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59度,邂逅秋日斯德哥爾摩
↑Chokladkoppen 在百年老店,喝一杯甜蜜的巧克力。 ↑Chokladkoppen ↑Chokladkoppen 其實他家不僅有巧克力,還有簡餐,於是午飯也一併搞定。 ↑Chokladkoppen ↑Chokladkoppen (三)不可錯過的諾貝爾博物館如果你愛博物館,一定要去 斯德哥爾摩 ;如果你不愛博物館,一定會在 斯德哥爾摩 愛上博物館 據說這裡有100多個博物館,它們形態各異,主題不同,但都各有特色。諾貝爾博物館就在老城廣場,它的前身是 瑞典 古老的證券交易所。2001年諾貝爾獎誕辰一百周年之際, 斯德哥爾摩 市將其啟用為諾貝爾博物館。
博物館內除了展覽諾貝爾身前的物品和一些發明,還展覽介紹歷屆諾貝爾各項獎得主的簡介和研究成果。雖然面積不大,但這並不妨礙 瑞典 人發揮他們的創意,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用立體化的展示方式,讓參觀者完整感受諾貝爾獎創立以來人類的智慧之美。你能聽到當年的原音重現,抬頭還能看到各位獲獎者的照片不斷旋轉,非常有創意。特別是看到屠呦呦和莫言,很激動~~其實每個人小時候可能都有成為科學家的夢想,或許現在已經消失,但是對知識的崇尚和敬仰卻從未改變。 ↑諾貝爾博物館 博物館分為當年獲獎者介紹、歷史回顧、諾貝爾獎介紹、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生平等幾部分,旨在通過介紹諾貝爾獎的方方面面,向人們展示超過80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帶來的世紀之變。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 斯德哥爾摩 市政廳舉行,這也是我們明天準備打卡的目的地之一。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 門票120克朗/人,只是這票真夠寒酸 ↑諾貝爾博物館 入口處就是一面留言牆,密密麻麻貼滿了各國游客的留言。我們當然也不能免俗啦,留個腳印 ↑諾貝爾博物館 地上有一塊大大的諾貝爾獎章 ↑諾貝爾博物館 既然沒本事獲得諾貝爾獎章,那就和它合個影吧。 ↑諾貝爾博物館 最要要特別提一下的就是是博物館里的這個餐廳——薩提亞餐廳 ( Bistro Nobel )。可以在這裡點一份諾貝爾晚宴上供應的雪糕,或是喝一杯咖啡。巧克力被做成諾貝爾獎章的樣子,拿來作手信或者自己留念都很有意義。離開前一定要看看你坐著的椅子,下麵可是有歷屆諾貝爾獎得主的親筆簽名哦,說不定你就能“巧遇”自己的偶像大神。據說很多面 臨高 考的孩子,爸爸媽媽們會帶著來諾貝爾餐廳吃諾貝爾冰淇淋的套餐,沾沾學術界精英們的喜氣。 ↑諾貝爾博物館 有限的空間展現無限的創意 ↑諾貝爾博物館 博物館真是出乎意料的小,在轉了幾圈之後,我終於徹悟:它真的就這麼大了。不過佈置的還是還是很精緻有趣的,有一種流光溢彩、美輪美奐的夢幻感覺~你可以看到各個獎項的多媒體簡介,有包括中文在內的多種語言。 ↑諾貝爾博物館 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介紹的諾貝爾過去100年的成就。相比起諾貝爾故居,這裡關於諾貝爾本人的介紹並不多,更多的內容和互動都放在了獲獎人和他們的成就上。除了實物展示和歷史文獻,他們將所有關於諾貝爾獎的故事都做了數據化處理,站在多媒體播放機前,戴上耳機,你可以完全沉浸在他們天才與創意里。 ↑諾貝爾博物館 抬頭往上看,懸掛在天花板上歷屆諾貝爾獎得主的照片像一盞大大的吊燈,隨著自動軌道轉動。不過想看到自己的偶像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因為900多幅照片循環一周大概需要6-7小時~但是你或許會看到一個人的照片出現了兩次, 比如 說居裡夫人,因為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諾貝爾博物館 在諾貝爾博物館看到 中國 人不能更興奮了!忍不住拍了幾張! ↑諾貝爾博物館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為其“以幻覺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中華人民 共和 國籍作家,想必大家都還對那一刻記憶猶新。 ↑諾貝爾博物館 2015年10月5日, 瑞典 卡羅琳醫學院在 斯德哥爾摩 宣佈, 中國 女科學家屠呦呦和一名 日本 科學家及一名 愛爾蘭 科學家分享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瘧疾治療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為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 中國 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由此實現了 中國 人在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零的突破。 ↑諾貝爾博物館 李政道,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出生於 中國 上海 ,祖籍 江蘇 蘇州 。1946年,20歲的李政道到 美國 留學,被譽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博物館 楊振寧,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美籍華人,生於 中國 安徽 合肥 ,1942年畢業於 昆明 的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在北平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1945年考取公費留學赴美,就讀於 芝加哥 大學,1948年取得博士學位。1949年,楊振寧進入 普林斯頓 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並開始同李政道進行了一段長達十多年的科研合作。他與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與其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博物館 丁肇中,祖籍 山東 省 日照 市濤雒,1936年出生於 美國 ,1949年丁肇中進入 臺灣 建國中學,接受嚴格的教育,他的數學、物理和歷史學習成績優秀。 1956年到 美國 密歇根大學,在物理系和數學系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曾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博物館 還有這位,也忍不住拍了下來~ ↑諾貝爾博物館 我們還遇到了馬丁路德金的臨時展覽: A Right to Freedom - Martin Luther King Jr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
