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留念】挪威,你那麼美,你那麼媚(附詳細自由行攻略、羅弗敦群島攻略)
↑卑爾根 ↑卑爾根 在coop超市姚同學跟著當地人買的hansa啤酒,話說如果不知道買哪一款看旁邊的市民拿啥跟風一般沒錯~~後來查了一下是 卑爾根 產的漢薩啤酒。 ↑卑爾根 logo上的鱈魚乾代表 挪威 ,鷹代表了 德國 ,不禁讓人回想起漢薩同盟時代。 ↑卑爾根 傍晚窗外的天色很藍,雖然依舊在下雨,但是看上去仍很美麗。 ↑卑爾根 我們在屋裡吃著飯刷著手機,樓下可真沒閑著,人聲鼎沸,鑼鼓喧天,不知道是慶祝啥。後來一想原來是周末, 北歐 人民的狂歡時刻到了。在窗戶邊往下看,那麼冷的天氣還有人脫衣服的,嘖嘖。 ↑卑爾根 特別熱鬧,喝酒的帥哥也很多~ ↑卑爾根 情侶和年輕人熙熙攘攘,難怪這麼晚(或這麼早)大街上還熱鬧非凡。 ↑卑爾根 遠處的 聖約翰 教堂尖頂,在夜色中閃閃發光。 ↑卑爾根 忍不住出門感受一下夜晚的 卑爾根 。酒吧和夜店里盡情地流淌著音樂和啤酒,仿佛掉進了歡樂漩渦,整個城市和太陽一起忘記了睡眠。 ↑卑爾根 遠離了廣場,教堂旁邊確是很安靜。 光亮溫暖的 卑爾根 ,遠離黑夜的 挪威 古城。難以想象這裡居然是 挪威 舊時的首都,也看不出第二 大城 市應有的樣貌,就像是坐落在山谷中的離世小鎮。 ↑卑爾根 走回大街上,回到了不分晝夜的氣氛中。 ↑卑爾根 夜色中的星巴克,遠遠望去就像一座教堂。 ↑卑爾根 ↑卑爾根 Torgalmenninggate 大道,是旅館、巴士站、百貨公司及高級服飾店林立的散步街道,購物街就環繞在此地帶。“海之男子”紀念碑,紀念海盜時代至今所有活躍於海上的船員們。 ↑卑爾根 ↑卑爾根 【三】卑爾根,雨天也有動人色彩清晨起床,雨依舊在下,人品並沒有爆發。。。周末的喧囂過後,整個城市出奇的安靜冷清。我們打著傘,開始無目的的亂逛。都說 卑爾根 是一個一定要帶傘出門的城市,一點不假。在別的城市拼衣著光鮮,這裡拼的是雨衣雨鞋的時髦。本來想解決鞋子的問題,誰知道商場周日都不開門,悲劇如我,就踩著一雙單鞋在雨里暴走,直到這雙鞋也在 挪威 光榮退役。 ↑卑爾根 離住處不遠就是Den Nationale Scene國家劇院,始建於1850年。易卜生首部當代現實主義戲劇《社會支柱》曾在這裡首演,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劇作家,劇院前的綠地里也豎立了他的雕像。 1850年初建時,它被命名為Det Norske Theater,劇院的緣起可以追溯到 挪威 小提琴家Ole Bull的倡議,讓 挪威 的劇作家有更好的發展。易卜生也是首批特聘作家兼導演之一,1877年11月30日,他的第一部當代現實主義戲劇《社會支柱(The Pillars of Society)》首演於此。 1909年,國家劇院搬遷至Engen新址。現在這座劇院由Einar Oscar Schou設計,於1909年2月19日開幕並上演了劇作家、歷史學家路德 維希 ·霍爾堡創作的《愛拉斯謨·蒙 塔拉斯 (Erasmus Montanus)》。 挪威 的哈康七世國王和莫德王后出席並觀看地演出。很快,這幢建築的局促性就體現出來。1913年,購置Ekserserhuset Jonsvoll憑藉為倉庫。1920年,開始向 西北 方向擴建。此後數年,該建築進行了主體改造、擴張、革新、恢復和舞臺技術現代化。大廳和走廊在二戰中被毀,當時條件所限,僅作了臨時修複。 1934-1939年,在Hans Jacob Nilsen的領導下,劇院在戰前時期達到巔峰。尤其值得關註的是1935年首演於此的詩人、劇作家Nordahl Grieg的《我們的榮耀和力量(Vår ære og vår makt)》。 2001年,劇院基本恢複原始外觀。今天,劇院內有三個舞臺,每年上演20部左右國內外經典的、音樂或當代戲劇作品及兒童劇。1993年起,劇院收歸國有。 秋天的 卑爾根 其實挺美,如果陽光明媚就更好了。 ↑卑爾根 可能大家周末鬧騰了一宿,周日集體在補覺。街道上冷冷清清,人影都沒有。 ↑卑爾根 玻璃房子的星巴克 ↑卑爾根 繼續往 聖約翰 教堂方向走,作為整個 卑爾根 的至高點,遠遠就能看見它的尖頂。下雨的時候,拾級而上,黃葉滿地,臺階邊上的花開得很艷。 ↑卑爾根 ↑卑爾根 紅色的磚牆綠色的頂,新哥特式建築。教堂塔樓有61米高,是 卑爾根 市最高的建築。主塔有四個樓梯間和一口大鐘,由來自威斯特法利亞地區波鴻的Verein Bochum設計。 聖約翰 教堂建於1891-1894年,1894年3月15日啟用。這座紅磚砌成的十字形教堂有1250個座位,是 卑爾根 最大的教堂,也是 挪威 最優秀的新哥特式的教堂之一,經常會舉辦風琴演奏會。 教堂的風琴由 德國 符騰堡的Schlag和Söhne製造,1967年時由來自 奧斯陸 的J.H. Jørgensen更新。 卑爾根 大學在教堂旁邊,走幾步就到,也算是 卑爾根 一處標誌性建築。 ↑卑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