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哥特建築里的百年謎團
“沒有去過 塞維利亞 的人就是沒有見過世面的人。”
——一句古老的 西班牙 諺語 Uno1401年,已經從摩爾人手中收復城市150多年的 塞維利亞 人厭倦了在城裡那座大清真寺中做天主教彌撒的行為藝術,終於決定徹底拆除這個巨大又破敗的異教建築,重建一座前無古人的恢宏教堂來彰顯自己的虔誠。
一位參與了建築規劃的教士留下句狠話:“讓我們把這座教堂建造得極致美麗宏偉,以至於當它建成時,看到的人都會說我們瘋了。”
——他們真的做到了。 ▲ 塞維利亞 大教堂的前身是由摩爾人穆瓦希德王朝(Muwahhidun, 西班牙 人習慣稱作阿爾摩哈德王朝,Almohades)在1184-1198年修建的大清真寺,1248年城市被收復後一直被當作天主教堂使用,但在14世紀末,大清真寺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甚至有倒塌的風險,這也是 塞維利亞 人決定徹底重建大教堂的原因之一
一個世紀後的1506年10月6日,當這座學名叫作 塞維利亞 聖母主教座堂(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la Sede de Sevilla)的龐然大物首次完成穹頂閉合時,“世界最大教堂”的稱號也翩然而至,而此前的霸主——盤踞在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已經把這個名頭把持了千年之久。
時至今日,雖然早就在“世界規模最大的教堂排行榜”中跌落到了老三的位置,但 塞維利亞 大教堂依然擁有著“世界最大哥特式教堂”的頭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看起來她會把這個榮譽一直保持下去。 ▲ 今天的 塞維利亞 大教堂已經讓位於的 聖彼得 大教堂和 巴西 的 阿帕雷西達 聖母全國朝聖所聖殿,名列世界第三大教堂。至於很多人推崇的“世界第一哥特式教堂” 米蘭 大教堂,無論從面積還是體積,都和 塞維利亞 大教堂有著一定差距
Dos來到 塞維利亞 ,沒有人會找不到這座曾傾註了 塞維利亞 人全部心血和憧憬的巨型教堂,當然,也沒有人能把她一眼看透,因為大教堂是如此巍峨,光是順著外圍匆匆環繞一圈就得花上個十來分鐘。
不同於一般的教堂坐落於某個廣場之上,由於身形太過龐大, 塞維利亞 大教堂霸占了市中心好幾條街道和廣場:無論是來到國王聖女廣場(Plaza Virgen de los Reyes)、勝利廣場(Plaza del Triunfo)、憲法大街(Avenida de la Constitución)、Alemanes 大街或是Fray Ceferino González大街上,都可以說已經 成功 來到了大教堂的身邊。 ▲ 從國王聖女廣場能看到大教堂最經典的正面。 塞維利亞 大教堂長126米, 寬76米,占地面積達到11500平方米,穩穩超過了一座正規的足球場
而不管從哪個側面來到大教堂,高高在上的鐘樓希拉爾達塔(Giralda)都是沒法忽略的。身高104米的希拉爾達是原來那座大清真寺的宣禮塔,和遠在 摩洛哥 馬拉喀什 的 庫圖 比亞清真寺(Koutoubia)、 拉巴特 的哈桑塔(Hassan Tower)並稱“摩爾三塔”,在千年前替阿拉伯人守護著 直布羅陀 海峽。
摩爾人被趕走後, 西班牙 人又在方塔上加蓋了文藝復興式的尖頂,立起了 塞維利亞 勝利女神Giraldillo的銅像。身大力不虧的女神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大的一尊銅像,不僅被用作風向標,更代表著基督教對伊斯蘭教的勝利。 ▲ 吉拉爾達塔共有34層,可以登頂俯瞰 塞維利亞 風光。雖然沒有電梯,但好在登塔並不需要爬臺階,沿著環形坡道可以直達塔頂,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方便當年的貴族們騎馬登塔 ▲ 吉拉爾達塔尖的 塞維利亞 勝利女神銅像由Bartholomew Morel製作於1566-1568年間,高3.5米,體重超過了128公斤
羅馬 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塞維利亞 大教堂同樣不是。從1401年7月8日動工開始,整個工程裡裡外外持續了長達六個世紀才算大功告成,分別經歷過哥特式(1403-1528年)、文藝復興式(1528-1593年)、巴 洛克 式(1618-1758年)、新古典主義學院式(1758-1823年)、新哥特式(1825-1928年)等不同當年時興流派的拾掇,再加上絲絲縷縷的阿拉伯元素,整座教堂就好像一杯色彩絢麗的建築雞尾酒(基酒當然是尖 塔林 立的哥特風格),令人不禁一飲而盡,當即迷醉。 ▲ 大教堂最高處的十字架高達40米,從希拉爾達塔俯瞰,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教堂的佈局和建築細節 ▲ 種著66顆柑橘樹的橘園(Patio de los Naranjos)和希拉爾達塔是大清真寺僅存的部分,原是穆斯林進入清真寺前的凈身之所,現在改為大教堂的出口
