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 送你一場日不落的盛宴(之二)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以撒大教堂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以撒大教堂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以撒大教堂 4.寂寞的斯芬克斯,海景房和半島花園聲音在空氣里燃成灰燼,晚霞被黑暗逐漸吞噬
在這個永遠緘默的世界上,只有兩個聲音:我的和你的
黃昏,從看不見的拉多加湖,透過若有若無的鐘鳴聲
深夜的熱烈交談化作了,虹彩交匯的一道微光
——安娜·安德烈耶芙娜·阿赫馬托娃

坐落於涅瓦 河北 岸的列賓美術學院樓前的碼頭,靜卧著兩尊看起來與城市和建築氛圍格格不入的“斯芬克斯”——這對公元前1455-1419年雕刻的阿門霍特布三世法老獅身人面像,據說是19世紀初由尼羅河運至 聖彼得堡 , 埃及 國王送給沙皇的禮物。至於因何而禮尚往此,又是如何歷經遙遠路途漂洋過海從 埃及 而來,早已無從考證,唯一知道的故事就是關於這對沒有鬍鬚的清面獅身雕像:負責押送的 埃及 軍官在抵達 俄羅斯 後認為鬍鬚是權利的象徵,不能留在異國他鄉,便用槍托把鬍鬚給打掉了。

這裡如今已成為團隊打卡景點之一,石像下麵那對金色的銅鑄豹被每天不停到來的游客觸摸得愈發金光鋥亮,每輛旅游巴士上一呼而下的人在此短暫逗留數分鐘,說笑嬉鬧,然後擺國際通用姿勢拍照留念,沒人關心它們為何會出現在這個屬於 歐洲 大陸的城市,更沒人看得懂石座上的古 埃及 銘文。

清澈的涅瓦河波光粼粼,海鷗優雅地滑翔盤旋,有鴿子或蹦跳或棲息在獅身人面像的腳下,把基座當成覓食地和休息站。在兩岸綺麗景緻和壯觀建築的襯托下,遙望遠方的斯芬克斯愈發顯得孤獨寂寞了。

不知不覺中,待在 聖彼得堡 的日程已經過去大半。我打算趁天氣晴好,再去位於 芬蘭 灣南岸森林中的彼得夏宮看看,相比於從陸路過去更為節省的交通計劃,這次破例選擇了略為昂貴但更迅速的海路,只為了一睹 芬蘭 灣和波羅的外海的景色。某日途經冬宮附近的碼頭,便提前打聽好時間和票價:往返快艇差不多RMB150的樣子,每天10點開始整點發船,班次選擇也多,40分鐘左右就可到達。

船票的性價比頗高,幾十人的快艇頗為豪華,寬敞的軟座沙發席,運氣好的時候還能趕上每張都是單人茶几座椅的船艙。待了數天之後,我對這個城市的天氣有了點心得研究——冷熱完全取決於今天有風沒風,風大抑或風小是關鍵。這天下午上船時風有點大,大家裹緊了風衣圍巾也還是被吹得瑟瑟縮縮,好在船很快就來了,從另一個碼頭開過來已經有好些乘客, 歐洲 小伙子們依然是T恤短褲,完全不在意冷熱的樣子,所以說體脂比這玩意兒真的要靠牛羊肉和奶酪來決定啊。船慢慢掉頭駛出的涅瓦河,加速前進的空檔之中我看到了 聖彼得堡 在建的新第一高樓,還有嶄新的跨海架橋,傳說中為世界杯準備、已建好的超大型體育館,兩艘巨型郵輪停在岸邊,海面漸漸變得寬闊,市區的輪廓一點點隱於身後,我想,此處該是涅瓦河的出 海口 ,從這裡出去就是 芬蘭 灣公海。

下船時風更猛烈,海岸在近乎直射的陽光下熠熠閃爍,我被吹得晃了幾晃還沒看清它們的樣子,便隨著大隊到達的人流涌向了售票窗口——下船就要買票,這大約意味著出碼頭即是夏宮花園的地界了。

