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墨西哥之在梅里達、奇琴伊察與烏斯馬爾感受歷史、文化與燦爛的瑪雅文明
↑Palacio Canton 這些壁畫展現了 墨西哥 的歷史與民族精神,使人領略到 墨西哥 民族的審美與藝術表現。 ↑Palacio Canton 作為旅游城市的 梅里達 ,幾乎每晚在不同地方都有傳統表演。我們周一到達 梅里達 ,晚上前往索 卡洛 廣場溜達,看到 尤卡坦州 政府前已經空出一片場地,周圍擺放的椅子已經坐滿了游客,原來一場尤卡坦傳統音樂舞蹈表演即將開始。 ↑Plaza Grande大廣場 10位女士身著民族傳統盛裝,與10位身著白色衣褲、頭戴白色禮帽的男士組成10對舞伴。 ↑Plaza Grande大廣場 9點鐘錶演開始了。在樂隊演奏的傳統音樂伴奏下,20位舞者跳起了歡快的舞蹈。 ↑Plaza Grande大廣場 仔細看這些舞者,他們的年齡應該都在60歲以上,面容和體態都已不再年輕。但是他們在一個小時的表演中始終充滿激情與活力,臉上洋溢著動人的笑容。
欣賞一下歡快的舞蹈。 梅里達在梅里達觀看傳統舞蹈表演他們跳了一支又一支,難度繫數不斷生級。最後則是頭頂放有酒瓶和酒盃的托盤起舞。 ↑Plaza Grande大廣場 他們頭頂托盤邊唱邊跳,最後開始旋轉,這支舞跳了足有2分鐘。他們的激情感染著觀眾,一直為他們鼓掌喝彩。
後來才知道,這個表演只在每周一晚上表演,我們幸運的趕上了 ,看到了一場精彩的表演。 梅里達在梅里達觀看傳統舞蹈表演 穿越“羽蛇神的故鄉”奇琴伊察眾多大大小小的瑪雅文明遺址猶如一顆顆珍珠灑落在 尤卡坦半島 之上, 奇琴伊察 瑪雅城邦遺址無疑是最璀璨明亮的那一顆。 奇琴伊察 是每一位來到 尤卡坦半島 的游客的首選之地。 ↑奇琴伊察 許多游客選擇報團參加當地一日游,內容除了 奇琴伊察 之外,還會有兩到三個地方游覽,其中大多包含前往遺址附近的洞狀陷穴游泳或跳水,費用大約為1000 墨西哥 比索。這1000比索中包含往返車費和午餐,一般不包含景點門票。一日之內游覽四個地方,往返車程就要4個小時或更多,每個地方的游覽時間必然會大大壓縮。
不想太累太緊張,又想有充裕自在的時間游覽瑪雅遺址,我們選擇乘坐ADO的一等交通巴士前往 奇琴伊察 ,座位舒適、中途幾乎不停車,單程約2小時,每人往返車票共335.5比索。
之前查到 奇琴伊察 門票是200多比索,到了發現當地人門票是202比索,外國人則是481比索。 ↑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 在瑪雅語中意為“伊察家的水井旁”。由於尤卡坦 北部地區 沒有河流, 奇琴伊察 人選址建立首都時選擇靠近兩個天然井,其中的一個用來供應水源,另外一個用來作祭井。“聖泉”是古老的祭壇遺址。我們來到 奇琴伊察 的“聖泉”獻祭之井旁,四周草樹蔥蘢。 ↑奇琴伊察 “聖泉”直徑約60米,水深約35米,綠色的井水深不可測。誰能想到在這個聖泉中曾經有很多生命與黃金珠寶,被一同用來祭祀瑪雅雨神呢? ↑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 遺址群有兩個區域,一個區域是 東北 部,10世紀後引入托爾特克等高原文化的後古典時期“新 奇琴伊察 ”。一進景區大門就能看到“新 奇琴伊察 ”的埃爾 卡斯 蒂約金字塔、武士廟等建築。 ↑奇琴伊察 另一區域個則是西南部,6世紀前後瑪雅古典時期的“舊 奇琴伊察 ”,很多游客容易忽略“舊 奇琴伊察 ”。從埃爾 卡斯 蒂約金字塔南面的道路繼續前行一段,才能來到“舊 奇琴伊察 ”遺址。 ↑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 瑪雅城邦始建於公元514年。1500多年過去,古老的建築依然記錄著曾經的輝煌。大祭司陵墓是一座金字塔形的神廟,考古學家曾在陵墓里發現大批陪葬的珍寶。