為了和身材匹配,長方形的大教堂四面共建有十座風格各異的大門,但別高興得太早,想要入內參觀,除了乖乖繞到南側那座永遠人頭攢動的王子之門(Puerta del Príncipe)去排隊買票,別無他法。
造訪大教堂是沒有捷徑的。 ▲ 王子之門建於1887年到1895年,面朝勝利廣場,細節裝飾由阿道夫•費爾南德斯•卡薩諾瓦( Adolfo Fernández Casanova)在1917年完成;門前的雕像是勝利女神Giraldillo的複製品,和希拉爾達塔尖上的雕像完全一樣,由José Antonio Marquez和Francisco Parra完成於1997年
▲ 傳統哥特風格的聖母升天之門(Puerta de la Asunción)是大教堂最為壯觀的大門之一,門楣上雕刻著聖母升天的浮雕,兩旁裝飾有聖徒雕像,完工於19世紀末;和聖母升天之門同樣面向西側憲法大街的另兩座大門分別是洗禮之門(Puerta del Bautismo)和誕生之門(Puerta del Nacimiento,也叫 聖米格爾 之門Puerta de San Miguel),均建造於1434年左右,是大教堂工程中最古老的一部分
▲ 面向北側Alemanes大街的寬恕之門(Puerta del Perdón)是大教堂的出口,直通橘園,也是原來的大清真寺的一部分,因此是大教堂所有大門中最古老的一座,16世紀被裝飾上了“驅除猶太商人”的雕刻;教堂北側還有另外三座大門蜥蜴之門(Puerta del Lagarto)、受孕之門(Puerta de la Concepción)和聖龕之門(Puerta del Sagrario),蜥蜴之門因門上雕刻的蜥蜴得名,受孕之門完工於1895年,聖龕之門連接著大教堂內部與附屬建築聖龕小教堂;大教堂面對國王聖女廣場的兩座正面大門也很有特色,分別叫做鐘之門(Puerta de Campanillas)和棍棒之門(Puerta de Palos),前者的名字取自大教堂開始建造的階段,門上的鐘聲可以提醒工人們快點開始工作;後者得名於畫作《帕 羅斯 》,在 塞維利亞 著名的複活節時期會作為大教堂的出口
Tres塞維利亞 大教堂是個考驗耐心的地方,好不容易隨著人流挪進內部,卻還不能一眼就目睹到教堂的真容。
進到教堂里,首先迎來的會是座珍藏著上百件戈雅(Goya)、蘇巴朗(Zurbarán)、莫拉萊斯(Morales)等本土繪畫大師作品的油畫展廳,如果不趕時間,把這兒當成座小型博物館來看也毫無問題,尤其是本地寵兒穆里羅的那些作品。 ▲ 除了油畫,展廳里還展出著各種華麗的帷幔、法衣、贊美詩集等宗教藝術品
1645年,在 塞維利亞 出生長大的畫家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穆里羅(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終於接到了大活——為大教堂畫兩幅作品。正是通過這次預約創作,穆里羅找到了自己擅長的主題:聖母懷胎和聖靈降臨。
隸屬巴 洛克 畫派的穆里羅掌握色彩和光線特別在行,畫出的聖母和聖嬰柔和甜美,在當時的宗教繪畫里獨樹一幟,獲得了主教的賞識,地位也扶搖直上,不但成為大教堂的Vip畫師,還慢慢被尊為“ 西班牙 聖母大師”。
志得意滿的穆里羅趁勢在 塞維利亞 創建了藝術學院,家裡成了當地藝術家和時尚人士的熱門聚會場所。他的婚姻也很美滿,和妻子一共養育了11個孩子,堪稱生育標兵。
穆里羅順風順水的生活持續到了晚年,直到有次為 加的斯 的一個教堂創作壁畫時不慎從棚架上摔落,不久在 塞維利亞 撒手人寰。成於教堂繪畫,死於教堂繪畫,也許正是這位一輩子沒怎麼離開過故鄉的 塞維利亞 大師的宿命。 ▲ 穆里羅的作品從他生前直至19世紀末都非常流行。最近有研究說,傳說中在 加的斯 跌落的那段時間里,穆里羅根本就沒離開過 塞維利亞 ,不免讓大師的離去失去了些傳奇色彩 ▲ 穆里羅在大教堂里最著名的一幅畫作《 帕多瓦 的聖 安東 尼與聖嬰》(San Antonio de Padua con el Niño),創作於1656年,懸掛在教堂內的聖 安東 尼禮拜堂(Capilla de San Antonio),從畫好後從未變過位置 ▲ 懸掛於聖器室的《聖伊西德羅》(San Isidoro),創作於1655年。 塞維利亞 大教堂長期展出著近20幅穆里羅的畫作,2018年還曾為這位本土大師專門開辦過展覽
終於走進令人眩暈的大教堂內部,你會發現,看遍如此恢宏的一座建築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去位於中軸線上的王室座堂(Capilla Real)、主禮拜堂(Capilla Mayor)和唱詩班席(Coro),大教堂還是一個小教堂的集合體,各種主題的小禮拜堂有近30個之多,這還沒算上附屬建築中已經改造成博物館的聖器室(Sacristía Mayor,也叫Museodela Catedral)和精美的巴 洛克 式聖龕小教堂(Parroquia del Sagrario)呢。