彼得夏宮始建於1714年,從彼得一世開始即為歷代沙皇的郊外離宮。當年對 瑞典 的大北方戰爭取得勝利,使彼得大帝的野心得以極大滿足,為了彰顯 俄羅斯 作為名副其實的“大國”地位,需要建造一座與之相適應的宮殿——夏宮由此誕生。宮殿由 瑞士 人設計,集中了 法國 、 意大利 優秀的建築師和工匠,最初的二層宮殿本成為彼得贈與第二任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的禮物,後來作為遺產歸他們的女兒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也是之後繼任的女皇伊麗莎白一世所有。

剛踏入花園,一眼即能看到居中延綿2公里之多的水道,水自上花園流淌至此,再匯入 芬蘭 灣的汪洋中,而夏宮大殿就位於水勢最高的數層臺階之上——看來彼得大帝也是位絕對的享受主義者,18世紀就住上瞭如此壯觀的海景房,皇家氣派果然非同一般。據說二戰中夏宮曾遭遇嚴重破壞,希特勒在占領Astoria Hotel的計劃失敗後,打算在此舉行新年勝利慶祝會,此舉激怒了蘇聯當局。1941年12月,斯 大林 下令炸毀宮殿以阻止 德國 人的慶祝活動——戰後的夏宮歷經多次修複,才能恢復今日之模樣。

夏宮最出名的是大大小小數百座噴泉,其中大宮殿前的噴泉瀑布由64個噴泉及2座梯形瀑布小噴泉組成,噴泉中心和周圍聳立著數不清的金色雕像,在午後的陽光下顯得格外耀眼。噴泉群大半圓形水池的中央則是大力士參孫和 獅子 搏鬥的雕像,想必就是著名的隆姆松噴泉了。雕像為紀念對 瑞典 戰爭勝利25周年所建,參孫身下的龜即代表 瑞典 ——關於這場 北歐 大國( 丹麥 \- 挪威 聯軍和薩克森- 波蘭 聯軍)曾參與歷時十幾年的戰爭,也正是俄國邁入現代強國地位的轉折點。戰爭以 瑞典 軍隊慘敗投降和國王查理十二世流亡奧斯曼而告終,強悍的 瑞典 人遭受到更為強悍的 俄羅斯 人沉重打擊,1721簽訂的《納斯塔德條約》使 瑞典 永久喪失了 北歐 霸主之位,而俄國則得到了 波羅的海 及周圍地區,成為 東歐 最強大的國家。

我忽然想起聖以撒大教堂前的十二月黨人廣場上,依照彼得大帝原型鑄造的青銅騎士雕像,驕傲揚起的馬蹄下,踏著的也是被比喻為 瑞典 的蛇——可見這場戰役在大帝的心中重要性。

只是,歷史長河中,沒有永恆的敵我,只有永恆的利益。約一個世紀之後,當時的 歐洲 霸主拿破侖在俄國戰場慘敗,沙皇 亞歷山大 一世決定乘速追擊,說服 瑞典 王儲組建反法同盟。1814年,在全面擊潰拿破侖的 萊比錫 戰役中,俄英普聯軍最後借助於 瑞典 軍隊的加入而一擊即中,一路西進攻陷 巴黎 , 亞歷山大 一世甚至夢想將整個 歐洲 的命運握在手中。只是,他無論如何也不會預料到,身邊的近衛軍目睹繁華 巴黎 和革命帶來的自由,痛感俄國的落後,由此立志推翻農奴制和專制政府,醞釀了十二月革命——此為後話。

非節假周末休息日,夏宮的游客比我想象中還要多,一輛輛旅游大巴停在陸路進入的門口,各國旅行團蜂擁而至,大家以一副沒見過噴泉的樣子對著大噴泉瘋狂留念,流連忘返般從各個角度不停地拍照——人群都集中在了大噴泉之上的陽臺處,遠處一看,密密麻麻熱鬧異常。

