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越美麗】世界遺產古城——會安
會安 是 越南 最早的華埠,早在17世紀時就有不少從商的華人到此落地生根,幾百年來華人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一個繁 榮昌 盛的華人社區。 會安 古城華人社區按照 中國 不同地區種族劃分為五個區,有 福建 幫、 廣東 幫、 潮州 幫、 海南 幫和客家幫。分別建起了 福建 會館、廣肇會館、 潮州 會館、瓊府會館和作為五幫會館的中華會館。會館里分別供奉著媽祖、關公、伏波將軍等,終年香煙繚繞。會館建築雄偉壯麗,金碧輝煌,保持著傳統的中華建築風貌。這些遍 布城 內的古色古香的華人會館與寺廟,堪稱一座較為完整的“華人歷史博物館”。
會安 很小,各個幫派的會館就在一條街上,有興趣的可以進去看看: 在古鎮里所有的會館中,廣肇會館門口牌樓的四根龍紋雕柱最醒目、最特別,牌樓上書《廣肇會館》,在牌樓的頂部是綠色的管狀琉璃瓷磚,裝飾著龍,小 獅子 和檸檬花的圖像。這個會館是由 廣東 肇慶 的商人在1885年建立,許多小部件都是在 中國 做好後再運到這裡進行組裝。會館內的元素,鎮的很 中國 ,居然還能看到 廣州 城市標誌五羊雕塑: 明鄉萃先堂,於1635年建成。 越南 是明末清初華人南渡的第一站, 會安 以其海濱運輸之便是華人聚集首選之地,他們不滿滿清統治,身處異域,心系故國,以維持並繼承明朝香火為己任,保持明朝人的特色,明鄉萃先堂就是他們建立的思鄉殿堂。
【資料】17世紀40年代以後,明清鼎革(清兵入關明亡)導致大批明朝政治性移民進入 越南 各地,他們與上世紀中葉以後移居到庸憲、 會安 等通商口岸的華人彙集,“維持明朝香火”,具有強烈反清復明意識,形成特殊的外僑群體“明香”(Minh-Huong)。他們聚居的村社稱為“明香社”(Minh-Huong-Xa),是 越南 帶有外僑自治性質的基層組織。明命八年(1827)七月,改明香社為明鄉社,標志著明香人從 越南 僑民向本土居民身份轉化的完成,明鄉人成為阮朝的“編戶齊民”。在 法國 人建立殖民統治之前,源源不斷遷入的清朝商民建立起帶有自治性質的華人組織——唐幫。“明鄉人”與後到的“清商”一起,最終融入 越南 社會,成為眾多民族中之一分子——“華族”(Hoa)。
明鄉萃先堂這座寺廟很 中國 風格,香火挺旺的,值得進去一看: 裡邊的供奉的神明和牌匾,充分體現了身處異域,心系故國的思鄉情結: 中華會館是 會安 建立的最早的華人會館(下圖第一行左右),相傳建於明朝成化年間(1465-1487年)。1741年間名叫“洋商會館”,也曾稱“江浙會館”,是由 福建 幫、 廣東 幫、 海南 幫、 潮州 幫和客家幫合 資興 建,所以也稱為五幫會館,作為當地華人的共同會館,肩負起繼承和發展中華文化的重任。
福建 會館又名 金山 寺(下圖第一行中),是 會安 最重要的一座華人會館,由 福建 商人於1697年所建,是 會安 華僑的重要聚會所。 金山 寺重檐琉璃,巧華麗,艷麗奪目,屋脊盤龍雕刻更是了得,盤龍似駕雲騰祥,栩栩如生。門窗上木雕樓鏤空雕花、人物更是精巧細緻,活靈活現。
潮州 會館建於1845年(下圖第二行), 潮州 會館牌樓硃紅色的門柱托著二層綠色琉璃瓦頂,飛檐翹角,具有鮮明的 潮州 文化特征。
瓊府會館(下圖第三行中)也就是 海南 會館(Hainan Assembly Hall),是 海南 旅居 會安 的商人於1875年建成,用來紀念 海南 商人被冤殺的一段悲情事件。1851年夏天,一艘由 海南 開往 順化 一帶普通的商船,被 越南 巡防的官兵殺人奪財,並謊報緝拿海盜有功。傳說當時在位的阮王朝嗣德皇帝在批示該公文時,忽然頭痛不已,於是遣人調查,真相才得以大白,並將犯罪者處以極刑。這108個冤魂據說因此成神,保護行船人的安全。瓊府會館供奉的就是這108人,而大殿上所寫"昭應公"其實就是"兄弟公"的意思。 法寶寺, 廣南省 最大的大乘佛教寺廟: 與 中國 傳統寺廟建築如出一轍的華人佛寺,不對外開放,因此顯得特別清靜: 會安掃街每到一個地方最喜歡做的當然是掃街。