光是主祭壇上那座世界上最大、沒準也是最華麗的鍍金木製浮雕(Rretablo Mayor)就足夠讓人眼花繚亂了:這座高27.8米,寬18.2米的照壁據說足足用掉了 西班牙 從南美掠奪來的2.4噸黃金,上面精雕細刻出了44個記錄基督生平的場景,整個工程持續了80多年,其中44年都是由一位名叫Pedro Dancart的雕刻家獨立完成的,直到他去世也沒雕完。 ▲ 浮雕現在由雕花鐵欄桿保護著,無法靠近仔細端詳,可能是怕密集恐懼症患者走近了直接暈倒在地吧
環望教堂四周,可看的東西多得令人犯難:哥特式的立柱和穹頂、畫滿聖經典故的彩色玫瑰窗、五花八門的金銀宗教聖器、7000條音管組成的巨型管風琴和能讓唱詩班的每個人都能看到樂譜的巨型旋轉樂夾、主祭壇上的城市守護神“國王聖母”(La Virgen de los Reyes)木雕和雕像前安放著的聖費爾南多三世(Fernando III el Santo)遺骸…… ▲ 1248年11月23日,後來被封為聖徒的費爾南多三世在“ 光復 戰爭”中收復了 塞維利亞 ,死後被葬在大教堂中,他的遺骸兩旁還擺放著皇后及兒子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el Sabio)的銀制骨灰盒 ▲ 在大教堂中還能找到由穆里羅創作的聖費爾南多畫像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把所有這些都匆匆掠過,因為它們加起來也不如主禮拜堂南側的一座靈柩出名,那裡面安葬的人名叫克裡斯托弗• 哥倫布 (Cristóbal Colón)。
Cuatro就在大教堂竣工的1506年,遠離 塞維利亞 600公裡外的小城瓦拉杜利德(Valladolid)的一個客棧中,曾經如日中天的“世界洋海軍上將”、“伊 斯帕 尼奧拉島(Isla de La Española,也稱為“ 西班牙 島”,今屬 多米尼加 共和 國)殖民地總督” 哥倫布 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曾經為 西班牙 王室立下汗馬功勞的 哥倫布 最後幾年其實過得十分潦倒:1500年第三次遠航美洲後因為被人誣陷侵吞王室財產並虐殺土著人而遭到逮捕,殖民地總督的頭銜也被撤銷;1502年,年已半百的 哥倫布 痴心不改,懇求王室允許他再次遠航,從而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探險。在尋找 亞洲 大陸的執念下, 哥倫布 的船隊在 加勒比海 域兜兜轉轉,尋覓著 馬六甲 海峽,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
1504年11月7日,健康和情緒雙重欠佳的 哥倫布 結束了兩年半的航行,駛進 塞維利亞 瓜達爾基維爾河口,迎接他的只有王室的一道口令:他的全部財產將被查封變賣以清算債務。 ▲1506年5月20日, 哥倫布 撒手人寰,和出身一樣,他的死因至今沒有定論。有傳說他是因為梅毒慢性發作而死,這也解釋了他在新大陸時反常虐殺土著人的行為。無論真假,梅毒是由 哥倫布 及手下的水手們帶回 歐洲 並廣泛傳播的說法已經被大多數人認可
也許是對 西班牙 王室大失所望,也許是畢生壯志繫於海外,總之 哥倫布 死前明確表示:不願意葬在 西班牙 國土之內。但人走茶涼,他頭腳剛咽氣,後腳就被埋在了瓦拉杜利德的聖弗朗西斯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里;過了三年,1509年4月11日,他的屍骨又被兒子迭戈(Diego)做主移到了 塞維利亞 的卡爾圖哈修道院(Monasterio de la Cartuja)。
直到 哥倫布 去世三十年後,1536年,迭戈的遺孀瑪麗亞(María de Toledo)把自己老公和公公的遺體一起漂洋過海送到了 聖多明各 殖民地(Santo Domingo,現在的 多米尼加 共和 國首都,迭戈生前曾任那裡的總督),才算遂了公公的遺願。
在 聖多明各 大教堂里安息了200多年後,1795年7月22日,由於 西班牙 帝國失去了對 聖多明各 殖民地的控制權, 哥倫布 的遺骸再度搬家,被送到了 古巴 的 哈瓦那 。然而好景不長,僅僅100年出頭,1898年,日漸式微的帝國又在美西戰爭中丟掉了 古巴 , 哥倫布 的遺骨只好第四次轉移,這一次,像他生前一樣,雖然四處漂泊,但最終的歸宿還是要回到 西班牙 的土地上。 ▲ 曾存放 哥倫布 遺骨的 聖多明各 大教堂是整個老城的心臟,教堂的背後是 哥倫布 公園(Parque Colón),用青銅製成的 哥倫布 雕像手指前方的新世界