三層的宮殿(第三層為擴建)以純白配明黃和金色為主,規模不宏大但能看得出頗花費心思的雕刻和裝飾,均以精巧秀麗為特色。主殿兩側的配殿和教堂處,兩個入口都排著長長的曲折的隊伍——原本以為900盧布的門票包含了宮殿博物館,誰想原來這裡還要另再買500盧布門票才能進去。我猜想或許大部分人進去還是為了看一眼葉卡捷琳娜一世寢宮的舞廳,據說極為華麗的舞廳圓柱之間均裝飾以 威尼斯 鏡子,大概可以小範圍媲美 凡爾賽 的鏡廳,但要我再付50大元進去參觀(何況還在排隊)確實有點覺得不值——冬宮70元的門票實在太過友好而豐盛,相比之下這個花園的900盧布就顯得有點華而不實。既然外面也有壯麗宮殿和別具一格的噴泉,不如就把剩下的時間用來在昔日的皇家花園裡漫步也不錯。

能把整個半島闢為離宮和花園的彼得大帝,處處顯示著一種“我家地方大隨便建”的態度,近千公頃的花園想要一個下午走完絕對是個不可能的任務。我計劃向東西兩側各自延伸的花園走走看,園依山勢平地起而蔓延,時而踏上空無一人的山坡小徑,時而來到臺階下熱鬧的宮殿小花園,漫步在幽靜高大的森林中,植物蔓延的翠綠、深綠和淺綠幾乎成為唯一入目的顏色,每走一小段路,眼前就會閃爍出飛濺的玉珠:噴泉王國當真名副其實。

花園的臺階之處無不裝飾以人工瀑布和雕塑,只要有花園則必有噴泉,噴泉形式不一而同,有水柱聚攏或石碓分散式、動物或人的雕像式等,還有看上去很奇怪的聖誕松枝式。花園各處甬道上種滿了玫紅、金黃、淡粉、純白各色鬱金香,正值盛開時節,開得靚麗非凡。我從來不知道緯度如此偏北的城市,居然在5月里可以看到盛放的鬱金香,茂密高聳的雲杉和松柏之外,還有許多沒見過也叫不上名字的花朵和植物,整個花園的剪裁、結構和佈置頗有法風,怪不得這裡有曾被譽為“ 俄羅斯 的 凡爾賽 ”。

碧林深處,路邊偶爾蹦出一隻覓食的長尾巴小松鼠,我走出幾步扔給它兩顆腰果,果然它看看周圍無人,蹦跳著拿走了美食;頭頂白色或黃色羽毛的小鳥兒唱和著動人的音階,在僻靜的深林草場深處,顯得格外清脆嘹亮;眼尖地麻雀與鴿子們爭搶食物——這樣美好的午後,適合戶外野餐,適合什麼也不想的漫步,更適合在明亮溫暖的草地上來一次純粹的 日光 浴。

當旅行團的大叔大媽們還集中在大噴泉前咔嚓個沒完時,本地的 俄羅斯 老人則拿出自己準備了奶酪、麵包、黃瓜和水果,坐在隱秘於森林各處的小花園長椅上,開始了家常的閑話野餐。內湖裡幾隻野鴨架不住鴿群總有食物的誘惑,竟也紛紛扭捏著上岸覓食,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它們看上去有些笨拙的可愛,搶不過或覺得有人靠近的危險時就又紛紛下湖游走,消失在水窪盡頭。

陽光暖暖和和,高大的樹木阻擋了來自海岸的狂風,距離晚上6點半的回程船時間還早,我伸展有些疲憊的雙腳,打算在聖誕樹噴泉林蔭下的長椅上稍適休息,享受一個不被打擾的午後。

