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萬字100張圖送給想去以色列的你,也記念不一樣的平安夜與跨年
馬薩達國家公園(Masada national Park)處於沙漠與 死海 谷底交界處的山頂上,這座建在450米高懸崖上的希律王統治時代的宮殿群,如今只能通過殘存的遺址想象昔日的奢華與壯觀。使馬薩達揚名的並不是在高山上建一座城堡,而是猶太人以堅毅與勇氣寫成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慘烈歷史。馬薩達是2000年前的猶太人在這片土地上陷落的最後一個城堡。公元70年, 羅馬 人占領了 耶路撒冷 ,對猶太人大肆殺戮,幸存下來的猶太人紛紛攜帶家眷,投奔馬薩達。當年希律王修建的馬薩達,固若金湯,易守難攻。庫里有滿倉滿檁的糧食;天上的降水被城堡里精密的渠道收集起來,後備充足。 羅馬 人圍攻了整整三年。城將破的前夕,馬薩達全城的男女老少967人,為避免落入敵手,全體自殺了。他們推出十名勇士作為自殺的執行者,所有人緊抱妻兒,躺在地上,自願接受親密戰友的一劍刺喉。留一名勇士處死其他殺手,最後自盡。 羅馬 人經過三年殫精竭慮而拓道攻下的,不過是一座死城和960具死骸。從此,猶太人的足跡從迦南之地上消失,他們以這樣的慘烈上演了自己的最後一幕。
現在這裡是 以色列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站在馬薩達的頂端往下看,一邊是鹽鹼地,在遠處是 死海 ,有鈷藍色的海平面和遠處的天際連接在一起,我們下山的時候,突然看到了天堂之光,也許在世界上有一些地方是很常見,可是生活在水泥城市的我們卻是少見。有人說這代表幸運。 接下來的行程是去往 死海 , 死海 是地球上位置最低的地方,據說現在海平面每年還會下降一米, 死海 的鹽濃度為34%,是海洋含鹽量的10倍,所以它能把人飄起來,這一天一陣細雨,一會兒烏雲,並且偶爾陽光又在雲層當中掙扎一番,這個時候的 死海 ,更有一種別樣的凝重感,我個人以為也許比他晴天的時候更美。 在一日游的費用裡面當然也包含了 死海 漂浮,但因為天氣很冷風大,可以游客自己選擇,我是比較怯的,但是最後看著姣和楊歌那種歡快的樣子,我還是忍不住也下了海,所以最後回來以後足足咳了兩個月,以至於在疫情期間我根本不敢出門,因為我怕一不小心就被抓到醫院去了。海水的溫度還不錯,我覺得可能跟游泳池的溫度也差不到哪裡去。人肯定是能漂浮,那些個看報紙的擺拍我們無法進行了,在水時還好,出來就感覺是冬天,要小心手機不能掉進海裡,我在 菲律賓 時把手機像全部掉進海裡的經歷至今心有餘悸。重要提示小心海水進到眼睛,那就有得疼了,姣就是不小心進了一滴海水,據她說感覺 “要瞎了”
沿途我們還去了發現些 死海 古捲的地點昆蘭國家公公園(Qumran National Park),我個人覺得沒有太多感覺,也可能是有點審美疲勞了。也有一些人會考慮在 死海 附近入住,這取決於時間多少吧。
第七天/伯利恆和傑里科這一天我們的行程,是要去 伯利恆 之前,我們去過一趟,但是是為了過平安夜,那今天我們就要去 伯利恆 和 傑里科 ,這一部分地區都稱為 約旦 河西岸,在新聞聯播里不時會聽到關於這部分地區的武裝衝突。我們先坐大巴到了 伯利恆 ,然後在當地找包車的司機,當然還是阿拉伯人。在 伯利恆 我們主要看的就是 約旦 河西岸的巴以隔離牆,這個牆聽名字就知道怎麼回事, 以色列 與 巴勒斯坦 用一牆隔開,在前面我有提到兩個行政權力的衝突,在LP289頁有詳細的描述。
但我們要看的不僅是這面牆,這面牆上現在畫滿了塗鴉,尤其是當 英國 傳奇塗鴉藝術家班克西(Banksy)在牆上留筆之後,給 巴勒斯坦 的導游增加了更多談資,不過班克西的畫作現在已不在牆上,共有三處,司機順路帶我們去看了他早期著名作名《flower》
這個作品是把手裡的手榴彈改成為花,表達反戰的情緒。它就在路邊一個修車場的外牆上,有的游記上說用保護層罩住,我完全沒發現,完全是隨時會消失的名作。
繼續往北走,前往 傑里科 。
傳說古 以色列 人圍繞 傑里科 城吹喇叭吶喊,城牆受到撼動而轟然倒塌--這傳說還真的是誇張,確定不是地震時有人正好吹喇叭?後來 傑里科 落入馬克・ 安東 尼( Mark Antony)手中, 安東 尼又把 傑里科 作為結婚禮物送給了克裡奧 佩特拉 ( Cleopatra)也就是我們熟悉的 埃及 艷後。後來,希律王從克裡奧 佩特拉 那裡租下了 傑里科 ,建設了高架渠和賽馬場以改善 傑里科 的基礎設施。1世紀時, 耶路撒冷 的貴族將 傑里科 用作冬天的隱居地。
這時司機強烈建議我們去馬薩巴修道院(LP284頁)我們覺得太遠,跟我們的目標不在一個方向,堅持要去試探山和誇倫多修道院。我和嬌在國家地理的記錄片里看到了一個修建在懸崖上的修道院,十分嚮往,在LP289頁上有寫這裡是嵌在岩壁上,俯瞰著 死海 與 約旦 ,我們想大約就是這裡,然而並不是,但這是到了以後才知道的。
我們還算幸運,是這波游客中最後幾個在開放時間內到達的,我們一上去鐵門就上鎖了。觀看的時間不算充分,但也並沒有太多可看,傳說耶酥在這裡經受住了撒旦的誘惑。
傑里科 Jericho這座城市的歷史超過了1萬年。過去幾個世紀,地震已經毀掉了許多傑出的遺跡,如冬宮是其中之一 在這兒我們有了一個小小的驚喜,我出門的時候是帶著LP的書上在身上的,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封面上的這個標誌就在冬宮(LP290),在下午3點左右來這裡吧,斜陽會使這個古跡散髮著金黃的色澤,十分美麗!但也十分殘舊!