經過與 格拉納達 皇家禮拜堂(Capilla Real de Granada)、 科爾多瓦 大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 韋爾瓦 拉比達修道院(Monasterio de la Rábida)、 加的斯 聖費爾南多的傑出水手紀念堂(Panteón de Marinos Ilustres de San Fernando)等一系列重磅對手的競爭, 塞維利亞 大教堂最終得到 哥倫布 後裔的首肯, 成功 贏得了 哥倫布 屍骨的埋葬權。畢竟 哥倫布 當年史詩般發現新大陸的遠航就是從 塞維利亞 港出發的,美洲的真金 白銀 給這座城市帶來過巨大的財富和榮耀,大教堂的改建也受益於此。
也許是為了彌補當年的怠慢,這次重迎 哥倫布 歸來, 西班牙 沒少下血本:不僅把他的靈柩安放在教堂最醒目的位置(就位於王子之門身後,因此這扇大門也被叫做聖•克裡斯托瓦爾之門Puerta de San Cristóbal),還專門請名家Arturo Mélida設計了棺槨造型,據說光 白銀 就用掉了350公斤。
現在供人們瞻仰的 哥倫布 靈柩(Tumba de Cristóbal Colón)懸空而起,由代表著 西班牙 四大古國 卡斯 蒂亞、 萊昂 、 納瓦拉 和 阿拉貢 的騎士各抬著棺槨的一角,雕塑腳下的基座上刻有肯定 哥倫布 一生成就的文字:“這裡埋葬著世界洋艦隊司令、新世界的發現者克裡斯托弗• 哥倫布 的屍骨”(Aquí yacen los huesos de Cristóbal Colón, primer almirante y descubridor del Nuevo Mundo R.I.P.A.)。 Cinco儘管生前身後都比較顛沛流離,但最終落得如此功德圓滿的結局,按說 哥倫布 也算可以安息了吧?哪有這麼簡單,事實上,直到今天,關於那具富麗堂皇的棺槨里到底盛放的是誰,還沒個準譜呢。
就在 哥倫布 的遺骨已經遠赴 古巴 80多年後,1877年,為了迎接他發現新大陸400周年的紀念日, 聖多明各 大教堂進行了全面整修,卻意外地在祭壇後面發現了一個墓穴和一個裝有遺骨的鉛制箱子,箱子上明確地寫著:“一位偉大而傑出的人,克裡斯托•瓦爾 科隆 閣下”——這正是 哥倫布 在 西班牙 使用的名字。箱子里放有41塊遺骨,還有不少與 哥倫布 有關的文件和一顆子彈,據說 哥倫布 年輕時左腿曾受過槍傷,子彈終生未能取出。
事情一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西班牙 人堅信 塞維利亞 大教堂的棺木中存放的是正牌的 哥倫布 屍骨,而 多米尼加 人認為真正的遺骨並未被帶走,連當時的教皇利奧十三世(León XIII,1878-1903年)也力挺這一觀點。為了顯得理直氣壯,1992年, 多米尼加 還把屍骨遷入了為紀念發現新大陸500周年而建造的 哥倫布 燈塔 里,並派了專人看守。 ▲ 聖多明各 造型大氣的 哥倫布 燈塔 ,前來瞻仰遺骨的 多米尼加 和拉美民眾也是絡繹不絕
2003年, 西班牙 從 塞維利亞 大教堂的遺骨中提取出DNA樣品,與同樣埋在 塞維利亞 的 哥倫布 兄弟迭戈的遺骨進行了比對,並趕在 哥倫布 逝世500周年的前一天(2006年5月19日)正式宣佈:遺骨的線粒體DNA碎片與迭戈的線粒體DNA絕對匹配,很可能來自同一母系,因此 塞維利亞 的 哥倫布 遺體確系本尊無疑。
同時,研究人員又謹慎地表示:儘管如此,也並不意味著埋在 聖多明各 的 哥倫布 遺骨就一定是假的。
研究了半天,還是一團迷霧。 ▲ 西班牙 方面挖掘 哥倫布 兄弟屍骨時的情景 ▲ 也許是為了將來再次驗明正身之用,迭戈大兄弟的遺骨現在也被妥善保存在 塞維利亞 ,待遇不差
大洋另一頭的 多米尼加 卻認為這一結果並不可信:因為遺骨可能在多次轉移中受到污染,很難提取到準確完整的DNA;況且最初的觀察測試中曾發現遺骨過於“瘦小和年輕”,與史料中記載的身材偉岸的 哥倫布 以及他的去世年紀都不太相符。
而對於 西班牙 方面“不如對存放在 聖多明各 的遺骨也進行DNA採樣,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的提議, 多米尼加 政府微微一笑:採樣是不可能採樣的,反正我們家的遺骨就是正品。 ▲位於瓦拉杜利德主廣場上的聖弗朗西斯修道院。上世紀,關於 哥倫布 遺骨的存放地其實還有第三種說法:那就是他從未離開過最初埋葬的聖弗朗西斯修道院。1950年的一次修整中,修道院的穹頂內發現了一名患有關節炎的約60歲男性遺體,有人相信那就是 哥倫布 的真身。但在後來的研究中,這具屍骨基本被確定為 哥倫布 兄弟的遺骸
不過,這樣的結果沒準倒正中一向對自己身世諱莫如深的 哥倫布 的下懷:出身不明,死無定論,留給後世沒完沒了的爭議,這樣的一生才夠給勁。Anyway,老子已經在世界第一哥特建築里替 哥倫布 家族占住了人人垂涎的地盤,至於棺材內埋葬的是本人,是兄弟,或是兒子,還有那麼重要麼? ▲ 哥倫布 生前對其身世一直緘默不言,所以他的出生地也一直是個謎團:關於他到底出生在 意大利 熱那亞 , 西班牙 加泰羅尼亞 還是 葡萄牙 ,至今仍有爭論。主流意見一般認為他出生於 熱那亞 的一個中產家庭,但 哥倫布 一生從未留下過任何用 意大利 語書寫的文字,全部書信均為 西班牙 語