從夏宮回來後,我有些消極地放棄了長途跋涉去參觀 葉卡捷琳堡 的計劃,改為每日繼續遊蕩在冬宮附近的各個教堂、花園與街巷之間。天氣漸漸轉暖,狂風呼嘯的時候越來越少,顯然五月中下旬在這裡還只是春季的末梢,與國內大多數城市在 厄爾 尼諾現象下只剩冬夏兩個季節的情況迥異, 聖彼得堡 均和且每個都拖足了時間的分明節氣,延長了包括丁香花在內的所有正值盛放的花期。如果此時湊巧走在城區街頭和各個大小公園裡,總會被一種撲鼻的芬芳氣息熏得暈暈陶陶——那便是熟悉而濃厚的丁香香氛了。許是品種的差異,與同樣以丁香為榮的 東北 城市相比,這裡的丁香花朵個頭更大花團更錦簇,淺粉深紫淺白氤氤氳氳的美麗花樹,熱熱鬧鬧地妝點著 聖彼得堡 的大街小巷。

雨季還未光臨,與戴望舒《雨巷》中凄美惆悵的憂愁之花不同, 聖彼得堡 的明媚丁香是某種歡樂與愛情的象徵。暮色漸漸深沉,歸途之時經過藝術廣場花園,一陣風吹來,我忍不住停下腳步,吸氣細細深嗅這醉人的芬芳。不遠處的草坪上,情侶們席地而坐喁喁細語,孩子們在嬉鬧玩耍,有 俄羅斯 姑娘和小伙在練習高難度的瑜伽,而我將繼續向前,尋找屬於自己的那朵五瓣丁香。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5.娜塔莎之舞,鴿子公寓和羅宋湯星光又照射在涅瓦河上,河水泛起微微的漪瀾
愛情又向它信任地托付,自己的一條神秘小船
在那漪瀾與星光之間,小船輕泛著,象在夢裡
船上載著兩個幻影,隨著波浪,慢慢地,慢慢地遠離
——費多爾·伊凡諾維奇·丘特切夫

我不知道 俄羅斯 的其他城市是什麼樣子,或許因為地廣人稀,城市規划過於宏大, 聖彼得堡 的街道顯得十分寬闊,夜幕降臨後,除了熱鬧的涅瓦大街,非景區、非中心街區之處會顯得頗為荒涼。當日落的餘暉漸漸隱沒,大街兩側的建築沉浸在睡眠中,仿佛蓋著一張灰色的大毯子,它們在白日或許十足壯觀,但在黑暗中卻像紳士疲憊的身影,街上也難得見到幾個路人。

追影索驥,沿著旅館一側的街道,晚飯後走向主路相反的方向例行每日的散步。有軌電車靜靜經過,偶爾加速,剛下班的 俄羅斯 男人匆匆走在歸家之途;夜幕之下,街邊公園丁香的花香撲鼻而來,梧桐樹下坐著一個吐著煙圈白領裝扮的女人,正凝望著花朵獨自發獃,似在緩解白日的壓力和疲憊。

有鴿子從頭上飛過,撲簌簌拍打著翅膀,和我一樣,向著遠處看得到金色洋蔥尖頂的教堂而去。

歐洲 城市對任何種類的動物都相當縱容。 聖彼得堡 的寵物大約是鴿子,鴿群之多到有時我走在林蔭樹下,會莫名地擔心遭到鳥糞的“光顧”——當然烏鴉喜鵲麻雀也很多,它們時常混跡於其中準備隨時搶奪游客手裡漫天散花的食物。我看著廣場上肥胖也顯得可愛的鴿子們,不禁想,如果有來世,不如做一隻 聖彼得堡 的鴿子罷,自由幸福地生活在這個寬容的和諧城市,每天還有各國游客們不間斷地喂食,從不為吃發愁——只是,每當傍晚來臨鴿子便統統不見蹤影,這麼龐大的一個群體,突然就消失於街巷公園,我止不住很好奇, 聖彼得堡 的鴿子到底晚上住在哪裡,難不成有集體公寓?