我們住在河對面的安海島(沒有預先訂,走去看好了跟人家談價錢。其實也就過橋後面的街道,沒那麼嘈雜)。早上六點半,天剛亮,我已經在閑逛了,身邊經過的只有送孩子上學的摩托車和匆匆忙忙上班的當地人。。。這才是當地人的生活。
騎摩托車的: 騎單車的: 走路的: 擺攤的: 我們毫無目的,穿街走巷,看到各種形形式式生活場景,相當接地氣: 一杯咖啡一杯茶,就這樣打發時間,他們太幸福了吧: 客棧的鄰居昨天開始就在忙碌,清潔打掃,佈置得喜氣洋洋。今天辦喜事,八卦的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難得的拍攝機會。只可惜語言不通,加上人家忙著去接新娘,蹭吃蹭喝的願望未能達成: 客棧的路口有一所小學,原來跟我們一樣,家長早晚也要接送的哦。
早上在路邊攤吃早餐: 早操時間: 下午放學,家長在門口接,這條路就堵車了,這場景太熟悉了吧: 放學的學生,騎單車的不少,說明他們的生活質量不差: 美山遺址美山不是一座山,是一個塔寺區,越文是“MY SON”(“美山”是音譯)。
美山遺址,曾經是顯赫一時的占婆王國產物,四世紀開始,占婆王國在這裡建了七十多座廟宇,成為最核心的 印度 教聖地。是全 越南 規模最大的古占婆國宗教遺址,與印尼的 婆羅浮屠 遺址、 緬甸 的浦甘佛塔遺址等齊名。可惜隨著占婆王國的衰敗,加上千百年來戰火的摧毀,這裡只剩下20多座斷壁殘桓。。。1999年,美山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月21日,從 會安 去交通不方便,我們跟了個一天團,看古跡去。 占婆的塔是用紅磚建成,雖不高大卻式樣複雜,體現了 印度 教風格。也因為比起用巨石建成的巨城—— 柬埔寨 的吳哥寺,更耐不住風雨的考驗,腐蝕破損得比較厲害,有些地方野草叢生;越往裡走廢墟越多,地上的斷石殘柱也越多,其中有些雕刻保存得比較好。 雖然整個聖地略顯破敗,但還是能看出雕刻藝術的精美,牆上雕刻的小門洞里站立的女神像是最常見的一種雕像,還有些大象和占婆教信奉的生殖器雕塑。其中有個沒有塔尖的大型 塔里 遺物比較豐富,表現歌舞場面的石雕連環畫、多臂神、祭壇、神獸和各種動物等形形色色的石雕。
會安 很小,各個幫派的會館就在一條街上,有興趣的可以進去看看: 在古鎮里所有的會館中,廣肇會館門口牌樓的四根龍紋雕柱最醒目、最特別,牌樓上書《廣肇會館》,在牌樓的頂部是綠色的管狀琉璃瓷磚,裝飾著龍,小 獅子 和檸檬花的圖像。這個會館是由 廣東 肇慶 的商人在1885年建立,許多小部件都是在 中國 做好後再運到這裡進行組裝。會館內的元素,鎮的很 中國 ,居然還能看到 廣州 城市標誌五羊雕塑: 明鄉萃先堂,於1635年建成。 越南 是明末清初華人南渡的第一站, 會安 以其海濱運輸之便是華人聚集首選之地,他們不滿滿清統治,身處異域,心系故國,以維持並繼承明朝香火為己任,保持明朝人的特色,明鄉萃先堂就是他們建立的思鄉殿堂。
【資料】17世紀40年代以後,明清鼎革(清兵入關明亡)導致大批明朝政治性移民進入 越南 各地,他們與上世紀中葉以後移居到庸憲、 會安 等通商口岸的華人彙集,“維持明朝香火”,具有強烈反清復明意識,形成特殊的外僑群體“明香”(Minh-Huong)。他們聚居的村社稱為“明香社”(Minh-Huong-Xa),是 越南 帶有外僑自治性質的基層組織。明命八年(1827)七月,改明香社為明鄉社,標志著明香人從 越南 僑民向本土居民身份轉化的完成,明鄉人成為阮朝的“編戶齊民”。在 法國 人建立殖民統治之前,源源不斷遷入的清朝商民建立起帶有自治性質的華人組織——唐幫。“明鄉人”與後到的“清商”一起,最終融入 越南 社會,成為眾多民族中之一分子——“華族”(Hoa)。
