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11國浪漫之旅《八》🚤 🇮🇹意大利🇮🇹威尼斯{三}🇮🇹
店主除了是一個不拘一格的書商之外,還是客人的指南,他總是願意回答人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並帶著燦爛的笑容和一點自豪感,向游客和顧客指出他所說的店里的瑰寶,書梯和貢多拉。 緊急出口處擺著椅子和沙發,可以觀看漲潮的奇觀,或者迎接經過的貢多拉,非常有創意。 漲潮書店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書店(滿滿的營銷感),我覺得雖然有些過譽了,不過依舊不失為一個有趣的景點。漲潮書店的室內相當雜亂地擺滿了各種書,甚至房間的中間還有著盛滿書的貢多拉和浴缸,連室外的臺階都是用書堆出來的——美其名曰知識的階梯。可愛的店主還養著幾隻貓,平時這些對游客屢見不鮮的貓,便在書上走來走去,對前來擼貓的手也不太拒絕。作為一個景點,帶些嬉皮味的漲潮書店的確算是挺有趣的。 書店里有很多二手書,古董書是絕對買不到的書,但也有暢銷書或者相當原始版本的書
比如 , 威尼斯 方言版《小王子》超可愛。 老闆養的幾隻貓,據說和“漲潮書店”一起成了網紅貓。 書梯實際上是一個原創裝置,為了讓顧客能夠欣賞到 威尼斯 運河。但就像“路易吉”所說的那樣,讓你印象深刻的是樓梯本身而不是風景,那些書都是回收書籍,它們在被回收後仍然發揮著價值。 靜靜的看著小舟穿梭於運河水巷,在波光瀲灧中感受時光的美好。 那些短短的小橋,有的在地面小巷和水巷交界處,有的就連結在對岸兩棟房屋之中。一艏艏貢多拉,在水巷中滑行。船舷上,帶著擦上的青苔。暗綠色的水中,蕩漾著夢幻一樣的波紋。 🛥貢多拉🛥
貢多拉又名“公朵拉”,是獨具特色的 威尼斯 尖舟,這種輕盈纖細、造形別緻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它一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 威尼斯 人代步的工具。據說,7世紀時,第一任總督將這種船命名為“貢多拉”。
貢多拉節是在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的。當天, 威尼斯 所有最具特色的慶典用船和形形色色的貢多拉,全都會行駛在大運河上,與會者都會穿著正式古裝,這是繼狂歡節後最受當地人喜愛的傳統節日。舉行傳統的貢多拉划船比賽和盛大的“雷戈塔·斯 托里 卡”祭禮,令人依稀感受到從前以“亞得里亞海女王”馳名的 威尼斯 的風采。 貢多拉構造原始而簡單,船體全是高檔木質,除了座位幾乎沒有多餘的裝飾,與各種電動游船不可比擬,貢多拉配備有頂級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實際上她是一種無機械動力的小船)。 小船的尾部,右側安裝一個船槳支架,船夫站立在左側不停地搖動槳板。要使小船隨時隨地保持平衡,搖得穩穩噹噹,需要相當高超的技術。聽說旅游貢多拉每年只招聘三五名新船夫。 乍一看,貢多拉與世界各地的小游船並無多大差別。木製,單槳,前尖中闊後收尾,裡面有座位,尾部固定船槳。不同的是船頭高高翹起的部分鑲有6齒齒輪形的金屬飾物,象徵 威尼斯 總督的帽子和6個行政區。這一標記像戰刀一樣立在船頭,給人以威嚴的視覺衝擊。船尾包裹銅飾,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再配上花穗綢帶,在漆黑的底色映襯下既莊重又明快。 河道彎彎,不規則地引領我們乘坐的貢多拉前行。