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裡斯本 漫步特茹河 再望葡萄牙
\---- 西班牙 行散文游記之十
從羅卡角返回 裡斯本 ,我來到特茹河畔,她是 伊比利亞半島 第一大河,穿過 西班牙 和 葡萄牙 的首都,在這裡流入大西洋。
河邊矗立著16世紀的貝倫塔,這個將近500歲的堡壘, 天台 上的炮樓長得像胡椒瓶,巨大的矩形天窗是哥特式的,城堡的邊角四周上還爬著 獅子 繩錨之類的裝飾,以顯示黃金時代的聲威。
它原本是鎮守港口的炮樓,後來陸續成了海關,電報站, 燈塔 ,甚至監獄和地牢等等,如今,它雖然老態龍鐘,仍然忠心耿耿的守衛著 裡斯本 的城,露出里一種斯本世界遺產的驕傲。
貝倫塔門前的草坪空地上陽光燦爛,不知是什麼名人政要來訪當地,正在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身著戎裝的軍樂隊神采奕奕,騎著馬變換著各種隊形,在威風凜凜陣勢中,在嘹亮雄壯的號角聲中,再現了五百年前皇家出行的盛況,精神抖擻軍樂隊映襯著古老風殘的貝倫塔,顯示著一種 葡萄牙 曾經的顯赫輝煌。
1960年建成的“航海大發現紀念碑”如巨輪出海,是為 了紀念航海業奠基人恩里克王子誕辰500周年,上面有十字架和寶劍,象徵著 葡萄牙 人征服世界的兩大法寶----信仰和武力。 有趣的是,河對岸隱隱浮現的基督巨像,靈感居然來自 里約熱內盧 的基督山。連接 裡斯本 兩岸的4月25日大橋,名字是紀念“自由日”的,看身軀似曾相識,原來也是來自 舊金山 的 金門 大橋的姊妹花。這兩個 裡斯本 的地標建築都來自曾經的殖民地,是在展現 葡萄牙 昨日的輝煌,還是訴說今日的衰落,誰也不知道。 當我們漫步在特茹河畔,沉浸世界遺產,歷史豐碑,科技與文化,當代與傳統,濟濟一堂的時候,轉眼間,萬箭齊發的雨,又從大西洋上空鋪天蓋地過來,霎時間天昏地暗,雨點打在廣場上濺起一層白霧,游人四散。
我們只好依靠在大航海紀念碑的背風一面避風擋雨,幾個拴著黃色領帶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也在碑下避雨,老師還在饒有興緻地給孩子們講述著航海家的故事,讓他們接受人生的風雨教育,他們在風雨中都很坦然,顯然,從小就經受大西洋的風雨洗禮,對突如其來的暴雨已經司空見慣了,倒是我們還顯得驚慌失措,狼狽萬分,顯露出對 葡萄牙 和大西洋的了膚淺解。
裡斯本 城近代經歷了三次致命的海嘯,一次巨大的地震,今天依然屹立,仍然是 葡萄牙 的首都,這裡的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這裡的城是一座英雄之城。
位於特茹河邊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旁邊,有家創建百多年的甜品店,看起來一點兒都不起眼,破舊的房子,小小的門面,如果不是門口排長隊購買的人群,稍不留神兒就會和世上最正宗的葡式蛋撻擦肩而過。1820年 葡萄牙 自由革命之後,所有修道院均被關閉。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為了生存,嘗試著製作一些甜品,在附近去出售。沒想到迅速被人們接受,成為當地的美味,也成為今天風靡世界的美食。
看著藍色遮陽棚下,等待買蛋撻排著長長的隊,我也想像我看到的一篇游記中描述的那樣,坐在牆壁上鑲嵌著古樸典雅的青花瓷的百年老店里,混雜在不同膚色和頭髮的陌生人中間,聽著身邊陌生的語言,品嘗著剛出爐香甜可口的蛋撻,恍如時光倒流,讓自己的感官完全沉浸在這金黃色的葡式風味中。好在,我們的美導不辭辛苦排了很久的隊,上車帶給每人一個才出爐的熱烙香噴的蛋撻,讓我們在品嘗美味時,也能夠品嘗到一段歷史滄桑,品嘗到另一番時光滋味。