明鄉萃先堂這座寺廟很 中國 風格,香火挺旺的,值得進去一看: 裡邊的供奉的神明和牌匾,充分體現了身處異域,心系故國的思鄉情結: 中華會館是 會安 建立的最早的華人會館(下圖第一行左右),相傳建於明朝成化年間(1465-1487年)。1741年間名叫“洋商會館”,也曾稱“江浙會館”,是由 福建 幫、 廣東 幫、 海南 幫、 潮州 幫和客家幫合 資興 建,所以也稱為五幫會館,作為當地華人的共同會館,肩負起繼承和發展中華文化的重任。
福建 會館又名 金山 寺(下圖第一行中),是 會安 最重要的一座華人會館,由 福建 商人於1697年所建,是 會安 華僑的重要聚會所。 金山 寺重檐琉璃,巧華麗,艷麗奪目,屋脊盤龍雕刻更是了得,盤龍似駕雲騰祥,栩栩如生。門窗上木雕樓鏤空雕花、人物更是精巧細緻,活靈活現。
潮州 會館建於1845年(下圖第二行), 潮州 會館牌樓硃紅色的門柱托著二層綠色琉璃瓦頂,飛檐翹角,具有鮮明的 潮州 文化特征。
瓊府會館(下圖第三行中)也就是 海南 會館(Hainan Assembly Hall),是 海南 旅居 會安 的商人於1875年建成,用來紀念 海南 商人被冤殺的一段悲情事件。1851年夏天,一艘由 海南 開往 順化 一帶普通的商船,被 越南 巡防的官兵殺人奪財,並謊報緝拿海盜有功。傳說當時在位的阮王朝嗣德皇帝在批示該公文時,忽然頭痛不已,於是遣人調查,真相才得以大白,並將犯罪者處以極刑。這108個冤魂據說因此成神,保護行船人的安全。瓊府會館供奉的就是這108人,而大殿上所寫"昭應公"其實就是"兄弟公"的意思。 法寶寺, 廣南省 最大的大乘佛教寺廟: 與 中國 傳統寺廟建築如出一轍的華人佛寺,不對外開放,因此顯得特別清靜: 會安掃街每到一個地方最喜歡做的當然是掃街。
我們住在河對面的安海島(沒有預先訂,走去看好了跟人家談價錢。其實也就過橋後面的街道,沒那麼嘈雜)。早上六點半,天剛亮,我已經在閑逛了,身邊經過的只有送孩子上學的摩托車和匆匆忙忙上班的當地人。。。這才是當地人的生活。
騎摩托車的: 騎單車的: 走路的: 擺攤的: 我們毫無目的,穿街走巷,看到各種形形式式生活場景,相當接地氣: 一杯咖啡一杯茶,就這樣打發時間,他們太幸福了吧: 客棧的鄰居昨天開始就在忙碌,清潔打掃,佈置得喜氣洋洋。今天辦喜事,八卦的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難得的拍攝機會。只可惜語言不通,加上人家忙著去接新娘,蹭吃蹭喝的願望未能達成: 客棧的路口有一所小學,原來跟我們一樣,家長早晚也要接送的哦。
早上在路邊攤吃早餐: 早操時間: 下午放學,家長在門口接,這條路就堵車了,這場景太熟悉了吧: 放學的學生,騎單車的不少,說明他們的生活質量不差: 美山遺址美山不是一座山,是一個塔寺區,越文是“MY SON”(“美山”是音譯)。
美山遺址,曾經是顯赫一時的占婆王國產物,四世紀開始,占婆王國在這裡建了七十多座廟宇,成為最核心的 印度 教聖地。是全 越南 規模最大的古占婆國宗教遺址,與印尼的 婆羅浮屠 遺址、 緬甸 的浦甘佛塔遺址等齊名。可惜隨著占婆王國的衰敗,加上千百年來戰火的摧毀,這裡只剩下20多座斷壁殘桓。。。1999年,美山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月21日,從 會安 去交通不方便,我們跟了個一天團,看古跡去。 占婆的塔是用紅磚建成,雖不高大卻式樣複雜,體現了 印度 教風格。也因為比起用巨石建成的巨城—— 柬埔寨 的吳哥寺,更耐不住風雨的考驗,腐蝕破損得比較厲害,有些地方野草叢生;越往裡走廢墟越多,地上的斷石殘柱也越多,其中有些雕刻保存得比較好。 雖然整個聖地略顯破敗,但還是能看出雕刻藝術的精美,牆上雕刻的小門洞里站立的女神像是最常見的一種雕像,還有些大象和占婆教信奉的生殖器雕塑。其中有個沒有塔尖的大型 塔里 遺物比較豐富,表現歌舞場面的石雕連環畫、多臂神、祭壇、神獸和各種動物等形形色色的石雕。