小船轉入一處河道,迎著太陽划行,猛然間我瞥見湛藍的海水、古色古香的房屋、狹窄的河道、跨度不大的拱橋,這些要素組合成的美景呈現在逆光中。這是一處瞬間的久違景緻,那樣富有色彩和層次感。這是停留在我腦海中立體的 威尼斯 ,我毫不猶豫地舉起相機記錄下這幅畫面。 船在水中行,人乘船兒游,好像船下的水,也因小船的划行而活躍起來。微波蕩漾著一座座古老的建築,仿佛讓整個城市也舞動起來。古老的 威尼斯 用這種極具魅力與溫柔的動感,擁抱著四方來客。偶爾,穿過一座小橋,橋上的觀光客觀風景似地註視著你,向你招手、呼喊,連同景物一道,把你也收進相機里。我們乘坐的貢多拉與另一艘在狹窄的河道相遇,對方船頭的裝飾闖入視野,金黃色的小天使手握一桿旗幟,像一名戰士守衛著行船。在水中央,船與船之間無聲致敬,船上的游人相視一笑。 貢多拉有大有小,小的是雙人情侶座,大的最多可乘六人。這種小舟一般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對稱型,這樣可以較好地保持只靠一側單槳劃的船的平衡。貢多拉船夫只穿著一件帶橫條的緊身針織上衣,戴著一項草帽。過去船夫們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划船的時候,船夫站在船尾上,有擱在彎曲的槳架上長長的單槳劃。這種小舟有兩個部位可體現工匠們的想象力,一個是自然奔放的船頭,很象15和16世紀用的六齒鉞戟。(每一個齒代表 威尼斯 的一個區),另一個是依奧尼亞式船尾。 貢多拉”的名稱由來現已無從考證,可能源泉自 希腊 語,意為輕快小舟,也或許來自拉丁語的即小船。貢多拉是由 威尼斯 的工匠按照古老的口傳工藝製造的。這種小尖舟古時候並不完全象今天這個樣子。
15世紀和16世紀的繪畫所描繪的那時的貢多拉比較扁平,船尾和船頭也不那麼高。船旁邊沿繪著鮮艷的圖案,有的還裝點著昂貴的飾物。名門貴族則以此炫耀門第、互相攀比。 1562年, 威尼斯 元老院頒佈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門第的裝飾,已經安裝的必須拆除,所有的貢多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來供裝飾用的只有船頭的嵌板。結果,瀉湖一眼望去清一色黑色貢多拉與碧綠的湖水搭配得煞是好看。從前的貢多拉的中間船艙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船篷,用來給旅客遮陽擋雨,有的船篷上面開有小窗和小拉門,後來這種船篷也消失了。 18世紀,這種 威尼斯 尖舟的形狀和大小會慢慢地固定到我們今天這個樣子(從前的貢多拉也有大船,好幾位槳手同劃)。
進入21世紀,貢多拉依然來往於 威尼斯 的河道上,但其數目僅是18世紀的二十分之一。讓人高興的是,象聖特洛瓦索這樣的小船廠仍舊在製造並修理這種小船,使這種古老的 威尼斯 傳統得以流傳。 貢多拉稱為“水上奔馳”、“水上法拉利”。說起貢多拉,實際上就是一隻單人搖擼的可以同時乘坐6人的小船,與 中國 江南 的小木船和 雲南 瀘沽湖的豬槽船有點類似,貢多拉在水上速度很快,因為她造型奇特,船體精美,內飾奢華,乘坐舒適,人坐在裡邊有著坐在豪華轎車裡的感覺。當然這種小船的造價也非我們國內的小木船可比,一隻貢多拉要幾萬歐元,相當於幾十萬元人民幣,高昂的價格也是被人們稱為水上法拉利的原因之一。 貢多拉已經成為 威尼斯 一枚小小的旅游徽章。提到 巴黎 ,人們情不自禁地想起埃菲爾鐵塔;提到 威尼斯 ,人們會想到搖曳的貢多拉。 我們都知道這種兩頭翹起的 威尼斯 特色小船。在電影里,書本上,早已見識了“貢多拉”。差不多一提起 威尼斯 ,就想起了“貢多拉”到了 威尼斯 不坐貢多拉,那不是太遺憾了嗎,在“里雅托橋”上,我們一眼就看到了下方的貢多拉碼頭。走下去一看,碼頭上的高桿上,掛著標價,100歐元和80歐元兩種。大概100歐元是45分鐘,80歐元半小時。可以討價還價,基本70歐元一條船,可以坐六個人。