仔細觀看,可以看出石階兩側各有一條蛇,蛇頭大張著嘴,伸出長長的舌頭,蛇的身體上刻著羽毛,這是瑪雅人信奉的掌管雨水和豐收的羽蛇神。 奇琴伊察 的很多重要建築都有羽蛇神作為裝飾,故而有“羽蛇神的故鄉”之稱。 ↑奇琴伊察 在一些建築上看到清晰的象形文字。 ↑奇琴伊察 橢圓形天文臺是 奇琴伊察 唯一的圓形建築,建築內部有螺旋狀石階,好似蝸牛一般,故而又稱“蝸牛天文臺”。雖然天文臺建在“舊 奇琴伊察 ”區域,但據考證天文臺在托爾特克時期又進行過改建。 ↑奇琴伊察 9米高的方形平臺上建有13米高的圓形天文臺,天文臺頂部有窗子用於觀測天文事件。觀測窗的角度及天文臺的角度都經過準確測算,使得瑪雅人能夠僅靠肉眼觀測太陽、月亮及星星的運行,便能製作準確度極高的瑪雅曆法。
古代瑪雅人在天文學上的智慧與成就令人驚嘆。 ↑奇琴伊察 “舊 奇琴伊察 ”區域的大教堂及修道院保存較為完好。 ↑奇琴伊察 石磚建造的 奇琴伊察 大教堂並不高大,但1500年前的建築上方遍佈各種雕刻,這些雕刻十分生動,具有很高的技藝。
位於中心的雕刻是鷹鉤鼻子神的雕像,鷹鉤鼻子神是瑪雅人信奉的雨神與山神,這種神像在瑪雅遺址中經常見到。 ↑奇琴伊察 位於 奇琴伊察 大教堂旁邊的是修道院,牆面同樣遍佈各種雕刻,在門楣上方有一組6人拉手的雕刻,再向上是一個更大的女性人像雕刻。 ↑奇琴伊察 修道院是一組建築群,有學者認為它是 奇琴伊察 的政治中心。 ↑奇琴伊察 據說古代瑪雅人會依據日曆定期遷都。7世紀時繁花落盡,瑪雅人遷徙離開這裡, 奇琴伊察 暫別歷史的舞臺。 ↑奇琴伊察 10世紀瑪雅人再次返回 奇琴伊察 ,在此建立都城。此時的瑪雅人深受稱霸高原的托爾特克部族影響,由此產生了瑪雅.托爾特克文明。新 奇琴伊察 的核心建築是“庫 庫爾 坎”金字塔,庫 庫爾 坎金字塔又稱埃爾 卡斯 蒂約,埃爾 卡斯 蒂約是 西班牙 語,意為城堡。 ↑奇琴伊察 可以看到金字塔的臺階側面有一個小門,這是考古學家用於研究開的一個門。早在1936年,考古學家就已發現大金字 塔里 面有一個金字塔,之後又發現還有一個更小的金字塔在隱藏的金字塔之中。 ↑奇琴伊察 原本瑪雅人供奉的羽蛇神升級為“庫 庫爾 坎”,庫 庫爾 坎是長有翅膀的羽蛇神。蛇頭的雕塑中嘴旁是一朵祥雲。 ↑奇琴伊察 庫 庫爾 坎金字塔由塔身和塔頂羽蛇神廟兩部分組成。瑪雅人將建築、數字與曆法相結合,整座金字塔就是一部巨型瑪雅歷。
金字塔四面的臺階加上頂部的神廟共有91×4+1=365,表示一年中的365天;
金字塔共九層,每層被石階分割成左右兩部分,9×2=18,表示瑪雅曆法的18個月;
金字塔錶面石塊有凹凸造型,每一面均有52處凹陷部分,表示瑪雅用於農耕的哈布歷(一年365天)與用於祭神的卓爾金歷(一年260天)相互交匯的52年周期。 ↑奇琴伊察 更為神奇之處在於,每年春分和秋分,日出日落時,可以看到金字塔北面階梯側面有規則彎曲的影子,與蛇頭疊加在一起,好似巨蛇在蜿蜒爬行,堪稱人類建築學和天文學完美結合的奇跡。
春分出現蛇形光影時,古瑪雅人認為是羽蛇神降臨人間,會帶來雨水以便播種;
秋分出現羽蛇神的光影時,古瑪雅人則認為羽蛇神離開了人間,雨季結束旱季即將到來。