原本是冬宮( Hisham‘s Palace)頂上的一個標誌性裝飾,地震使它們坍塌了,這個標誌也碎成多塊,現被拼組起來。在門口買了票會讓先看一段視頻,從視頻里可以看到科技還原的冬宮非常之華麗。也許是資金的問題,這裡沒有得到什麼修複,隨地是殘跡亂石,但有一處在搭建角架修複,那裡有世界上現存最大的 馬賽 克地板,這次我們暫時看不到了。 沒有死心的我們在司機勸說下去往另一個修道院,LP290頁所寫的瓦迪 凱爾 特和聖喬治修道院。其實這才是在記錄片中出現的那個修道院。 我們雖然沒有趕上修道院的開放時間,但是我們趕上了瓦迪 凱爾 特的日落,那種美是握在手裡的黃金眼看著流逝的感覺,的我用手機記錄了山頂金色的陽光逐漸褪去的過程,很快整個峽谷從壯麗變的蕭瑟和荒涼,在這樣的修道院裡面休行,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這個時間段來這裡的人很少,有一對外國情侶上來了以後在這曬夕陽。
天很快就黑了,這個阿拉伯人司機送我們回到 伯利恆 ,我們要從 伯利恆 ,再坐大巴回到 耶路撒冷 。在我們下車的時候,又一次因為價格跟阿拉伯人談得很是不愉快,這一次,嬌嬌有點受不了了開始發飆,我沒有說話,其實,我心裡就是在想,別看著嬌嬌凶神惡煞的對著阿拉伯人用英文又罵又恨的樣子,多半我們還是要付錢的。竟然這個阿拉伯人,脾氣還發在我們前面,用手打自己的腦門兒,生氣說他不要錢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一會他又說,他有一大堆孩子要養。下車之後,我們就開始梳理阿拉伯人的“套路”。而這個“套路”在後面,又出現了,在旅途當中也有一位先生跟我們在講,其實我們不能說這是阿拉伯人的套路,因為這個地區的人是市場經濟,所以市場經濟就是可以討價還價,多做一點活也是要收錢的,之前的一個的士司機就因為幫我們把行李從車上拿下來而要加收錢,也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小費的概念。最關鍵還是我們錢不經花,所以我賺錢的動力主要是想想下次的旅行。
在結束 耶路撒冷 的行程之前,我再放上一張照片,是嬌拍攝的 耶路撒冷 城遠景,姣指著這張照片,她用手指遮住了這個金頂,問我看見了什麼,
金頂下城牆外就是我們到達第一天下午走過的墳墓區
每當我們提起 耶路撒冷 ,一定會想起來一句話,就是《塔木德》里所寫的,
“世界若有十分美,9分在 耶路撒冷 ,“
是啊,如果沒有了這個金頂,8分不見了,當然,我理解,也許他們所說的美,是融入在歷史的苦難里,猶太人的堅韌里。
即使是猶太人自己也承認, 耶路撒冷 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 耶路撒冷 三千年》里寫道:“這個地方遠離 地中海 海岸的貿易路線;這裡缺水,夏季陽光曝曬,冬季寒風凜冽,嶙峋的岩石參差不齊,而且不適合定居。”而且,“從耶穌的使徒到 薩拉 丁的戰士,從 維多利亞 時代的朝聖者到今天的游客、記者,每個人都懷著對真實 耶路撒冷 的美好想象來到這裡,然而呈現在他們眼前的 耶路撒冷 使他們大失所望。”
我們清晰地看到兩個 耶路撒冷 ——一個是天國的,一個是塵世的;一個是在歷史的想象中,一個則存在於殘酷的現實中
第八、九天/途中和佩特拉 Petra接下來,我們是要去 約旦 ,來 以色列 旅行的人一般都會順帶在 約旦 的部分地區旅行,這次我們主要是要去 約旦 的 佩特拉 。
從中央汽車站出發(在我們來時的火車站對面的商場的三樓,用google maps可以找到)坐大巴5小時左右,在高速公路邊下車
我已記不得當時的站名,拍了個照片,總之要步行1公里左右的樣子到伊扎克 拉賓 /阿拉伯谷邊境口岸,( 約旦 有兩個口岸,PL357,完全要看你自已的行程來決定走哪個口岸)兩國交惡,使游客的旅行體驗也不那麼好。
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知道這是光明節的第7天了。這個過程都是嬌在辦理,我們在國內沒有辦理 約旦 簽證,在這裡辦落地簽,感覺來回有點折騰。過了邊關就好像是出了公園,一片黃地,的士在一排攔桿後面等著接客,幾個曬得發紅的阿拉伯人在大聲吆喝,我們聽不懂也知道是地頭蛇在安排接客順序,司機一定是要給錢才能接到客人。在世界上走到哪裡都一樣會有這樣的無序與有序。