博物館內除了展覽諾貝爾身前的物品和一些發明,還展覽介紹歷屆諾貝爾各項獎得主的簡介和研究成果。雖然面積不大,但這並不妨礙 瑞典 人發揮他們的創意,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用立體化的展示方式,讓參觀者完整感受諾貝爾獎創立以來人類的智慧之美。你能聽到當年的原音重現,抬頭還能看到各位獲獎者的照片不斷旋轉,非常有創意。特別是看到屠呦呦和莫言,很激動~~其實每個人小時候可能都有成為科學家的夢想,或許現在已經消失,但是對知識的崇尚和敬仰卻從未改變。 ↑諾貝爾博物館 博物館分為當年獲獎者介紹、歷史回顧、諾貝爾獎介紹、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生平等幾部分,旨在通過介紹諾貝爾獎的方方面面,向人們展示超過80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帶來的世紀之變。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 斯德哥爾摩 市政廳舉行,這也是我們明天準備打卡的目的地之一。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 門票120克朗/人,只是這票真夠寒酸 ↑諾貝爾博物館 入口處就是一面留言牆,密密麻麻貼滿了各國游客的留言。我們當然也不能免俗啦,留個腳印 ↑諾貝爾博物館 地上有一塊大大的諾貝爾獎章 ↑諾貝爾博物館 既然沒本事獲得諾貝爾獎章,那就和它合個影吧。 ↑諾貝爾博物館 最要要特別提一下的就是是博物館里的這個餐廳——薩提亞餐廳 ( Bistro Nobel )。可以在這裡點一份諾貝爾晚宴上供應的雪糕,或是喝一杯咖啡。巧克力被做成諾貝爾獎章的樣子,拿來作手信或者自己留念都很有意義。離開前一定要看看你坐著的椅子,下麵可是有歷屆諾貝爾獎得主的親筆簽名哦,說不定你就能“巧遇”自己的偶像大神。據說很多面 臨高 考的孩子,爸爸媽媽們會帶著來諾貝爾餐廳吃諾貝爾冰淇淋的套餐,沾沾學術界精英們的喜氣。 ↑諾貝爾博物館 有限的空間展現無限的創意 ↑諾貝爾博物館 博物館真是出乎意料的小,在轉了幾圈之後,我終於徹悟:它真的就這麼大了。不過佈置的還是還是很精緻有趣的,有一種流光溢彩、美輪美奐的夢幻感覺~你可以看到各個獎項的多媒體簡介,有包括中文在內的多種語言。 ↑諾貝爾博物館 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介紹的諾貝爾過去100年的成就。相比起諾貝爾故居,這裡關於諾貝爾本人的介紹並不多,更多的內容和互動都放在了獲獎人和他們的成就上。除了實物展示和歷史文獻,他們將所有關於諾貝爾獎的故事都做了數據化處理,站在多媒體播放機前,戴上耳機,你可以完全沉浸在他們天才與創意里。 ↑諾貝爾博物館 抬頭往上看,懸掛在天花板上歷屆諾貝爾獎得主的照片像一盞大大的吊燈,隨著自動軌道轉動。不過想看到自己的偶像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因為900多幅照片循環一周大概需要6-7小時~但是你或許會看到一個人的照片出現了兩次, 比如 說居裡夫人,因為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諾貝爾博物館 在諾貝爾博物館看到 中國 人不能更興奮了!忍不住拍了幾張! ↑諾貝爾博物館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為其“以幻覺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中華人民 共和 國籍作家,想必大家都還對那一刻記憶猶新。 ↑諾貝爾博物館 2015年10月5日, 瑞典 卡羅琳醫學院在 斯德哥爾摩 宣佈, 中國 女科學家屠呦呦和一名 日本 科學家及一名 愛爾蘭 科學家分享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瘧疾治療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為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 中國 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由此實現了 中國 人在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零的突破。 ↑諾貝爾博物館 李政道,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出生於 中國 上海 ,祖籍 江蘇 蘇州 。1946年,20歲的李政道到 美國 留學,被譽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博物館 楊振寧,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美籍華人,生於 中國 安徽 合肥 ,1942年畢業於 昆明 的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在北平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1945年考取公費留學赴美,就讀於 芝加哥 大學,1948年取得博士學位。1949年,楊振寧進入 普林斯頓 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並開始同李政道進行了一段長達十多年的科研合作。他與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與其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博物館 丁肇中,祖籍 山東 省 日照 市濤雒,1936年出生於 美國 ,1949年丁肇中進入 臺灣 建國中學,接受嚴格的教育,他的數學、物理和歷史學習成績優秀。 1956年到 美國 密歇根大學,在物理系和數學系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曾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博物館 還有這位,也忍不住拍了下來~ ↑諾貝爾博物館 我們還遇到了馬丁路德金的臨時展覽: A Right to Freedom - Martin Luther King Jr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 ↑諾貝爾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