(文章部分圖片摘自網絡)
——一句古老的 西班牙 諺語 Uno1401年,已經從摩爾人手中收復城市150多年的 塞維利亞 人厭倦了在城裡那座大清真寺中做天主教彌撒的行為藝術,終於決定徹底拆除這個巨大又破敗的異教建築,重建一座前無古人的恢宏教堂來彰顯自己的虔誠。
一位參與了建築規劃的教士留下句狠話:“讓我們把這座教堂建造得極致美麗宏偉,以至於當它建成時,看到的人都會說我們瘋了。”
——他們真的做到了。 ▲ 塞維利亞 大教堂的前身是由摩爾人穆瓦希德王朝(Muwahhidun, 西班牙 人習慣稱作阿爾摩哈德王朝,Almohades)在1184-1198年修建的大清真寺,1248年城市被收復後一直被當作天主教堂使用,但在14世紀末,大清真寺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甚至有倒塌的風險,這也是 塞維利亞 人決定徹底重建大教堂的原因之一
一個世紀後的1506年10月6日,當這座學名叫作 塞維利亞 聖母主教座堂(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la Sede de Sevilla)的龐然大物首次完成穹頂閉合時,“世界最大教堂”的稱號也翩然而至,而此前的霸主——盤踞在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已經把這個名頭把持了千年之久。
時至今日,雖然早就在“世界規模最大的教堂排行榜”中跌落到了老三的位置,但 塞維利亞 大教堂依然擁有著“世界最大哥特式教堂”的頭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看起來她會把這個榮譽一直保持下去。 ▲ 今天的 塞維利亞 大教堂已經讓位於的 聖彼得 大教堂和 巴西 的 阿帕雷西達 聖母全國朝聖所聖殿,名列世界第三大教堂。至於很多人推崇的“世界第一哥特式教堂” 米蘭 大教堂,無論從面積還是體積,都和 塞維利亞 大教堂有著一定差距
Dos來到 塞維利亞 ,沒有人會找不到這座曾傾註了 塞維利亞 人全部心血和憧憬的巨型教堂,當然,也沒有人能把她一眼看透,因為大教堂是如此巍峨,光是順著外圍匆匆環繞一圈就得花上個十來分鐘。
不同於一般的教堂坐落於某個廣場之上,由於身形太過龐大, 塞維利亞 大教堂霸占了市中心好幾條街道和廣場:無論是來到國王聖女廣場(Plaza Virgen de los Reyes)、勝利廣場(Plaza del Triunfo)、憲法大街(Avenida de la Constitución)、Alemanes 大街或是Fray Ceferino González大街上,都可以說已經 成功 來到了大教堂的身邊。 ▲ 從國王聖女廣場能看到大教堂最經典的正面。 塞維利亞 大教堂長126米, 寬76米,占地面積達到11500平方米,穩穩超過了一座正規的足球場
而不管從哪個側面來到大教堂,高高在上的鐘樓希拉爾達塔(Giralda)都是沒法忽略的。身高104米的希拉爾達是原來那座大清真寺的宣禮塔,和遠在 摩洛哥 馬拉喀什 的 庫圖 比亞清真寺(Koutoubia)、 拉巴特 的哈桑塔(Hassan Tower)並稱“摩爾三塔”,在千年前替阿拉伯人守護著 直布羅陀 海峽。
摩爾人被趕走後, 西班牙 人又在方塔上加蓋了文藝復興式的尖頂,立起了 塞維利亞 勝利女神Giraldillo的銅像。身大力不虧的女神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大的一尊銅像,不僅被用作風向標,更代表著基督教對伊斯蘭教的勝利。 ▲ 吉拉爾達塔共有34層,可以登頂俯瞰 塞維利亞 風光。雖然沒有電梯,但好在登塔並不需要爬臺階,沿著環形坡道可以直達塔頂,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方便當年的貴族們騎馬登塔 ▲ 吉拉爾達塔尖的 塞維利亞 勝利女神銅像由Bartholomew Morel製作於1566-1568年間,高3.5米,體重超過了128公斤
羅馬 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塞維利亞 大教堂同樣不是。從1401年7月8日動工開始,整個工程裡裡外外持續了長達六個世紀才算大功告成,分別經歷過哥特式(1403-1528年)、文藝復興式(1528-1593年)、巴 洛克 式(1618-1758年)、新古典主義學院式(1758-1823年)、新哥特式(1825-1928年)等不同當年時興流派的拾掇,再加上絲絲縷縷的阿拉伯元素,整座教堂就好像一杯色彩絢麗的建築雞尾酒(基酒當然是尖 塔林 立的哥特風格),令人不禁一飲而盡,當即迷醉。 ▲ 大教堂最高處的十字架高達40米,從希拉爾達塔俯瞰,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教堂的佈局和建築細節 ▲ 種著66顆柑橘樹的橘園(Patio de los Naranjos)和希拉爾達塔是大清真寺僅存的部分,原是穆斯林進入清真寺前的凈身之所,現在改為大教堂的出口
