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柏林游記
人的一生本來就是一場“旅行”,我們每天的生活不是在準備“旅行”,或就是在旅行的路上。
除了愛情,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大概就是去旅行了。它不止帶來驚喜和愉悅,也會帶來遺憾和惆悵。這些情緒上的變化帶給我記錄下來的衝動。 柏林 是本次40多天的 歐洲 旅行的最後一站,最後的幾天往往都是稍許惆悵的,儘管已經40多天沒著家了。 柏林 是此行的最後一站,認識 柏林 是從兒時看的二戰電影《攻剋 柏林 》中的畫面開始的。不過電影中的 柏林 已經是一片廢墟。
影片中向 柏林 地鐵里放水的畫面至今記憶猶新。希特勒歇斯底裡命令向地鐵里放水,以至於成千上萬的民眾受害。
原本我是設計一個 柏林 的游覽計劃,打算沿著蘇軍進軍 柏林 的路線,重點到戰役最為激烈的帝國大廈地,然後是戰後修起來的 柏林 牆。
因為 柏林 戰役的意義對於雙方來說都非同小可。 柏林 戰役是世界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戰略集團戰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希特勒正是在 柏林 戰役失敗後自殺身亡的。 勃蘭登堡 門, 德國 國家的象徵
但是實際上 柏林 戰役沒有進軍路線,因為蘇軍從 柏林 的四面八方涌入了 柏林 , 柏林 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條街道都爭奪相當慘烈。 此時攻城的蘇軍有250萬之眾,守城的德軍有100萬,加上參戰的 柏林 民眾,其戰鬥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圖片來自網絡) 蘇軍的4萬門大炮讓 柏林 成了月球錶面(圖片來自網絡) 勃蘭登堡 門是整個德意志榮耀的象徵,它與 巴黎 和 莫斯科 的凱旋門象徵同樣的意義。而在 柏林 戰役中, 勃蘭登堡 門遭到炮彈擊中,榮耀崩塌的只剩下千瘡百孔。 戰爭結束之後,進入冷戰時期, 勃蘭登堡 門屬於東 柏林 ,但被 柏林 牆夾隔離區中央,兩邊都不能通行!人民只能透過鐵絲網遠遠望去國家的象徵,那種心情可想而知。(圖片來自網絡) 柏林 牆
還有就是 柏林 牆,從小就不止一次的想象過,在一個城市的中間建起一堵牆,把它分成兩個國家會是個什麼樣情景?不身臨其境是不會想象到。 既然原先游覽的設想不能實現,只好從駐地走一步說一步了,在 柏林 的酒店處於 柏林 東區,也就是過去東德的地方,游覽也就從 柏林 東部畫 廊開 始的。走過這座橋就是東部畫廊。 雙層奧伯鮑姆橋,上面是鐵路。這座漂亮的紅磚結構橋,開放於1896年 柏林 貿易展覽會期間。 柏林 有很多座跨街跨水的橋梁中,施普雷河上的奧伯鮑姆橋Oberbaumbrücke古色古香,是 柏林 的地標之一。 1945年4月,德軍炸斷大橋中部,阻止蘇軍過橋。二戰後, 柏林 被蘇美英法 四國 分別占領,奧伯鮑姆橋位於美占區和蘇占區之間,但行人和車輛能隨意過橋。1961年東德修建 柏林 牆後,橋就成為東 柏林 與西 柏林 邊界的一部分。1989年 柏林 牆開放,1990年 德國 統一,大橋恢複原貌。 施普雷河。 德國 哈弗爾河左支流。源出東南部勞西茨山北麓,向 北流 經寬闊的沼澤各地,形成許多湖泊,在 柏林 地區匯入哈弗爾河。全長403公里,流域面積1萬平米。 河邊 柏林 東邊畫廊, 德國 人很愛塗鴉, 歐洲 人幾乎都差不多,大街上到處都是他們留下的傑作。我猜想以其讓你們到處亂畫,還不如設置一堵牆讓塗鴉愛好者一展才藝。 這就是那個最著名的,最受歡迎的“ 柏林 牆之吻”。1979年6月22日,在東德成立30周年的慶典上,東德中央書記昂納克和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勃 列日 涅夫在熱吻。 畫廊前有駐足觀望的
曾經隔斷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 柏林 牆早已倒塌。多數牆體已經被拆除,剩餘的那些被永久保留了下來。 柏林 牆既承載了歷史,也成了無數藝術家的畫板,成就了今天的“東邊畫廊“。 也有拍照的留念的
一些著名的噴畫藝術家便在長期保留的東側牆段開始作畫,誕生了今日的畫廊。也吸引無數的游客前來觀看。 也有匆匆過客 現場還有一些街頭藝人 柏林 牆上有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的畫作,每個畫作背後的深意各不相同。 但是繪畫技藝高低參次不齊 什麼內容的都有,很多沒有標題 1990年9月28日世界,最大的露天畫廊在東火車站至奧伯鮑姆橋之間正式開放了。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在長達1316米的 柏林 牆段上,創作了不同主題的繪畫。1991年,這段 柏林 牆被列為保護建築。 看來 德國 人很愛塗鴉 燈桿也不放過 卡爾馬 克思大街,一看就知道是屬於東德的地域。前面是 柏林 電視塔。
