說:“櫻花七日。”櫻花最令人動容的特質就是這瞬間即逝的美、這雖短暫但卻絢麗的過程。我們從虎踞山雲門寺開車去的那天,路邊成片的櫻花還只是含苞待放,第二天便已經繁花似錦。再一日,微風吹過,便漫天花雨。我們就在這麼美好的季節,參訪了 韓國 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慶州 祇林寺。
慶州自助遊攻略


祇林寺的師父們考慮很是周詳,怕我們不好找,便約著在祇林寺的上寺、 韓國 為數不多的幾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地方之一——吐 含山 佛國寺見面。我們去的時候,寺院里的玉蘭花正盛放,正值 韓國 學校的春游季節,一眼望去,寺院里熙熙攘攘攢動的全是孩子們的身影,到處是孩子們渴慕知識的眼神。
佛國寺創建於公元752年,其院落佈局極具特色,保存了廊院式平面格局、空間形態。古跡多是用花崗岩建造,其形態、建築方法均為當時土木建築技術之精髓,表現一種平衡和諧之美,是 韓國 石造藝術的寶庫。佛國寺被譽為 韓國 最精美的佛寺,也是迄今香火始終不斷的為數不多的寺剎之一。1966年,佛國寺釋迦塔發現的“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經卷,這是現存的世界最古老的印刷品,比之前一直被認為世界最古老印刷品的 日本 的“陀羅尼經”(770年印製)早20年,也比 中國 現存的最古老印刷品“金剛經”(868年印製)早110餘年。所以引起了一場印刷術是哪一國發明的爭端。不過, 韓國 內外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此經卷是在 中國 印製的。
吐 含山 的背面是石窟庵。石窟庵主要是一尊精美的佛像,環繞其四周的是神仙、 菩薩 和信徒的肖像,頂部和基座的浮雕也精美逼真,屬於遠東地區佛教藝術傑作。1995年12月,佛國寺與石窟庵作為一個遺址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走累了,我們坐下來休息。正喝著 韓國 濃郁的大棗茶時,祇林寺的副住持雲岩法師和知客道剛禪師親自過來迎接如山法師。當我們不吝溢美之詞地誇獎佛國寺是如何精美之時,道剛禪師說,我們祇林寺更美。這使我對祇林寺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
沿著 慶州 市內的4號國道,經過秋陵山嶺後,往甘浦駕駛,再往左轉,在繞了無數彎彎圈圈之後,含月山祇林寺到了。
與佛國寺熙熙攘攘熱鬧景象截然不同,祇林寺是一座山林寺院,人煙稀少。古樸莊嚴的供奉著毗盧遮那佛的大寂光殿露著原木的本色,五百多年的菩提樹、三層石塔、 韓國 國寶第415號的乾漆 菩薩 坐像·····這些,無不保留著歲月侵蝕的斑駁痕跡。
據說,祇林寺是新羅時代由來自天竺國的僧人光有聖人所建。最初被叫做林井寺,聖人曾經在這裡教化五百弟子。後由元曉大師改名為祇林寺。不知這傳說可取否,不過,據《三國遺事》說,“新羅神文王在 東海 化身為龍的上王那兒獲得萬波息笛,回王宮的路上,祇林寺西邊小訶上暫時休息”。由此可見,祇林寺是統一新羅初期神文王以前創建的古剎,稱得上是 韓國 最古老的寺廟之一。 韓國 獨立之前,祇林寺是這一地帶最大的寺廟,當時佛國寺是祇林寺的末寺。但由於交通不方便,佛國寺開始開發,形勢逆轉,現在淪為佛國寺的末寺。
氣勢恢宏的大寂光殿最初在公元643年由新羅善德女王建造,後經過6次修建,李朝哲宗 14年(1863)因著火,燒掉了大殿和寮舍113間,現存的是當時府尹宋廷和重建的。此後再未遭到兵亂和火災,因此還保存慶尚道營主題名記、東都世談子記、府戶長先生案等重要文籍和歷代君王的御筆。
往祇林寺的途中還有一座由12個石窟所組成的骨窟寺,本來是祇林寺的一座庵子,後來獨立之後成為禪武道的發源地,將禪武道傳播到 韓國 各地。 韓國 的寺院生活體驗營項目中,骨窟寺是影響最大的寺院之一。