為了和身材匹配,長方形的大教堂四面共建有十座風格各異的大門,但別高興得太早,想要入內參觀,除了乖乖繞到南側那座永遠人頭攢動的王子之門(Puerta del Príncipe)去排隊買票,別無他法。
造訪大教堂是沒有捷徑的。 ▲ 王子之門建於1887年到1895年,面朝勝利廣場,細節裝飾由阿道夫•費爾南德斯•卡薩諾瓦( Adolfo Fernández Casanova)在1917年完成;門前的雕像是勝利女神Giraldillo的複製品,和希拉爾達塔尖上的雕像完全一樣,由José Antonio Marquez和Francisco Parra完成於1997年
▲ 傳統哥特風格的聖母升天之門(Puerta de la Asunción)是大教堂最為壯觀的大門之一,門楣上雕刻著聖母升天的浮雕,兩旁裝飾有聖徒雕像,完工於19世紀末;和聖母升天之門同樣面向西側憲法大街的另兩座大門分別是洗禮之門(Puerta del Bautismo)和誕生之門(Puerta del Nacimiento,也叫 聖米格爾 之門Puerta de San Miguel),均建造於1434年左右,是大教堂工程中最古老的一部分
▲ 面向北側Alemanes大街的寬恕之門(Puerta del Perdón)是大教堂的出口,直通橘園,也是原來的大清真寺的一部分,因此是大教堂所有大門中最古老的一座,16世紀被裝飾上了“驅除猶太商人”的雕刻;教堂北側還有另外三座大門蜥蜴之門(Puerta del Lagarto)、受孕之門(Puerta de la Concepción)和聖龕之門(Puerta del Sagrario),蜥蜴之門因門上雕刻的蜥蜴得名,受孕之門完工於1895年,聖龕之門連接著大教堂內部與附屬建築聖龕小教堂;大教堂面對國王聖女廣場的兩座正面大門也很有特色,分別叫做鐘之門(Puerta de Campanillas)和棍棒之門(Puerta de Palos),前者的名字取自大教堂開始建造的階段,門上的鐘聲可以提醒工人們快點開始工作;後者得名於畫作《帕 羅斯 》,在 塞維利亞 著名的複活節時期會作為大教堂的出口
Tres塞維利亞 大教堂是個考驗耐心的地方,好不容易隨著人流挪進內部,卻還不能一眼就目睹到教堂的真容。
進到教堂里,首先迎來的會是座珍藏著上百件戈雅(Goya)、蘇巴朗(Zurbarán)、莫拉萊斯(Morales)等本土繪畫大師作品的油畫展廳,如果不趕時間,把這兒當成座小型博物館來看也毫無問題,尤其是本地寵兒穆里羅的那些作品。 ▲ 除了油畫,展廳里還展出著各種華麗的帷幔、法衣、贊美詩集等宗教藝術品
1645年,在 塞維利亞 出生長大的畫家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穆里羅(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終於接到了大活——為大教堂畫兩幅作品。正是通過這次預約創作,穆里羅找到了自己擅長的主題:聖母懷胎和聖靈降臨。
隸屬巴 洛克 畫派的穆里羅掌握色彩和光線特別在行,畫出的聖母和聖嬰柔和甜美,在當時的宗教繪畫里獨樹一幟,獲得了主教的賞識,地位也扶搖直上,不但成為大教堂的Vip畫師,還慢慢被尊為“ 西班牙 聖母大師”。
志得意滿的穆里羅趁勢在 塞維利亞 創建了藝術學院,家裡成了當地藝術家和時尚人士的熱門聚會場所。他的婚姻也很美滿,和妻子一共養育了11個孩子,堪稱生育標兵。
穆里羅順風順水的生活持續到了晚年,直到有次為 加的斯 的一個教堂創作壁畫時不慎從棚架上摔落,不久在 塞維利亞 撒手人寰。成於教堂繪畫,死於教堂繪畫,也許正是這位一輩子沒怎麼離開過故鄉的 塞維利亞 大師的宿命。 ▲ 穆里羅的作品從他生前直至19世紀末都非常流行。最近有研究說,傳說中在 加的斯 跌落的那段時間里,穆里羅根本就沒離開過 塞維利亞 ,不免讓大師的離去失去了些傳奇色彩 ▲ 穆里羅在大教堂里最著名的一幅畫作《 帕多瓦 的聖 安東 尼與聖嬰》(San Antonio de Padua con el Niño),創作於1656年,懸掛在教堂內的聖 安東 尼禮拜堂(Capilla de San Antonio),從畫好後從未變過位置 ▲ 懸掛於聖器室的《聖伊西德羅》(San Isidoro),創作於1655年。 塞維利亞 大教堂長期展出著近20幅穆里羅的畫作,2018年還曾為這位本土大師專門開辦過展覽
終於走進令人眩暈的大教堂內部,你會發現,看遍如此恢宏的一座建築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去位於中軸線上的王室座堂(Capilla Real)、主禮拜堂(Capilla Mayor)和唱詩班席(Coro),大教堂還是一個小教堂的集合體,各種主題的小禮拜堂有近30個之多,這還沒算上附屬建築中已經改造成博物館的聖器室(Sacristía Mayor,也叫Museodela Catedral)和精美的巴 洛克 式聖龕小教堂(Parroquia del Sagrario)呢。