在去往 佩特拉 的路上,姣想中途停下來拍幾張照片,不過這次她謹慎了很多,先問下要多收錢不,果然司機說要加收 ,我們表示不拍了。
先到小鎮上住下,第二天一早去往 佩特拉 ,搭個的士就可,大約3公里遠。
傳奇的納巴泰城池 佩特拉 ,開鑿在粉紅色岩壁上的精美建築,長期以來與世隔絕狀態,直到1812年,偉大的 瑞士 探險家讓・路易・伯爾克哈特(JeanLouisBurckhardt)冒充神職人員“闖人”了這裡。 佩特拉 在 以色列 國內達到了幾乎神化的崇高地位。大批的 以色列 青年冒著危險來到這裡一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一一隻為偷偷看一眼它的風貌。 佩特拉 古城於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並於2008年通過全球公眾投票,被選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佩特拉 古城到底是什麼時候建造的?尚無定論,根據其陵墓的樣式估計,很可能是托勒密王朝時期,約三世紀到2世紀之間, 佩特拉 遺址的岩石帶有珊瑚、寶石般的微紅色調,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玫瑰色,所以它又被稱為玫瑰古城, 佩特拉 是納巴泰人的王國首都,曾經一度極其繁榮,但好像是一夜之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連一點線索都沒有留下來,現在有一些刻在石崖上的圖案文字,還沒有能破譯, 佩特拉 現在還有300多名居民,一部分仍然住在洞穴裡面。
這裡是非常著名的電影《 阿裡 巴巴與四十大盜》以及《奪寶奇兵》的取景地。經過狹長的蛇道,在一條細長的光線張開你的眼睛之後,你將看到一座宏偉的建築在你跟前拔地而起,進入你視野的是卡茲尼神殿。 壓寶奇兵有些鏡頭就是在這個神殿前拍的。想想近2000年前人們是如何具有了這樣的雕鑿技術與審美
在有些游記中有提到對面一個景觀位可以俯瞰卡滋尼神廟,但那個地方被當地人壟斷,要想在那個角度拍照必須買他家茶,我去前做好了買茶的心理準備,但是很顯然他收不了錢了。在LP書上還是被寫成“冬季的 佩特拉 杳無人跡”,但現在的冬季人滿為患,游人們大約都看了這些記錄,成群結隊快把山頂磨圓了,那個位置拍照要排隊了,他哪裡還能強制性賣茶.... 所以今天他分明是落寞神情,
拍照的位置是這樣的:
能容納2000人的劇場也是在岩石中開鑿出來的
手機的最大好處就是快,當我拍這張照的時候,樹下的納巴泰婦女舉手示意是不讓我拍,但那時已經卡下了這張。我本意不是要拍她,是想拍她頭上的樹,如果不是她示意,我竟沒有註意到她。
下麵這張拍攝的是修道院( Monastery,A-Deir)是 佩特拉 城內的傳奇性建築之一。也是 佩特拉 最遠的景點,很多人就選擇了騎驢,我們是走上來的,公元前3世紀,這個修道院是作為納巴泰墓葬而建造,裡面不能進去。這一路走上來還是挺累的,所以人們都會聚集在旁邊的茶亭休息,當然,要買茶。
(如果想好好參觀,還是需要花上4-6個小時,所以早上在旅館我們就打包了乾糧,權當中餐)
我想想夏季來 佩特拉 的話,擔心會被曬成肉乾,確實又熱又曬。
在 佩特拉 如果打算看更多的景點,怎麼也要整整一天,但我們沒有更多時間了下午要趕到 瓦迪拉姆 沙漠,包車到那裡約40分鐘,並且要在約定的時間內趕到集合點,然後當地的地接人員再把我們帶去相應的營地帳蓬。
這是入住體驗最難受的一晚,我後們會專門提到住宿。
到了 瓦迪拉姆 沙漠LP書上就沒有內容了,除非你再買一本 約旦 的LP。十年實際上還是很趕的,再之我們安排了平安夜及看日出的項目,所以總體來說行程的體力指高也較高,到了這一天我們都呈疲軟的狀態了。晚上到營地,阿拉伯人果然都穿著長大的袍子,露趾拖鞋,我還穿著羽絨服。晚餐是有組織的自助餐,先把我們帶到一個空地上,然後扒開沙粒下的一塊地毯,露出了一個井蓋,移開井蓋,兩個大漢勾上來一個雙層大鐵盤,裡面有熱氣蒸騰的土豆與雞肉,這就是我們的晚餐。
土豆不錯,雞肉不知道是冰凍了多少年的……
晚餐過後,阿拉伯人給我們安排了活動,在靜謐的氛圍中開始圍圈唱歌跳舞。我們對面坐的是一對對外國情侶,我們這邊華人居多,從 加拿大 來的華人,整家來的,我們三個就是娘子軍,陣容對比鮮明。