我們也去體驗乘座“貢多拉”感覺,船頭的雕花標誌,雕刻的很有 威尼斯 特色。 前方就是 威尼斯 最著名的“里雅托橋”。
貢多拉船夫們靈巧地將小船划到指定位置,掉頭,轉彎,停靠,排隊,安排游客坐在既舒適又易於平衡的位置,然後得心應手地將小船輕輕駛出碼頭。 乘船而行,亞得里亞海湛藍色的海水襯托著兩岸林立的古老建築,給人以漫步時光的感覺。巨石房基上長滿綠苔,臺階延伸至水中,像一個個小碼頭。房子的主人該是從這斑駁的臺階邁上貢多拉,去上班或去做生意的。 西方人性格都比較開朗,拍照時舉起香檳,洋溢著友好的微笑。 11世紀前後, 威尼斯 的達官顯貴將自家的貢多拉鑲金包銀,裝錦飾緞,十分奢華。貢多拉最盛行時多達上萬艘,那壯觀的場面恐怕只留在 威尼斯 先輩們的記憶中。後來,政府為了遏制膨脹奢靡之氣,下令將船統一塗成黑色,這標準化的顏色一直保存到今天,貢多拉的數量也僅剩千餘只。 貢多拉在幽長狹窄的水巷中搖曳,穿珠般地划過一座又一座的小橋。誰人曾想,它竟與四百座橋中名字最尷尬無奈的那座“嘆息橋”結成了旅游的“黃金搭檔”。
這嘆息橋原本連接著法院和監獄,據傳說,一位被判死刑的犯人走過此橋時,隔窗看到自己的女朋友,不禁深深嘆息,由此得名。後來嘆息橋被演繹成充滿愛情氣息的名橋,成了 威尼斯 的著名景點。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對年輕情侶,來 威尼斯 旅游或是舉辦婚禮。他們乘上溫馨浪漫的貢多拉,在穿過嘆息橋的瞬間熱烈擁吻,以此來見證他們的愛情 天長 地久。 威尼斯 的水,因為獨特的船,更加富有靈性。貢多拉在 威尼斯 千年的划動穿梭,為這裡的水增添了更多人文氣息和文化意義。水流與人文的結合,讓景緻變得深沉厚重。 隨意沿著一條小路,走過一座座連接小巷的窄窄的小橋,無需擔心迷路,回頭總能看到教堂的尖頂。家家戶戶的門前窗前,都是色彩艷麗的花朵,樓與樓之間,晾曬著居民們洗過的色彩各異的衣服,在風中飄揚。 威尼斯 的河流縱橫交錯,房舍枕河而建,人們除了步行就是乘船,絲毫感覺不到有何不便。
比如 , 威尼斯 方言版《小王子》超可愛。 老闆養的幾隻貓,據說和“漲潮書店”一起成了網紅貓。 書梯實際上是一個原創裝置,為了讓顧客能夠欣賞到 威尼斯 運河。但就像“路易吉”所說的那樣,讓你印象深刻的是樓梯本身而不是風景,那些書都是回收書籍,它們在被回收後仍然發揮著價值。 靜靜的看著小舟穿梭於運河水巷,在波光瀲灧中感受時光的美好。 那些短短的小橋,有的在地面小巷和水巷交界處,有的就連結在對岸兩棟房屋之中。一艏艏貢多拉,在水巷中滑行。船舷上,帶著擦上的青苔。暗綠色的水中,蕩漾著夢幻一樣的波紋。 🛥貢多拉🛥
貢多拉又名“公朵拉”,是獨具特色的 威尼斯 尖舟,這種輕盈纖細、造形別緻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它一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 威尼斯 人代步的工具。據說,7世紀時,第一任總督將這種船命名為“貢多拉”。