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經過,被無數 俄羅斯 詩人吟誦過的涅瓦河——從觀光巴士的上層遙望,對岸就是著名的彼得堡羅要塞,高聳入雲的教堂塔尖,在天空刺出一道金色的箭芒。

彼得堡要塞坐落在冬宮對面的涅瓦河右岸,於1703年由彼得大帝奠親自奠基並監督建造,曾作為俄國同 瑞典 進行北方戰爭的前哨陣地,後幾經擴建,逐漸成為一座六棱體的城堡。如今,遺留下來的古堡高牆內已經闢為博物館,沿涅瓦河長數百米的沙灘則成為人們消夏游泳的好去處。要塞內的彼得堡大教堂和市區的三大教堂相比,游客寥寥顯得非常安靜,這或許是因為它除教堂身份外還擁有另一項更為“神聖”的職責:作為彼得大帝和後來沙皇們永遠的棲息地即歷代沙皇陵墓,不少貴族大公也附葬於此。

這是一座極為完美的軍事防禦設施,城內多個子堡既各自獨立自成體系,又貫通相連互為犄角,雖歷經三百餘年風雨,依然有一副固若金湯的氣勢。要塞本為防衛以及發動戰爭之用,後來改為關押政治犯的監獄,十二月黨人就是被關押在此,並從碼頭上船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我來到當年十二月黨人登船之處,眺望河對岸整齊精美的建築——也許這其中就有這些十二月黨人的家,他們為推翻沙皇統治寧願捨棄豪華舒適的家園,我在想,這樣的貴族革命是不是比無產階級革命更加純粹偉大?

每個民族都擁有具有犧牲精神的精英人物,但很少有民族像 俄羅斯 這樣人數眾多,也很少有民族像 俄羅斯 人這樣主動履踐。1825年12月,以沃爾孔斯基為代表約3000人的 俄羅斯 上層貴族甘冒大險,舉行武裝起義,意在推翻農奴制度和沙皇專治,遭到尼古拉一世的殘酷鎮壓和屠殺。這次行動固然失敗了,上百名流放者卻依然保持著高貴的氣度,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們拋棄了貴婦生活,不顧自己家族的反對,追隨丈夫在荒野艱難勞作——這樣的例子,在英國作家、歷史學家 奧蘭多 ·費吉斯的《 俄羅斯 文化史》中還有很多。

當我們的目光穿透時間的迷霧回望20世紀,凝視 俄羅斯 遼闊疆域和紛繁複雜的歷史深淵,聆聽響徹在這片古老土地的世紀悲歌,才更能理解只屬於 俄羅斯 人的命運及生存境況。革命、叛亂、恐怖、殺戮、迫害和摧殘——這似乎是 俄羅斯 從未停止過的歷史情景劇。

每個民族的命運和文化都有著不可分割的因果。不一而同民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並非只因“自己”,而是與世界上其他文化交流融合的結果, 俄羅斯 文化之獨特正源於這種交融的深廣,費吉斯稱其為“娜塔莎之舞”。其實,這個比喻最初來自於托爾斯泰《戰爭與 和平 》的場景:接受 法國 教育的貴族小姐娜塔莎造訪林中小屋,當音樂響起,她哼著民歌地跳起了紗巾舞,與宴會大廳里的華爾茲一樣優雅動人,而後者其實是多年歐化教育的培養。那一瞬間,古 羅斯 的血脈與 歐洲 文明的熏陶,在娜塔莎的舞姿里,投下了交錯的、長長的身影,讓人們看到了多姿動人的 俄羅斯 風情。

古 羅斯 信仰多神教、親近自然,崇尚萬物有靈,這種緩慢生長的節奏也意味著它曾遠遠落後於 歐洲 其他國家的發展。逃脫 蒙古 金帳汗國的長期奴役後,公元988年, 基輔 大公 弗拉基米爾 接受了拜占庭的東正教信仰並將之定為國教,史稱“ 羅斯 受洗”。18世紀,彼得大帝推行政治、經濟、風俗、禮儀等全方位自上而下的強制歐化改革,1861年正式廢除農奴制後 俄羅斯 才算進入現代文明。此後的俄國,展現出一幅迷戀西方的景象,而古 羅斯 的一些傳統意識始終盤旋未去,多種力量拉鋸造成了無歸屬感的困惑。

