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anmar | 緬甸六日禪(曼德勒-蒲甘-曼德勒)
游客多,是一座受歡迎的塔。 ↑紅磚的地面非常吸熱,正確的打開方式是沿著這種白色步道走,溫度要好很多。 ↑屋檐上的乾坤 ↑這個無印良品的大草帽太合我心意了。 *明南圖村Min Nan Thu Villige
明南圖村是Momo帶我們去的,並安排了一個姑娘Tuitui給我們做介紹,姑娘英語不錯。這村子的村民以務農為主,村裡出售一些圍巾、籠基、雪茄之類。講解完離開前需要支付一些費用,按姑娘的說法是給村裡的donation。
↑ 緬甸 的農村房子都是用竹子搭建的,甚至有的沒有外牆,非常簡陋。這種房子在 緬甸 非常的多,不知道 緬甸 人民如何抵抗炎熱和雨季。 這是一幢 新建 的豪華竹子房子,是村民的家,並不是展示工程。 ↑ 緬甸 的紡織,棉花是 緬甸 的主要的農作物之一。 ↑這個就是給我們講解的姑娘TuiTui,非常機靈,英語很棒。這是在給我們展示給牛準備草料。 ↑村裡最高壽的老阿媽,92歲,身體還特別健朗,正跟游客展示雪茄和棉花。這個阿媽也在很多游記里出現過。 *不知名塔這個名字也不記得了,比較普通的一座。 *納明特觀光塔Nann Myint Tower
在 蒲甘 政府禁止攀爬佛塔後,能俯瞰 蒲甘 的地方就很少了。納明特觀光塔晉升為俯瞰 蒲甘 的最好位置。觀光塔距離老 蒲甘 有些距離,需要包車或者騎電車前往。觀光塔門票5美金,根據地理位置,日落時分登塔應該比日出合適,傍晚游客會比較多。 佛 塔林 立的 蒲甘 叢林。我們在 蒲甘 停留的三天,沒有遇上大面積的晚霞,比較可惜。 ↑這是叢林里的別墅區麽? ^_^ 10月5日 蒲甘,三千佛塔今日行程→
8:30-13:00 舊 蒲甘 步行逛佛塔
13:00-14:00 郵局寄明信片
15:00-20:30 大巴回 曼德勒
今日費用→
良烏 突突車到舊 蒲甘 3000甲
舊 蒲甘 到娘烏突突車 3000甲
蒲甘 到 曼德勒 大巴 18000甲2人
午餐 8000甲
明信片 3000甲10張
郵票 10000甲10張
酒店 150人民幣
今天沒有包車, 蒲甘 有名的佛塔寺廟基本都打過卡了,所以只想隨意的徒步。酒店出門就看到Momo和他的車在第一次遇到的地方,10月並不是 蒲甘 的旺季,游客比較少,沒有拉到生意吧。
打上一輛突突車3000甲送我們到位於就 蒲甘 的 阿南達寺 ,從這裡開始暴走的一天。 ↑ 還是 阿南達寺↑名氣響亮的那些佛塔外會有攤位出售紀念品, 緬甸 的紀念品主要是漆器和木偶。 ↑白色這個是 蒲甘 最高達賓紐? ↑ 像這樣很多小的塔都被鎖起來了。
明南圖村是Momo帶我們去的,並安排了一個姑娘Tuitui給我們做介紹,姑娘英語不錯。這村子的村民以務農為主,村裡出售一些圍巾、籠基、雪茄之類。講解完離開前需要支付一些費用,按姑娘的說法是給村裡的donation。
↑ 緬甸 的農村房子都是用竹子搭建的,甚至有的沒有外牆,非常簡陋。這種房子在 緬甸 非常的多,不知道 緬甸 人民如何抵抗炎熱和雨季。 這是一幢 新建 的豪華竹子房子,是村民的家,並不是展示工程。 ↑ 緬甸 的紡織,棉花是 緬甸 的主要的農作物之一。 ↑這個就是給我們講解的姑娘TuiTui,非常機靈,英語很棒。這是在給我們展示給牛準備草料。 ↑村裡最高壽的老阿媽,92歲,身體還特別健朗,正跟游客展示雪茄和棉花。這個阿媽也在很多游記里出現過。 *不知名塔這個名字也不記得了,比較普通的一座。 *納明特觀光塔Nann Myint Tower
在 蒲甘 政府禁止攀爬佛塔後,能俯瞰 蒲甘 的地方就很少了。納明特觀光塔晉升為俯瞰 蒲甘 的最好位置。觀光塔距離老 蒲甘 有些距離,需要包車或者騎電車前往。觀光塔門票5美金,根據地理位置,日落時分登塔應該比日出合適,傍晚游客會比較多。 佛 塔林 立的 蒲甘 叢林。我們在 蒲甘 停留的三天,沒有遇上大面積的晚霞,比較可惜。 ↑這是叢林里的別墅區麽? ^_^ 10月5日 蒲甘,三千佛塔今日行程→
8:30-13:00 舊 蒲甘 步行逛佛塔
13:00-14:00 郵局寄明信片
15:00-20:30 大巴回 曼德勒
今日費用→
良烏 突突車到舊 蒲甘 3000甲
舊 蒲甘 到娘烏突突車 3000甲
蒲甘 到 曼德勒 大巴 18000甲2人
午餐 8000甲
明信片 3000甲10張
郵票 10000甲10張
酒店 150人民幣
今天沒有包車, 蒲甘 有名的佛塔寺廟基本都打過卡了,所以只想隨意的徒步。酒店出門就看到Momo和他的車在第一次遇到的地方,10月並不是 蒲甘 的旺季,游客比較少,沒有拉到生意吧。
打上一輛突突車3000甲送我們到位於就 蒲甘 的 阿南達寺 ,從這裡開始暴走的一天。 ↑ 還是 阿南達寺↑名氣響亮的那些佛塔外會有攤位出售紀念品, 緬甸 的紀念品主要是漆器和木偶。 ↑白色這個是 蒲甘 最高達賓紐? ↑ 像這樣很多小的塔都被鎖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