第九天/瓦迪拉姆沙漠 Wadi ram desert瓦迪拉姆 是 約旦 最壯觀的沙漠景觀,又被稱作“月亮谷”,因為它像月球錶面一樣寧靜沉寂。這裡是典型的純沙沙漠,風化的巨大岩石如同城堡,靠近 沙特阿拉伯 邊界,在 約旦 的南部,並且是赤紅色,像火山地貌一般,所以也成為了《火星救援》的取景地,也是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的主要外景地,阿拉伯的勞倫斯確有其人,據說他是一位 英國 的間諜,在1910年前後在混亂的 中東 國際形勢中成為一個傳奇人物,有一個景點跟他有關,也是要懷著”朝聖“之心爬上去才行。勞倫斯是一個狂熱的摩托車手,後來死於摩托車事故。
瓦迪拉姆 沙漠保護區位於 約旦 南部,靠近 沙特阿拉伯 邊界
我們在這裡還是採購了一日行,並且行程也還是比較緊張,所以一個司負責我們三個人這一隊。坐上一輛敞篷卡車,迎著風沙開出去
我們仨很自覺得都會給對方搶拍,當然嬌是最主要的攝影師,所以我們三個人較少同框,在行程結束時,我們在沙漠里留下了這張照片。 這一天正值跨年
我從低靡的2019跨進了多災多難的2020,我優選了9張照片形成了“路過”系列,這成了我的招牌動作,路過 以色列 ,路過 約旦 ,路過你的生活,路過我的生命。
我們原路返回到 耶路撒冷 ,直接坐火車去機場回國。十天的行程結束了,最後跟大家分享下關於住宿及食物
關於住宿一般來說,我自由行的時候預定住宿用的兩個APP,主要就是 ****** 和booking,當然有的時候也可以在國內的攜程上面做一些查詢和對比,我出行的時候,一般都會選評分在9以上(10分制),評價要超過30個以上,因為如果評價很少,那麼有可能這個評價是不太客觀的,那麼在 以色列 ,住宿在 特拉維夫 ,都還很好,你可以找到非常多有性價比的住宿,我們住的這一家據說是一個網紅旅社,地理位置性價比也還不錯,叫瑞納之家Rena’s hous兩晚上下人均500多人民幣。
在 耶路撒冷 的整體來說住宿條件就很一般了,而且價格可以說是非常貴的。我們是淡季冬季去的,住了一個酒店老城旁邊的酒店,1000多一晚,我覺得大概就是國內的一個招待所,衛生的條件比國內的招待所還要差。這裡基本就是這種價格。如果真的想住得舒適一點,我估計都是要在每晚2000以上的房間才行,在國內這個價格可以住瑞吉等奢華五星了。
我建議可以在 耶路撒冷 選擇民宿,我們在 ****** 上訂的民宿除了淋浴不給力,但是其他方面還是不錯的。女主人叫瑪莎,她自己也住在那套房子里,離舊城非常近,步行10分鐘就到,她有一條狗。這家民宿4天人均1000元。
至於衛生條件呢,我個人是會覺得大家就帶上睡衣睡褲,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那最後呢,到了這個 佩特拉 和 瓦迪拉姆 沙漠的時候呢,住宿的條件就越來越差,相對來說也貴,衛生條件和各方面的設施真的還是很欠缺。在佩物拉住的旅舍也就是客廳看著還不錯,房間里的床鋪真的不知道住了幾輪之後才會換新,我當即就去找前臺要求換新的被罩床單,並堅持我自已來換,這樣不會額外收費吧。
所以就理解了去之前我在許多游記里很少看到有放住宿的照片,因為實在沒好意思放啊。
關於食物有些游客說 以色列 的食物十分好吃,也有很多游客說不敢恭維,其實這完全取決於個人口味。 以色列 地區總體來說還是 地中海 飲食及較正統的西餐。物的組成也以 沙拉 、牛排之類的食物居多,當然, 以色列 它還有它自己特色的猶太人食物,所以呢,食物方面也還是很值得一說。在LP的書上也介紹了很多當地的美食,不用特別去尋找網紅店什麼的,整個旅行過和中所有的餐廳其實看起來價格都是比較公道,一般的店子呢味道也不錯,有一些路邊小吃也很棒。
我們在去雅法港的路上隨意選了個餐廳,就是主售他們的傳統食物。一塊大餅上來,很多小拌料可以自由的捲進餅裡面吃,肯定少不了出名的鷹嘴豆泥,之後的行程裡面,我們會看到各種餅子基本上要不就是把它切開,要麼就是把他們捲成一個筒,像老 北京 雞肉捲那樣放進了一些其他的食物。
餅子的口感我覺得很贊,這可能是跟他們灰面品質是有關係的,拌料裡面,主要還是以西式為主,也就是很多的拌料裡面都會是酸的,像 沙拉 裡面的調料是酸的。第一頓吃的比較貴,我們三個人結賬時人民幣有500多。餐廳的領班呢看我們興趣很濃,還讓我在廚房裡去拍攝的餅的製作,一個圓形的竈,有點兒像是 新疆 的饃的做法。