這種交替正與 尤卡坦半島 旱雨兩季的氣候狀況相吻合。
而此時僅能看到金字塔在腳下投射出的身影。 ↑奇琴伊察 庫 庫爾 坎金字塔的東面不遠處是武士神廟。武士神廟有三層台基,台基之上是擺放著活貢品雕像的臺座。神廟的前面和南面是一大片方形或圓形的 石柱 群,因而武士神廟又被稱為“千柱神廟”。 ↑奇琴伊察 武士神廟用蛇頭與武士雕像裝飾。 ↑奇琴伊察 廟前 石柱 上的武士浮雕依稀可辨。 ↑奇琴伊察 在雕塑的題材中出現士兵的形象,這是托爾特克族好戰的特征。 ↑奇琴伊察 歷經千年風雨,千柱依然屹立。
欣賞一下歡快的舞蹈。 梅里達在梅里達觀看傳統舞蹈表演他們跳了一支又一支,難度繫數不斷生級。最後則是頭頂放有酒瓶和酒盃的托盤起舞。 ↑Plaza Grande大廣場 他們頭頂托盤邊唱邊跳,最後開始旋轉,這支舞跳了足有2分鐘。他們的激情感染著觀眾,一直為他們鼓掌喝彩。
後來才知道,這個表演只在每周一晚上表演,我們幸運的趕上了 ,看到了一場精彩的表演。 梅里達在梅里達觀看傳統舞蹈表演 穿越“羽蛇神的故鄉”奇琴伊察眾多大大小小的瑪雅文明遺址猶如一顆顆珍珠灑落在 尤卡坦半島 之上, 奇琴伊察 瑪雅城邦遺址無疑是最璀璨明亮的那一顆。 奇琴伊察 是每一位來到 尤卡坦半島 的游客的首選之地。 ↑奇琴伊察 許多游客選擇報團參加當地一日游,內容除了 奇琴伊察 之外,還會有兩到三個地方游覽,其中大多包含前往遺址附近的洞狀陷穴游泳或跳水,費用大約為1000 墨西哥 比索。這1000比索中包含往返車費和午餐,一般不包含景點門票。一日之內游覽四個地方,往返車程就要4個小時或更多,每個地方的游覽時間必然會大大壓縮。
不想太累太緊張,又想有充裕自在的時間游覽瑪雅遺址,我們選擇乘坐ADO的一等交通巴士前往 奇琴伊察 ,座位舒適、中途幾乎不停車,單程約2小時,每人往返車票共335.5比索。
之前查到 奇琴伊察 門票是200多比索,到了發現當地人門票是202比索,外國人則是481比索。 ↑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 在瑪雅語中意為“伊察家的水井旁”。由於尤卡坦 北部地區 沒有河流, 奇琴伊察 人選址建立首都時選擇靠近兩個天然井,其中的一個用來供應水源,另外一個用來作祭井。“聖泉”是古老的祭壇遺址。我們來到 奇琴伊察 的“聖泉”獻祭之井旁,四周草樹蔥蘢。 ↑奇琴伊察 “聖泉”直徑約60米,水深約35米,綠色的井水深不可測。誰能想到在這個聖泉中曾經有很多生命與黃金珠寶,被一同用來祭祀瑪雅雨神呢? ↑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 遺址群有兩個區域,一個區域是 東北 部,10世紀後引入托爾特克等高原文化的後古典時期“新 奇琴伊察 ”。一進景區大門就能看到“新 奇琴伊察 ”的埃爾 卡斯 蒂約金字塔、武士廟等建築。 ↑奇琴伊察 另一區域個則是西南部,6世紀前後瑪雅古典時期的“舊 奇琴伊察 ”,很多游客容易忽略“舊 奇琴伊察 ”。從埃爾 卡斯 蒂約金字塔南面的道路繼續前行一段,才能來到“舊 奇琴伊察 ”遺址。 ↑奇琴伊察 奇琴伊察 瑪雅城邦始建於公元514年。1500多年過去,古老的建築依然記錄著曾經的輝煌。大祭司陵墓是一座金字塔形的神廟,考古學家曾在陵墓里發現大批陪葬的珍寶。