光是主祭壇上那座世界上最大、沒準也是最華麗的鍍金木製浮雕(Rretablo Mayor)就足夠讓人眼花繚亂了:這座高27.8米,寬18.2米的照壁據說足足用掉了 西班牙 從南美掠奪來的2.4噸黃金,上面精雕細刻出了44個記錄基督生平的場景,整個工程持續了80多年,其中44年都是由一位名叫Pedro Dancart的雕刻家獨立完成的,直到他去世也沒雕完。 ▲ 浮雕現在由雕花鐵欄桿保護著,無法靠近仔細端詳,可能是怕密集恐懼症患者走近了直接暈倒在地吧
環望教堂四周,可看的東西多得令人犯難:哥特式的立柱和穹頂、畫滿聖經典故的彩色玫瑰窗、五花八門的金銀宗教聖器、7000條音管組成的巨型管風琴和能讓唱詩班的每個人都能看到樂譜的巨型旋轉樂夾、主祭壇上的城市守護神“國王聖母”(La Virgen de los Reyes)木雕和雕像前安放著的聖費爾南多三世(Fernando III el Santo)遺骸…… ▲ 1248年11月23日,後來被封為聖徒的費爾南多三世在“ 光復 戰爭”中收復了 塞維利亞 ,死後被葬在大教堂中,他的遺骸兩旁還擺放著皇后及兒子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el Sabio)的銀制骨灰盒 ▲ 在大教堂中還能找到由穆里羅創作的聖費爾南多畫像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把所有這些都匆匆掠過,因為它們加起來也不如主禮拜堂南側的一座靈柩出名,那裡面安葬的人名叫克裡斯托弗• 哥倫布 (Cristóbal Colón)。
Cuatro就在大教堂竣工的1506年,遠離 塞維利亞 600公裡外的小城瓦拉杜利德(Valladolid)的一個客棧中,曾經如日中天的“世界洋海軍上將”、“伊 斯帕 尼奧拉島(Isla de La Española,也稱為“ 西班牙 島”,今屬 多米尼加 共和 國)殖民地總督” 哥倫布 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曾經為 西班牙 王室立下汗馬功勞的 哥倫布 最後幾年其實過得十分潦倒:1500年第三次遠航美洲後因為被人誣陷侵吞王室財產並虐殺土著人而遭到逮捕,殖民地總督的頭銜也被撤銷;1502年,年已半百的 哥倫布 痴心不改,懇求王室允許他再次遠航,從而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探險。在尋找 亞洲 大陸的執念下, 哥倫布 的船隊在 加勒比海 域兜兜轉轉,尋覓著 馬六甲 海峽,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
1504年11月7日,健康和情緒雙重欠佳的 哥倫布 結束了兩年半的航行,駛進 塞維利亞 瓜達爾基維爾河口,迎接他的只有王室的一道口令:他的全部財產將被查封變賣以清算債務。 ▲1506年5月20日, 哥倫布 撒手人寰,和出身一樣,他的死因至今沒有定論。有傳說他是因為梅毒慢性發作而死,這也解釋了他在新大陸時反常虐殺土著人的行為。無論真假,梅毒是由 哥倫布 及手下的水手們帶回 歐洲 並廣泛傳播的說法已經被大多數人認可
也許是對 西班牙 王室大失所望,也許是畢生壯志繫於海外,總之 哥倫布 死前明確表示:不願意葬在 西班牙 國土之內。但人走茶涼,他頭腳剛咽氣,後腳就被埋在了瓦拉杜利德的聖弗朗西斯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里;過了三年,1509年4月11日,他的屍骨又被兒子迭戈(Diego)做主移到了 塞維利亞 的卡爾圖哈修道院(Monasterio de la Cartuja)。
直到 哥倫布 去世三十年後,1536年,迭戈的遺孀瑪麗亞(María de Toledo)把自己老公和公公的遺體一起漂洋過海送到了 聖多明各 殖民地(Santo Domingo,現在的 多米尼加 共和 國首都,迭戈生前曾任那裡的總督),才算遂了公公的遺願。
在 聖多明各 大教堂里安息了200多年後,1795年7月22日,由於 西班牙 帝國失去了對 聖多明各 殖民地的控制權, 哥倫布 的遺骸再度搬家,被送到了 古巴 的 哈瓦那 。然而好景不長,僅僅100年出頭,1898年,日漸式微的帝國又在美西戰爭中丟掉了 古巴 , 哥倫布 的遺骨只好第四次轉移,這一次,像他生前一樣,雖然四處漂泊,但最終的歸宿還是要回到 西班牙 的土地上。 ▲ 曾存放 哥倫布 遺骨的 聖多明各 大教堂是整個老城的心臟,教堂的背後是 哥倫布 公園(Parque Colón),用青銅製成的 哥倫布 雕像手指前方的新世界