後來我們還吃過類似的食物,但裡面的肉比較多,吃的比較過癮,是在我們從巴哈伊花園下來以後,吃的中餐。
現在這裡是 以色列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站在馬薩達的頂端往下看,一邊是鹽鹼地,在遠處是 死海 ,有鈷藍色的海平面和遠處的天際連接在一起,我們下山的時候,突然看到了天堂之光,也許在世界上有一些地方是很常見,可是生活在水泥城市的我們卻是少見。有人說這代表幸運。 接下來的行程是去往 死海 , 死海 是地球上位置最低的地方,據說現在海平面每年還會下降一米, 死海 的鹽濃度為34%,是海洋含鹽量的10倍,所以它能把人飄起來,這一天一陣細雨,一會兒烏雲,並且偶爾陽光又在雲層當中掙扎一番,這個時候的 死海 ,更有一種別樣的凝重感,我個人以為也許比他晴天的時候更美。 在一日游的費用裡面當然也包含了 死海 漂浮,但因為天氣很冷風大,可以游客自己選擇,我是比較怯的,但是最後看著姣和楊歌那種歡快的樣子,我還是忍不住也下了海,所以最後回來以後足足咳了兩個月,以至於在疫情期間我根本不敢出門,因為我怕一不小心就被抓到醫院去了。海水的溫度還不錯,我覺得可能跟游泳池的溫度也差不到哪裡去。人肯定是能漂浮,那些個看報紙的擺拍我們無法進行了,在水時還好,出來就感覺是冬天,要小心手機不能掉進海裡,我在 菲律賓 時把手機像全部掉進海裡的經歷至今心有餘悸。重要提示小心海水進到眼睛,那就有得疼了,姣就是不小心進了一滴海水,據她說感覺 “要瞎了”
沿途我們還去了發現些 死海 古捲的地點昆蘭國家公公園(Qumran National Park),我個人覺得沒有太多感覺,也可能是有點審美疲勞了。也有一些人會考慮在 死海 附近入住,這取決於時間多少吧。
第七天/伯利恆和傑里科這一天我們的行程,是要去 伯利恆 之前,我們去過一趟,但是是為了過平安夜,那今天我們就要去 伯利恆 和 傑里科 ,這一部分地區都稱為 約旦 河西岸,在新聞聯播里不時會聽到關於這部分地區的武裝衝突。我們先坐大巴到了 伯利恆 ,然後在當地找包車的司機,當然還是阿拉伯人。在 伯利恆 我們主要看的就是 約旦 河西岸的巴以隔離牆,這個牆聽名字就知道怎麼回事, 以色列 與 巴勒斯坦 用一牆隔開,在前面我有提到兩個行政權力的衝突,在LP289頁有詳細的描述。
但我們要看的不僅是這面牆,這面牆上現在畫滿了塗鴉,尤其是當 英國 傳奇塗鴉藝術家班克西(Banksy)在牆上留筆之後,給 巴勒斯坦 的導游增加了更多談資,不過班克西的畫作現在已不在牆上,共有三處,司機順路帶我們去看了他早期著名作名《flower》
這個作品是把手裡的手榴彈改成為花,表達反戰的情緒。它就在路邊一個修車場的外牆上,有的游記上說用保護層罩住,我完全沒發現,完全是隨時會消失的名作。
繼續往北走,前往 傑里科 。
傳說古 以色列 人圍繞 傑里科 城吹喇叭吶喊,城牆受到撼動而轟然倒塌--這傳說還真的是誇張,確定不是地震時有人正好吹喇叭?後來 傑里科 落入馬克・ 安東 尼( Mark Antony)手中, 安東 尼又把 傑里科 作為結婚禮物送給了克裡奧 佩特拉 ( Cleopatra)也就是我們熟悉的 埃及 艷後。後來,希律王從克裡奧 佩特拉 那裡租下了 傑里科 ,建設了高架渠和賽馬場以改善 傑里科 的基礎設施。1世紀時, 耶路撒冷 的貴族將 傑里科 用作冬天的隱居地。
這時司機強烈建議我們去馬薩巴修道院(LP284頁)我們覺得太遠,跟我們的目標不在一個方向,堅持要去試探山和誇倫多修道院。我和嬌在國家地理的記錄片里看到了一個修建在懸崖上的修道院,十分嚮往,在LP289頁上有寫這裡是嵌在岩壁上,俯瞰著 死海 與 約旦 ,我們想大約就是這裡,然而並不是,但這是到了以後才知道的。
我們還算幸運,是這波游客中最後幾個在開放時間內到達的,我們一上去鐵門就上鎖了。觀看的時間不算充分,但也並沒有太多可看,傳說耶酥在這裡經受住了撒旦的誘惑。
傑里科 Jericho這座城市的歷史超過了1萬年。過去幾個世紀,地震已經毀掉了許多傑出的遺跡,如冬宮是其中之一 在這兒我們有了一個小小的驚喜,我出門的時候是帶著LP的書上在身上的,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封面上的這個標誌就在冬宮(LP290),在下午3點左右來這裡吧,斜陽會使這個古跡散髮著金黃的色澤,十分美麗!但也十分殘舊!