對於 葡萄牙 這個國度,航海是永遠的主題,因為大西洋,因為曾經的輝煌的航海, 葡萄牙 歷史上所有夢想與虛妄,輝煌與挫敗,從丈量世界到尋找自己,從謀求獨立到渴望平等,都從這裡啟程。而今廣場上鑲嵌一張世界地圖,標識著“大發現”時代所有 葡萄牙 人首到之處的時間和路線。 在那個時代的探險者列隊中,也不乏有詩人,他們載著詩歌駛向遠方,留下許多宏偉藍圖和壯志未酬。特茹河,從這裡出發,地球是圓的,可以到達世界每個角落,特茹河,地球也是平的,400多年前,一張張平鋪的紙上條約, 非洲 、美洲和 亞洲 的許多地方都成為了 葡萄牙 的殖民地,其中就有我們的 澳門 。
葡萄牙 盛產著名的航海家和詩人,也盛產一鳴驚人的平民。 一百多年前, 裡斯本 的一個小會計佩索阿,一生都沒離開過 裡斯本 。他說“我對世界七大洲的任何地方既沒有興趣,也沒有真正去看過。我游歷我自己的第八大洲。”
這位寂寂無名的 裡斯本 小職員,每天下班後在租來的房間里爬格子,寫下的囈語讓半個多世紀後的 歐洲 文壇一整個神魂顛倒。他說,“我知道,在 南海 中有一些島嶼,有宏偉的世界主義激情。但我可以肯定,即便整個世界被我握在手中,我也會把它統統換成一張返回 裡斯本 道拉多雷斯大街的28路電車票。”
記得 牛頓 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而這個小職員仿佛在說“給我一個地球我都不要,我只要那個支點”真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熱愛家鄉的小職員吶!
特茹河,又稱之為 裡斯本 河,它只是一條河,這是真的,只因為這條河,它裝滿了水,它是回家,它是幾個世紀來, 葡萄牙 航海人漂泊時心中的家。
從羅卡角返回 裡斯本 ,我來到特茹河畔,她是 伊比利亞半島 第一大河,穿過 西班牙 和 葡萄牙 的首都,在這裡流入大西洋。
河邊矗立著16世紀的貝倫塔,這個將近500歲的堡壘, 天台 上的炮樓長得像胡椒瓶,巨大的矩形天窗是哥特式的,城堡的邊角四周上還爬著 獅子 繩錨之類的裝飾,以顯示黃金時代的聲威。
它原本是鎮守港口的炮樓,後來陸續成了海關,電報站, 燈塔 ,甚至監獄和地牢等等,如今,它雖然老態龍鐘,仍然忠心耿耿的守衛著 裡斯本 的城,露出里一種斯本世界遺產的驕傲。
貝倫塔門前的草坪空地上陽光燦爛,不知是什麼名人政要來訪當地,正在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身著戎裝的軍樂隊神采奕奕,騎著馬變換著各種隊形,在威風凜凜陣勢中,在嘹亮雄壯的號角聲中,再現了五百年前皇家出行的盛況,精神抖擻軍樂隊映襯著古老風殘的貝倫塔,顯示著一種 葡萄牙 曾經的顯赫輝煌。
1960年建成的“航海大發現紀念碑”如巨輪出海,是為 了紀念航海業奠基人恩里克王子誕辰500周年,上面有十字架和寶劍,象徵著 葡萄牙 人征服世界的兩大法寶----信仰和武力。 有趣的是,河對岸隱隱浮現的基督巨像,靈感居然來自 里約熱內盧 的基督山。連接 裡斯本 兩岸的4月25日大橋,名字是紀念“自由日”的,看身軀似曾相識,原來也是來自 舊金山 的 金門 大橋的姊妹花。這兩個 裡斯本 的地標建築都來自曾經的殖民地,是在展現 葡萄牙 昨日的輝煌,還是訴說今日的衰落,誰也不知道。 當我們漫步在特茹河畔,沉浸世界遺產,歷史豐碑,科技與文化,當代與傳統,濟濟一堂的時候,轉眼間,萬箭齊發的雨,又從大西洋上空鋪天蓋地過來,霎時間天昏地暗,雨點打在廣場上濺起一層白霧,游人四散。