貢多拉節是在每年9月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的。當天, 威尼斯 所有最具特色的慶典用船和形形色色的貢多拉,全都會行駛在大運河上,與會者都會穿著正式古裝,這是繼狂歡節後最受當地人喜愛的傳統節日。舉行傳統的貢多拉划船比賽和盛大的“雷戈塔·斯 托里 卡”祭禮,令人依稀感受到從前以“亞得里亞海女王”馳名的 威尼斯 的風采。 貢多拉構造原始而簡單,船體全是高檔木質,除了座位幾乎沒有多餘的裝飾,與各種電動游船不可比擬,貢多拉配備有頂級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實際上她是一種無機械動力的小船)。 小船的尾部,右側安裝一個船槳支架,船夫站立在左側不停地搖動槳板。要使小船隨時隨地保持平衡,搖得穩穩噹噹,需要相當高超的技術。聽說旅游貢多拉每年只招聘三五名新船夫。 乍一看,貢多拉與世界各地的小游船並無多大差別。木製,單槳,前尖中闊後收尾,裡面有座位,尾部固定船槳。不同的是船頭高高翹起的部分鑲有6齒齒輪形的金屬飾物,象徵 威尼斯 總督的帽子和6個行政區。這一標記像戰刀一樣立在船頭,給人以威嚴的視覺衝擊。船尾包裹銅飾,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再配上花穗綢帶,在漆黑的底色映襯下既莊重又明快。 河道彎彎,不規則地引領我們乘坐的貢多拉前行。小船轉入一處河道,迎著太陽划行,猛然間我瞥見湛藍的海水、古色古香的房屋、狹窄的河道、跨度不大的拱橋,這些要素組合成的美景呈現在逆光中。這是一處瞬間的久違景緻,那樣富有色彩和層次感。這是停留在我腦海中立體的 威尼斯 ,我毫不猶豫地舉起相機記錄下這幅畫面。 船在水中行,人乘船兒游,好像船下的水,也因小船的划行而活躍起來。微波蕩漾著一座座古老的建築,仿佛讓整個城市也舞動起來。古老的 威尼斯 用這種極具魅力與溫柔的動感,擁抱著四方來客。偶爾,穿過一座小橋,橋上的觀光客觀風景似地註視著你,向你招手、呼喊,連同景物一道,把你也收進相機里。我們乘坐的貢多拉與另一艘在狹窄的河道相遇,對方船頭的裝飾闖入視野,金黃色的小天使手握一桿旗幟,像一名戰士守衛著行船。在水中央,船與船之間無聲致敬,船上的游人相視一笑。 貢多拉有大有小,小的是雙人情侶座,大的最多可乘六人。這種小舟一般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對稱型,這樣可以較好地保持只靠一側單槳劃的船的平衡。貢多拉船夫只穿著一件帶橫條的緊身針織上衣,戴著一項草帽。過去船夫們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划船的時候,船夫站在船尾上,有擱在彎曲的槳架上長長的單槳劃。這種小舟有兩個部位可體現工匠們的想象力,一個是自然奔放的船頭,很象15和16世紀用的六齒鉞戟。(每一個齒代表 威尼斯 的一個區),另一個是依奧尼亞式船尾。 貢多拉”的名稱由來現已無從考證,可能源泉自 希腊 語,意為輕快小舟,也或許來自拉丁語的即小船。貢多拉是由 威尼斯 的工匠按照古老的口傳工藝製造的。這種小尖舟古時候並不完全象今天這個樣子。
15世紀和16世紀的繪畫所描繪的那時的貢多拉比較扁平,船尾和船頭也不那麼高。船旁邊沿繪著鮮艷的圖案,有的還裝點著昂貴的飾物。名門貴族則以此炫耀門第、互相攀比。 1562年, 威尼斯 元老院頒佈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門第的裝飾,已經安裝的必須拆除,所有的貢多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來供裝飾用的只有船頭的嵌板。結果,瀉湖一眼望去清一色黑色貢多拉與碧綠的湖水搭配得煞是好看。從前的貢多拉的中間船艙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船篷,用來給旅客遮陽擋雨,有的船篷上面開有小窗和小拉門,後來這種船篷也消失了。 18世紀,這種 威尼斯 尖舟的形狀和大小會慢慢地固定到我們今天這個樣子(從前的貢多拉也有大船,好幾位槳手同劃)。