原本是冬宮( Hisham‘s Palace)頂上的一個標誌性裝飾,地震使它們坍塌了,這個標誌也碎成多塊,現被拼組起來。在門口買了票會讓先看一段視頻,從視頻里可以看到科技還原的冬宮非常之華麗。也許是資金的問題,這裡沒有得到什麼修複,隨地是殘跡亂石,但有一處在搭建角架修複,那裡有世界上現存最大的 馬賽 克地板,這次我們暫時看不到了。 沒有死心的我們在司機勸說下去往另一個修道院,LP290頁所寫的瓦迪 凱爾 特和聖喬治修道院。其實這才是在記錄片中出現的那個修道院。 我們雖然沒有趕上修道院的開放時間,但是我們趕上了瓦迪 凱爾 特的日落,那種美是握在手裡的黃金眼看著流逝的感覺,的我用手機記錄了山頂金色的陽光逐漸褪去的過程,很快整個峽谷從壯麗變的蕭瑟和荒涼,在這樣的修道院裡面休行,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這個時間段來這裡的人很少,有一對外國情侶上來了以後在這曬夕陽。
天很快就黑了,這個阿拉伯人司機送我們回到 伯利恆 ,我們要從 伯利恆 ,再坐大巴回到 耶路撒冷 。在我們下車的時候,又一次因為價格跟阿拉伯人談得很是不愉快,這一次,嬌嬌有點受不了了開始發飆,我沒有說話,其實,我心裡就是在想,別看著嬌嬌凶神惡煞的對著阿拉伯人用英文又罵又恨的樣子,多半我們還是要付錢的。竟然這個阿拉伯人,脾氣還發在我們前面,用手打自己的腦門兒,生氣說他不要錢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一會他又說,他有一大堆孩子要養。下車之後,我們就開始梳理阿拉伯人的“套路”。而這個“套路”在後面,又出現了,在旅途當中也有一位先生跟我們在講,其實我們不能說這是阿拉伯人的套路,因為這個地區的人是市場經濟,所以市場經濟就是可以討價還價,多做一點活也是要收錢的,之前的一個的士司機就因為幫我們把行李從車上拿下來而要加收錢,也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小費的概念。最關鍵還是我們錢不經花,所以我賺錢的動力主要是想想下次的旅行。
在結束 耶路撒冷 的行程之前,我再放上一張照片,是嬌拍攝的 耶路撒冷 城遠景,姣指著這張照片,她用手指遮住了這個金頂,問我看見了什麼,
金頂下城牆外就是我們到達第一天下午走過的墳墓區
每當我們提起 耶路撒冷 ,一定會想起來一句話,就是《塔木德》里所寫的,
“世界若有十分美,9分在 耶路撒冷 ,“
是啊,如果沒有了這個金頂,8分不見了,當然,我理解,也許他們所說的美,是融入在歷史的苦難里,猶太人的堅韌里。
即使是猶太人自己也承認, 耶路撒冷 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市。《 耶路撒冷 三千年》里寫道:“這個地方遠離 地中海 海岸的貿易路線;這裡缺水,夏季陽光曝曬,冬季寒風凜冽,嶙峋的岩石參差不齊,而且不適合定居。”而且,“從耶穌的使徒到 薩拉 丁的戰士,從 維多利亞 時代的朝聖者到今天的游客、記者,每個人都懷著對真實 耶路撒冷 的美好想象來到這裡,然而呈現在他們眼前的 耶路撒冷 使他們大失所望。”
我們清晰地看到兩個 耶路撒冷 ——一個是天國的,一個是塵世的;一個是在歷史的想象中,一個則存在於殘酷的現實中
第八、九天/途中和佩特拉 Petra接下來,我們是要去 約旦 ,來 以色列 旅行的人一般都會順帶在 約旦 的部分地區旅行,這次我們主要是要去 約旦 的 佩特拉 。
從中央汽車站出發(在我們來時的火車站對面的商場的三樓,用google maps可以找到)坐大巴5小時左右,在高速公路邊下車
我已記不得當時的站名,拍了個照片,總之要步行1公里左右的樣子到伊扎克 拉賓 /阿拉伯谷邊境口岸,( 約旦 有兩個口岸,PL357,完全要看你自已的行程來決定走哪個口岸)兩國交惡,使游客的旅行體驗也不那麼好。
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知道這是光明節的第7天了。這個過程都是嬌在辦理,我們在國內沒有辦理 約旦 簽證,在這裡辦落地簽,感覺來回有點折騰。過了邊關就好像是出了公園,一片黃地,的士在一排攔桿後面等著接客,幾個曬得發紅的阿拉伯人在大聲吆喝,我們聽不懂也知道是地頭蛇在安排接客順序,司機一定是要給錢才能接到客人。在世界上走到哪裡都一樣會有這樣的無序與有序。