我們只好依靠在大航海紀念碑的背風一面避風擋雨,幾個拴著黃色領帶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也在碑下避雨,老師還在饒有興緻地給孩子們講述著航海家的故事,讓他們接受人生的風雨教育,他們在風雨中都很坦然,顯然,從小就經受大西洋的風雨洗禮,對突如其來的暴雨已經司空見慣了,倒是我們還顯得驚慌失措,狼狽萬分,顯露出對 葡萄牙 和大西洋的了膚淺解。
裡斯本 城近代經歷了三次致命的海嘯,一次巨大的地震,今天依然屹立,仍然是 葡萄牙 的首都,這裡的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這裡的城是一座英雄之城。
位於特茹河邊的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旁邊,有家創建百多年的甜品店,看起來一點兒都不起眼,破舊的房子,小小的門面,如果不是門口排長隊購買的人群,稍不留神兒就會和世上最正宗的葡式蛋撻擦肩而過。1820年 葡萄牙 自由革命之後,所有修道院均被關閉。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修女為了生存,嘗試著製作一些甜品,在附近去出售。沒想到迅速被人們接受,成為當地的美味,也成為今天風靡世界的美食。
看著藍色遮陽棚下,等待買蛋撻排著長長的隊,我也想像我看到的一篇游記中描述的那樣,坐在牆壁上鑲嵌著古樸典雅的青花瓷的百年老店里,混雜在不同膚色和頭髮的陌生人中間,聽著身邊陌生的語言,品嘗著剛出爐香甜可口的蛋撻,恍如時光倒流,讓自己的感官完全沉浸在這金黃色的葡式風味中。好在,我們的美導不辭辛苦排了很久的隊,上車帶給每人一個才出爐的熱烙香噴的蛋撻,讓我們在品嘗美味時,也能夠品嘗到一段歷史滄桑,品嘗到另一番時光滋味。
對於 葡萄牙 這個國度,航海是永遠的主題,因為大西洋,因為曾經的輝煌的航海, 葡萄牙 歷史上所有夢想與虛妄,輝煌與挫敗,從丈量世界到尋找自己,從謀求獨立到渴望平等,都從這裡啟程。而今廣場上鑲嵌一張世界地圖,標識著“大發現”時代所有 葡萄牙 人首到之處的時間和路線。 在那個時代的探險者列隊中,也不乏有詩人,他們載著詩歌駛向遠方,留下許多宏偉藍圖和壯志未酬。特茹河,從這裡出發,地球是圓的,可以到達世界每個角落,特茹河,地球也是平的,400多年前,一張張平鋪的紙上條約, 非洲 、美洲和 亞洲 的許多地方都成為了 葡萄牙 的殖民地,其中就有我們的 澳門 。
葡萄牙 盛產著名的航海家和詩人,也盛產一鳴驚人的平民。 一百多年前, 裡斯本 的一個小會計佩索阿,一生都沒離開過 裡斯本 。他說“我對世界七大洲的任何地方既沒有興趣,也沒有真正去看過。我游歷我自己的第八大洲。”
這位寂寂無名的 裡斯本 小職員,每天下班後在租來的房間里爬格子,寫下的囈語讓半個多世紀後的 歐洲 文壇一整個神魂顛倒。他說,“我知道,在 南海 中有一些島嶼,有宏偉的世界主義激情。但我可以肯定,即便整個世界被我握在手中,我也會把它統統換成一張返回 裡斯本 道拉多雷斯大街的28路電車票。”
記得 牛頓 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而這個小職員仿佛在說“給我一個地球我都不要,我只要那個支點”真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熱愛家鄉的小職員吶!
特茹河,又稱之為 裡斯本 河,它只是一條河,這是真的,只因為這條河,它裝滿了水,它是回家,它是幾個世紀來, 葡萄牙 航海人漂泊時心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