經過與 格拉納達 皇家禮拜堂(Capilla Real de Granada)、 科爾多瓦 大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 韋爾瓦 拉比達修道院(Monasterio de la Rábida)、 加的斯 聖費爾南多的傑出水手紀念堂(Panteón de Marinos Ilustres de San Fernando)等一系列重磅對手的競爭, 塞維利亞 大教堂最終得到 哥倫布 後裔的首肯, 成功 贏得了 哥倫布 屍骨的埋葬權。畢竟 哥倫布 當年史詩般發現新大陸的遠航就是從 塞維利亞 港出發的,美洲的真金 白銀 給這座城市帶來過巨大的財富和榮耀,大教堂的改建也受益於此。
也許是為了彌補當年的怠慢,這次重迎 哥倫布 歸來, 西班牙 沒少下血本:不僅把他的靈柩安放在教堂最醒目的位置(就位於王子之門身後,因此這扇大門也被叫做聖•克裡斯托瓦爾之門Puerta de San Cristóbal),還專門請名家Arturo Mélida設計了棺槨造型,據說光 白銀 就用掉了350公斤。
現在供人們瞻仰的 哥倫布 靈柩(Tumba de Cristóbal Colón)懸空而起,由代表著 西班牙 四大古國 卡斯 蒂亞、 萊昂 、 納瓦拉 和 阿拉貢 的騎士各抬著棺槨的一角,雕塑腳下的基座上刻有肯定 哥倫布 一生成就的文字:“這裡埋葬著世界洋艦隊司令、新世界的發現者克裡斯托弗• 哥倫布 的屍骨”(Aquí yacen los huesos de Cristóbal Colón, primer almirante y descubridor del Nuevo Mundo R.I.P.A.)。 Cinco儘管生前身後都比較顛沛流離,但最終落得如此功德圓滿的結局,按說 哥倫布 也算可以安息了吧?哪有這麼簡單,事實上,直到今天,關於那具富麗堂皇的棺槨里到底盛放的是誰,還沒個準譜呢。
就在 哥倫布 的遺骨已經遠赴 古巴 80多年後,1877年,為了迎接他發現新大陸400周年的紀念日, 聖多明各 大教堂進行了全面整修,卻意外地在祭壇後面發現了一個墓穴和一個裝有遺骨的鉛制箱子,箱子上明確地寫著:“一位偉大而傑出的人,克裡斯托•瓦爾 科隆 閣下”——這正是 哥倫布 在 西班牙 使用的名字。箱子里放有41塊遺骨,還有不少與 哥倫布 有關的文件和一顆子彈,據說 哥倫布 年輕時左腿曾受過槍傷,子彈終生未能取出。
事情一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西班牙 人堅信 塞維利亞 大教堂的棺木中存放的是正牌的 哥倫布 屍骨,而 多米尼加 人認為真正的遺骨並未被帶走,連當時的教皇利奧十三世(León XIII,1878-1903年)也力挺這一觀點。為了顯得理直氣壯,1992年, 多米尼加 還把屍骨遷入了為紀念發現新大陸500周年而建造的 哥倫布 燈塔 里,並派了專人看守。 ▲ 聖多明各 造型大氣的 哥倫布 燈塔 ,前來瞻仰遺骨的 多米尼加 和拉美民眾也是絡繹不絕
2003年, 西班牙 從 塞維利亞 大教堂的遺骨中提取出DNA樣品,與同樣埋在 塞維利亞 的 哥倫布 兄弟迭戈的遺骨進行了比對,並趕在 哥倫布 逝世500周年的前一天(2006年5月19日)正式宣佈:遺骨的線粒體DNA碎片與迭戈的線粒體DNA絕對匹配,很可能來自同一母系,因此 塞維利亞 的 哥倫布 遺體確系本尊無疑。
同時,研究人員又謹慎地表示:儘管如此,也並不意味著埋在 聖多明各 的 哥倫布 遺骨就一定是假的。
研究了半天,還是一團迷霧。 ▲ 西班牙 方面挖掘 哥倫布 兄弟屍骨時的情景 ▲ 也許是為了將來再次驗明正身之用,迭戈大兄弟的遺骨現在也被妥善保存在 塞維利亞 ,待遇不差
大洋另一頭的 多米尼加 卻認為這一結果並不可信:因為遺骨可能在多次轉移中受到污染,很難提取到準確完整的DNA;況且最初的觀察測試中曾發現遺骨過於“瘦小和年輕”,與史料中記載的身材偉岸的 哥倫布 以及他的去世年紀都不太相符。
而對於 西班牙 方面“不如對存放在 聖多明各 的遺骨也進行DNA採樣,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的提議, 多米尼加 政府微微一笑:採樣是不可能採樣的,反正我們家的遺骨就是正品。 ▲位於瓦拉杜利德主廣場上的聖弗朗西斯修道院。上世紀,關於 哥倫布 遺骨的存放地其實還有第三種說法:那就是他從未離開過最初埋葬的聖弗朗西斯修道院。1950年的一次修整中,修道院的穹頂內發現了一名患有關節炎的約60歲男性遺體,有人相信那就是 哥倫布 的真身。但在後來的研究中,這具屍骨基本被確定為 哥倫布 兄弟的遺骸
不過,這樣的結果沒準倒正中一向對自己身世諱莫如深的 哥倫布 的下懷:出身不明,死無定論,留給後世沒完沒了的爭議,這樣的一生才夠給勁。Anyway,老子已經在世界第一哥特建築里替 哥倫布 家族占住了人人垂涎的地盤,至於棺材內埋葬的是本人,是兄弟,或是兒子,還有那麼重要麼? ▲ 哥倫布 生前對其身世一直緘默不言,所以他的出生地也一直是個謎團:關於他到底出生在 意大利 熱那亞 , 西班牙 加泰羅尼亞 還是 葡萄牙 ,至今仍有爭論。主流意見一般認為他出生於 熱那亞 的一個中產家庭,但 哥倫布 一生從未留下過任何用 意大利 語書寫的文字,全部書信均為 西班牙 語
(文章部分圖片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