*********
穿過開滿櫻花的祇林寺,來到師父摯友道剛禪師的茅棚,喝著他特地為我們珍藏的春樹水,聽他娓娓道來祇林寺的水:祇林寺因5種味道的水出名,被稱為“五種水”:拿來煮茶味道甚佳的甘露水、可以安心直接飲用的華井水、據說喝了之後會變得豪氣乾雲的將軍水、讓眼睛透徹清晰的明眼水、水質清澈由烏鴉喙土之地發源的烏啄水。但是日據時代, 日本 人擔心將來會有將領出現領導反抗,因此把將軍水給封起來了,因此只剩其它四處的水源到現在還繼續湍流著。
徜徉在靜寂的寺院里,發現有一口泉水旁邊的石刻佛像上裹著毛線編織的圍巾,煞是可愛。不知是來往的游客還是寺院的師父們所為,但清澈的泉水、整潔的環境,可見祇林寺的師父們對泉水是多麼珍惜備至。
泡茶的水,對茶的味道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喝好茶,先要好水。正因為有如此的好水,使得祇林寺在 韓國 的茶葉文化中也占有獨特的一席位置。在祇林寺的藥師殿里,至今仍完好保存著 韓國 最古老的“獻茶供養壁畫”。且從新羅時期開始,在無量壽佛前供奉一盞香茶就是祇林寺的傳統。
關於 韓國 的茶文化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從唐代傳入。《三國史記新羅本紀興德王三年》載:“冬十二月,遣使入唐朝貢,文宗召對於麟德殿,宴賜有差。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種子來,王使命植於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有之,至於此盛焉。前於新羅第二十七代善德女王時,已有茶。唯此時方得盛行。”新羅第四十二代興德王三年(公元828年)新羅使者金大廉,於唐土得茶籽,植於地理山。 韓國 飲茶 始興 於九世紀初的興德王時期,並且開始種茶,這時的飲茶風氣主要在上層社會和僧侶及文士之間傳播,民間也開始流行。
還有一種說法是直接從天竺傳入。唐隱士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種所載,在金大廉自唐返回新羅的一百年前,九華山佛教聖地的開創者新羅僧人金喬覺(也就是地藏王 菩薩 ),在唐開元末(約719)渡海來華,至九子山(今九華山)中,儼然獨坐,苦行修持,一方善信,悉皆宗仰。他那時便從新羅帶來茶種,在九華山種植、繁衍。據《九華山志》記載,九華山茶中的“金地茶”即金地藏攜來之種。 而地藏王攜來之種,則是源於天竺。
這兩種說法都有證據,難分伯仲。不過不管哪一種說法,都與佛教有密切的關係。實際上,茶葉原本藥食同源,後來單獨成為飲品,並大為流行,也是因為當時禪教 大興 。參禪過程中,一杯清茶,可以對治打坐時的“昏沉掉舉”,提神不寐。
說著聊著,已近傍晚時分,副主持雲岩法師要我們去客堂喝茶用晚膳。盤腿坐下,雲岩法師先給我們奉上一盞茶——廣雲貢餅。這是他花高價從拍賣會上拍下來的。一盞下去,感覺這茶勁道特強,喉韻深,回甘持久。能在 韓國 喝到五六十前 廣東 產的 普洱 茶,不由感慨因緣之不可思議。
用完雲岩法師著人精心製作的晚膳,我們又喝到他親手製作的綠茶抹茶。據說這茶是雲岩法師仔細鑽研的成果,既還原唐代的飲茶方法,又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
新羅當時的飲茶方法是採用唐代流行的餅茶煎飲法,茶經碾、羅成末,在茶釜中煎煮,用勺盛到茶碗中飲用。傳說煎茶法是新羅時期(669-935)最傑出的詩人、學者和文學家崔致遠帶回到 朝鮮 的。崔致遠是唐末來華的著名新羅文士,留唐十六年。先後擢進士、寓 洛陽 、 任縣 尉、做幕僚,“一身遭遇,萬里光輝”(《桂苑筆耕集》捲二(《謝許歸覲啟》)。他對 中國 的儒釋道思想、詩文辭賦與書法棋藝等都有相當高的造詣,成為統一新羅時期(669-935)最傑出的詩人、學者和文學家,在中韓關係史、 朝鮮 漢文學史、 朝鮮 學術思想史上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 朝鮮 歷代公認為 朝鮮 漢文學的奠基人,成為 韓國 儒學的始祖、新羅文化的聖人,被後世韓人尊為“文壇泰斗”“東國儒宗”“百世之師”,在先聖廟中供奉其塑像。崔致遠在唐之時,正是唐代煎茶法盛行之時,故回國後帶回唐朝盛行的煎茶法。