彼得改革之後出現的“文明化”的貴族階層和廣大無法得到教育機會的中下層群眾的差異和矛盾縱橫交織,仿佛沉重的枷鎖——作為文化精英的 俄羅斯 知識分子,帶著“鐐銬”跳舞成了本能。我記得《靜靜的頓河》主人公葛利高里,動搖於妻子娜塔莉亞與情人阿克西妮亞之間,徘徊於革命與反革命之間,他既是英雄,又是受難者——歷史急變的關頭,他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卻依舊痛苦到無法抉擇。

典型的 俄羅斯 靈魂包涵著矛盾、坦誠、朴素與率真。從許多著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到人民中去”更多是主動選擇,人的苦難是關懷重點,儘管理想有時難以經受考驗,現實常常幻滅——但這一困苦、艱辛、漫長的過程卻誕生了列賓的繪畫、果戈里的戲劇和穆索爾斯基的歌劇、斯特拉文斯基和柴可夫斯基的音樂,還有我們熟知的偉大的 俄羅斯 文學。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 俄羅斯 文學的認知膚淺地停留在《安娜卡列尼娜》、《貴族之家》等倍受文青追捧的小說之上,以至於《靜靜的頓河》這樣的不朽巨著讀到一半就頓住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視野的拓展,我開始嘗試接觸肖洛 霍夫 、屠 格涅夫 、托爾斯泰、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他們的姿態與個性各不相同,但知識分子的自省和責任意識、純粹的宗教感等共同取向,不斷錘煉著他們的靈魂、完善他們的人格,從而造就了博大且熠熠生輝的民族文化—— 俄羅斯 作家是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群體,他們在作品中表現出的強烈的苦難意識是在鬥爭和探索中對民族、人類命運和前途的關懷,即如何通過戰爭、痛苦和流血,走向未來和更為廣闊光明的新時代。

今天,當所有的苦難和輝煌都已在時光流逝中灰飛煙滅,涅瓦河仍默默流淌, 莫斯科 郊外琴聲依舊悠揚,靜靜的頓河帶走帝國的榮光,也帶走曾經的遺憾。這個閑賦的下午,落地窗外陽光熾烈,我陷在旅館前廳的沙發里,一邊品嘗伏特加調製的Bloody Mary,一邊翻開剛剛從書店得來的英文版《日瓦戈醫生》,預備在別人的故事里慢慢沉醉,歡喜一場。

隨著近年 中國 游客的暴增,涅瓦大街上竟然發現了好幾家中餐館。經過兩次坑爹的實地考察後,我基本不想再嘗試旅游區非 中國 廚師的餐廳,味道和食材都會大打折扣不說( 比如 把雞湯粉絲當做只有數根麵條的雞湯麵,將肉炒得邦邦硬的青椒肉絲)性價比還不如本地俄餐更為划算。既然已經來到這個橫跨歐亞的超級大國,不妨選個春風沉醉的日子,坐在涅瓦河邊的露臺餐廳上,好好品嘗下傳統俄式大餐。

對 俄羅斯 食物的最初印象大約始於小時候在街井集市中常見、一種硬且微鹹的俄式麵包:列巴,那時還不知道 哈爾濱 人熱衷的冰糕、酸黃瓜、香腸和啤酒等,都是受了20世紀初曾移居來此的 俄羅斯 人的影響和熏陶,而中央大街上的老字號華梅餐廳,更是國內最早知名的幾家俄式西餐廳之一。

從某種程度上說,飲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和複雜、多樣又細緻的中餐相比, 俄羅斯 的傳統飲食朴素簡單、量大實惠,帶著股哥薩克式的粗放與豪氣。 俄羅斯 人早先在飲食上的要求並不高——量大、油重、熱量足,地處高緯度,部分地區氣候嚴寒,有著對寒冷天氣和體力的特殊需求,乾硬粗糲的麵包要就著油乎乎的紅菜湯才能下咽,今天的俄式菜仍然保留著油脂大這一傳統,許多菜做完後還要澆上少量黃油,部分菜湯上面也有浮油。戰鬥民族至今仍然口味濃厚,蒜和蔥頭乃是全民愛好,俄式菜餚酸、甜、咸、辣各味俱全,且常用酸奶調味——其實不只 俄羅斯 , 高加索 地區普遍喜好用酸奶或酸奶油調味,這種白色半固體經常被作為各種冷熟菜餚的調味料、蘸醬、湯品作料、麵包或餡餅料,地位可以媲美中餐的魚露及醬油。 俄羅斯 人喜好冷食,當地的宴會多數十冷餐紅黑魚籽、香腸、火腿、鹹魚、酸黃瓜、奶酪等都涼著吃,一次家宴往往要上近十道涼菜,只有主食和湯是熱的。還有冷飲自是不在話下,不管室外是狂風大作還是冰點溫度,大街上的冰淇淋照吃不誤。