進入21世紀,貢多拉依然來往於 威尼斯 的河道上,但其數目僅是18世紀的二十分之一。讓人高興的是,象聖特洛瓦索這樣的小船廠仍舊在製造並修理這種小船,使這種古老的 威尼斯 傳統得以流傳。 貢多拉稱為“水上奔馳”、“水上法拉利”。說起貢多拉,實際上就是一隻單人搖擼的可以同時乘坐6人的小船,與 中國 江南 的小木船和 雲南 瀘沽湖的豬槽船有點類似,貢多拉在水上速度很快,因為她造型奇特,船體精美,內飾奢華,乘坐舒適,人坐在裡邊有著坐在豪華轎車裡的感覺。當然這種小船的造價也非我們國內的小木船可比,一隻貢多拉要幾萬歐元,相當於幾十萬元人民幣,高昂的價格也是被人們稱為水上法拉利的原因之一。 貢多拉已經成為 威尼斯 一枚小小的旅游徽章。提到 巴黎 ,人們情不自禁地想起埃菲爾鐵塔;提到 威尼斯 ,人們會想到搖曳的貢多拉。 我們都知道這種兩頭翹起的 威尼斯 特色小船。在電影里,書本上,早已見識了“貢多拉”。差不多一提起 威尼斯 ,就想起了“貢多拉”到了 威尼斯 不坐貢多拉,那不是太遺憾了嗎,在“里雅托橋”上,我們一眼就看到了下方的貢多拉碼頭。走下去一看,碼頭上的高桿上,掛著標價,100歐元和80歐元兩種。大概100歐元是45分鐘,80歐元半小時。可以討價還價,基本70歐元一條船,可以坐六個人。
我們也去體驗乘座“貢多拉”感覺,船頭的雕花標誌,雕刻的很有 威尼斯 特色。 前方就是 威尼斯 最著名的“里雅托橋”。
貢多拉船夫們靈巧地將小船划到指定位置,掉頭,轉彎,停靠,排隊,安排游客坐在既舒適又易於平衡的位置,然後得心應手地將小船輕輕駛出碼頭。 乘船而行,亞得里亞海湛藍色的海水襯托著兩岸林立的古老建築,給人以漫步時光的感覺。巨石房基上長滿綠苔,臺階延伸至水中,像一個個小碼頭。房子的主人該是從這斑駁的臺階邁上貢多拉,去上班或去做生意的。 西方人性格都比較開朗,拍照時舉起香檳,洋溢著友好的微笑。 11世紀前後, 威尼斯 的達官顯貴將自家的貢多拉鑲金包銀,裝錦飾緞,十分奢華。貢多拉最盛行時多達上萬艘,那壯觀的場面恐怕只留在 威尼斯 先輩們的記憶中。後來,政府為了遏制膨脹奢靡之氣,下令將船統一塗成黑色,這標準化的顏色一直保存到今天,貢多拉的數量也僅剩千餘只。 貢多拉在幽長狹窄的水巷中搖曳,穿珠般地划過一座又一座的小橋。誰人曾想,它竟與四百座橋中名字最尷尬無奈的那座“嘆息橋”結成了旅游的“黃金搭檔”。
這嘆息橋原本連接著法院和監獄,據傳說,一位被判死刑的犯人走過此橋時,隔窗看到自己的女朋友,不禁深深嘆息,由此得名。後來嘆息橋被演繹成充滿愛情氣息的名橋,成了 威尼斯 的著名景點。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對年輕情侶,來 威尼斯 旅游或是舉辦婚禮。他們乘上溫馨浪漫的貢多拉,在穿過嘆息橋的瞬間熱烈擁吻,以此來見證他們的愛情 天長 地久。 威尼斯 的水,因為獨特的船,更加富有靈性。貢多拉在 威尼斯 千年的划動穿梭,為這裡的水增添了更多人文氣息和文化意義。水流與人文的結合,讓景緻變得深沉厚重。 隨意沿著一條小路,走過一座座連接小巷的窄窄的小橋,無需擔心迷路,回頭總能看到教堂的尖頂。家家戶戶的門前窗前,都是色彩艷麗的花朵,樓與樓之間,晾曬著居民們洗過的色彩各異的衣服,在風中飄揚。 威尼斯 的河流縱橫交錯,房舍枕河而建,人們除了步行就是乘船,絲毫感覺不到有何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