《全唐文》有崔致遠所作《謝新茶狀》:“所宜烹綠乳於金鼎,泛香膏於玉甌”,描寫的便是煎茶法。崔致遠為創建雙溪寺的新羅國真鑒國師(公元755-850年)撰寫的碑文中記:“復以漢茗為供,以薪爨石釜,為屑煮之曰:‘吾未識是味如何?惟濡腹爾!’守真忤俗,皆此之類也。”
正因為有諸多殊勝的因緣,作為資深茶人的副住持雲岩法師發心重振祇林寺茶的輝煌。祇林寺近年增加種植了多畝茶田,雲岩法師把茶筅擊拂的高超手藝傳授給廣大僧眾,以期將唐代以來的傳統抹茶製作方式能夠延續下去,成為祇林寺維持僧眾日常開支的利源。
明代《張伯淵茶錄》有雲:獨啜曰神,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意思是:一個人獨飲,是神秘而寧靜的境界;兩個人對酌,是情趣和閑適的境界;三四人一起,是歡樂和愉悅的境界;五六個人喝茶是“泛”,更多的人一起喝茶是“施”,意味著分享。
此時,十幾個人圍坐,一壺清茶。
清風明月,憂樂兩忘。
******
茶過三旬。雲岩法師邀如山師父與幾位道友一起,漫步山林。含月山綿延數里,滿目蒼翠。我們一行都覺得這清幽的環境,最適合琴聲。歷代撫琴,尤其強調環境和心境。王維的“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說的就是在寂靜山林之中彈琴的自得之樂。我個人覺得,在山林修行,更需要一張琴。琴會使修行事半功倍。作為古人修身養性的法器,眾器之中,琴德最優。薛易簡《琴訣》里說:“琴之為樂,可以觀風教,可以攝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悅情思,可以靜神慮,可以壯膽勇,可以絕塵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不過,在沒聽到如山法師彈琴之前,寺院里的師父們不這麼想。在他們印象中,古琴是跟 韓國 傳統的 伽耶 琴一樣的民族樂器,只為助興,無關心聲。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聽琴如修禪。儘管山林寺院條件有限,但是廟裡的師父們還是配合搭建了一個小型的演奏臺:書法、花器、清香、茗茶。如山法師在簡短介紹古琴在 中國 文化中的歷史、地位之後,從一曲《山居吟》開始演奏。恬靜蒼古、節奏跌宕的琴音一齣,四下立時俱靜。所有聆聽者都被這琴音深深吸引,感受著山林隱士超凡脫俗、淡然忘世的情趣。《山居吟》這首琴曲篇幅雖短,但是寥寥旋律中,卻將山居者以山為屏、以流為帶、以天地為廬、以草木為衣的淡然之像,詮釋得淋漓盡致。而這些,正是祇林寺師父們的日常生活的寫照。一曲彈罷,無數共鳴。
許是從小在山林寺院長大的緣故吧,如山法師尤為鐘愛《山居吟》,2015年他曾在 北京 音樂廳舉辦了同名專場音樂會。法師14歲剃度為僧,未曾想,與 中國 文化和古琴結下了深厚因緣。之後他潛心古琴藝術廿十載,先後師從梅庵、泛川、廣陵、中州等古琴諸派名家,琴技博釆眾長,琴韻尤得廣陵派“跌宕多變,綺麗細膩,剛柔相濟,音韻並茂”之味。
一曲《山居吟》如山法師又彈奏了《酒狂》《 平山 落雁》《流水》。《流水》的“七十二滾拂”一齣,急湍奔流的氣勢立現,在場諸位都被如山法師的琴音震撼,雲岩法師更是雙手合十,鞠躬以示致謝和崇敬。之後,他對我說,聽了法師現場的演奏之後,才瞭解古琴的魅力,才知道大師的功力。
在場聽琴的還有 伽耶 山海印寺的西峰法師,他由衷地贊嘆如山法師的琴藝,並希望下一次能去海印寺演奏一場。原本準備去奉先寺演出一場,法師多年的道友準願法師特地將茅棚打掃一新,種下鮮花朵朵,等待法師到來;另一位道友東初法師也邀約法師去他的寺院演奏,惜時間有限,這兩處皆未能成行。東初法師發來一首七絕,表達遺憾之情:“古琴一音周十方,天界草木皆歡喜,嗚呼莫及昔情恨,期約後日沒神知。”希望不久的將來,如山法師能夠再次來 韓國 演出,也希望,古琴這一 中國 的國粹能夠在 韓國 等東亞漢字文化區發揚光大。
慶州自助遊攻略
慶州自助遊攻略
慶州自助遊攻略
慶州自助遊攻略
慶州自助遊攻略
慶州自助遊攻略
慶州自助遊攻略
慶州自助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