在去往 佩特拉 的路上,姣想中途停下來拍幾張照片,不過這次她謹慎了很多,先問下要多收錢不,果然司機說要加收 ,我們表示不拍了。
先到小鎮上住下,第二天一早去往 佩特拉 ,搭個的士就可,大約3公里遠。
傳奇的納巴泰城池 佩特拉 ,開鑿在粉紅色岩壁上的精美建築,長期以來與世隔絕狀態,直到1812年,偉大的 瑞士 探險家讓・路易・伯爾克哈特(JeanLouisBurckhardt)冒充神職人員“闖人”了這裡。 佩特拉 在 以色列 國內達到了幾乎神化的崇高地位。大批的 以色列 青年冒著危險來到這裡一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一一隻為偷偷看一眼它的風貌。 佩特拉 古城於198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並於2008年通過全球公眾投票,被選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佩特拉 古城到底是什麼時候建造的?尚無定論,根據其陵墓的樣式估計,很可能是托勒密王朝時期,約三世紀到2世紀之間, 佩特拉 遺址的岩石帶有珊瑚、寶石般的微紅色調,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玫瑰色,所以它又被稱為玫瑰古城, 佩特拉 是納巴泰人的王國首都,曾經一度極其繁榮,但好像是一夜之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連一點線索都沒有留下來,現在有一些刻在石崖上的圖案文字,還沒有能破譯, 佩特拉 現在還有300多名居民,一部分仍然住在洞穴裡面。
這裡是非常著名的電影《 阿裡 巴巴與四十大盜》以及《奪寶奇兵》的取景地。經過狹長的蛇道,在一條細長的光線張開你的眼睛之後,你將看到一座宏偉的建築在你跟前拔地而起,進入你視野的是卡茲尼神殿。 壓寶奇兵有些鏡頭就是在這個神殿前拍的。想想近2000年前人們是如何具有了這樣的雕鑿技術與審美
在有些游記中有提到對面一個景觀位可以俯瞰卡滋尼神廟,但那個地方被當地人壟斷,要想在那個角度拍照必須買他家茶,我去前做好了買茶的心理準備,但是很顯然他收不了錢了。在LP書上還是被寫成“冬季的 佩特拉 杳無人跡”,但現在的冬季人滿為患,游人們大約都看了這些記錄,成群結隊快把山頂磨圓了,那個位置拍照要排隊了,他哪裡還能強制性賣茶.... 所以今天他分明是落寞神情,
拍照的位置是這樣的:
能容納2000人的劇場也是在岩石中開鑿出來的
手機的最大好處就是快,當我拍這張照的時候,樹下的納巴泰婦女舉手示意是不讓我拍,但那時已經卡下了這張。我本意不是要拍她,是想拍她頭上的樹,如果不是她示意,我竟沒有註意到她。
下麵這張拍攝的是修道院( Monastery,A-Deir)是 佩特拉 城內的傳奇性建築之一。也是 佩特拉 最遠的景點,很多人就選擇了騎驢,我們是走上來的,公元前3世紀,這個修道院是作為納巴泰墓葬而建造,裡面不能進去。這一路走上來還是挺累的,所以人們都會聚集在旁邊的茶亭休息,當然,要買茶。
(如果想好好參觀,還是需要花上4-6個小時,所以早上在旅館我們就打包了乾糧,權當中餐)
我想想夏季來 佩特拉 的話,擔心會被曬成肉乾,確實又熱又曬。
在 佩特拉 如果打算看更多的景點,怎麼也要整整一天,但我們沒有更多時間了下午要趕到 瓦迪拉姆 沙漠,包車到那裡約40分鐘,並且要在約定的時間內趕到集合點,然後當地的地接人員再把我們帶去相應的營地帳蓬。
這是入住體驗最難受的一晚,我後們會專門提到住宿。
到了 瓦迪拉姆 沙漠LP書上就沒有內容了,除非你再買一本 約旦 的LP。十年實際上還是很趕的,再之我們安排了平安夜及看日出的項目,所以總體來說行程的體力指高也較高,到了這一天我們都呈疲軟的狀態了。晚上到營地,阿拉伯人果然都穿著長大的袍子,露趾拖鞋,我還穿著羽絨服。晚餐是有組織的自助餐,先把我們帶到一個空地上,然後扒開沙粒下的一塊地毯,露出了一個井蓋,移開井蓋,兩個大漢勾上來一個雙層大鐵盤,裡面有熱氣蒸騰的土豆與雞肉,這就是我們的晚餐。
土豆不錯,雞肉不知道是冰凍了多少年的……
晚餐過後,阿拉伯人給我們安排了活動,在靜謐的氛圍中開始圍圈唱歌跳舞。我們對面坐的是一對對外國情侶,我們這邊華人居多,從 加拿大 來的華人,整家來的,我們三個就是娘子軍,陣容對比鮮明。