俄羅斯 美食像一座寂靜而宏大的孤島,穿行其間,邂逅只有在廣袤無垠的土地上才能生長孕育的獨特美食,以及這些裝在瓶瓶罐罐里的美妙故事。

紅菜湯:在世界各地的西餐廳都能找到的羅宋湯,得名於 上海 文人對 俄羅斯 的音譯“羅宋”,它以紅菜(甜菜)為主料,其鮮艷顏色賦予了這種菜湯特有的紅色。如果初到 俄羅斯 水土不服,不妨嘗試一下紅菜湯,味道最正宗的版本會加入當地產的圓白菜、蔥頭、胡蘿蔔和甜菜,再加入牛肉燉煮的菜湯,滋味醇厚,酸甜開胃——不過,按照 俄羅斯 人的習慣,喝的時候一定要再加上一勺酸奶油。

紅燴牛肉:沒有什麼比燉肉更能彰顯 俄羅斯 人的好爽氣質了,肉食主義者到 俄羅斯 旅行時一定不要錯過這裡的牛肉。十八世紀時,奧德隆的史特拉戈諾夫公爵的家廚融合 法國 燴牛肉的烹調方法和俄國酸奶油醬料,自創了這道經典組合。紅燴牛肉在賣相上和我們的燉牛腩像是遠方親戚,但是這道菜使用了黃油和酸奶油,還額外地加入黑胡椒和番茄,湯頭濃稠,味道又混合了酸甜。

布林餅:就是俄式薄冰,是俄式傳統節慶——送冬節(又稱謝肉節)的應景食品。當我看到這個小薄餅時其實聯想到的是 山東 煎餅,而製作方法還真有些相似,都是和成糊後在平鍋上烙熟的,不過布林餅的原料主要是麵粉、黃油和牛奶,口感更加香綿軟。甜布林餅會在製作時放入蘋果或葡萄乾,咸口的則會混入土豆泥,可以塗抹酸奶或果醬,也可以捲肉、 沙拉 或魚籽等。薄餅比較講究技巧,餅越薄水平越高, 俄羅斯 人常說的“第一張餅難烙”,意思是做某件事,剛開始時往往會遭遇挫折。

黑麵包:“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這句《列寧在1998》中的經典臺詞足以彰顯麵包在 俄羅斯 主食屆的霸主地位,我們耳熟能詳的“列巴”就是俄語麵包的音譯。與歐 美國 家不同, 俄羅斯 人最喜歡吃的是外皮粗硬、口味酸咸、色如高粱面窩頭的黑麵包,說起體量絕對是巨無霸級的。不過隨著各式甜點的發明和涌入,如今在超市安靜角落裡沉睡著的“鄉村式麵包”肥碩的身軀似乎快要和木質貨架融為一體了。其實,最好吃的是農村裡用祖方烤制——粗磨黑麥粉做好的胚,放入溫度均勻的烤爐里用文火燜烤,出爐時麵包底部敲得硬梆梆響,色澤黑光油亮、切開香軟可口而又不掉渣,方纔是黑麵包的上品。黑麵包既頂飽又有營養,發酵用的酵母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生物酶,易於消化對腸胃有益。據說以前在每餐開始和結束的時候, 俄羅斯 人會吃上一片蘸著少許食鹽的麵包,有 富裕 和豐收之說,表示吉祥如意。