除了愛情,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大概就是去旅行了。它不止帶來驚喜和愉悅,也會帶來遺憾和惆悵。這些情緒上的變化帶給我記錄下來的衝動。 柏林 是本次40多天的 歐洲 旅行的最後一站,最後的幾天往往都是稍許惆悵的,儘管已經40多天沒著家了。 柏林 是此行的最後一站,認識 柏林 是從兒時看的二戰電影《攻剋 柏林 》中的畫面開始的。不過電影中的 柏林 已經是一片廢墟。
影片中向 柏林 地鐵里放水的畫面至今記憶猶新。希特勒歇斯底裡命令向地鐵里放水,以至於成千上萬的民眾受害。
原本我是設計一個 柏林 的游覽計劃,打算沿著蘇軍進軍 柏林 的路線,重點到戰役最為激烈的帝國大廈地,然後是戰後修起來的 柏林 牆。
因為 柏林 戰役的意義對於雙方來說都非同小可。 柏林 戰役是世界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戰略集團戰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希特勒正是在 柏林 戰役失敗後自殺身亡的。 勃蘭登堡 門, 德國 國家的象徵
但是實際上 柏林 戰役沒有進軍路線,因為蘇軍從 柏林 的四面八方涌入了 柏林 , 柏林 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條街道都爭奪相當慘烈。 此時攻城的蘇軍有250萬之眾,守城的德軍有100萬,加上參戰的 柏林 民眾,其戰鬥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圖片來自網絡) 蘇軍的4萬門大炮讓 柏林 成了月球錶面(圖片來自網絡) 勃蘭登堡 門是整個德意志榮耀的象徵,它與 巴黎 和 莫斯科 的凱旋門象徵同樣的意義。而在 柏林 戰役中, 勃蘭登堡 門遭到炮彈擊中,榮耀崩塌的只剩下千瘡百孔。 戰爭結束之後,進入冷戰時期, 勃蘭登堡 門屬於東 柏林 ,但被 柏林 牆夾隔離區中央,兩邊都不能通行!人民只能透過鐵絲網遠遠望去國家的象徵,那種心情可想而知。(圖片來自網絡) 柏林 牆
還有就是 柏林 牆,從小就不止一次的想象過,在一個城市的中間建起一堵牆,把它分成兩個國家會是個什麼樣情景?不身臨其境是不會想象到。 既然原先游覽的設想不能實現,只好從駐地走一步說一步了,在 柏林 的酒店處於 柏林 東區,也就是過去東德的地方,游覽也就從 柏林 東部畫 廊開 始的。走過這座橋就是東部畫廊。 雙層奧伯鮑姆橋,上面是鐵路。這座漂亮的紅磚結構橋,開放於1896年 柏林 貿易展覽會期間。 柏林 有很多座跨街跨水的橋梁中,施普雷河上的奧伯鮑姆橋Oberbaumbrücke古色古香,是 柏林 的地標之一。 1945年4月,德軍炸斷大橋中部,阻止蘇軍過橋。二戰後, 柏林 被蘇美英法 四國 分別占領,奧伯鮑姆橋位於美占區和蘇占區之間,但行人和車輛能隨意過橋。1961年東德修建 柏林 牆後,橋就成為東 柏林 與西 柏林 邊界的一部分。1989年 柏林 牆開放,1990年 德國 統一,大橋恢複原貌。 施普雷河。 德國 哈弗爾河左支流。源出東南部勞西茨山北麓,向 北流 經寬闊的沼澤各地,形成許多湖泊,在 柏林 地區匯入哈弗爾河。全長403公里,流域面積1萬平米。 河邊 柏林 東邊畫廊, 德國 人很愛塗鴉, 歐洲 人幾乎都差不多,大街上到處都是他們留下的傑作。我猜想以其讓你們到處亂畫,還不如設置一堵牆讓塗鴉愛好者一展才藝。 這就是那個最著名的,最受歡迎的“ 柏林 牆之吻”。1979年6月22日,在東德成立30周年的慶典上,東德中央書記昂納克和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勃 列日 涅夫在熱吻。 畫廊前有駐足觀望的
曾經隔斷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 柏林 牆早已倒塌。多數牆體已經被拆除,剩餘的那些被永久保留了下來。 柏林 牆既承載了歷史,也成了無數藝術家的畫板,成就了今天的“東邊畫廊“。 也有拍照的留念的
一些著名的噴畫藝術家便在長期保留的東側牆段開始作畫,誕生了今日的畫廊。也吸引無數的游客前來觀看。 也有匆匆過客 現場還有一些街頭藝人 柏林 牆上有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的畫作,每個畫作背後的深意各不相同。 但是繪畫技藝高低參次不齊 什麼內容的都有,很多沒有標題 1990年9月28日世界,最大的露天畫廊在東火車站至奧伯鮑姆橋之間正式開放了。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在長達1316米的 柏林 牆段上,創作了不同主題的繪畫。1991年,這段 柏林 牆被列為保護建築。 看來 德國 人很愛塗鴉 燈桿也不放過 卡爾馬 克思大街,一看就知道是屬於東德的地域。前面是 柏林 電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