仔細觀看,可以看出石階兩側各有一條蛇,蛇頭大張著嘴,伸出長長的舌頭,蛇的身體上刻著羽毛,這是瑪雅人信奉的掌管雨水和豐收的羽蛇神。 奇琴伊察 的很多重要建築都有羽蛇神作為裝飾,故而有“羽蛇神的故鄉”之稱。 ↑奇琴伊察 在一些建築上看到清晰的象形文字。 ↑奇琴伊察 橢圓形天文臺是 奇琴伊察 唯一的圓形建築,建築內部有螺旋狀石階,好似蝸牛一般,故而又稱“蝸牛天文臺”。雖然天文臺建在“舊 奇琴伊察 ”區域,但據考證天文臺在托爾特克時期又進行過改建。 ↑奇琴伊察 9米高的方形平臺上建有13米高的圓形天文臺,天文臺頂部有窗子用於觀測天文事件。觀測窗的角度及天文臺的角度都經過準確測算,使得瑪雅人能夠僅靠肉眼觀測太陽、月亮及星星的運行,便能製作準確度極高的瑪雅曆法。
古代瑪雅人在天文學上的智慧與成就令人驚嘆。 ↑奇琴伊察 “舊 奇琴伊察 ”區域的大教堂及修道院保存較為完好。 ↑奇琴伊察 石磚建造的 奇琴伊察 大教堂並不高大,但1500年前的建築上方遍佈各種雕刻,這些雕刻十分生動,具有很高的技藝。
位於中心的雕刻是鷹鉤鼻子神的雕像,鷹鉤鼻子神是瑪雅人信奉的雨神與山神,這種神像在瑪雅遺址中經常見到。 ↑奇琴伊察 位於 奇琴伊察 大教堂旁邊的是修道院,牆面同樣遍佈各種雕刻,在門楣上方有一組6人拉手的雕刻,再向上是一個更大的女性人像雕刻。 ↑奇琴伊察 修道院是一組建築群,有學者認為它是 奇琴伊察 的政治中心。 ↑奇琴伊察 據說古代瑪雅人會依據日曆定期遷都。7世紀時繁花落盡,瑪雅人遷徙離開這裡, 奇琴伊察 暫別歷史的舞臺。 ↑奇琴伊察 10世紀瑪雅人再次返回 奇琴伊察 ,在此建立都城。此時的瑪雅人深受稱霸高原的托爾特克部族影響,由此產生了瑪雅.托爾特克文明。新 奇琴伊察 的核心建築是“庫 庫爾 坎”金字塔,庫 庫爾 坎金字塔又稱埃爾 卡斯 蒂約,埃爾 卡斯 蒂約是 西班牙 語,意為城堡。 ↑奇琴伊察 可以看到金字塔的臺階側面有一個小門,這是考古學家用於研究開的一個門。早在1936年,考古學家就已發現大金字 塔里 面有一個金字塔,之後又發現還有一個更小的金字塔在隱藏的金字塔之中。 ↑奇琴伊察 原本瑪雅人供奉的羽蛇神升級為“庫 庫爾 坎”,庫 庫爾 坎是長有翅膀的羽蛇神。蛇頭的雕塑中嘴旁是一朵祥雲。 ↑奇琴伊察 庫 庫爾 坎金字塔由塔身和塔頂羽蛇神廟兩部分組成。瑪雅人將建築、數字與曆法相結合,整座金字塔就是一部巨型瑪雅歷。
金字塔四面的臺階加上頂部的神廟共有91×4+1=365,表示一年中的365天;
金字塔共九層,每層被石階分割成左右兩部分,9×2=18,表示瑪雅曆法的18個月;
金字塔錶面石塊有凹凸造型,每一面均有52處凹陷部分,表示瑪雅用於農耕的哈布歷(一年365天)與用於祭神的卓爾金歷(一年260天)相互交匯的52年周期。 ↑奇琴伊察 更為神奇之處在於,每年春分和秋分,日出日落時,可以看到金字塔北面階梯側面有規則彎曲的影子,與蛇頭疊加在一起,好似巨蛇在蜿蜒爬行,堪稱人類建築學和天文學完美結合的奇跡。
春分出現蛇形光影時,古瑪雅人認為是羽蛇神降臨人間,會帶來雨水以便播種;
秋分出現羽蛇神的光影時,古瑪雅人則認為羽蛇神離開了人間,雨季結束旱季即將到來。
這種交替正與 尤卡坦半島 旱雨兩季的氣候狀況相吻合。
而此時僅能看到金字塔在腳下投射出的身影。 ↑奇琴伊察 庫 庫爾 坎金字塔的東面不遠處是武士神廟。武士神廟有三層台基,台基之上是擺放著活貢品雕像的臺座。神廟的前面和南面是一大片方形或圓形的 石柱 群,因而武士神廟又被稱為“千柱神廟”。 ↑奇琴伊察 武士神廟用蛇頭與武士雕像裝飾。 ↑奇琴伊察 廟前 石柱 上的武士浮雕依稀可辨。 ↑奇琴伊察 在雕塑的題材中出現士兵的形象,這是托爾特克族好戰的特征。 ↑奇琴伊察 歷經千年風雨,千柱依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