魚子醬:作為 俄羅斯 的頂級美食,顧名思義是用魚卵製作,但只有鱘魚卵製成的醬才能叫魚子醬,世界範圍內也總共只有三種鱘魚(Beluga,Sevruga,Oscruga)的魚卵才能製成魚子醬,其中以產於接壤 伊朗 和 俄羅斯 的裡海魚子醬質量最佳。鱘魚逆水而上,游到伏爾加河等內河產卵,這時正是採集魚籽的大好季節,位於河口三角洲的古城 阿斯特拉罕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是世界上最大的鱘魚魚籽生產和加工基地。初嘗魚子醬,正宗的是使用貝殼作為湯匙,一匙直接入口,或佐以烤麵包、蘇打餅等,許多餐廳喜歡用高級的銀質餐具,但在魚子醬這兒,卻是絕對被禁止的,因為金屬會嚴重破壞魚子醬的香氣。

酸黃瓜:俄式酸黃瓜酸辣爽脆,是很多種涼菜的配菜,如果是少了它涼菜的味道會大打折扣,無論是獨挑大梁的下酒菜還是在各種 沙拉 中跑龍套,它都盡全力播散著特有的香味。在西亞和 歐洲 市面上能見到的所有酸黃瓜,可以說都是標志著Russischen Stil(俄式)的。

格瓦斯:這種用黑麵包發酵而成的氣泡飲料酸酸甜甜,酒精濃度低(通常不超過1.5%),味道近似 德國 的黑麥汁,散髮出新鮮黑麥麵包的香味,消暑解渴。格瓦斯在 俄羅斯 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由酵母或乳酸菌發酵而成,含有大量乳酸、醋酸和二氧化氮,能有效幫助消化和促進新陳代謝,恢復體力。

伏特加:1398年, 熱那亞 商人把伏特加作為藥物賣到 俄羅斯 ,到15世紀,穀物釀酒的秘方終於被揭開, 俄羅斯 人用小麥、黑麥、大麥等位原料,經粉碎、蒸煮、糖化發酵和蒸餾等過程制得優質酒精後,進一步加工成為伏特加。如同葡萄酒之於 法國 人,如果說有一種事物可以代表 俄羅斯 整個民族,非伏特加莫屬,這種烈酒早已成為 俄羅斯 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白天黑夜,總會在某城某處,看到三五成群的 俄羅斯 人,手中握著伏特加酒瓶在路上公園裡搖搖晃晃地喝。伏特加與白蘭地和威士忌一起,同被封為世界三大烈酒,也是 俄羅斯 的國酒。傳統的伏特加是以穀物或馬鈴薯作為原料製成,口感如烈焰般刺激。在漫長的冬天里,它是必不可少的熱身神器,不論任何時期,伏特加的銷量都不曾遞減——覺得寒冷麽,來上一杯伏特加做成的血腥瑪麗吧,保準瞬間讓你滿血複蘇。

PS:之前從未用單獨的篇幅來寫某個地方的飲食,只因 俄羅斯 的飲食太具有地域化和民族化的特色,除了魚子醬之外,其他的食物基本都很家常,日常幾乎每餐都能吃得到,尤其酸黃瓜的普及和受喜愛程度可以媲美韓式泡菜;作為伏特加的原產地, 俄羅斯 人都對酒有著不同程度的愛好,在 聖彼得堡 的街頭酒吧也能隨時品嘗扎啤、十幾大元的雞尾酒、香檳和葡萄酒,酒水價格亦十分親民。

離開 聖彼得堡 的前夜,我再次散步來到熟悉的涅瓦河口,暮色下,粼粼藍波裹挾著海風撲面而來——涅瓦河終將與大海相匯, 波羅的海 的風會輕輕翻過 俄羅斯 那些黯昧無光的歷史篇章,今夕的 聖彼得堡 已如陳年佳釀般更加悠遠深沉、歷久彌香,這個曾經通向 歐洲 的新門戶,文化、藝術和寶藏的海洋,這個靈動而古老的城市,終將煥發出耀眼的光芒和無限生機。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
聖彼得堡自助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