第九天/瓦迪拉姆沙漠 Wadi ram desert瓦迪拉姆 是 約旦 最壯觀的沙漠景觀,又被稱作“月亮谷”,因為它像月球錶面一樣寧靜沉寂。這裡是典型的純沙沙漠,風化的巨大岩石如同城堡,靠近 沙特阿拉伯 邊界,在 約旦 的南部,並且是赤紅色,像火山地貌一般,所以也成為了《火星救援》的取景地,也是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的主要外景地,阿拉伯的勞倫斯確有其人,據說他是一位 英國 的間諜,在1910年前後在混亂的 中東 國際形勢中成為一個傳奇人物,有一個景點跟他有關,也是要懷著”朝聖“之心爬上去才行。勞倫斯是一個狂熱的摩托車手,後來死於摩托車事故。
瓦迪拉姆 沙漠保護區位於 約旦 南部,靠近 沙特阿拉伯 邊界
我們在這裡還是採購了一日行,並且行程也還是比較緊張,所以一個司負責我們三個人這一隊。坐上一輛敞篷卡車,迎著風沙開出去
我們仨很自覺得都會給對方搶拍,當然嬌是最主要的攝影師,所以我們三個人較少同框,在行程結束時,我們在沙漠里留下了這張照片。 這一天正值跨年
我從低靡的2019跨進了多災多難的2020,我優選了9張照片形成了“路過”系列,這成了我的招牌動作,路過 以色列 ,路過 約旦 ,路過你的生活,路過我的生命。
我們原路返回到 耶路撒冷 ,直接坐火車去機場回國。十天的行程結束了,最後跟大家分享下關於住宿及食物
關於住宿一般來說,我自由行的時候預定住宿用的兩個APP,主要就是 ****** 和booking,當然有的時候也可以在國內的攜程上面做一些查詢和對比,我出行的時候,一般都會選評分在9以上(10分制),評價要超過30個以上,因為如果評價很少,那麼有可能這個評價是不太客觀的,那麼在 以色列 ,住宿在 特拉維夫 ,都還很好,你可以找到非常多有性價比的住宿,我們住的這一家據說是一個網紅旅社,地理位置性價比也還不錯,叫瑞納之家Rena’s hous兩晚上下人均500多人民幣。
在 耶路撒冷 的整體來說住宿條件就很一般了,而且價格可以說是非常貴的。我們是淡季冬季去的,住了一個酒店老城旁邊的酒店,1000多一晚,我覺得大概就是國內的一個招待所,衛生的條件比國內的招待所還要差。這裡基本就是這種價格。如果真的想住得舒適一點,我估計都是要在每晚2000以上的房間才行,在國內這個價格可以住瑞吉等奢華五星了。
我建議可以在 耶路撒冷 選擇民宿,我們在 ****** 上訂的民宿除了淋浴不給力,但是其他方面還是不錯的。女主人叫瑪莎,她自己也住在那套房子里,離舊城非常近,步行10分鐘就到,她有一條狗。這家民宿4天人均1000元。
至於衛生條件呢,我個人是會覺得大家就帶上睡衣睡褲,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問題,那最後呢,到了這個 佩特拉 和 瓦迪拉姆 沙漠的時候呢,住宿的條件就越來越差,相對來說也貴,衛生條件和各方面的設施真的還是很欠缺。在佩物拉住的旅舍也就是客廳看著還不錯,房間里的床鋪真的不知道住了幾輪之後才會換新,我當即就去找前臺要求換新的被罩床單,並堅持我自已來換,這樣不會額外收費吧。
所以就理解了去之前我在許多游記里很少看到有放住宿的照片,因為實在沒好意思放啊。
關於食物有些游客說 以色列 的食物十分好吃,也有很多游客說不敢恭維,其實這完全取決於個人口味。 以色列 地區總體來說還是 地中海 飲食及較正統的西餐。物的組成也以 沙拉 、牛排之類的食物居多,當然, 以色列 它還有它自己特色的猶太人食物,所以呢,食物方面也還是很值得一說。在LP的書上也介紹了很多當地的美食,不用特別去尋找網紅店什麼的,整個旅行過和中所有的餐廳其實看起來價格都是比較公道,一般的店子呢味道也不錯,有一些路邊小吃也很棒。
我們在去雅法港的路上隨意選了個餐廳,就是主售他們的傳統食物。一塊大餅上來,很多小拌料可以自由的捲進餅裡面吃,肯定少不了出名的鷹嘴豆泥,之後的行程裡面,我們會看到各種餅子基本上要不就是把它切開,要麼就是把他們捲成一個筒,像老 北京 雞肉捲那樣放進了一些其他的食物。
餅子的口感我覺得很贊,這可能是跟他們灰面品質是有關係的,拌料裡面,主要還是以西式為主,也就是很多的拌料裡面都會是酸的,像 沙拉 裡面的調料是酸的。第一頓吃的比較貴,我們三個人結賬時人民幣有500多。餐廳的領班呢看我們興趣很濃,還讓我在廚房裡去拍攝的餅的製作,一個圓形的竈,有點兒像是 新疆 的饃的做法。
後來我們還吃過類似的食物,但裡面的肉比較多,吃的比較過癮,是在我們從巴哈伊花園下來以後,吃的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